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性(期中)综合素养评价3(教科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像排箫、笛子、小号等乐器是靠_____________发声的。
2.食物燃烧后,有一种像烧焦了头发的焦臭味,这说明它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
3.按照食物的来源可将其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豆浆属于_____________食物。
4.肺活量是人体吸入_____________空气后,尽力呼出去空气的量。
5.某同学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做成一个水瓶琴,如图甲所示。已知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长度关系如图乙所示。从左到右敲击图甲中的玻璃瓶,发现声音越来越高,则此时发声的物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选填“玻璃瓶和空气柱”“空气柱”“玻璃瓶和水”)。利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测试,敲击最左边的瓶子,声音比标准音高低了一点,他应该适当_____________水(选填“增加”“减少”)。
甲 乙
6.果果也用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橡皮筋制作了一个乐器。如图,她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并分别悬挂了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使橡皮筋拉伸,那么果果在弹拨时,_____________号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最高的。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描述,它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_____。
8.敲小鼓时,放在旁边的纸屏会振动。纸屏与耳朵里__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9.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10.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景观,它所发出的咆哮声是由__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11._____________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按照声音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2.阳阳是一个非常不爱运动的孩子,他参加完八百米赛跑后,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他很快就能恢复平静
B.他会气喘吁吁持续较长的时间
C.他感觉自己非常乏力
13.如图所示,阳阳在弹琴时,下手按弦的位置在同一位置,下手拨弦的位置分别在A、B、C三点上,其中( )声音低。
A.A点
B.B点
C.C点
14.下列关于呼气时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胸腔扩张,腹部放松
C.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15.向热水瓶里灌水时,听到的声音高低会随着水位的上升(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16.一列鸣笛火车由远及近来到你的身旁,你所听到的鸣笛声的变化是( )。
A.由强变弱 B.由弱变强 C.由高到低
17.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小明认为这一份食谱不够合理,添加下列( )后这份食谱变得更合理。
A.炸河虾 B.红焖羊肉 C.炒青菜
18.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高低的是( )。
A.转动小提琴的琴弦旋钮
B.使劲拨动琴弦
C.将尼龙弦换成金属弦
19.当你在打哈欠的时候,会听不清或者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
A.耳郭的作用 B.鼓膜的作用 C.听小骨的作用
20.下列事例能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
B.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
C.游泳时听到岸边说话的声音
21.音响里传来的人唱歌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空气 C.喇叭
22.下列食物中,滴上碘酒会变蓝的一组是( )。
A.胡萝卜、花生 B.豆腐、螃蟹 C.马铃薯、薯片
23.阳阳在食物分类时,将米饭、青菜、苹果、青椒分为一类,鸡蛋、香肠、牛肉、鲤鱼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
A.主食和副食
B.生食和熟食
C.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24.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
A.悦耳、刺耳 B.多、少 C.嘈杂、响亮
25.你认为以下运动中,对提高肺活量最有效的项目是( )。
A. B. 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6.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 )
27.用白纸包裹一块瘦肉后,白纸上会留下油渍,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
28.如果我们的呼吸次数加快了,说明我们一定是刚运动完。( )
29.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高些。( )
30.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
31.眼、耳、鼻、舌、皮肤等是感觉器官,能感知到外部刺激。( )
32.用耳朵贴着桌面听到的用手指轻轻地抓桌声比离开桌面时听到的抓桌声轻。( )
33.体育老师使用的哨子是靠哨子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 )
34.展示制作的小乐器,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发现小乐器的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
35.城市高架快速路两边设置有隔音墙,主要是为了减弱噪声。( )
四、连线题(6分)
36.将下面耳朵的结构标记部位用直线连线其名称及其所具备的功能。
耳蜗●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耳道● ●传递声音
鼓膜●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五、简答题(4分)
37.奇奇的肺活量是1000毫升,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数据,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应在1100毫升~2600毫升之间。请问,奇奇的肺活量达到标准了吗?他应该怎样提高肺活量?
