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四、实用文体结构模式
模式一 书信体结构
高考常见的作文类型是书信体议论文。书信体议论文是以书信为载体,交流思想、感情,表达观点、主张的一种文体。因此它既有议论文的内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又有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语、署名、日期。另外,书信体议论文要求不管是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道理进行论证说明,还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反驳,都要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
[特别提醒]
①格式正确。称呼顶格写,祝颂语、致敬语空两格,署名、日期居右;
②正文要有条理,层次分明。考生要先想好信的内容,或打好腹稿,或列出提纲,确定好信的内容的主次、先后、详略,然后再动笔写。
考题回溯
[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世纪60年代,雷锋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是他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
20世纪70年代,陈景润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成为那个时代的偶像;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以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成为一代偶像;
20世纪90年代,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一代人的偶像;
进入21世纪的今天,许多领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人敬仰的偶像。
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你觉得21世纪的偶像应当具备怎样的时代精神?请写一封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②假如你参加以“偶像与时代”为主题的演讲会,请写一篇演讲稿。
③你看了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的视频,请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模板范文
时代需要“活”雷锋
①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②你们好!如果你们问我心目中的偶像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们,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的雷锋是我的偶像。因为时代需要“活”雷锋,需要雷锋精神。
③雷锋出身于贫穷家庭,从小受尽地主的压迫与剥削,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与坎坷,是党解放了他,让他过上了新生活。他时刻铭记着党的恩情,不忘舍己为人。雷锋入伍后,对自己的生活要求简单,总是想着如何去帮助他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可见其舍己为人的精神达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高度。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人,甚至将自己短暂而平凡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他虽然离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④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许许多多雷锋式的人物,他们践行着雷锋精神,用他们的言行感动着我们这个时代。“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人民的好公仆廖俊波就是这个时代的“活”雷锋。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让当地的老百姓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工作中,他始终牵挂着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作亲人,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公仆,却在一次赶赴会议的途中因公殉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高尚情操、他的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民的好公仆廖俊波就属于后者。
⑤我的身边,也有着雷锋式的人物。那些乐于助人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言行温暖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些长年坚守在环卫一线的环卫工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扫出了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那些默默奉献的园丁,用自己的知识哺育了一批批祖国的未来建设者……
⑥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牢牢记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经济如何繁荣,雷锋精神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永远铭记雷锋精神,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⑦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⑧你们的学姐
⑨2021年12月3日
阅卷点评
称呼:①
“亲爱的”称呼亲切。
正文:②—⑥
②:问候后,切入主题,提出观点——“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③—⑤:从三个层面论述中心论点。
③简单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阐明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④以廖俊波的事迹为例,阐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雷锋式的人物,他们践行着雷锋精神。
⑤阐明在“我”的身边也有着雷锋式的人物。
⑥发出号召,表达当代青年的决心。
结尾:⑦
祝颂语符合人物的身份。
署名和日期:⑧⑨
模式二 演讲稿结构
演讲是指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的语言交际活动。演讲稿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演讲稿的结构模板如下:
[特别提醒]
①要根据演讲的对象选择具有鼓舞性、教育性、启发性的语句来作为开头,要把听众的思路很快地引导到演讲的主题上来。
②正文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各个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要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总之,撰写正文要有一个有助于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的逻辑顺序。
③结尾要概括演讲的主题及目的,要自然收束,富有感召力,同时还要对听众表达感谢。
考题回溯
[名师原创]题目见本部分“模式一”“考题回溯”。
模板范文
让偶像精神照亮时代
①各位同学:
②大家好!
