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培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培优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07: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培优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7分)
1.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1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下列对《春》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B.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C.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D.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但顺序可以调换。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朗润(rùn) 应和(hé) 烘托(hōng)
B.酝酿(yùn niàng) 薄烟(báo) 黄晕(yùn)
C.着落(zhuó) 贮蓄(zhù) 抖擞(sǒu)
D.钻出(zuān) 抚摸(fū) 绿茵茵(yīn)
4. 下列哪项最能概括《春》这篇文章的主旨?(1分)
A.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B.讲述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C.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D.倡导人们要珍惜春天的时光
5.文中描写雪后的山景像(  )(1分)
A.水墨画 B.油画 C.水彩画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敬辞有:令堂、赐教、劳驾、惠顾等,谦辞有:舍弟、拙作、奉陪、家君等。
C.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D.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例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
7.下列是小文读完《雨的四季》这篇文章后写的批注,请选出你觉得有问题的一项(  )(1分)
A.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初读之后,我能看出作者展现了四个季节的雨的不同特点,还能感受到他对雨的爱恋之情。
B.再次细读之后,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清新、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自然、平静”,冬雨的“端庄、沉静”。
C.我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D.这样优美的文章,我应该带着感情去读、去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用直率、热烈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也应该读得有激情。
二、积累与运用(每空1分共7分)
8.阅读下面的选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xiézhī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衰,带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黄晕   
稀稀疏疏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xiézhī   
hōngtuō   
(3)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分)
   改为      改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méng   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1分)
(2)呼吸变得chàng   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yòu   惑着鼻子和嘴唇。(2分)
(3)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fǎng   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   了。 (2分)
(4)而近处池qí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1分)
10.预学一带着问题朗读文章是走进文本的好方法。读一读,猜一猜,填一填,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的猜测:看到”济南的冬天”这个题目,我猜想文章可能会写   等景物。(1分)
我的发现:作者   (填姓名)在文中主要描写了   等景物。(2分)
11.填空题(5分)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   越发的青黑。(1分)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   。(1分)
(3)请写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至少三个):   、   、   。(3分)
1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6分)
贮蓄      chéng   清   xiāng   边
着落    狭窄    水藻   
13.下面句子用括号中的哪个字词更有表现力呢?
(4分)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闹 叫)着。(1分)
②小草儿也青得   (刺 逼)你的眼。(1分)
③山   (湿润 朗润)起来了。(1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衬托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1分)
四、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跟宝贝一样,成都的兰花,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人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边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边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实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等各种花木争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的歌。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排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兴的话,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一点也感觉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有删改)
从第①段可以看出成都的天气有哪些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些特点的?(6分)
15.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几幅图景来给我们勾勒出成都的春天之美,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6分)空。
小院花木掩映图—满城梅花盛开图—①   —②   —茶馆自在悠闲图
16.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2分)
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我”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2分)
18.选文和朱自清的《春》在描写对象上有何不同?选文中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分)
通过作者的描述,你感受到成都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作答。(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一】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节选自《济南的冬天》)
【文本二】
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选自《冬日香山》,有删改)
【文本三】
黄土高原的冬是冷峻的。
原野已经干涸得皴裂,只剩满目空旷的孤寒,把每一根衰草都风干成一种绝望。寂静的土地早已失去表情,唯宽厚的阳光顶着凛冽的北风颤抖地弥漫开来,给大地淡淡地披上了一层邈远的暖色。树们托举着一把惭愧地干枯,疏落得竟挂不住那薄薄的冬阳,全在冷冷的风里缄默出一种赤裸的无奈。潺潺浅吟的小河也咽噎了它往日的欢悦,在正午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寒意。远方更显辽远,山塬更是秃瘦,荒寒里全缠着一片凝固般的冷。而天空却常常是一片坦坦荡荡的蓝,蓝得透静、蓝得纯情、蓝得让人心旌摇荡又色彩斑斓,任明晃晃的阳光储满,任暖洋洋的感觉储满。
(选自《高原的冬》,有删改)
【文本四】
没有雪,似乎就不是冬天。南方的冬天,除了山区,一般城市里是不见雪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雪。有的人去过人造的冰窟,大夏天的,一张门票几十块钱。那叫雪吗?混杂着煤灰一样的杂质,了无生机。看的人太多了,踩的人太多了,雪就没了形状,没了精髓。
看雪还是要去北方。进入冬天,雪就成了北方唯一的风景。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尤其是在林区,倘若大雪遮天蔽日地下上几天几夜,清早忽然起来,透过窗户霜花的缝隙,猛地发现雪停了,世间万般寂静,无声无息,连鸟叫声都没有——那么冷的天,鸟如何抵挡得了?
