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性(期中)综合素养评价一(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性(期中)综合素养评价一(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5 18:0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性(期中)综合素养评价1(教科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_____________的声音。
2.声音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它是由物体_____________产生的。
3.月球上没有空气,面对面交谈时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
4.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_____________,它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5.电视遥控器上的“+”键与“-”键调整的是音量,音量也叫做声音的_____________。
6.吹奏竖笛时,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不同的音调,是因为竖笛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音调_____________。
7.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通过弹拨弦发出声音,当弦发出声音太低时,我们可以把弦调_____________些。一般上来说,相同情况下越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___。
8.制作乐器需要根据乐器_____________原理进行设计。
9.根据生熟标准分类我们可以将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0.下面声音中,刺耳的是( )。
A.朗朗的读书声 B.巨大的爆炸声 C.小溪的流水声
11.下列物品中,最适合做排箫的是( )。
A.吸管 B.塑料袋 C.橡皮筋
12.上课时老师的声音能传入我们的耳朵,是利用了声音能在( )中传播。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13.下列做法有损听力的是( )。
A.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
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C.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
14.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听到,指的是声音要( )。
A.强 B.弱 C.高
15.敲击下列长度相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
A. B. C.
16.弹拨琴弦时,要使琴弦发出的声音更强,我们可以( )。
A.弹拨琴弦的力度大一些
B.把琴弦拉紧一些
C.换更粗的琴弦
17.制作小乐器的基本步骤,按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设计→制作→调试 B.制作→设计→调试 C.调试→制作→设计
18.如图所示,丽丽同学自制模型模拟人体的呼吸运动。向下拉橡皮膜时,气球变鼓了,此时胸胞是( )的。
A.扩张
B.收缩
C.拉伸
19.冬天睡觉时,如果把头整个钻进被窝里,时间久了感觉越来越闷,这主要是因为被窝里( )。
A.氮气越来越少 B.氧气越来越少 C.二氧化碳越来越少
20.乐乐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没有排空上一次的气体就直接进行第二次测量,则测量结果会( )。
A.正确 B.偏大 C.偏小
21.对食物进行分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西红柿炒蛋可记作一种食物
B.每次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C.碰到无法确定类别的食物,我们就投票决定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2分)
22.在记录一天的食物时,“西红柿炒鸡蛋”记录为一种食物。( )
23.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会一直变大。( )
24.人体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呼吸得到的氧气。( )
25.我们呼吸时,用鼻子把氧气吸进身体里,等身体将氧气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后再呼出来( )
26.在制作小乐器活动中,只要将小乐器制作出来,活动就结束了。( )
27.要让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必须选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
28.弹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细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 )
29.强弱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不同的。( )
30.如果人双耳的“鼓膜”损坏了,就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了。( )
31.玩“土电话”游戏,声音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
32.敲桌面时,看不到桌面的振动但有声音,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
33.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 )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34.请解释运动3分钟后呼吸和心跳次数变化的原因。
35.俊希上学途中搭乘的公交车声音嘈杂,因此她常常戴着耳机调大音量听音频,这可能对听力造成什么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小希的听力,你会建议她如何做?
