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的分子组成(有解析)——2025届高考生物学核心考点小题限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细胞的分子组成(有解析)——2025届高考生物学核心考点小题限时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17 21: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细胞的分子组成
——2025 届高考生物学核心考点小题限时练
考试时间:25分钟
满分: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日三餐中早餐很重要,不仅要营养均衡,还要健康美味。常见的早餐有:粥、牛奶、鸡蛋、豆浆、蔬菜沙拉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蔬菜沙拉中的多糖都能被人体消化为葡萄糖,从而被细胞吸收
B.牛奶中的钙、铁等元素被吸收后,可以参与构成细胞中的某些化合物
C.煮熟的鸡蛋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易被人体消化
D.用斐林试剂检测豆浆中的糖类时,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含有葡萄糖
2.在一定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去除沉淀后的溶液蓝色变浅,测定其吸光值可用于计算葡萄糖含量。如表是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样本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样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吸光值 0.616 0.606 0.595 0.583 0.571 0.564
葡萄糖含量/(mg/mL) 0 0.1 0.2 0.3 0.4 0.5
A.斐林试剂与样本混合后立即生成砖红色沉淀
B.吸光值与样本的葡萄糖含量有关,与斐林试剂的用量无关
C.若某样本的吸光值为0.578,则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4mg/mL
D.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含量越高,反应液去除沉淀后蓝色越浅
3.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如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Ⅳ代表蛋白质,Ⅶ代表糖类和核酸,则Ⅵ代表脂质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Ⅳ
C.医用的生理盐水的溶质属于Ⅴ
D.上述物质中氧原子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Ⅱ
4.如图为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总糖、脂肪含量变化趋势曲线,其中蛋白质含量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且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越深
B.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后,有机物干重可能短暂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
C.种子黑暗条件下萌发总糖含量下降的唯一原因是呼吸消耗糖类供能却不进行光合作用
D.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增加,鲜重增加
5.如图为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B.若②为脂肪,则其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和植物细胞中
C.若③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则其化学本质为脱氧核糖核酸
D.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
6.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素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美誉,若种植不合理,过量施用氮肥,会使种植的人参大如白萝卜,品质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其在氨基酸中主要位于R基上
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氮元素不仅参与叶绿素组成,也是核酸、纤维素等多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D.这一实例说明氮元素是人参的微量元素,种植时应减少氮元素的供应
7.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饲喂鸭时,主要以玉米面、稻谷面为饲料,使其肥育。北京烤鸭的食用方法是用薄饼卷起烤鸭片、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配特制酱料食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鸭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脂肪
B.鸭肥育的原因是玉米面、稻谷面等食物中大量的糖转化成脂肪
C.与黄瓜条和萝卜条相比,烤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
D.烤鸭中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
8.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元素对生物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B.细胞中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可参与物质运输,不能参与细胞构成
C.tRNA是单链结构、无氢键,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
D.日常生活中使用酒精进行消毒与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失活有关
9.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生物活性丧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D.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10.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图,各氨基酸残基用三个缩写字母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两种激素间因两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11.下列四项是对有关混合液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有关物质 所用试剂 颜色反应
A 淀粉与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碘液 蓝色
B 蛋白质与足量蛋白酶混合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蔗糖与足量淀粉酶混合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D 脂肪与足量脂肪酶混合液 苏丹Ⅳ染液 红色
A.A B.B C.C D.D
12.椰子水是一种天然的电解质水,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氨基酸,还含有钾、钠、镁、钙、锰、锌等元素,天然椰子水的渗透压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几乎相等,可用于运动后补水和补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椰子水含有的钾、钠、镁、钙、锰、锌属于大量元素
B.椰子水中的碳水化合物中氢与氧的原子个数比都是2:1
C.运动后适量饮用椰子水有利于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D.椰子水中的有机物均可以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3.如图为某胰岛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若该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靠肽键连接
B.该胰岛素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882,形成的肽键数为49
C.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3
D.在局部放大图中能表示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③和⑤
14.无花果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有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
B.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碘液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
C.在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D.据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15.如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
B.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大于乙元素
C.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乙元素的需要量相近
D.当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B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16.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亲水的“头部”和一个亲脂疏水的“尾部”,镁原子居于其“头部”的中央。不同种类的叶绿素的差异在于“头部”基团和双键不同,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如图是叶绿素a的结构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叶绿体中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则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紫光
B.在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叶绿素a位于最下面的一条色素带
C.叶绿素通过其亲脂疏水的尾部将自身固定在类囊体膜上
D.Mg是微量元素,叶绿素的元素组成说明无机盐参与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构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蔬菜沙拉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为葡萄糖,A错误;熟鸡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松散,容易被蛋自酶水解,因此熟鸡蛋容易被消化,C错误;斐林试剂是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用斐林试剂检测豆浆时,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只能说明豆浆中存在还原糖,但不能确定其一定含有葡萄糖,D错误。