(选自《北方的冬天》,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由“奇迹”“怪事”“害怕”等词语,自然引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B.【文本二】中的“我春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文本三】中的“皴裂”“孤寒”“绝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形象生动。
D.【文本四】引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冬天漫天飞雪、天地苍茫的特征。
21.济南、香山、高原的冬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文本一】和【文本四】的第一段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
五、写作题(共60分)
23.题目:行走在雨中
提示:写出“雨中”二字,注重“我”与“雨”的关联,突出“行走”时的感受,可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写,在描写中显示新鲜感。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实际上描绘的是雪后奇景,用梨花喻雪,而非春天景色。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日荷塘的盛景,荷花盛开,荷叶连天,是夏天的典型景色。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的是深秋的枫林,枫叶经霜后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是秋天的景色。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则生动地刻画了早春时节小雨细密滋润,远望草色依稀可见,近看却模糊不清的景象,正是春天的写照。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 在《春》一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作者将春天分别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是递进的关系,分别表现了春天的“新”(象征生命的开始)、“美”(象征青春的美好)和“力”(象征旺盛的生命力)。这个顺序体现了春天从初生到成长再到壮大的自然过程,具有深刻的逻辑性和寓意,因此不能随意调换。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答案】C
【解析】 A.“应和”的“和”应读hè,表示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或附和,故A项错误。
B.“薄烟”的“薄”在此处应读bó,表示轻微、少的意思,与“厚”相对,故B项错误。
C.正确。
D.“钻出”的“钻”在表示植物破土而出的动作时应读zuàn,而非zuān,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4.【答案】C
【解析】A.仅仅描述了文章的一个层面,即外在的自然景观,而没有触及到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B.“独特感受”仍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表述,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情感,如喜爱、怀念、忧伤等,而文章的主旨可能更加具体和集中;
C.这个选项直接触及了文章的核心。在《春》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不仅仅是在展现外在的自然美,更是在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春天象征着新生、希望和活力,作者通过这些元素,传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D.这个选项并非文章的主旨。文章中虽然有对春天时光的描绘和赞美,但并未明确倡导人们要珍惜它。此外,这个选项更多地是在表达一种生活态度或建议,而不是文章所要传达的核心情感和思想。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在《济南的冬天》文中,描写雪后的山景像水墨画。文中写道:“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种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淡雅、朦胧、富有诗意的意境,恰似一幅水墨画,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了济南雪后小山的独特韵味。与油画的厚重浓烈和水彩画的清新明快相比,水墨画更能体现出济南雪后山景的素雅和宁静。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奉陪”是敬辞。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春雨的特点应为“美丽娇媚”,秋雨的特点应为“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而平静”。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8.【答案】(1)yùn;shū
(2)斜织;烘托
(3)衰;蓑;带;戴
【解析】(1)第1空,晕是多音字,日晕、霞晕、墨晕。晕眩、晕车、眼晕,读yùn; 晕倒、晕厥、头晕,读yūn;黄晕读yùn;第2空,翘舌音,读 shū
故答案为:第1空、yùn;第2空、shū。
(2)第1空,xié的意思是不正,故是斜,不能写成“邪”;第2空,不能写成“哄”
故答案为:第1空、斜织;第2空、烘托。
(3)蓑是形声字,上面的“艹”表意义,下面“衰”表读音;带的本义是大带,束衣的腰带,而戴本义是增益,引申为 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所以应是戴笠
故答案为:第1空、衰;第2空、蓑;第3空、带;第4空、戴。
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是多音字,我们要注意多音字的固定读音,要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
⑵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同音字或形似字,我们要理解意义,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
⑶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汉字里的同音字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9.【答案】(1)萌
(2)畅;诱
(3)访;啬
(4)畦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méng发 ”写作“ 萌 ”;“ chàng快 ”写作“ 畅 ”;“ yòu惑 ”写作“ 诱 ”;“ 造fǎng ”写作“ 访 ”;“ 吝sè ”写作“ 啬 ”;“ 池qí ”写作“ 畦 ”
故答案为: 萌 ; 畅 ; 诱 ; 访 ; 啬 ; 畦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10.【答案】[示例]西北风、树木、雪花、梅花、雾凇;老舍;老城、山水、小雪、草木、村庄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在文中主要描写了老城、山水、小雪、草木、村庄等景物。
故答案为:西北风、树木、雪花、梅花、雾凇;老舍;老城、山水、小雪、草木、村庄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1.【答案】(1)矮松
(2)热气
(3)青黑;白;黄、绿等
【解析】 (1) 文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通过描写矮松在小雪后的颜色变化,突出了其青黑的特点,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韵味。
