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4-2025年上学期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蔬菜 B. 沥干蔬菜 C. 点火炒菜 D. 盛菜装盘
2. 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 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A. 腐蚀品 B. 爆炸品
C. 易燃液体 D. 自燃物品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称量10.05g固体
C. 液体加热 D. 量9.5mL液体
5.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B. 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C. 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D.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 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8.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A.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B. 氢气+氧气水
C.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 镁+氧氧化镁
9.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右手拿试剂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帽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⑥
11.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紧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 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 先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12.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
14.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氖气 ⑤食盐水 ⑥五氧化二磷 ⑦冰水混合物 ⑧新鲜的空气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3)能使敞口存放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的物质是_______。
(4)常用于食品包装中防腐的是_______。
15.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世界之最
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
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270℃至-240℃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而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196℃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_______。
(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
(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
16. 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图: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的净化装置除了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外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_______(填序号)。
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水
(2)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的原因是_______。
(3)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发生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实验结论】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正确。
(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
【拓展延伸】
(5)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在图2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_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下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A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3)用装置B来收集氧气,进气口为_______(填“m”或“n”),检验氧气已集满方法是:将_______(包括操作和现象),则已集满。
(4)图C中,细铁丝剧烈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19. 化学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那么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出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
(1)假设1: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假设2:催化剂的质量
假设3:催化剂颗粒大小
假设4:_______(你能提出一种假设吗 )
【设计实验】小红同学设计如表实验: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8% 20 20 0.2 100 18
② 30% 20 20 0.2 100 3
③ 30% 20 35 无 100 149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有关。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讨论交流】
(4)小明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法收集氧气。
(5)小辉提出小红实验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影响。请说出小辉的理由:_______。
20. 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范围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如下表所示,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跟随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测量2022年12月14日某市的空气质量,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空气质量指数(AQI)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状况) 一级 优 二级 良 三级 轻度污染 四级 中度污染 五级 重度污染 六级 严重污染
2022年12月14日某市空气质量报告
PM10……164μg/m3 PM2.5……98μg/m3 二氧化氮……36μg/m3 二氧化硫……12μg/m3 臭氧……5μg/m3 一氧化碳……11μg/m3
(1)当日空气污染物中含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该空气质量报告项目中缺少二氧化碳,对其产生了质疑,请你为他解释___________。
(3)从图中选择一种污染物并说明其来源___________。
(4)作为中学生,请你为保护空气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蔬菜 B. 沥干蔬菜 C. 点火炒菜 D. 盛菜装盘
【答案】C【解析】A、清洗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沥干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点火炒菜涉及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盛菜装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A. 腐蚀品 B. 爆炸品C. 易燃液体 D. 自燃物品
【答案】B【解析】A、图示为腐蚀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爆炸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符合题意;C、图示为易燃液体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D、图示为自燃物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称量10.05g固体
C. 液体加热 D. 量9.5mL液体
【答案】C【解析】A、点燃酒精灯时,不可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错误;B、普通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只能准确到0.1g,不能称得10.05g药品,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正确;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故应选10毫升量筒,错误。故选C。
5.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B. 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C. 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D.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答案】D【解析】A、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拉瓦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液氮温度极低,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存在氧气和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解析】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带有酒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B、一滴水宏观上很小,但其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解释正确;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说明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解释错误;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解释正确;故选:C。
7. 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 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答案】A【解析】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符合题意;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D、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如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8.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A.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B. 氢气+氧气水
C.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 镁+氧氧化镁
【答案】C【解析】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同时又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D【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符合题意。故选D。
10.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右手拿试剂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帽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⑥
【答案】D【解析】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操作正确;②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需用量筒,胶头滴管是辅助工具,操作错误;③打开试剂瓶后,要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瓶塞正放会污染试剂,操作错误;④胶头滴管使用时,要悬空在试管上方1~2cm处,操作错误;⑤观察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再读出数值,操作错误;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帽,操作正确。故选D。
