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梳理(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梳理(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0 16: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秦汉:田赋与人头税(秦极高、汉轻徭薄赋)、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2.隋唐
(1)唐前期租庸调制:配合均田制、租指纳粟、调指纳绢布、庸指纳绢布代役
(2)唐中后期两税法:私有制盛行、一年夏秋两季征收、简化扩大税收、减轻人身依附
3.宋元: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元朝北方实行租庸调制南方实行两税法
4.明朝:明初以征收米麦实物为主、明英宗江南折银征收、明后期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5.清朝的赋税制度: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并减轻人身依附
二、中国近现代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中国古代关税:封建时代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1937年废除国内关税
2.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1)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关税需与英方商定
(2)1843年《虎门条约》: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3)1844年《望厦条约》:进一步强化了列强的协定关税权
(4)1858年《天津条约》:英国人赫德担任晚晴海关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
(5)1898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并免收内地税
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先进人士的提倡、民众运动的推动、中国政府的践行
(1)1919年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要求,但未获成功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关税自主
(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
(4)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陆续与美英法等国缔结新关税条约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1951年统一全国关税制度、1985年强化法制化建设
5.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2)改革开放时期正式确立个人所得税
【巩固提升】
1.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
2.唐朝推行两税法后,南方广泛进行茶叶生产。九陇人张守硅的茶园里,专为采茶就雇佣了百余人,顾渚的制茶业中雇工更多,时间更长,“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当时( )
A.两税法促进了唐代家庭结构变化 B.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利于经济发展
C.制茶业已经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业 D.南方显著开发推动手工业布局变化
3.清代每年上报人口数成为例行公事,从其登记和上报的形式上看显然是官样文章而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部分省份每年上报的人口数字甚至都是均匀增加的,正如乾隆皇帝所说“数目每年年增加一,此事甚谬。”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基层治理的缺失
4.元朝行省制下,地方税收的上供与留用整体实行七三分成的比例,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所偏差。当时“一岁入粮一千三百五十万八千八百八十四石,而江浙四分强,河南二分强,江西一分强,腹里一分强,湖广、陕西、辽阳一分强,通十分也”。这反映出元代( )
A.行省制便利了对地方的控制 B.江南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提升
C.赋税征收采取因地制宜策略 D.各地区的税收负担普遍沉重
5.明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并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D.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6.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7.两税法的实施在当年就给唐王朝的财政经济带来的显著效果,唐王朝实际控制的纳税人户由一百二三十万增至三百多万户;全年征收的税钱由一千二百多万贯增至三千多万贯;全年征的税粮也“倍增而余”。这个成绩是( )
A.提高收税税率 B.扩大收税对象
C.加重农民负担 D.简化收税名目
8.蠲免租税是指对按例应该缴纳的租税实行免征。清初蠲免租税成为常例,除遇水旱灾害租税照例“全免”外,还一度实行全国各省份“轮蠲”和“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的政策。清政府试图通过这一政策( )
A.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 B.稳定社会的生产与秩序
C.削弱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D.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更
9.史载,330年,晋成帝开始度田收税,规定每亩税米三升。哀帝继位之后减少田租,每亩税米二升。太元年间,鉴于“咸康初年计算税米,五十多万斛收不上来”的情况,规定按人丁收税米。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
A.赋役沉重导致农民抗交 B.按丁收税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C.大官僚大地主势力强大 D.税制变化加重了地主的负担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南京国民政府首先从关税问题展开对外交涉。“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发表后、美国为了扩大在华权益率先表示赞同、于是美国公使和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于1928年7月25日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以此开始、分别有条约未满期的英国、瑞典、法国同南京政府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各国都声明取消在中国的一切关税特权、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吴小静《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探析》
材料二 1950年1月通过的《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里面提到“由于中国人民大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以上各种不平等与不自主的状态,收回了中国在关税政策方面的独立主权及管理海关事业的自主权。”“国家海关工作与国家对外贸易工作上所进行的监督与某种管制、在恢复与发展我国人民经济中,应起到重要作用。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宣布了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制定了税则的六项原则。
——摘编自《海关红色档案故事:关税自主权回归的坎坷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实施关税自主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关税政策调整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户帖制度……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固定”可知,体现了赋税征收以财产为主,说明此时已经实施了两税法,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加深指的是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比例的增大,这与户帖制度无关,排除A项;租庸调制的弊端主要是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朝廷因此实施了两税法,而后才推行了户贴制度,因而租庸调制度的弊端不是推行户贴制度的直接背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工商业者的地位在唐代没有得到提高,始终处于社会下层,排除C项。
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两税法后南方制茶业雇用了大量的劳动力,据此可知,两税法使得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动,推动了劳动力的商品化,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没有对比,无从体现制茶业已经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业或手工业布局变化,排除C、D项。故选B项。
3.答案:B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江浙四分强”“江西一分强”可知,江浙、江西等江南地区的赋税收入占全国赋税收入比重的一半以上,这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故选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行省制便利了对地方的控制”和“各地区的税收负担普遍沉重”的结论,故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说明元朝政府在不同行省采取不同征税方式,故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与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明代一条鞭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故B项正确,C项错误。“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并非在万历时期,故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古代赋税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隋唐及以前国家以人丁作为征税标准,所以国家注重对人口的控制,而明清主要将土地作为征税标准,所以政府注重清丈土地,故选A项;导致国家由重视户口数量到注重土地数量的主要原因是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土地兼并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B项;明清主要将土地作为征税标准,是保证财政收入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但这并非明清政府的主观目的,排除C项;国家清丈土地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王朝实际控制的纳税人户由一百二三十万增至三百多万户”可知,唐朝全年税钱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税收对象的扩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率信息,排除A项;赋税收入增加是因为收税对象扩大,并不是提高赋税造成的,没有加重农民负担,排除C项;简化税收名目与赋税增加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蠲免租税是指对按例应该缴纳的租税实行免征,清初不仅蠲免租税成为常例,而且还进行全国各省份“轮蠲”和“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的政策,这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生产与秩序,B项正确;材料不仅是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排除A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是土地、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问题,材料未涉及此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按亩收赋的行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遭到抵制,减税和按丁收税都是向大官僚大地主的妥协,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势力强大,因此C选项正确;抗交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非小农,A选项错误;历史趋势是按亩收税,不是按丁收税,B选项错误;按丁征税减轻了地主负担,D选项错误。故选C。
10.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借此笼络及稳定民心,从内部来巩固新建立的政权;谋求国际认可,从外部来巩固新建立的政权。
(2)为修复战争创伤、发展国内经济起到了重要财政支持作用;保护了国家生产,提高了与外国商品间的竞争力。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为了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南京国民政府首先从关税问题展开对外交涉”可知,关税自主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各国都声明取消在中国的一切关税特权,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说明国际认可南京国民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希望借此笼络及稳定民心,巩固新建立的政权;另一方面希望谋求国际认可。
(2)根据材料二中“在恢复与发展我国人民经济中,应起到重要作用”说明新中国关税政策调整为修复战争创伤、发展国内经济起到了重要财政支持作用;“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说明新中国关税政策调整保护了国家生产,提高了与外国商品间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