(共22张PPT)
一、碳循环
概念: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地球四大圈层
1.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活动
一、碳循环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二)碳循环过程:
碳循环示意图
2.在碳循环过程中,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
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使更多固态的碳转化为大气中气态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通过植树造林或毁林开荒等影响植被光合作用固定气态碳的过程。
活动
碳循环示意图
3.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数百万年前古生物遗体经长时间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通过漫长的过程将碳以固态的形式稳定存储在岩石圈中,而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改变了碳的天然循环,把岩石圈中的还原碳过早地释放到大气中,人为地加快了岩石圈和其他圈层的碳交换,打破了原有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活动
工业革命以来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
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
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
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过去80万年二氧化碳与气温呈现什么关系?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1)概念: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1.碳排放: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2.温室气体: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等 30 多种气体。
(2)主要的温室气体: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温室效应示意图
复习回顾: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3)贡献程度:
2.温室气体:
为了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的结果,人们规定二氧化碳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4)度量指标:
在温室气体增温效应的总贡献中,二氧化碳占 63%,甲烷占18%,氧化亚氮占6%,其他合占13%。
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是不同。
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来衡量的。该指数表示的是在 100 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例如,设定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 1,则甲烷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 25,意味着同样质量的甲烷的增温能力是二氧化碳的 25 倍。
二氧化碳当量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的转变。
拓展阅读1
拓展阅读2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节能减排等形式,吸收的碳总量相等,从而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无色无味无毒
化学性质稳定
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属于温室气体
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环境问题
1.二氧化碳特点: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呈波动上升趋势
全球地表气温变化趋势
2.二氧化碳的影响
角度 影 响
有利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不利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
气候变暖,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2.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冰川融化,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持续缩减,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引起海水发生热膨胀,海水体积增加,造成海平面上升。
1.碳减排的原因
为了缓解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碳减排不仅仅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事,而是必须采取全球性的行动才能实现。
四、国际减排合作
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世界各国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联合国气候大会
①发达国家的责任
责任:
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原因: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带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目前,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
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这将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减排负担。
②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责任:
发展中国家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原因: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贫困人口多,综合国力普遍较弱,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适应气候变化
技术手段
政策手段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减少森林植被破坏
植树造林
保护原有植被
固碳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建防护堤坝
改变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控制水田、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
节能技术
生物能技术
固碳技术
直接控制
经济手段
公众参与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碳排放交易就是把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交易。通常,政府对能耗企业的排放历史进行调查,然后为该企业设定在未来某个时段内可以排放的配额。如果企业A在该时间区段的碳排放高于配额,则需要到市场上进行购买,或者通过技术改进减少碳排放;而排放低于配额的企业B,则可在市场上出让剩余配额,获得经济报酬,如图3-5所示。
(1)想一想,政府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积极应对减缓气候恶化,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激励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量,控制碳排放总量;
推动高碳产业的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