五、解答题(8分)
36.小强参加马拉松比赛,以磨练自己的意志。为补充能量和营养,小强在比赛前吃了香蕉。
(1)吃香蕉时,小强主要是用( )把它磨碎的。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2)比赛开始的枪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到小强耳朵里的。
(3)比赛时小强发现自己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显著上升,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更多的_____________。和专业的运动员相比,小强恢复到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时间要_____________。
(4)比赛时小强的心跳也明显加快了,这是因为通过加快血液流动,把更多的氧气和_____________运输给参与运动的肌肉。
六、综合题(12分)
37.朵朵的小组用木块、钢条和铁钉制作了一个“拇指琴”,如下图所示。
(1)朵朵用力摁住钢条,拇指琴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A.用的力还不够 B.钢条没有振动 C.钢条有弹性
(2)朵朵想弹奏一曲《小星星》,经过反复尝试发现钢条大致对应“do re mi fa So1”五个音,还缺少一个高音La,如果要加上高音La她应该( )。
A.在左侧加一根更长的钢条
B.在右侧加一根更短的钢条
C.在左侧加一根最短的钢条
(3)为了验证想法,朵朵找来一把钢尺,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她得到了右面这张柱形图,通过柱形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在钢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朵朵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条,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钢尺的振动幅度都相同
B.用力大,钢条振动幅度大
C.用力小,钢条振动幅度大
(5)朵朵演奏《小星星》的时候,她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听见了,说明声音传播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A.自己设计,独立制作
B.全程组长做,其他组员围观
C.统一意见
七、实验探究题(12分)
38.在学校学习了《制作我的小乐器》一课后,小玲回家利用玻璃瓶和水制作了一个小乐器,如图。
(1)小玲用小棒依次敲击1-5号瓶,听到的声音(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一样高
(2)用较大的力气敲击1号瓶比用较小的力气敲击1 号瓶,声音更( )。
A.强 B.弱 C.高
(3)小玲发现用嘴巴对着玻璃瓶口吹气也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小玲依次吹1-5号瓶,听到的声音(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一样高
(4)原来,敲击玻璃瓶时,是瓶子和_____________在振动发出声音; 对着玻璃瓶吹气时,是_____________在振动发出声音。
(5)另一同学自制了一把四弦琴,如图,用相同的力拨动4根弦,弦___________(填序号)发出的音最高。
(6)演奏时,发现1号弦音偏低,想让弦发出的音更高一些,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
A.拨动的力大一些 B.把弦调得更紧一点 C.把弦调得更松一点
答案解析部分
1.各种各样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只有让它振动就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波;振动
【解析】【分析】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真空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这意味着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当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面对面交谈时,他们必须依靠无线电通信设备来进行交流。
4.鼓膜
【解析】【分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里有一个鼓膜,它薄而且有弹性,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5.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音量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小,声音越弱。电视遥控器上的“+”键与“-”键调整的是音量,音量也叫做声音的强弱。
6.越低
【解析】【分析】 当吹奏竖笛时,空气柱在笛子内部振动,从而产生声音。通过按住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进而影响空气柱振动的频率。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其振动的频率也不同,从而导致音调的变化。
7.紧;低
【解析】【分析】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当弦发出声音太低时,我们可以把弦调紧一些。 相同情况下越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8.发声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乐器发声的方式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弹奏方式。例如弦乐器的主要发声原理是使拉紧的弦振动发音。弦乐器的音高是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来实现的,有时还需要通过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
9.生食;熟食
【解析】【分析】食物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按照生熟程度进行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这种分类下,食物被划分为生食和熟食两大类。生食指的是未经烹饪或加工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这些食物通常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能安全食用。
10.B
【解析】【分析】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很高,朗朗的读书声和小溪的流水声音调都比较低,巨大的爆炸声,音调高,刺耳。
11.A
【解析】【分析】 排箫是一种由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组成的乐器,这些音管通过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吸管作为一种管状材料,与排箫的制作原理相似,因此是最适合制作排箫的材料。
12.C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上课时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13.B
【解析】【分析】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不正确使用耳机,或者有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有助于保护听力。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
14.A
【解析】【分析】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发言的同学声音要响亮时,实际上是在要求增大声音的振幅,从而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听到。这种做法与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无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则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5.C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对于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的钢管,较细的钢管振动频率较高,因此声音较高;而较粗的钢管振动频率较低,声音较低。因此,在敲击长度相同的钢管时,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最粗的钢管,即选项C。
16.A
【解析】【分析】A.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弹拨琴弦的力度大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增大,声音变强,故A正确;
B.把琴弦拉紧一些可以使得琴弦振动速度加快,声音变高,但不会让声音变强,故B错误;
C.换更粗的琴弦可以让琴弦发出更低的声音,但不能让声音变强,故C错误。故选A。
17.A
【解析】【分析】制作小乐器的步骤是“设计→制作→调试”。首先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制作小乐器的示意图。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制作完成后进行调试然后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18.A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在这个模拟肺呼吸过程的实验中,饮料瓶模拟人体的胸腔;气球模拟人体的肺;橡皮膜模拟人体的膈肌;Y形玻璃管模拟人体气管。向下拉橡皮膜时,气球变鼓了,此时胸腔是扩张的。
19.B
【解析】【分析】呼吸时,我们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气体,头整个钻进被窝里,时间久了感觉越来越闷,这主要是因为被窝里氧气越来越少。
20.B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测量肺活量的时候,如果没有排空简易肺活量计上一次的气体,测量结果会偏大。
21.B
