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11级 2024年09月14日
一、填空题
1.(2021六上·平城期中)选字组词。
稍 哨 梢 消
( )失 口( ) 树( ) ( )微
揭 竭 渴 喝
( )发 ( )水 口( ) 精疲力( )
【答案】消;哨;梢;稍;揭;喝;渴;尽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踪迹。口哨: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在口内,使气流通过时所发出像吹哨子的声音。树梢:树的末端。稍微:稍稍;略微。揭发:指揭露(坏人坏事)。喝水:指把液体饮料咽下去。口渴:指口干想喝水。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故答案为:消失;口哨;树梢;稍微;揭发;喝水;口渴;精疲力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形近字辨析与选词填空能力。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形近字,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意思,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字。
2.(2024六上·五华期末)选择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精美 ②亮相 ③“十八般武艺” ④字正腔圆 ⑤行当
皮影雕镂 ,色彩丰富, 齐全。皮影戏的影人,头、身、臂、脚可分离拼装,通过关节连接,在艺人操作下,它灵活自如地 、行动坐卧、演绎着 ,再加上艺人有板有眼、 的配唱,将音色、音画、时空联系在了一起,是文化和历史价值极高的艺术形式。
【答案】①;⑤;②;③;④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 ①精美:精致而美好。
②亮相:(动)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③”十八般武艺”: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比喻多种技能。
④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⑤行当:行业。
结合句子语境,可知,选”精美””行当””亮相””十八班武艺””字正腔圆”。
故答案为: ①⑤②③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析与应用,所给词语大多是意思相近的。作答此类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3.(2023六上·东源期中)把下列表示“看”的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
(瞻仰 端详 凝视 眺望)
(1)她捧着儿子的相片 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下。
(2)我站在楼顶四处 ,远处的景色很美,我看得入了迷。
(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4)她坐在那里 着窗外。
【答案】(1)端详
(2)眺望
(3)瞻仰
(4)凝视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1)端详∶指仔细地看。根据语义应选“端详”。
(2)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根据语义应选"眺望”。
(3)瞻仰∶指恭敬地看。根据语义应选"瞻仰”。
(4)凝视∶注意力集中地看。根据语义应选"凝视”。
故答案为:(1) 端详 (2)眺望(3)瞻仰(4)凝视
【点评】平时要注重词语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内容,丰富词汇,锻炼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二、单选题
4.(易错)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或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琼浆(qióng) 冠冕(miǎn) 孤芳自赏(单独)
B.摇曳(yè) 苍穹(qióng) 旖旎(yǐ) 顾影自怜(回顾)
C.馥郁(fù) 鸣啭(zhuǎn) 绿茵(yīn) 硕大无朋(同等,可与之相比)
D.祭献(jì) 婆娑(shā) 白昼(zhòu) 心驰神往(去)
【答案】A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
B项中“顾影自怜”的“顾”意为“看”。
C项中“ 鸣啭 ”的“啭”读“zhuàn”。
D项中“婆娑”的“娑”读“suō”。
故答案为:A
【点评】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5.下列词语中的“裁”和“别出心裁”中的“裁”意思相同的是( )
A.裁剪 B.裁员
C.《唐诗别裁》 D.裁判
【答案】C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别出心裁”与“《唐诗别裁》”中的“裁”都表示安排取舍。
A.“裁剪”的“裁”表示把片状物分成若干部分;
B“裁员”的“裁”表示削减;
D.“裁判”的“裁”表示衡量﹑判断。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2024六上·长沙期末)不属于“五谷”的一项是( )
A.稻 B.黍 C.菽 D.粮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五谷包括:稻、黍、稷、麦、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国学常识的识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积累。
7.下列句子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渔夫和桑娜是穷人,____他们有一颗美好的心。____生活再困难,他们____要把已故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抚养。
A.因为……所以…… 即使……也……
B.不但……而且…… 不仅……还……
C.既然……就…… 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即使……也……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关联词辨析。“渔夫和桑娜是穷人”和“他们有一颗美好的心”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择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生活再困难”与“要把已故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抚养”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择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综上所述,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关联词辨析,对学习理解句子的能力和对词语关系的理解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平时 的学习中要多读多品析句子意思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多应用,这样能够掌握得更好。
8.(2024六上·长沙期末)下列词语中与戏曲无关的一项是( )
A.粉墨登场 B.有板有眼 C.力透纸背 D.跑龙套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B.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C.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D.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的词性、意义、结构等,然后辨析分类。
9.(2024六上·象山期末)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说话总是斩钉截铁,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B.李敏悻悻然跑进教室,喊着:“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C.我知道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集体的力量才能创造伟大的奇迹。
D.她的作品别出心裁,赢得了全场最高分。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与语境相符。
B.悻悻然:不高兴的样子。与语境不相符。
C.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与语境相符。
D.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0.下面哪句谚语与“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不属于同一类?( )
A.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C.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D.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答案】B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两句都是农谚,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谚语;阅读各项,ACD三项中谚语属于农谚;
B项“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与天气有关的谚语,与与“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不属于同一类。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谚语的理解能力。谚语是约定俗成的表达特定含义的俗语。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阅读积累,准确掌握谚语的含义,把握谚语本意和引申义的内在关系,即可顺利作答。