11.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紧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 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 先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符合题意; C、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不符合题意;D、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答案】A【解析】A、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而集气瓶中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该选项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会倒吸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铁丝燃烧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则可用排水法收集,其中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答案】D【解析】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如图所示,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不会改变,选项错误;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如图所示,选项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如图所示,选项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
14.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氖气 ⑤食盐水 ⑥五氧化二磷 ⑦冰水混合物 ⑧新鲜的空气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3)能使敞口存放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的物质是_______。
(4)常用于食品包装中防腐的是_______。
【答案】(1)① (2)⑤⑧ (3) ③ (4)②
【解析】(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①;(2)⑤食盐水由食盐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⑧新鲜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填:⑤⑧;(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敞口存放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故填:③;(4)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故填:②。
15.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世界之最
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
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270℃至-240℃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而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196℃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_______。
(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
(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 196℃左右
(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污染较少
(3) ①. 制冷,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气动阻力 ②. 空气中,氮气体积约占78%,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
【解析】(1)根据“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左右的温度”可知,高温超导的 “高温” 所指的温度是 - 196℃左右;(2)根据“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可知,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其运行不需要燃油,污染较少;(3)根据“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可知,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制冷,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气动阻力;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空气中,氮气体积约占78%,可在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
16. 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图: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的净化装置除了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外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_______(填序号)。
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水
(2)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的原因是_______。
(3)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发生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④⑤ (2)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 ①. 沸点 ②. 物理
【解析】(1)由图可知,空气的净化装置后的液态空气分离出稀有气体,氮气、氧气,故除了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外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二氧化碳、水,故选④⑤;(2)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的原因是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3)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实验结论】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正确。
(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
【拓展延伸】
(5)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在图2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_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答案】(1)引燃红磷和白磷 (2) (3)① (4)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 (5)DE (6)铁
【解析】(1)根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则激光笔的作用为引燃红磷和白磷。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由于红磷熄灭后,白磷还能继续燃烧,则说明装置中还有氧气,则猜想①正确。(4)由于红磷燃烧后装置中还有氧气,说明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则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在图2中氧气含量变化可知,氧气分两阶段减少,第一阶段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C点时表示红磷熄灭;第二阶段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DE。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以下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A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3)用装置B来收集氧气,进气口为_______(填“m”或“n”),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将_______(包括操作和现象),则已集满。
(4)图C中,细铁丝剧烈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答案】(1)试管 (2)
(3) ①. m ②.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出气口n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4)
【解析】(1)据图A可知,仪器a是试管。故填:试管。(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故填:。(3)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B来收集氧气,进气口为长导管的m;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出气口n处,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已集满。故填:m;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出气口n处,带火星木条复燃。(4)细铁丝剧烈燃烧即细铁丝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19. 化学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那么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出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
(1)假设1: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假设2:催化剂的质量
假设3:催化剂颗粒大小
假设4:_______(你能提出一种假设吗 )
【设计实验】小红同学设计如表实验: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8% 20 20 0.2 100 18
② 30% 20 20 0.2 100 3
③ 30% 20 35 无 100 149
(2)写出该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
(3)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有关。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讨论交流】
(4)小明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法收集氧气。
(5)小辉提出小红的实验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影响。请说出小辉的理由:_______。
【答案】(1)温度(其他合理答案) (2)
(3)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4)排水法 (5)实验方案中没有温度不同,其它变量全部相同的对比实验
【解析】(1)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可以从反应物、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可还做出温度(其他合理答案)。(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实验①和②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过氧化氢浓度不同,反应的速度不相同。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有关,即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比较反应的速度,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小问5详解】小辉提出小红的实验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有影响,理由是实验方案中没有温度不同,其它变量全部相同的对比实验。
20. 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范围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如下表所示,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跟随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测量2022年12月14日某市的空气质量,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空气质量指数(AQI)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状况) 一级 优 二级 良 三级 轻度污染 四级 中度污染 五级 重度污染 六级 严重污染
2022年12月14日某市空气质量报告
PM10……164μg/m3 PM2.5……98μg/m3 二氧化氮……36μg/m3 二氧化硫……12μg/m3 臭氧……5μg/m3 一氧化碳……11μg/m3
(1)当日空气污染物中含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该空气质量报告项目中缺少二氧化碳,对其产生了质疑,请你为他解释___________。
(3)从图中选择一种污染物并说明其来源___________
(4)作为中学生,请你为保护空气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臭氧##O3 ②. 四级
(2)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合理即可);
(3)二氧化硫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合理即可)
(4)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图示数据可知,该地当日的污染物中含量最低的是臭氧;AQI为164在151~200之间,说明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2)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该空气质量报告项目中没有二氧化碳;(3)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炭的燃烧;二氧化氮主要来自于工厂排放的废气、机动车辆排放到尾气等;(4)作为初中生,可以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