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性(期中)综合素养评价2(教科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简·施旺麦丹发现了人体_____________。
2.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
3.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的东升西落,其实是_____________导致的现象。
4.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理论。
5.如图所示,湖南、上海、西藏、四川日出的时间最晚的是_____________,最早的是_____________。
6.小科为了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制作了如图所示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_____________。
7.小科准备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叶子,发现叶片表面有很多气孔,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左下角有一个特别大的气孔,如果他想把这个大气孔移到视野中央,则需要将载玻片往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8.小科制作了水中微生物临时装片并进行了观察,他观察时所用的水来自_____________(选填“自来水”或“池塘水”),制作时用吸水纸吸水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下图是他观察到的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乙甲丙”或“丙甲乙”)。
9.像蝴蝶这样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像郁金香这样的植物,白天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开放,晚上会收拢花瓣,由此可见,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0.我们在课堂上制作了地球模型,右图的地球模型可以解释(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内部结构
C.地球的海陆分布
11.霉变的食物对人体有害,保持( )可以防霉。
A.低温干燥 B.低温湿润 C.高温干燥
12.植物表皮上有( ),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A.气孔 B.叶绿体 C.保卫细胞
1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①的名称是( )。
A.液泡
B.细胞核
C.细胞壁
14.如图所示,在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15.下列示意图最接近地球真实运动的是( )。
A. B. C.
16.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椅子,看到周围的景物( )移动。
A.顺时针 B.逆时针 C.从左往右
17.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其原因在于(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公转运动 C.地球表面受热不同
18.在用显微镜在观察草履虫时,视野范围内的图如图所示,其中一条条的线是脱脂棉纤维,它的作用是( )。
A.给草履虫提供生活空间
B.控制活动范围
C.给草履虫当食物
19.下面现象与昼夜有关的是( )。
A.大雁南飞 B.小草枯萎 C.猫头鹰捕食
20.“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之处是( )。
A.地球是宇宙中心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是球形的
21.下列属于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具有放大功能 B.都是中间薄,边缘厚 C.都是透明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2分)
22.白昼光强,黑夜光弱,动物们可以白天活动夜晚休息,但对植物没有什么影响。( )
23.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 )
24.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每天的日出时间是相同的。( )
25.托勒密认为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
26.用橙子和吸管模拟地球自转时,吸管应该垂直放置。( )
27.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可以独立生存,也可以生存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
28.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和大小是不同的。( )
29.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结构,他观察到的“小房子”命名为细胞。( )
30.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也无法用放大镜观察。( )
31.用放大镜看报纸时,我们看到的字体变大了,字数却变少了。( )
32.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
33.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 )
四、连线题(6分)
34.将下列实验器材与对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 夹取实验材料
滴管 放置切片标本
碘液 吸取少量液体
烧杯 盛放液体
载玻片 染色
吸水纸 吸取多余水分
五、简答题(4分)
35.为什么夏季日地距离最远,但是夏季却是最热的一个季节?
六、实验题(12分)
36.俊希正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练习。
(1)下面是俊希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2)俊希制作完洋葱表皮装片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从目镜中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他的操作中最可能存在的错误是( )。
A.显微镜的焦距没有调好
B.显微镜的反光镜没有调好
C.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合适
(3)俊希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图像如图①所示,如果想观察到图②,你建议他如何调整玻片标本的位置?为什么?
37.如下图,小雅同学改进了地球模型,并再次做了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小雅同学利用铁丝模拟_____________。
(2)在地球模型上贴反光小圆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转半周前,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时间大约是( )。自转半周后,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时间大约是( )。
A.中午12点 B.下午6点 C.深夜12点
七、综合题(6+12分,共18分)
38.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绕太阳转到A处时,北半球处于_____________季节。
(2)当地球绕太阳转到B处时,北半球正午时分日影最_____________(填“长”或“短”)。
(3)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会选择南极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地球转到_____________(填字母)处。
39.课程结束后,小科对水中的微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在家中继续进行“草履虫”的观察实验。
(1)草履虫是_____________生物。(填“单细胞”或“多细胞”)
(2)小科提前一周在烧杯中铺上_____________,然后倒入_____________中的水,用来培养微生物。
(3)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在( )。
A.门后黑暗的角落 B.温暖通风的窗台上 C.冰箱的冷藏柜中
(4)在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脱脂棉纤维,目的是( )。
A.固定微生物 B.限制微生物运动 C.增加水的营养
(5)小科在制作草履虫的临时装片时,操作顺序是(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 )
(6)在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在载玻片的另一端滴一滴清水,然后把这两滴水连通起来,在培养液中放入小粒食盐,草履虫会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草履虫对外界刺激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出反应。
参考答案:
1.血液红细胞
【解析】简·施旺麦丹是荷兰生物学家,1658年,简·施旺麦丹应用早期的显微镜首先发现了血液红细胞,并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
2.罗伯特· 胡克
【解析】罗伯特 胡克是英国科学家,他研制出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软木薄片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房间”组成的,他把这些小房间叫做细胞,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地球自转
【解析】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人就感觉其他天体和太阳由东向西运动。
4.地心说
【解析】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5.西藏 上海
【解析】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了太阳东升西落,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的地点日出时间早,时间早,西边的地点晚见到日出,时间晚。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南、上海、西藏、四川四地中,上海位于最东方,西藏位于最西方。所以日出的时间最晚的是西藏,日出的时间最早的是上海。
6.圭表
【解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7.左下角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下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应该把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叶子,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左下角有一个特别大的气孔,如果他想把这个大气孔移到视野中央,则需要将载玻片往左下角方向移动。
8.池塘水 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 丙甲乙
【解析】小科制作了水中微生物临时装片并进行了观察,他观察时所用的水来自池塘水,制作时用吸水纸吸水主要是为了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如图所示他观察到的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分别对应图中的丙甲乙。
9.光照