11.(2023六上·江山期末)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两年前,哈喇昆仑高原上,四名卫国戍边战士与侵略者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A.无情未必真英雄,怜子如何不丈夫
B.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意思是没有感情的人不见得可称为英雄豪杰,豪杰爱怜子女的人怎么怎么可能不是大丈夫丈夫呢?与题意不符合。B.意思是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与题意符合。C.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与题意不符合。D.意思是民魂是值得宝贵,只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回答此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2.(2023六上·梅江期末)“鞠躬尽瘁”的后一句是( )
A.死而后已 B.当一死守 C.视死如归 D.万夫莫开
【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鞠躬尽瘁”的后一句是“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诸葛亮,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记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3.(2023六上·丹阳期末)下列选项中,与“翠柏苍松装点神州千古秀”最匹配的下联是( )
A.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晚霞夕照染就江山万年春
C.福随春至年年大有步步高 D.临门双喜喜绘宏图万代春
【答案】B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对仗工整。先分析上联“柏”和“松”前均用了修饰词。那么下联的一、三位置的两个字也应该是形容词,另外,“装点”是动词,那么下联的同一位置也应该是动词。“千古秀”对应的下联也应该有数字。“翠柏苍松”和“朝霞夕照”对应,需要留意的是“照”在这里指阳光,是名词而非动词。“装点”与“染就"对应,“神州千古秀”与“江山万代春"对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对联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14.(2023六上·湖北期中)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四个分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雨声淅沥,____,花叶相辉,____,雪花飘飘,____。好诗如四季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草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结合“春日踏青,草地如毯”可以想到“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夏日听雨,雨声淅沥”可以想到“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可以想到“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冬日观雪,雪意阑珊”可以想到“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15.(2022六上·江都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了这次作业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B.我经常看到小云有时骑自行车上学。
C.他那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D.张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病因:缺少主语。去掉“看了”或者“使”。
B.病因:前后矛盾。“经常”与“有时”矛盾,故去掉“有时”。
C.无语病
D.病因:语序颠倒。“亲切地”与“走过来”的顺序颠倒,故把它们的位置互换一下。
故答案为: C
【点评】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16.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不是“解释说明”的一项是( )
A.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B.这就是他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
C.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D.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的作用
【解析】【分析】A .不是“解释说明”,“吩咐‘ 酒宴摆下——‘ ”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声音的延长。
B.C.D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故答案为: A
【点评】 破折号作用有:1、解释说明:使用在某一段话的中间或末尾,用来解释说明某一个名词或事物。2、表声音的延长:通过符号来表示人们在说话时语句的延长。3、表转折:用于一个意思的表达转述到另一个意思上之间的转折。4、表声音的停顿或中断。5、引出谜底等等。
17.(2021六上·泾阳期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于描写方法的掌握,通过“脸变得严肃、忧虑”可以看出这是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描写方法。小学中常见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对于不同的描写方法通过关键词加强理解。
18.(2023六上·西昌期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夸张)
C.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反问)
D.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它旗帜飘拂的声音。(排比)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表述是正确的;
D项中这句中没有连用三个以上相同的句式,这句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19.(2023六上·衡阳期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高低起伏)
B.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C.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常的事)
D.三军过后尽开颜(个个笑逐颜开)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A.有误,句意: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20.(2023六上·福清期中)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 )季节的。
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②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A.春天 冬天 B.秋天 C.秋天 冬天 D.冬天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①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这句诗描述的是夏季的景色。②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季的景色。③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这句诗描述的是夏季的景色。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③句诗分别描写的是夏季、春季、夏季的景色,没有描写秋冬季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文词句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21.看到下图这样的江南水乡时,你会不禁吟诵(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诗句。仔细观察图片,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并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江南水乡”,可判断出这幅插图描绘的景色应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
故答案为: C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三、现代文阅读
22.(2022六上·临清期末)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空悲切②惊涛拍岸③雁过也④俱往矣⑤何陋之有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宋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宋 岳飞《满江红 写怀》
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代 毛泽东《沁园春 雪》
【答案】③;①;②;⑤;④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古诗的默写。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全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故选③。
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 写怀》全诗: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故选①。