(2)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里的“热气”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暖,与一般冬天水会结冰的常识形成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
(3) 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青黑”描绘了山上矮松的颜色,“白”形容了雪的颜色,“黄”和“绿”可能是指草色和绿萍的颜色。这些颜色词的运用,丰富了文章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济南冬天景色的多彩。
故答案为:(1) 矮松 ;(2) 热气 ;(3)青黑;白;黄、绿等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2.【答案】zhù;澄;镶;zhuó;zhǎi;zǎo
【解析】贮蓄:[zhù xù] 1.储存,积聚。 2.指储存的物品。 3.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澄清:(形)清澈明净。    
镶边:[xiāng biān] 将一种东西镶嵌在另一种物体的边缘。
着落:[zhuó luò] (名)下落;来源。
狭窄:[xiá zhǎi] (形)宽度小。
水藻:[shuǐ zǎo] 1.水生藻类植物名。又名马藻。 2.泛指水生藻类植物。
故答案为:zhù;澄;镶;zhuó;zhǎi;zǎo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13.【答案】闹;逼;朗润;烘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需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筛选出正确答案。也根据对《春》这篇名篇内容的记忆来回答。
故答案为:①闹;②逼;③朗润;④烘托
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答案】14.不热不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作者通过成都人和花木的对比、成都与北平江南等地花的对比,突出表现成都天气的这些特点。
15.花朝欢快游春图;百花潭轻松垂钓图
16.“柔媚”意思是柔和可爱,用在此处形容杨柳枝条,写出了杨柳在春天里的柔美情态,传达出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17.“我”在成都感受到的都是轻松与悠闲,一点也感觉不到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
18.朱自清的《春》主要描写的是春草、春花、春雨等自然景物,本文除了描写成都春天的自然景物,还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本文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物时融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呈现不仅充满动态感,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在表现成都春天的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充满着轻松与悠闲的氛围。
19.各类花木争相斗艳,人们在充满春意的地方游春、聚会、垂钓、品茗,人和景融为一体,共同构出成都轻松闲适的春天。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本文①至③段写的是成都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春天来得早的特点,第④至⑥段写春天美景里成都的人们闲适、轻松的生活。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本文表现出成都花木繁盛、轻松悠闲的城市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通读文本,理解文意,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描写手法、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6)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内容“成都天气,……,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来概括作答。从“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可以概括出作者是通过花木、花会和成都人的生活来现这些特点的。故答案为: 不热不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作者通过成都人和花木的对比、成都与北平江南等地花的对比,突出表现成都天气的这些特点。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已知小院花木掩映图(②段)—满城梅花盛开图(③段),⑤段“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可概括为:倾城而出逛花卉图;⑥段“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可概括为:百花潭垂钓谈笑图。
故答案为:花朝欢快游春图;百花潭轻松垂钓图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注意关键点“运用修辞”的句子,从第4段内容来分析,再结合作者对成都花木的感情作答。“柔媚”是形容女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成都花木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柔媚”意思是柔和可爱,用在此处形容杨柳枝条,写出了杨柳在春天里的柔美情态,传达出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结合前文内容明确“懒”和“得过且过”的含义,文章解说了成都花木宜人、成都人生活轻松闲适的特点,由此分析“懒”是“慵懒之意”。如文章描写了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句子在文中的结尾的位置,应该和文章的主旨相关,文章的主旨是对成都的喜爱,因此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美好环境的喜爱以及在成都自在闲适生活的由衷向往。“得过且过”,贬字褒用,表现成都因为生活轻松、无都市的压力,使人变得慵懒,无过多追求。根据“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分析,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
故答案为:“我”在成都感受到的都是轻松与悠闲,一点也感觉不到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
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从“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本文写的是一种“慵懒的生活”,实际是闲适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朱自清的《春》是春天的美好以及带给人的信心和希望,催人奋进。从“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这样写可以突出成都春天的闲适安逸,以及带给人的轻松与悠闲。故答案为: 朱自清的《春》主要描写的是春草、春花、春雨等自然景物,本文除了描写成都春天的自然景物,还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本文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物时融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呈现不仅充满动态感,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在表现成都春天的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充满着轻松与悠闲的氛围。