2.答案:D
解析: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A错误;
B、吸光值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故与样本的葡萄糖含量和斐林试剂的用量有关,B错误;
C、由表格内容可知,葡萄糖含量越高,吸光值越小,若某样本的吸光值为0.578,葡萄糖含量在0.3mg/mL~0.4mg/mL,C错误;
D、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含量越高,生成的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越多,反应液去除沉淀后蓝色越浅(游离的Cu2+越少),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Ⅰ和Ⅱ分别代表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若Ⅳ代表蛋白质,Ⅶ代表核酸和糖类,则Ⅵ应代表脂质,A正确;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应为蛋白质(Ⅳ),B正确;生理盐水的溶质是NaCl,NaCl属于无机盐(Ⅴ),C正确;水(Ⅲ)中的氧原子含量最高,D错误。
4.答案:C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一定范围内,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A正确;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大量转化为糖使干重短暂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B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不仅需要消耗糖类来供能,还要消耗糖类生成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C错误;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时需要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参与各项生命活动,因此蛋白质种类增加,种子萌发需要吸收大量水分,鲜重增加,D正确。
5.答案:C
解析:图中①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①为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A正确;②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若②为脂肪,则其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和植物细胞中, B正确;③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若③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则③为RNA,其化学本质为核糖核酸,C错误:④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D正确。
6.答案:B
解析:氮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其在氨基酸中主要位于氨基上,A错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都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正确:纤维素为多糖,其组成元素中不含N,只含有C、 H、O,C错误;N在生物体中含量较多,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7.答案:A
解析:A、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A错误;B、玉米、稻谷面等食物中含有淀粉等糖类,鸭肥育的原因是玉米、谷物等食物中大量的糖转化成脂肪,B正确: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与黄瓜条和萝卜条相比,烤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C正确;D、烤熟的鸭子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但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因而容易被消化,D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当人体缺铁时,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贫血,但铁是微量元素,A错误;细胞中的水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可参与细胞代谢和物质运输,B错误;tRNA经过折叠存在局部碱基配对,含有氢键,C错误;使用酒精可以使病菌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D正确。
9.答案:A
解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变性一般不会导致肽键断裂,A错误;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B正确;加热变性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和性质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因此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C正确;结构决定功能,变性后的蛋白质原有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D正确。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多肽及其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分别来自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有关,C错误;由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可知,两种激素因两个氨基酸种类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生理功能不同,D正确。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足量淀粉酶将淀粉完全水解,因此混合液遇碘液后不变蓝色,A错误;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但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混合液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B正确;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且蔗糖为非还原糖,因此混合液遇斐林试剂后无颜色变化,C错误;足量脂肪酶将脂肪完全分解,因此混合液遇苏丹Ⅳ染液后无颜色反应,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猛,锌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B、椰子水中的糖类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一定都是2:1,例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B错误;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椰子水中含有钠等元素,运动后适量饮用椰子水有利于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D、椰子水中的有机物不都可以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比如核酸就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13.答案:C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同一条链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A错误;题图胰岛素含有两条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所以在合成过程中,需要脱去51-2=49分子的水,形成的肽键数为49,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下2个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该胰岛素含有3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减少6,因此该胰岛素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18×49+3×2=888,B错误;该胰岛素含两条肽链,每条肽链两端都各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但由于①中含有氨基⑤中含有羧基,因此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3,C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R基的不同,因此在局部放大图中能表示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③和⑤,D正确。
14.答案:AB
解析:为减少实验误差需要取多个果实进行测定,A错误;斐林试剂只能用来定性检测还原糖,不能用来检测所有可溶性糖,也不能检测其含量,用碘液也不能测定淀粉含量,B错误;在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在前期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而葡萄糖含量升高幅度较小,中后段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葡萄糖含量却急剧上升,因此推测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D正确。
15.答案:BCD
解析: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不同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A正确;由图可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所需甲元素浓度低于乙元素,说明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乙元素,B、C错误;当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A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D错误。
16.答案:ABD
解析:叶绿素a比叶绿素b吸收紫光的能力强,叶绿素b向叶绿素a转化,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紫光,A错误;在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叶绿素a位于自下而上的第二条色素带,B错误;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类囊体膜含有丰富的脂质,故推测叶绿素是通过其亲脂疏水的尾部将自身固定在类囊体膜上的,C正确;叶绿素的元素组成说明无机盐参与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构成,但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