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偶像精神照亮时代》。
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每个时代的偶像是不相同的,但偶像的精神却基本一致,那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他们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成为时代的榜样。
⑤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偶像的精神都是不可低估的。从董存瑞到雷锋,从焦裕禄到陈景润,偶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⑥进入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偶像精神的引领。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一些品质发挥到了极致。敬业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品质,也是他们共同的人生信条,每一个真正的偶像,首先是一个兢兢业业奋斗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人。郑德荣,几十年如一日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成为学生们心中的精神导师和人生偶像。吃苦是他们共同的生活信仰。钟扬,为了储存植物基因宝藏,16年间,他在青藏高原跋涉数十万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数千万颗种子;王继才,为了祖国的平安,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守岛30多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人的品质,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人们不断进取,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⑦新的时代需要偶像的精神。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够吸引人,因为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在新的时代,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更多样的偶像来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创造101》的舞台上,长相处于劣势的王菊敢于挑战和质疑当代的畸形审美,靠智慧和才华一路逆袭,点燃了普通人的“英雄梦”;新加坡游泳运动员斯库林在偶像菲尔普斯的感召下,发奋努力,最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100米蝶泳决赛中打败了菲尔普斯,成为冠军。如今,“网红”泛滥,“选秀”招摇,“一夜成名”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而王菊和斯库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已然成了一种精神力量,指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更好地做自己。
⑧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让偶像精神照亮时代,当我们面对选择而不知所措时,我们应该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找到答案;当我们面对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要从他们身上找到勇气;当我们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时,我们要从他们的精神中得到激励,从而奋然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
⑨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卷点评
称呼及问候语:①—②
开头:③—④
开头先声夺人,提出观点——偶像“成为时代的榜样”。
主体:⑤—⑦
⑤阐明偶像精神的引领作用。
⑥论述新时代需要偶像的品质,重点论述“敬业”和“吃苦”两种品质,表明新时代的我们仍需要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⑦阐明“新的时代需要偶像的精神”,重点论述偶像的感召作用。
结尾:⑧—⑨
⑧呼应标题和开头,以一组排比句强化观点。
⑨表达感谢。
模式三 读(观)后感结构
观感类文章就是观后感和读后感,其写法是一样的。在观看演出、影视作品或读过一篇文章、一本书等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写下来的文章就叫“读(观)后感”。“感”可以是从读(观)中领悟出来的深刻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从读(观)中启发而来的联想和思考,可以是从读(观)中引出的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感触和评论,也可以是从读(观)中激发出来的理想和决心。
[特别提醒]
①要抓准感受点,选择最深刻、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感受来写;
②要处理好“读(观)”和“感”之间的关系。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以“读(观)”为辅;“读(观)”是基础,“感”才是重点。“感”的发挥不能离开“读(观)”,即书写“感”时要注意照应所“读(观)”的内容,注意紧扣“读(观)”、点到“读(观)”,切忌写成文章评价或思想小结。
考题回溯
[名师原创]题目见本部分“模式一”“考题回溯”。
模板范文
为梦想而奋斗
①这是一场冠亚军决赛,中国女排对阵古巴女排,最后的一个球,主攻手铁掌一击,一锤定音,以3∶1锁定战绩,卫冕世锦赛桂冠。于是,中国女排成为世界女排史上第一个获得“五连冠”的队伍。这一刻,万众欢腾,人们奔走相告,分享成功的喜悦。
②“女排精神”是女排队员用一次接一次的重扣打出来的,用一座接一座的奖杯铸起来的。几十年来,中国女排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也曾遇到低谷,经历失落,但女排姑娘们面对失败与低潮,永不言弃,奋力争先。哪怕是遭遇大赛的失利,面对奖牌的旁落,姑娘们也没有丝毫的懈怠,仍旧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伤痛告诉自己,也告诉国人,希望的启明星依然悬挂在前方。只要有梦想,成功就会到来。正是因为梦想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中国女排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
③无论谁参与哪一项体育运动要想夺冠,都离不开梦想、拼搏与奋斗。女排姑娘们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时的风光,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们在日常训练中所付出的汗水,我们却是看不见的。她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是无数个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结果。我们为女排无畏无惧、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所感动的同时,更为她们为梦想而奋斗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④梦想是女排精神产生的土壤。女排精神并非凭空产生,也不是无根发芽,而是源于一个梦想,那就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的具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⑤梦想是坚持和奋斗的动力。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的坎坷曲折如同祖国成长踏过的脚印。“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正是因为中国人对未来有期许,对国家强盛有憧憬,才能一次次磨炼意志,进而推动国家走向强盛。女排精神凝聚了理想的追求、奋斗的价值、精神的力量,中国女排从1981年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到1986年第五次获得世界冠军,其奋斗精神一脉相承,美好梦想从未改变。女排凭此成功夺冠,在她们身上闪烁着逐梦的光彩,她们是伟大的英雄,也是中国人的偶像。
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应当像女排姑娘们那样,勇敢地追逐梦想,顽强地奋斗,坚定地实现梦想,从而彰显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
阅卷点评
观:①
写观看比赛时的情景及总体感受。
括:②
对“女排精神”进行总体评价,并阐明其意义——心怀梦想,永不言弃。
选:③—⑤
③选取“女排精神”的核心思想“梦想、拼搏与奋斗”进行议论阐发。
④⑤用女排的事例阐明梦想是女排精神产生的土壤,是坚持和奋斗的动力。
结:⑥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表达向女排学习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