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1.先秦时期:世官制(血缘)、举荐制(才能)、军功制(军功)
2.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两汉:察举制(德才)、积功劳为官、征辟制、打破了世官世卿局面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出身门第和德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5.隋唐至两宋:科举制(考试成绩)
(1)科目:制举与常举(明经和进士为主)
(2)历程:隋炀帝设进士科、唐太宗以明经和进士为主、两宋科举分乡试、省试、殿试
(3)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情形,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标志官僚体系成熟
6.元朝:科举制被破坏
7.明清:科举制新发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明朝推行南北分卷制度
二、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
1.秦汉:上计制、各郡国上报中央、御史参与
2.魏晋南北朝:官员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3.隋唐宋:考核权归吏部
4.明清:考核严格、明朝分为考满和考察、清朝分为京察和大计
三、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
朝代 中央监察体系 地方监察体系
秦朝 以御史大夫为首 郡设监御史;县设县丞
汉朝 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
隋朝 设御史台 设司隶台监察地方
唐朝 设道监察地方
两宋 设路监察地方,长官为转运使
元朝 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明朝 设都察院和六科(科道) 设按察使司、都察院监察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
清朝 将六科并入都察院 停止监察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奏折制度
【巩固提升】
1.有学者指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武则天的这一施政措施( )
A.体现选官的公平公正 B.降低了选官的标准
C.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使取士标准多样化
2.晋室南迁后,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豪强大族对政治影响大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3.唐代十道或十五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巡察职权,于各道设立治所,实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的巡视规范《巡察六条》,并且还规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时间。这表明唐代监察制度( )
A.具有极强制度创新意义 B.改变了地方的权力结构
C.旨在加强君权削弱相权 D.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4.中国历代对从事监察的官员,有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如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其父兄在籍起文赴补,及后虽升任者,有子弟现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补各部郎中。”这一规定( )
A.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力 B.利于提升监察制度的效能
C.保障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D.推动了监察体制的制度化
5.汉武帝设置的刺史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的秩品,他的权力却很重,监察二千石守相而无所顾忌。但是他对于郡国守相的举劾必须通过年终回京师向中央汇报,并经三公审核以后才能作出处理。由此可知,刺史的设立( )
A.限制了郡国守相的行政权力 B.保障了地方长治久安
C.提高了对地方监察的有效性 D.导致了三公权力膨胀
6.“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 )
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 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
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 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有学者称:“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取代儒家贵族政治的过程,是集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法术势”对温情主义占优势的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体现
B.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C.察举制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
D.科举制忽略实用性学问和创新意识
9.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
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 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 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两汉时期,朝廷设立各级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监察机构开始独立于行政系统。监察官员的品级比相应行政官员的级别低,但职权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为从三品,但其监察范围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级官员。唐朝以来,各朝推行“检举、控告、采访调查、深入部门定期检查、重大政治活动亲临现场督察以及考课督察结合”等方式,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宋代设立监司、监州,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清朝不仅在全国设十五道监察御史,还规定都御史统辖省按察使。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网意、纠正、纠华、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教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析英国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两段材料,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体制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选择C:据材料可知,虽然进士考试在隋代便有,但并不是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直至武则天时期大崇文章,破格用人,这有利于扩大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选官范围的扩大,而非降低标准。排除|D:材料只是一种取士标准,不能体现多样化。
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层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由此形成门阀政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九品中正的推行,统治阶级集团逐渐固化,故A正确。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于各道设立治所,实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的巡视规范《巡察六条》,并且还规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时间”可知,唐朝的监察制度中定期对地方进行巡查,而且巡查的方面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这有利于推动地方吏治、民生、治安的发展,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作为一种监察制度,在唐朝之间就已经存在,并不具备极强的创新意义,排除A项;监察制度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没有改变地方权力结构,排除B项;唐朝分道对地方进行监察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并非削弱相权,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有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有子弟现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补各部郎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实行严格的亲属回避制度,这有利于避免监察官之间及其与其他官员之间相互勾结,促进了监察制度效能的发挥,故选B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制度化”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但是他对于郡国守相的举劾必须通过年终回京师向中央汇报,并经三公审核以后才能作出处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虽然地位低下,但是权力很重,其举劾行为可以上达中央,这提高了对地方监察的有效性,C项正确;刺史主要是监察职能,不会限制郡国守相的行政权力,排除A项;“保障了地方长治久安”夸大了刺史制度的作用,表述也过于绝对,排除B项;刺史是汉朝时期设置在地方的监察官员,不会导致三公权力的膨胀,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中正官依据家世出身对人才的品第进行评定,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内容,C项正确;军功爵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推行,它以军功论赏,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对被选举者的品评由私人变为官家进行,反映了官员选拔主导权的上移,这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材料与佛教无关,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反映的是世家大族实力的强大,排除B项。科举考试始于隋唐,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儒家贵族政治,体现了宗法权威和温情主义。儒家讲性善论,重视教化的作用,考察人要重视道德。其主要做法就是推荐,因此儒家主张察举制,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本身是法家传统的体现,但是科举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C选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科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体现的是极权国家权威和“法术势”。因此科举制才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科举制的局限性并非材料体现的内容,因此D选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九品中正制下,评品定级的中正官员由中央职官兼任,这体现的是选官权力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郡县制的推行,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
10.答案:(1)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有利于规范各级官员的执政行为,减少官员的腐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注重立法和机构设置;以议会监察为中心,是分权体系的一部分;构建了多层次立体监察体系;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认识:建立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是社会发展所需,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独立、权威的监察权是监察效能发挥的基本前提;监察制度的制定应适应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
解析:(1)根据材料一“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可以概括其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根据材料“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可以概括其作用是有利于规范各级官员的执政行为,减少官员的腐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不同:从材料“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项的监督检查,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可以总结出政府高度重视,注重立法和机构设置;以议会监察为中心,是分权体系的一部分;构建了多层次立体监察体系;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认识:从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这些方面看到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注重加强教育等方式方法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