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共同作用、同时作用;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三、地形的成因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①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②板块运动及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③板块运动与地貌: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岛弧/海岸山脉
海沟
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岛弧
日本群岛的形成:
日本群岛属于欧亚板块(大陆板块),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大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大陆板块)下 ,致使此地隆起而形成日本群岛。
W-Pacific island chain
勘察加半岛
日本群岛
千岛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所罗门群岛
斐济群岛
新西兰南北岛
太平洋岛弧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
在2.25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2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北面的欧亚板块相撞,碰撞处的地层受到强烈的挤压,产生褶皱,隆起成山,从而形成了地球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生长边界
海岭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
海洋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
裂谷、海洋
东非大裂谷
板块的张裂带、断裂下陷而成。
东非大裂谷中的地貌:
谷底积水成湖:马拉维湖、坦葛尼喀湖
两侧多断层、陡崖
板块相撞:里海、黑海、地中海
形成过程: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向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撞,古地中海消失,残留了地中海、黑海、里海一些水域。随板块的向北移动,这些水域逐渐缩小。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中南半岛山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及以上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帕米尔山结、大高加索、阿尔卑斯、里海、黑海、地中海等
生长边界:大西洋、东非大裂谷、红海
消亡边界:
环太平洋带:科迪勒拉山系、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马里亚纳海沟等
岛弧
海岸山脉
马里亚那海沟
东非大裂谷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红海
大西洋海岭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碰撞 挤压 消亡边界
张裂分离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秘鲁-智利海沟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④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质灾害
火山、地震: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壳不稳定),易形成火山、地震。
滑坡、泥石流:地震多发地区,岩体破碎,多裂隙发育,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海底地震可能诱发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