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培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培优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07:00: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培优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yóu) 勉强(qiǎnɡ)
B.迁徙(tú) 慰勉(wèi) 溺死(nì) 衙门(yá)
C.私塾(shú) 调料(tiáo)血溅(jiàn) 瞒着(mán)
D.和蔼(ǎi) 差役(chā) 韶关(sháo) 不辍(chuò)
2.下列各项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B.《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高贵品质。
C.《诫子书》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子侄辈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D.《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 -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佩服,没有一个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D.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断头今日意如何?(反问)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霎时(shà) 庇护(bì) 升班马 神采奕奕
B.炊烟(chuī) 瘦削(xuē) 区块链 坦荡如砥
C.濒临(bīn) 消费券(juàn) 端祥 行稳致远
D.翌日(yì) 笃定前行(dǔ) 熔喷布 侦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下车引之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 励精 励:激励。
C.非 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 驰 驰:消失,逝去。
8.文学常识。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例如《   》《   》《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B、战略家;理论家;革命家;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C、理论家;革命家;战略家;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D、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理论家;革命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9.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   》卷一,作者   ,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3分)
10.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1)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仆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
(2)母亲那种勤劳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
(3)那时乡间毫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
11.选词填空。(5分)
(1)这对于一班   (见利忘义 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   (鄙视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   (高明 高超)的。
(3)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   (热忱 热心 热情) 。
(4)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弘扬   (精打细算 精益求精 精巧绝伦)、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积累与运用(每空1分共10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甲)____(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乙)____(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12.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任劳任yuàn    富裕   
13.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甲:   乙:   。(2分)
14.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15.“她性格和蔼”中的“性格”“和蔼”的词性分别是:   、   。(2分)
16.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3分)
旌旗   阎罗    血雨腥风   。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下列各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了花”为标题,有何作用?(2分)
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2分)
阅读第⑥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5分)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阅读全文,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2分)
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①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②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4分)
“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5分)
五、写作题(共60分)
25.凭空想象不可取,纸上谈兵往往荒谬可笑,看来还是实践出真知。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写一些吧。(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中“妯”应读作zhóu,不读yóu;B项中“徙”应读作xǐ,不读tú;C项正确;D项中“差”是多音字,“差”在“差役”中应读作chāi。
A、B是形近字错读,D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C
【解析】C:错误。《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不是“子侄辈”。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理解课文主旨中心、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作家及相关常识等。
3.【答案】D
【解析】A.“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此句成分残缺,“填补”缺少宾语,应在“领域”后加上“的空白”。
B.“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该句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可删去“之所以”和“的原因”,或者删去“因为”。
C.“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佩服,没有一个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此句否定不当,应改为“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D
【解析】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将春天和百灵鸟拟人化,赋予春天“躺”的动作和“听”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把月比作钩,形象地写出了月的形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
D.“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疑问句,意思是“今天被砍头了心里想些什么呢?”,作者是在询问自己的想法,并非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此句没有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5.【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消费券(juàn)”的“券”读音应为“quàn”。“端祥”应写作“端详”,意思是仔细地看。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6.【答案】C