六、实验题(14分)
38.探究弦的音高变化实验中,阳阳用吉他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弦,轻轻拨动,听到的( )。
A.声音低 B.声音弱 C.声音高
(2)此时,阳阳看到弦的振动( )。
A.振动幅度小 B.振动速度快 C.振动速度慢
(3)如果想弹奏的音调高,那么阳阳应该( )。
A.大力拨动弦 B.拨动粗的弦 C.拨动细的弦
(4)某一根弦拨动的时候音调低了,阳阳应该( )。
A.把弦调松一点 B.把弦调紧一点 C.把弦放长一点
39.使用下图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时。
(1)大气球皮模拟的是( ))。
A.肺 B.膈肌 C.胸廓
(2)乐乐将大气球皮向下拉时,小气球会(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3)此时,乐乐模拟的是人体的( )。
A.呼吸 B.呼气 C.吸气
七、综合题(12分)
40.《测量肺活量》一课中,科科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三次肺活量后,得到了以下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科科肺活量的最终取值应该是_____________。
(2)科科体质健康检测时,利用电子仪器测得肺活量为1820ml,因此利用简易测量袋获得的数据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科科阅读资料后发现排水法也能测量肺活量,正确的操作是( )。
A. B.
41.小林和小王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音量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效果_____________。(填“更好”或“更差”)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空气振动
【解析】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像排箫、笛子、小号等乐器是靠空气振动发声的。
2.蛋白质
【解析】蛋白质燃烧后产生水蒸气蒸发了,还有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最后还有一点不可燃烧完全的灰分也就是混合化合物,或者金属元素(如重金属),会散发毛发烧焦味。
3.植物类
【解析】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如豆浆是由豆类加工制成的,豆浆属于植物类食物;鸡蛋是母鸡产下的食物,属于动物类食物。
4.最多
【解析】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即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5.玻璃瓶和水 减少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片,从左到右玻璃瓶中的水越来越少,而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得出:敲击玻璃瓶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玻璃瓶和水共同振动发出的,所以此时发声的物体主要是玻璃瓶和水。当发现最左边的声音比标准音低了一点,它应该减少水量。因为,从左到右玻璃瓶中的水越来越少,而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
6.③
【解析】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高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高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高就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动如图乐器时,③受到的拉力大,橡皮筋最紧,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7.音量 弱
【解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鼓膜
【解析】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敲小鼓,旁边纸屏会振动。纸屏与耳朵里鼓膜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9.不能
【解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则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水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壶口瀑布的咆哮声是由于瀑布水流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的振动,是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11.声音
【解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声音分成不同的类别。 如根据声音的来源,可以把声音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是否有无规则,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12.A
【解析】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心脏加快跳动可以运输更多血液,来输送氧气,且阳阳是一个非常不爱运动的孩子。所以他参加完八百米赛跑后,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且他感觉自己非常乏力。阳阳不爱运动,说明肺活量差,无法快速恢复平静。
13.C
【解析】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通常琴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所以阳阳在弹琴时,下手按弦的位置在同一位置,下手拨弦的位置分别在A、B、C三点上,其中C声音低。
14.C
【解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气指的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15.A
【解析】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往热水瓶里倒水的过程中,热水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高。所以随着水位升高,音高逐渐升高。
16.B
【解析】声音的远近、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声音的强弱不变,距离发声物体较近时,鼓膜振动幅度大;距离发声物体较远时,鼓膜振动幅度小。一列鸣笛火车由远及近来到你的身旁,鼓膜振动幅度从小变大,所以鸣笛声由弱变强。
17.C
【解析】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缺少维生素。虾、羊肉和鸡蛋都含有蛋白质,青菜含有维生素,所以应该添加炒青菜才能让这份食谱变得更合理。
18.B
【解析】A.转动小提琴的琴弦旋钮,正确;转动琴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
B.使劲拨动琴弦,错误;使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
C.将尼龙弦换成金属弦,正确;材料不同,振动速度也不同,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移动手按琴弦的位置,正确。弹奏吉他时,移动手按琴弦的位置,可以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9.B
【解析】听觉的形成:外界声音由耳廓收集后从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的频率和声波的振动频率完全一致。声音越响,鼓膜的振动幅度也越大。鼓膜的振动再引起三块听小骨的同样频率的振动。听骨链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液的振动,刺激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当你在打哈欠的时候,会听不清或者听不到别人对你说话,重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20.C