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全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故选②。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故选⑤。
出自现代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全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故选④。
故答案为:③①②⑤④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四、判断题
23.(2021六上·岳阳期中)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同样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才不会有所遗漏。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诗,表达了孟浩然和友人之间纯朴而真挚的情谊。
(3)演讲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来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4)《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
(5)《在柏林》《丁香结》《桥》三篇课文都是小说体裁。
【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课内现代文阅读;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结合阅读的相关常识,对于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可以采用跳读的方法,直接跳过,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项表述错误;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诗人与朋友约好重阳节时再团聚畅饮,表达了孟浩然和友人之间纯朴而真挚的情谊。
(3)结合演讲的相关知识,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来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突出自己的观点。这项表述正确。
(4)《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这项表述正确。
(5)《丁香结》的体裁是散文,不是小说,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
【点评】题目考查对阅读、演讲以及诗句课文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4.(2023六上·新会月考)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丁香结》的课文题目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
(2)《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3)《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道理。( )
(4)《穷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渔夫夫妇的生活是如何的艰辛和贫困。( )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课文《丁香结》是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丁香结来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故说法正确。
(2)《开国大典》一文中的场面描写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故说法正确。(3)《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让我们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故说法错误。
(4)《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也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5.(2024六上·西昌期末)判断题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作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2)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具体。( )
(3)演讲时,语气、语调适当,态度大方。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来增强感染力。( )
(4)下面的路牌人名标识都是正确的:建昌路JIANGCHANG LU孟浩然Meng HaoRan。( )
(5)《爱的教育》是德国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六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 错误,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2) 正确。
(3) 正确 。
(4) 错误, “孟浩然”应为:Meng Haoran。
(5) 错误 ,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六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故答案为:(1) 错误 (2) 正确 (3) 正确 (4) 错误 (5) 错误
【点评】文化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26.(2021六上·武昌期中)判断
(1)“勾勒、粉身碎骨、干躁、疲倦”这些词语书写正确。
(2)“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关羽。
(3)《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记叙文。
(4)“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这个句子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意思是: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是腾跃着的细小波浪,衬托出红军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词形;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勾勒、粉身碎骨、干躁、疲倦”这些词语中,“干躁”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是“干燥”。
(2) “温酒斩华雄”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3)《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4)“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不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式相似的句子,不符合排比句的要求。
(5)“五岭逶迤腾细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句话的意思是: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是腾跃着的细小波浪。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平时的学习中,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多积累。
27.(习题 6.17.1浪淘沙(其一)六年级上册)“九曲黄河万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条河道。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九曲黄河万里沙”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中“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因此本句话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关键字词的理解。这首诗要求学生背诵并会默写,诗句的含义也需要学生去掌握,注意平时的背诵与记忆。
28.(2024六上·永年期末)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4)《伯牙鼓琴》赞扬了朋友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5)地球又像是一个巨人,地壳是他的皮肤。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实践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五、语段阅读
(2021六上·固始期中)阅读感悟。
《开国大典》节选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9.《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A.贝多芬
B.聂耳
C.纪伯伦
D.田汉
30.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 ”
【答案】29.D;B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29.《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D;B;
30.结合文中句子,这庄严的宣告,宏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 / 1六年级 11级 2024年09月14日
一、填空题
1.(2021六上·平城期中)选字组词。
稍 哨 梢 消
( )失 口( ) 树( ) ( )微
揭 竭 渴 喝
( )发 ( )水 口( ) 精疲力( )
2.(2024六上·五华期末)选择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精美 ②亮相 ③“十八般武艺” ④字正腔圆 ⑤行当