【解析】“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A.“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D.“下车引之”中的“之”,代词,指元方。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7.【答案】B
【解析】A.“诫子书”中“诫”是“告诫”的意思,解释正确。
B.“淫慢则不能励精”中“励”是“振奋”的意思,不是“激励”,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非志无以成学”中“志”是“立志”的意思,解释恰当。
D.“年与时驰”中“驰”是“迅速逝去”的意思,也就是“消失,逝去”,解释合理。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8.【答案】A、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解析】关于毛泽东的介绍,包括他的出生地点、家庭背景以及逝世时间,这些是对其个人生平的基本概述。其次,强调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并从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无产阶级的多个重要角色角度来突出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这几个身份充分体现了他在推动中国革命、制定战略方针以及理论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接着,指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强调了他在建立和领导这些重要组织和国家方面的关键作用。最后,提到他的作品,既有理论著作如《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展示了他在思想理论方面的深刻见解;又有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豪迈气概。
故答案为: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答案】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三国
【解析】本题考查与《诫子书》相关的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作者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故答案为: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三国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0.【答案】(1)仆一朴
(2)检—俭
(3)毫—豪
【解析】
(1)“仆素”的“仆”改为“朴”。朴素:萌芽状态的;未发展的。
(2)“检朴”的“检”改为“俭”。俭朴:俭省朴素。
(3)“毫绅”的“毫”改为“豪”。豪绅:指土豪劣绅。
故答案为:(1)仆一朴;(2)检—俭;(3)毫—豪。
本题考查字形。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11.【答案】(1)见异思迁;鄙薄
(2)高明
(3)热忱
(4)精益求精
【解析】(1)“见利忘义”指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见异思迁”指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一班人因为觉得技术工作不足道、无出路就轻视它,这种态度的改变更符合“见异思迁”的意思。“鄙视”侧重于轻视、看不起。“鄙薄”除了有轻视的意思,还含有轻视的态度较为普遍、范围较广的意味。这里说的是一班人的普遍态度,用“鄙薄”更恰当。
(2)“高明”着重指见解、手段等的高超。“高超”强调技艺、水平超出一般。白求恩的医术在八路军医务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用“高明”更能准确地表达出他在特定范围内医术的优秀。
(3)“热忱”指热情,常指具有强烈、深厚而又积极的感情。“热心”指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热情”指热烈的感情。白求恩对同志和人民的感情是深厚且积极的,“热忱”更能体现这种强烈的程度。
(4)“精打细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精巧绝伦”指精美巧妙到了极点。全社会弘扬的应该是对工作追求更好、更完美的精神,“精益求精”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1) 见异思迁 ; 鄙薄 ;(2) 高明 ;(3) 热忱 ;(4) 精益求精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答案】12.怨;yù
13.B;A
14.解释说明
15.名词;形容词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辨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所以在解答时要结合句子特点、语气等来分析所用标点符号。
(4)本题考查词性的辨别。判断词性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①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观察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②根据该词语与其它词语的组合能力。有些词类能与特定的词语组合,可以帮助判断词性。比如,名词常可以受数量词修饰;动词可以带宾语,动词常与副词搭配;形容词常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③充当句子成分,根据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定语、谓语、状语等。
1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
第1空,“任劳任yuàn”中应填“怨”,“怨”在此处表示埋怨、抱怨,“任劳任怨”指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埋怨。
第2空,“富裕yù”意思是经济宽裕,富足。
故答案为:怨;yù。
1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第1空,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气:①态度温和。②和睦。③和睦的感情。
“和蔼”着重于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常形容人的性情。这里形容母亲的性格温和亲切,用“和蔼”更合适。A“和睦”侧重于相处融洽友爱;C“和气”指态度温和。故甲处应选B“和蔼”。
第2空,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气:①态度温和。②和睦。③和睦的感情。
“和睦”强调关系融洽、和谐,没有争吵。此处说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的状态是融洽和谐的,用“和睦”能准确地体现这种良好的关系。A“和蔼”侧重于形容人的性情温和;C“和气”更侧重态度温和。故乙处应选A“和睦”。
故答案为:B;A。
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辨析。破折号后面的“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是对前面“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一表述的具体解释,说明了母亲同情贫苦人的原因和具体表现。通过这种解释,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母亲同情贫苦人的内涵。所以,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解释说明。
15.本题考查词性的辨别。
“性格”是名词,指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和蔼”是形容词,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亲切。
故答案为:名词;形容词。
16.【答案】jīng;yán;xīng
【解析】“旌旗”的“旌”,读音为“jīng”。“阎罗”的“阎”,读音是“yán”。“血雨腥风”的“腥”,读“xīng”。
故答案为: jīng ; yán ; xīng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答案】17.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8.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9.我又害怕又羞愧,我害怕父亲责备我,更羞愧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觉得对不起父亲的教诲。
20.父亲沉静、心细、会教育人。他发现了几瓣橘子,联系下午听说有人偷摘橘子的事,就知道了答案。可是他并没有暴怒,而是沉静、严厉地问“我”,等“我”自己认错后,没有暴力惩罚,而是教育“我”要堂堂正正做人。
【解析】(1)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7.本题考查散文的标题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橘子花是全文的线索,所以标题有贯穿全文的左右。标题没有直接用橘子花,而是起为“开在心里的橘子花”,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橘子花暗示主旨,它并不只是话,还代表父亲的爱与教诲。