19.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
从“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可见成都的春天处处都是梅花;从“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可见成都的春天热闹非凡;从“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可见成都的春天悠闲自在。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各类花木争相斗艳,人们在充满春意的地方游春、聚会、垂钓、品茗,人和景融为一体,共同构出成都轻松闲适的春天。
【答案】20.B
21.济南:暖情;香山:清静;高原:冷峻。
22.【文本一】和【文本四】的第一段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本一】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的特点,强调济南是个“宝地”,从而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文本四】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北方冬天雪的真实、壮观和纯粹,也为后文强调看雪要去北方做铺垫,引发读者对北方冬天雪景的向往。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20.ACD.正确;
B.“我春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并未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春天、夏天、秋天来香山的不同景象,突出了香山四季的特点。
故答案为:B
21.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天气晴朗而温暖,与北平的寒冷和伦敦的阴郁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形容为“温晴”。与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似锦、浓荫蔽日、红叶满山相比,冬天的香山无花无叶,游客稀少,呈现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美,因此可以形容为“清静”。高原的冬天原野干涸、空旷孤寒,树木干枯,小河也失去了往日的欢悦,整个景象充满了一种荒凉和冷峻的氛围,因此可以用“冷峻”来概括。故答案为: 济南:暖情;香山:清静;高原:冷峻。
22.在【文本一】中,作者首先通过对比北平冬天的风大和济南冬天没有风声,以及伦敦冬天少见日光和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济南冬天的特点更加鲜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文本四】中,作者则是通过对比南方的冬天没有雪和北方的冬天雪景壮观,强调了北方冬天雪的魅力。作者先指出南方冬天一般城市里不见雪,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雪,然后通过对比,描绘了北方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象,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等,突出了北方雪景的独特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景的向往和喜爱。故答案为:【文本一】和【文本四】的第一段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本一】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的特点,强调济南是个“宝地”,从而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文本四】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北方冬天雪的真实、壮观和纯粹,也为后文强调看雪要去北方做铺垫,引发读者对北方冬天雪景的向往。
23.【答案】【参考例文】 行走在雨中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雨过后,落红满地,无声的落花伴随着轻声的雨滴,从枝头飘然坠落,那是多么美妙的景致!
春雨无声,尤其是“沾衣不湿”的“杏花雨”,春风刚过,毛毛雨下个不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春雨,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悄然落在树上,躲在花上,藏进草丛,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接受着细雨的湿润,享受着细雨的爱抚,此情此景已化作美丽的记忆尽头,珍藏在温馨的怀念中。
  看雨不如听雨,雨中世界模糊含蓄,视力受到限制,景物也变得模糊不清,且雨中有败落的景象,不免令人伤感。听雨就不同了,由那雨声的大小,从而判定雨的疏密,从那雨的轻重,可以料想雨的缓急。“大弦糟糟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雨就是最天然最美妙的音乐,和风细雨如同摇篮曲,让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暴风骤雨如同交响乐,让人心肺涤荡,酣畅淋漓,闲来独坐一隅,听窗外雨声不断,时紧时慢,如果运气够好,将伴有黄鹂枝头鸣翠柳,喜鹊登梅声啾啾,岂不是免费享受大自然的音乐盛会?
  当万籁俱寂,旁无杂音时,唯独雨声由天而降,坐在窗前,沏一杯清茶,翻开一本心仪已久的书,雨声就成了最好的背景音乐,在这样的雨夜,进入书中的世界,真正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雨是天上的精灵,书是人间的精华,听雨和读书同样的入脑入心,而在静谧的雨夜心无旁骛,只为读书,雨声让世界和心灵瞬间安静下来,雨夜读书能更快地进入思想的领域,追问生命的意义,领悟人生真谛。古人亦偏爱听夜雨,从傍晚的春雨声中,孟浩然听出了“花落知多少”的人生感怀,在连绵不绝的寒雨中,王昌龄发出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绝唱,春雨细无声,但同样可以听,那不是用耳,实在是用心在听,用心灵在听,在体会,在品味。
  雨声未曾停歇,听那连绵的雨声,仿佛看到花朵更加娇艳,树木愈发葱郁,草叶越加鲜亮。有了水的擦拭,地面变得更加清新了,天更蓝更亮了,地更肥更苏了,世界更透明了……与其说雨下在天地间,不如说雨落在人心里。
  雨,是天堂的女儿,她亲吻着大地,雨是世界的慈母,它无私的奉献乳汁。我漫步雨中,感受着它慈爱温暖的怀抱。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行走在雨中。注意提示语,写出“雨中”二字,强调写出雨中事,雨中景,表现雨中人;注重“我”与“雨”的关联,下雨的特定时间,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和下雨有关;突出“行走”时的感受,重点表现在雨中行走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可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写,在描写中显示新鲜感。适合写成借景抒情的散文或记叙文。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审题构思都要紧扣以下关键词:行走、雨中、和雨的关联、行走时的感受。既然是在雨中,就要充分调动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刻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记事和抒情描写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