【解析】A.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能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能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游泳时听到岸边说话的声音,能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21.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音响里传来的人唱歌的声音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22.C
【解析】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马铃薯、薯片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蓝;其余食物中不含淀粉,所以滴上碘酒不会变蓝。
23.C
【解析】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鸡蛋、香肠、牛肉、鲤鱼属于动物类食物;米饭、青菜、苹果、青椒属于植物类食物。
24.B
【解析】选项A中的“悦耳、刺耳”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质,选项C中的“嘈杂、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音量或音调,而选项B中的“多、少”通常用于描述数量,不适用于描述声音。
25.A
【解析】肺活量是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人们在运动时,会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足够多的氧气。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需要大量的呼吸配合。跳高主要是一项以下肢力量为主的运动,体操更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控制,而不是纯粹的呼吸训练。故选A。
26.√
【解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不唯一,如分为人类活动的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两类。人类活动的声音包括钢琴声,说话声,走路声,汽车鸣笛声,拍手声,而狗叫声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7.×
【解析】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非常丰富,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脂肪,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所以用白纸包裹一块瘦肉后,白纸上会留下油渍,说明瘦肉中含有脂肪。
28.×
【解析】呼吸次数加快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紧张、焦虑、发热、缺氧等,并不仅仅是因为刚运动完。
29.√
【解析】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橡皮筋拉得越紧,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0.√
【解析】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
31.√
【解析】我们把能够帮助我们身体感知周围事物的器官叫做感觉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皮肤,能感知到外部刺激。
32.×
【解析】用耳朵贴着桌面听到的抓桌声会更响亮,因为声音在固体(桌面)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且能量损失较少,所以声音会更清晰和响亮。
33.√
【解析】哨子发声的原理是通过吹气使哨子内的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因此,体育老师使用的哨子是靠哨子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
34.√
【解析】能够根据弦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种简单的小乐器。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和缺点,并加以改进。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35.√
【解析】城市高架快速路两边设置隔音墙的主要目的是减弱交通噪声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隔音墙可以有效地阻挡和吸收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从而降低噪声污染,改善周边环境的生活质量。
36.
【解析】耳道是条狭长的通道,有传递声音的作用;
鼓膜是一层薄膜,类似于小鼓的膜,称为鼓膜,声波传到这里引起鼓膜振动,有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作用;
耳蜗形状像个蜗牛,因此得名,可以将振动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再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
37.没有达到标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解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奇奇的肺活量没有达到标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积极运动,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38.(1)B (2)A (3)C (4)B
【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
【解析】(1)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弦,轻轻拨动,琴弦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弱。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弦,轻轻拨动,琴弦振动幅度小。
(3)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所以如果想弹奏的音调高,那么阳阳应该拨动细的弦,琴弦振动速度快,声音就高。
(4)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某一根弦拨动的时候音调低了,现在就应该调高一些,那么就应该把弦调紧一点,这样琴弦振动速度加快,音调就变高。
39.(1)B (2)B (3)C
【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解析】(1)装置中两个气球模拟的是肺;气球皮模拟的是膈肌。
(2)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就相当于在吸气,气球膨胀变大,气球的体积会变大。
(3)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就相当于在吸气,气球膨胀变大;向内压橡胶皮膜时,就相当于在呼气,气球缩小。所以,乐乐模拟的是人体的吸气。
40.(1)2900ml (2)偏大 未排尽袋内原来的空气 (3)A
【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积极运动,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解析】(1)测量肺活量时,应该取三次测量的最大值来取值,所以科科肺活量的最终取值应该是2900ml。
(2)科科体质健康检测时,利用电子仪器测得肺活量为1820mL,因此利用简易测量袋获得的数据偏大,可能原因是未排尽袋内原来的空气。
(3)与水相比,空气密度小,比水轻,在水中向上浮,因此,需要应用向下排水法收集空气。图中正确的操作是A图装置,B装置不能用来收集空气。
41.(1)棉线可以传声 (2)更好 (3)捏住棉线使棉线停止振动了
【解析】【小题1】“土电话”是通过棉线将声音从一个纸杯传到另一个纸杯,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棉线)传播。
【小题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更好,因为金属丝内部更紧密,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声波。
【小题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需要介质的连续性,如果棉线被捏住,声音的振动无法通过被捏住的部分传递,从而导致声音传播被阻断,就听不到声音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