故答案为: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8.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团团”“一簇簇”这两个词语都是叠词,从音韵上来看,这两个词语亲切灵动,富有美感。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蕊多而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橘子花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9.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与表达。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要围绕被父亲发现后“我”又害怕又羞愧的方面分析我的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 我又害怕又羞愧,我害怕父亲责备我,更羞愧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觉得对不起父亲的教诲。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父亲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父亲从我哪里发现了几瓣橘子,联系下午听说有人偷摘橘子的事,就知道是我做的了,说明父亲沉静、心细:由“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干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他并没有暴怒,而是沉静、严厉地问“我”,等“我”自己认错后,没有暴力惩罚,而是教育“我”要堂堂正正做人,可见父亲会教育子女。
故答案为:父亲沉静、心细、会教育人。他发现了几瓣橘子,联系下午听说有人偷摘橘子的事,就知道了答案。可是他并没有暴怒,而是沉静、严厉地问“我”,等“我”自己认错后,没有暴力惩罚,而是教育“我”要堂堂正正做人。
【答案】21.①记忆中,“我”有丝毫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②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③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
22.①运用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②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23.本段回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其次,文章先抑后扬,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24.好。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新颖,“十毫升”将母爱这抽象不可见的东西具体化;以小见大。用“十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解析】
(1)考查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解答概括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可以用“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来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鉴赏。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描写等,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本题考查理解段落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具体作用还要根据文章全局去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要求分析标题含义的,文章的题目一定有其深层的意思,我们要结合全文内容及主旨,尤其是文章抒情议论的语段、语句分析。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全面,不要遗漏。
21.考查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首先,文章回忆了小时候的经历,如文中提到“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具体描述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和严厉指责。
其次,文中写道“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详细叙述了母亲强忍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
最后,“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重点讲述了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
故答案为:①记忆中,“我”有丝毫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②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③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鉴赏。
①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猫”“端”“递”“催促”这些动词,细致地展现了母亲从厨房出来时小心翼翼的姿态以及急切让“我”喝下汤水的心情。通过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怀备至,从侧面烘托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②“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通过描写寒冷的风钻进衣服的情景,突出了天气的严寒。而“我”缩紧脖子的动作,既表现了“我”在寒风中的感受,也为下文母亲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坚持接露水的情节做了铺垫,更强烈地衬托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故答案为:①运用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②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23.本题考查理解段落作用。
文章第③段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回忆母亲脾气暴躁、对“我”严格要求且缺少安慰和夸奖等往事,与后文母亲为“我”不辞辛苦接露水治病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更凸显出母爱的深沉和无私,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母亲的爱并非一直是表面上的严厉,而是在关键时刻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来的关怀。另一方面,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情节富有变化和波澜,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同时,也清晰地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从畏惧到敬重的转变过程。
故答案为:本段回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其次,文章先抑后扬,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2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非常好。首先,“母爱”一词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文章围绕母爱展开。其次,“十毫升”这个具体的数量词将抽象的母爱具体化、量化,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后,以“十毫升”这极小的容量来象征母爱,以小见大,强烈地反差更能突出母爱的深沉、宽广和无限,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故答案为:好。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新颖,“十毫升”将母爱这抽象不可见的东西具体化;以小见大。用“十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25.【答案】略
【解析】此次作文属于材料,首先,我们要先审题,依据给出的材料选定题目,比如:《实践出真知》首先以“凭空想象不可取,纸上谈兵往往荒谬可笑,”实例,再以"实践出真知"引出自己参加了某实践活动,实践的过程(具体写写自己怎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事例) ,点明自己的收获(参考思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实践,就能透彻地认识一个事物和明白一个道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