皮影雕镂 ,色彩丰富, 齐全。皮影戏的影人,头、身、臂、脚可分离拼装,通过关节连接,在艺人操作下,它灵活自如地 、行动坐卧、演绎着 ,再加上艺人有板有眼、 的配唱,将音色、音画、时空联系在了一起,是文化和历史价值极高的艺术形式。
3.(2023六上·东源期中)把下列表示“看”的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
(瞻仰 端详 凝视 眺望)
(1)她捧着儿子的相片 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下。
(2)我站在楼顶四处 ,远处的景色很美,我看得入了迷。
(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4)她坐在那里 着窗外。
二、单选题
4.(易错)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或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琼浆(qióng) 冠冕(miǎn) 孤芳自赏(单独)
B.摇曳(yè) 苍穹(qióng) 旖旎(yǐ) 顾影自怜(回顾)
C.馥郁(fù) 鸣啭(zhuǎn) 绿茵(yīn) 硕大无朋(同等,可与之相比)
D.祭献(jì) 婆娑(shā) 白昼(zhòu) 心驰神往(去)
5.下列词语中的“裁”和“别出心裁”中的“裁”意思相同的是( )
A.裁剪 B.裁员
C.《唐诗别裁》 D.裁判
6.(2024六上·长沙期末)不属于“五谷”的一项是( )
A.稻 B.黍 C.菽 D.粮
7.下列句子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渔夫和桑娜是穷人,____他们有一颗美好的心。____生活再困难,他们____要把已故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抚养。
A.因为……所以…… 即使……也……
B.不但……而且…… 不仅……还……
C.既然……就…… 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即使……也……
8.(2024六上·长沙期末)下列词语中与戏曲无关的一项是( )
A.粉墨登场 B.有板有眼 C.力透纸背 D.跑龙套
9.(2024六上·象山期末)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说话总是斩钉截铁,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B.李敏悻悻然跑进教室,喊着:“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C.我知道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集体的力量才能创造伟大的奇迹。
D.她的作品别出心裁,赢得了全场最高分。
10.下面哪句谚语与“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不属于同一类?( )
A.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C.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D.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11.(2023六上·江山期末)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两年前,哈喇昆仑高原上,四名卫国戍边战士与侵略者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A.无情未必真英雄,怜子如何不丈夫
B.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2.(2023六上·梅江期末)“鞠躬尽瘁”的后一句是( )
A.死而后已 B.当一死守 C.视死如归 D.万夫莫开
13.(2023六上·丹阳期末)下列选项中,与“翠柏苍松装点神州千古秀”最匹配的下联是( )
A.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晚霞夕照染就江山万年春
C.福随春至年年大有步步高 D.临门双喜喜绘宏图万代春
14.(2023六上·湖北期中)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四个分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雨声淅沥,____,花叶相辉,____,雪花飘飘,____。好诗如四季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草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①
15.(2022六上·江都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了这次作业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B.我经常看到小云有时骑自行车上学。
C.他那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D.张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16.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不是“解释说明”的一项是( )
A.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B.这就是他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
C.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D.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17.(2021六上·泾阳期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18.(2023六上·西昌期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夸张)
C.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反问)
D.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它旗帜飘拂的声音。(排比)
19.(2023六上·衡阳期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高低起伏)
B.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C.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常的事)
D.三军过后尽开颜(个个笑逐颜开)
20.(2023六上·福清期中)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 )季节的。
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②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A.春天 冬天 B.秋天 C.秋天 冬天 D.冬天
21.看到下图这样的江南水乡时,你会不禁吟诵(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现代文阅读
22.(2022六上·临清期末)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空悲切②惊涛拍岸③雁过也④俱往矣⑤何陋之有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宋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宋 岳飞《满江红 写怀》
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代 毛泽东《沁园春 雪》
四、判断题
23.(2021六上·岳阳期中)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同样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才不会有所遗漏。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诗,表达了孟浩然和友人之间纯朴而真挚的情谊。
(3)演讲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来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4)《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
(5)《在柏林》《丁香结》《桥》三篇课文都是小说体裁。
24.(2023六上·新会月考)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丁香结》的课文题目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
(2)《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3)《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道理。( )
(4)《穷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渔夫夫妇的生活是如何的艰辛和贫困。( )
25.(2024六上·西昌期末)判断题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作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2)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具体。( )
(3)演讲时,语气、语调适当,态度大方。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来增强感染力。( )
(4)下面的路牌人名标识都是正确的:建昌路JIANGCHANG LU孟浩然Meng HaoRan。( )
(5)《爱的教育》是德国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六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
26.(2021六上·武昌期中)判断
(1)“勾勒、粉身碎骨、干躁、疲倦”这些词语书写正确。
(2)“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关羽。
(3)《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记叙文。