【解析】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比如蝴蝶。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比如猫头鹰。有一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10.C
【解析】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最有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图中的地球模型能够清楚地看到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所以可以解释地球的海陆分布。
11.A
【解析】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生长最快。通过采取相对措施,阻止霉菌的繁殖,就能有效地防霉。霉变的食物对人体有害,保持低温干燥可以防霉。
12.A
【解析】气孔是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
13.B
【解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14.B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先后顺序,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上片,将玻片标本放置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②是对光,调整反光镜,让光线进入光圈;③是调焦,眼睛注视物镜,缓缓降低镜筒,避免将玻片压碎;④也是调焦,眼睛注视目镜,转动调焦旋钮,缓缓抬升镜筒,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因此,图中在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故B选项正确。
15.C
【解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不停地自转,还在围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C最接近地球真实运动。
16.B
【解析】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是以自己为参照物,将看到周围的景物与自己运动的方向相反,即周围的景物按逆时针转动。
17.A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又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地球上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区不同,地球自转就造成了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的差异。故选A。
18.B
【解析】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限制微生物的活动范围。
19.C
【解析】昼夜影响动物的活动,动物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觅食、繁殖等活动,比如猫头鹰夜间捕食就与昼夜有关;大雁南飞、小草枯萎与四季变化有关。故C符合题意。
20.C
【解析】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故选C。
21.C
【解析】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它们都是透明的,用手摸三种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有凸度,玻璃片没有凸度,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的,且放大镜能够放大物体图像,其余都不能放大物体图像。所以透明是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共同特点。故选C。
22.×
【解析】一般的植物昼生长快,夜生长慢,主要是阳光影响生长素分布造成的。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如大花马齿苋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缩紧。
23.×
【解析】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最近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离太阳最远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24.×
【解析】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因此,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每天的日出时间基本是不相同的。故题目说法错误。
25.×
【解析】托勒密认为月亮、水星、金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后来,这一说法被“日心说”取代。
26.×
【解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用橙子和吸管制作地球自转模型,吸管模拟地轴。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并不真实存在,且是倾斜的,不是垂直的。
故题干说法错误。
27.×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结构非常简单,只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两部分组成。病毒是一类原始的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28.√
【解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也是不同的。所以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和大小是不同的。
29.×
【解析】列文·虎克是第一位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而观察软木片并命名为“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题目说法错误。
30.√
【解析】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也无法用放大镜观察,必须使用倍数更大的显微镜来观察。
31.√
【解析】放大镜是可以放大物体的工具,放大报纸时我们可以看到字体变大了但是能看到的字数变少。
32.√
【解析】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33.√
【解析】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的,每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这种结构称为复眼,是昆虫的一种特殊眼睛类型。
34.
【解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在“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时,我们会用镊子是夹取实验材料;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是切片放置标本,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烧杯盛放液体;碘酒的作用染色;小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35.①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太阳光被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②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解析】地球上温度的高低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没有明显关系,与阳光照射角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夏季,北半球倾向于太阳,白昼时间长,太阳光线直射,地表吸收的热量多,因此温度较高。
36.(1)④①③② (2)B (3)我建议他把装片往左下角移动。因为用显微镜观察时,装片移动的方向应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从图①到图②需要将图像向右上方移动,所以应该把装片往左下角移动。
【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地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所有奇奇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2)当所处光线较暗时,调整反光镜,使它对准载物台,就可以较清晰地观察了。当所处光线明亮时,就不能使它对准载物台,以免刺眼。从目镜中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能是反光镜没调整好。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下角,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应该把玻片向左下角移动。
37.(1)地轴 (2)观察一个具体位置(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
(3) A C
【分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解析】(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所以贯穿地球模型的铁丝模拟地轴。
(2)反光小圆片可以反射光,形成移动轨迹,在地球模型上贴反光小圆片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地球模型运转时具体地理位置(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
(3)读图可知,图中的小圆片位置此时位于昼半球的中间位置,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是中午时分,所以是中午12点,自转半周后,即大约12小时后,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时间应为深夜12点。因为地球自转一圈,昼夜交替1次,形成一个白昼、一个黑夜。
38.春 短 D
【分析】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上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上就是冬季。
【小题1】当地球绕太阳转到A处时,太阳光直射在赤道,所以北半球处于春季季节。
【小题2】当地球绕太阳转到B处时,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夏季,正午时分日影最短。
【小题3】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会选择南极气温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南极的夏季,此刻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地球转到D处。
39.(1)单细胞 (2)干草 池塘 (3)B (4)B (5)(3) (1) (2) (6)逃向清水一边 能
【解析】(1)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2)干草和池塘中的水可以为草履虫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
(3)草履虫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繁殖得更快,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有助于其生长。
(4)在载玻片上放一些脱脂棉纤维可以限制微生物的运动,便于观察。
(5)制作草履虫的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再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在水上,最后用吸水纸吸水。图中顺序是(3)(1)(2)。
(6)草履虫会游向清水,说明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