【解析】【分析】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出一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不同的种类,给食物分类可以方便我们对食物的研究。
A、西红柿炒蛋属于混合类食物,含有鸡蛋、西红柿,不可记作一种食物,做法错误;
B、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是不一样的,每次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做法正确;
C、碰到无法确定类别的食物,我们就投票决定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做法错误。
22.×
【解析】【分析】 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西红柿炒蛋,应该记录为西红柿、鸡蛋2种食物。
23.×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会逐渐减小,而不是一直变大。
24.√
【解析】【分析】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呼吸作用,也称为细胞呼吸,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而且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25.×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题目说法错误。
26.×
【解析】【分析】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一个设计方案制定出来以后,要根据执行情况、实际情况的变化,做适度的修改;制作小乐器的时候可以使用单一材料也能够制作出小乐器,比如笛。在制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和同学交流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
27.×
【解析】【分析】 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一个小乐器要想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选用相同的材料来制作,但是需要让材料的结构改变。该说法错误。
28.×
【解析】【分析】 弹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细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粗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 这个结论是基于声音的产生原理,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音调则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用相同的力度弹拨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细橡皮筋的直径较小,因此它振动的频率较高,产生的声音音调也就较高。
29.√
【解析】【分析】强弱或远近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不一样的。强的声音和近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的幅度大,弱的声音和远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的幅度小。
30.√
【解析】【分析】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即使很轻微的声音,它会产生振动,如果双耳的鼓膜受损,不会产生振动,我们就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了,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1.√
【解析】【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外界首先有物体振动,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传来的声音到达耳朵,首先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神经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32.×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当我们用手敲击桌面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桌面在振动。我们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这是因为桌面振动不明显。
33.√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如根据声音的周期特性将其分为周期性声音和非周期性声音。
34.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解析】【分析】呼吸看似简单,在运动中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确的呼吸,让人享受运动;错误的方法则会使运动成为一种负担,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35.常常戴着耳机调大音量听音频,这可能会损害听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小希的听力,建议尽量不用耳机,或者使用耳机的时候音量不要过大。
【解析】【分析】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常常戴着耳机调大音量听音频,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建议尽量不用耳机,或者使用耳机的时候音量不要过大。
36.(1)C (2)空气 (3)氧气;长 (4)营养物质
【解析】【分析】牙齿将食物破碎,加进唾液,经舌搅拌,将食物送入食道。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胃的蠕动及胃液的作用把食物变成食糜,进行初步消化。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是臼齿。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
(1)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是臼齿。
(2)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比赛开始的枪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小强耳朵里的。
(3)运动会消耗氧气,加快气体的交换,所以运动需要更多氧气。跑步过程中,小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会增加,和经常锻炼的运动员相比,不常运动的人恢复到正常呼吸所需时间更长。
(4)比赛时小强的心跳也明显加快了,这是因为通过加快血液流动,把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给参与运动的肌肉。
37.(1)B (2)B (3)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发出声音越高。 (4)B (5)四面八方 (6)C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朵朵用力摁住钢条,拇指琴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钢条没有振动。
(2)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如果要加上高音La她应该在右侧加一根更短的钢条,这样振动更快,声音更高。
(3)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
(4)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朵朵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条,用力大,钢条振动幅度大;用力小,钢条振动幅度小。
(5)朵朵演奏《小星星》的时候,她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听见了,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6)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统一意见,分工合作,这样既有效率也利于制作。
38.(1)B (2)A (3)A (4)水;空气 (5)4 (6)B
【解析】【分析】(1) 小玲用小棒依次敲击1-5号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低。 这是因为当用小棒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瓶内水振动发声的。当瓶子里的水体积减少,即水越少,瓶子越容易振动,质量小则振动频率高,因此音调也随之升高。
(2) 声音的强度,即音量,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当使用更大的力气敲击瓶子时,瓶子及其内部空气柱的振动幅度会增加,从而导致声音的音量增大。这是因为声音的音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成正比,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就越强。
(3) 小玲依次吹1-5号瓶,听到的声音会变得越来越高。 这是因为小玲用嘴对着玻璃瓶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原来,敲击玻璃瓶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出声音; 对着玻璃瓶吹气时,是空气在振动发出声音。
(5)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在小提琴的案例中,四根琴弦使用相同的力度拨动时,弦的粗细直接影响其振动的快慢。
(6)当物体振动得越快时,发出的声音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反之,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频率就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在给定的情境中,想要让弦发出的音更高,就需要增加弦的振动频率。通过把弦拉紧,可以减少弦的长度,从而增加其振动的频率,使音调升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