(4)“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这个句子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意思是: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是腾跃着的细小波浪,衬托出红军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27.(习题 6.17.1浪淘沙(其一)六年级上册)“九曲黄河万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条河道。
28.(2024六上·永年期末)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4)《伯牙鼓琴》赞扬了朋友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5)地球又像是一个巨人,地壳是他的皮肤。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五、语段阅读
(2021六上·固始期中)阅读感悟。
《开国大典》节选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9.《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A.贝多芬
B.聂耳
C.纪伯伦
D.田汉
30.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消;哨;梢;稍;揭;喝;渴;尽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踪迹。口哨: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在口内,使气流通过时所发出像吹哨子的声音。树梢:树的末端。稍微:稍稍;略微。揭发:指揭露(坏人坏事)。喝水:指把液体饮料咽下去。口渴:指口干想喝水。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故答案为:消失;口哨;树梢;稍微;揭发;喝水;口渴;精疲力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形近字辨析与选词填空能力。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形近字,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意思,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字。
2.【答案】①;⑤;②;③;④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 ①精美:精致而美好。
②亮相:(动)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③”十八般武艺”: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比喻多种技能。
④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⑤行当:行业。
结合句子语境,可知,选”精美””行当””亮相””十八班武艺””字正腔圆”。
故答案为: ①⑤②③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析与应用,所给词语大多是意思相近的。作答此类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3.【答案】(1)端详
(2)眺望
(3)瞻仰
(4)凝视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1)端详∶指仔细地看。根据语义应选“端详”。
(2)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根据语义应选"眺望”。
(3)瞻仰∶指恭敬地看。根据语义应选"瞻仰”。
(4)凝视∶注意力集中地看。根据语义应选"凝视”。
故答案为:(1) 端详 (2)眺望(3)瞻仰(4)凝视
【点评】平时要注重词语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内容,丰富词汇,锻炼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4.【答案】A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
B项中“顾影自怜”的“顾”意为“看”。
C项中“ 鸣啭 ”的“啭”读“zhuàn”。
D项中“婆娑”的“娑”读“suō”。
故答案为:A
【点评】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5.【答案】C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别出心裁”与“《唐诗别裁》”中的“裁”都表示安排取舍。
A.“裁剪”的“裁”表示把片状物分成若干部分;
B“裁员”的“裁”表示削减;
D.“裁判”的“裁”表示衡量﹑判断。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五谷包括:稻、黍、稷、麦、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国学常识的识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积累。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关联词辨析。“渔夫和桑娜是穷人”和“他们有一颗美好的心”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择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生活再困难”与“要把已故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抚养”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择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综上所述,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关联词辨析,对学习理解句子的能力和对词语关系的理解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平时 的学习中要多读多品析句子意思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多应用,这样能够掌握得更好。
8.【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B.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C.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D.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的词性、意义、结构等,然后辨析分类。
9.【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与语境相符。
B.悻悻然:不高兴的样子。与语境不相符。
C.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与语境相符。
D.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0.【答案】B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两句都是农谚,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谚语;阅读各项,ACD三项中谚语属于农谚;
B项“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与天气有关的谚语,与与“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不属于同一类。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谚语的理解能力。谚语是约定俗成的表达特定含义的俗语。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阅读积累,准确掌握谚语的含义,把握谚语本意和引申义的内在关系,即可顺利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意思是没有感情的人不见得可称为英雄豪杰,豪杰爱怜子女的人怎么怎么可能不是大丈夫丈夫呢?与题意不符合。B.意思是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与题意符合。C.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与题意不符合。D.意思是民魂是值得宝贵,只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回答此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2.【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鞠躬尽瘁”的后一句是“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诸葛亮,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记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3.【答案】B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对仗工整。先分析上联“柏”和“松”前均用了修饰词。那么下联的一、三位置的两个字也应该是形容词,另外,“装点”是动词,那么下联的同一位置也应该是动词。“千古秀”对应的下联也应该有数字。“翠柏苍松”和“朝霞夕照”对应,需要留意的是“照”在这里指阳光,是名词而非动词。“装点”与“染就"对应,“神州千古秀”与“江山万代春"对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对联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14.【答案】C
【知识点】排序
【解析】【分析】结合“春日踏青,草地如毯”可以想到“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夏日听雨,雨声淅沥”可以想到“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可以想到“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冬日观雪,雪意阑珊”可以想到“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15.【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病因:缺少主语。去掉“看了”或者“使”。
