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习作:
学习写读后感
新课导入
下面的人物你认识吗?你能想到哪部作品?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
5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草 船借箭》这篇课文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46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
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多回组成长篇故事,读回目就可以猜出大致内容。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
走进作者
罗贯中(约1300-约1400),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背景介绍
北魏 曹操
西蜀 刘备
诸葛亮
东吴 孙权
周瑜
鲁肃
打败
攻打
联合
诸葛亮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认读生字词
诸葛亮 孙权 曹操 鲁肃 妒忌 曹军 推却
都督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军令状 探听
遮起来 疑惑 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埋伏 插满 翎毛 幔子 丞相 神机妙算 弓弩
dū
lǔ
dù jì
cáo
wěi
zhē
huò
zhài
léi
nà
chā
líng
mān
chēng
nǔ
cáo
我会写
嫉妒
妒忌
忌讳
禁忌
曹军
曹营
督查
都督
委托
委员
遮挡
遮蔽
疑惑
疑问
困惑
疑惑
村寨
山寨
赛、塞
呐喊
插队
插入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样实施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
请你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课后第1题)
起因
经过
结果
事情的发展顺序
整体感知
起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造出十万支箭。
经过
诸葛亮先请鲁肃 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凌晨时,趁着大雾漫天,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满了箭。
经过
二十条船上的箭总共有十万多支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整体感知
想一想,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整体感知
你能将起因、经过、结果串联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自叹不如。
品读课文
再读故事的起因部分,体会人物特点。
三天真的能造十万支箭吗?
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代工匠造箭,3个工匠两天的时间造箭150支。史书也记载,当时吴军中专门有一个箭匠营,共计100人。如果按史书记载,这个箭匠营能在10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吗
资料扩充
每人每天造箭数
150÷3÷2=25(支)
10天100人造箭数
25×100×10=25000(支)
三天造十万支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实现,为什么周瑜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③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叫他们故意迟
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国事,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
周瑜妒才忌能,用心险恶
延,
周瑜周瑜是怎样提出要求的,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后,诸葛亮是怎么应对的呢?
用弓箭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十天造得好吗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假装共商军事引诸葛亮上当。
诸葛亮顺水推舟假装上当。
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担心诸葛亮不落入自己的圈套,所以强调这是“公事”,让诸葛亮无法拒绝。
阴险狡诈
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设下圈套,明知故问。
气定神闲,应对自如。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为了顾全大局,达到联合东吴抗击曹军的目的。
步步紧逼
诸葛亮将计就计,不仅不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立下军令状。说明他早有向曹操借箭的计策。
智慧过人
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以为自己得逞了,所以很高兴。
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我们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周瑜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 用弓箭最好。
周瑜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
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 只要三天。
周瑜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
好, 甘受重罚。
诸葛亮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 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是怎样实施他的借箭计划的呢?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广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为了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广
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因为周瑜聪明过人,知道诸葛亮的安排后,就会猜到他借箭的计划,势必会加以破坏,说明诸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洞悉周瑜的意图。
来,还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
诸葛亮:有计谋,有胆识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 ”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
船只在大雾天不会走散。看出诸葛亮考虑问题周到。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环境描写,说明诸葛亮通晓天文,机智聪明。
“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对比,体现了诸葛亮的从容。诸葛亮在船上和鲁肃的对话,突出地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胆略过人。
一定
取乐
只管饮酒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曹操谨慎多疑。
箭好像下
一样
比喻:把“放出的箭”说成是下雨,说明曹军放了很多箭,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
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看出诸葛亮智慧过人。
雨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
要追也来不及了
体现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看来他早就想好了,即使雾散后被曹军发现,己方船轻水急,顺风顺水,曹兵也追不上。
【资料介绍】当时正值冬季。曹操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周瑜则驻守长江南岸防御,冬天江面上刮西北风,且船上只有草把子和箭,因此诸葛亮借箭后驾船返回南岸是"船轻水急"的。
十多里,
可
读完课文,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忌才妒能
用心险恶
谨慎多疑
忠厚老实
信守承诺
阅读连接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段落。
8、9两个段落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那些故事?
桃园三结义
过五关斩六将
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