B.病因:前后矛盾。“经常”与“有时”矛盾,故去掉“有时”。
C.无语病
D.病因:语序颠倒。“亲切地”与“走过来”的顺序颠倒,故把它们的位置互换一下。
故答案为: C
【点评】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16.【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的作用
【解析】【分析】A .不是“解释说明”,“吩咐‘ 酒宴摆下——‘ ”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声音的延长。
B.C.D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故答案为: A
【点评】 破折号作用有:1、解释说明:使用在某一段话的中间或末尾,用来解释说明某一个名词或事物。2、表声音的延长:通过符号来表示人们在说话时语句的延长。3、表转折:用于一个意思的表达转述到另一个意思上之间的转折。4、表声音的停顿或中断。5、引出谜底等等。
17.【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于描写方法的掌握,通过“脸变得严肃、忧虑”可以看出这是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描写方法。小学中常见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对于不同的描写方法通过关键词加强理解。
18.【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表述是正确的;
D项中这句中没有连用三个以上相同的句式,这句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19.【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A.有误,句意: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20.【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①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这句诗描述的是夏季的景色。②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季的景色。③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这句诗描述的是夏季的景色。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③句诗分别描写的是夏季、春季、夏季的景色,没有描写秋冬季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文词句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21.【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诗句。仔细观察图片,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并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江南水乡”,可判断出这幅插图描绘的景色应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
故答案为: C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2.【答案】③;①;②;⑤;④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古诗的默写。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全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故选③。
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 写怀》全诗: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故选①。
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全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故选②。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故选⑤。
出自现代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全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故选④。
故答案为:③①②⑤④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3.【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课内现代文阅读;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结合阅读的相关常识,对于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可以采用跳读的方法,直接跳过,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项表述错误;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诗人与朋友约好重阳节时再团聚畅饮,表达了孟浩然和友人之间纯朴而真挚的情谊。
(3)结合演讲的相关知识,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来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突出自己的观点。这项表述正确。
(4)《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这项表述正确。
(5)《丁香结》的体裁是散文,不是小说,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
【点评】题目考查对阅读、演讲以及诗句课文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4.【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课文《丁香结》是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丁香结来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故说法正确。
(2)《开国大典》一文中的场面描写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故说法正确。(3)《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让我们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故说法错误。
(4)《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也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5.【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 错误,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2) 正确。
(3) 正确 。
(4) 错误, “孟浩然”应为:Meng Haoran。
(5) 错误 ,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六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故答案为:(1) 错误 (2) 正确 (3) 正确 (4) 错误 (5) 错误
【点评】文化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26.【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词形;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勾勒、粉身碎骨、干躁、疲倦”这些词语中,“干躁”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是“干燥”。
(2) “温酒斩华雄”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3)《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4)“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不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式相似的句子,不符合排比句的要求。
(5)“五岭逶迤腾细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句话的意思是: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是腾跃着的细小波浪。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平时的学习中,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多积累。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九曲黄河万里沙”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中“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因此本句话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关键字词的理解。这首诗要求学生背诵并会默写,诗句的含义也需要学生去掌握,注意平时的背诵与记忆。
28.【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实践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答案】29.D;B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29.《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D;B;
30.结合文中句子,这庄严的宣告,宏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