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人教九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4秋人教九全物理精彩课堂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十三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
C
A. 骏马奔驰 B. 尘土飞扬 C. 荷花飘香 D. 水滴石穿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
合理的是( )
A
A.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 花香满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分子之间有间隙
3.关于如图13-Z-1所示几个演示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13-Z-1
A. 图甲:紧压在一起的铅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图乙:由于空气的密度大,抽去玻璃板,两瓶中气体逐
渐混合均匀
C. 图丙:厚玻璃筒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D. 图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分子间的引
力大
√
4.下列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 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速度大的那个物体内能一定大
B. 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实现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相关解析
图13-Z-2
5.如图13-Z-2所示,小明在吹气球时,
被吹得饱满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
啸着飞了出去。关于气球飞出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
A. 喷气的嘴部很热,是因为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加
B. 喷气的嘴部很冷,是因为球内气体喷出时对外做功导致
内能减少
C. 气球嘴部温度不变,因为放气时气体没有做功过程
D. 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 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B. 在相同温度下,的水比 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从外界吸收热量
达到的
D.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7.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小明根据此表得出的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
水 铝
酒精 干泥土 约
煤油、冰 铁、钢
A. 在太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水升温慢
B.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可能相等
D.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
8.中国古诗文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文涉及的物理
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D
A. “花气袭人知骤暖”——“知骤暖”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旧梦可以重温,破镜不能重圆”——“破镜不能重圆”说
明固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C. “清寒小雪前”——“清寒”说明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
为零
D. “沙暖睡鸳鸯”——“水寒沙暖”说明沙的比热容较小
9.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 ,当
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13-Z-3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
,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13-Z-3
A. 乙的比热容最小
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 ,丙放出
的热量最少
10.用相同的燃料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
(不计热量损失)。如图13-Z-4所示是甲、乙的温度随加热
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13-Z-4
A. 沸腾前,升高相同温度,甲吸收的热量
较多
B. ,甲的内能在减小
C. 乙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升高
D.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每位师生的安全,学校每天都
要对公共场所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杀。消杀过后,同学们
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现象。这种现象在夏天特
别明显,因为______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越剧烈。
扩散
温度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热运动)
12.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
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按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
这是因为用手按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分子距离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增大胶带分子与纸
分子间的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变小
引力
13.一些重型汽车的轮胎上侧有一根细管,可从管中滴水到
轮胎上,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通过______
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升高;水滴在轮
胎上,通过________的方式及水的蒸发吸热,减小轮胎的
内能,降低轮胎的温度,以确保行车安全。
做功
热传递
14.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
______。质量为的热水放出 热量后温度降低
____ 。“暖气”能使室内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
过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比热容较大
50
热传递
15.甲、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之比是,质量之比是 ,
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甲金属块的温度升高了 ,
则乙金属块的温度升高了____ 。
60
16.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如
图13-Z-5所示是某日沿海城市上海和内地城市西安两地的气
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____
(选填“甲”或“乙”)是上海,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023年5月4日
城市甲 晴
城市乙 晴
图13-Z-5
甲
甲城市的昼夜温差较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7.(12分)如图13-Z-6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
验装置。
图13-Z-6
(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______的容器里,
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______温度时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以此来衡量谁的吸热能力更强。
相同
相同
(2)若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
两种热源可供选择,则选用__________更容易使煤油和水
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电加热器
(3)此实验中把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_______
_________(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的长短
(4)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每隔 记
录一次温度。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则图线____(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比热容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①
不变
18.(12分)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
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
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
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液体 质量/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序号1和2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____(选填“大”或“小”)
的吸收的热量多(加热的时间长)。
大
(2)分析比较序号___和___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
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
3
不同
(3)分析比较序号3和4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质
量相同的同种物质,____________的吸收的热量多。
升高温度高
(4)综合上述结论,可归纳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
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和__________三个
因素有关。
物质种类
四、计算题(共20分)
19.(10分)质量为的金属锅中放有 的水,现把它们
从加热到,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 的
热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不计热量损失)
物质 水 铁 铝 铜
比热容
(1)求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 水吸收的热量:
。
(2)该金属锅可能是由哪种金属制成的?
[答案] 金属锅吸收的热量:
;
由 得,制成锅的金属的比热容为
。查
表可知,该金属锅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20.(10分)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
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
的硬度和强度。现将一质量为的金属块加热到 ,
然后放在室温为 的空气中自然冷却。[已知金属的比
热容为 ,水的比热容为
(1)求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答案] 金属块放出的热量:
。
(2)若把这些热量全部用于给、 的水加热,则在
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会升高多少摄氏度?
[答案] 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 ,
由 得,水升高的温度:
,
水的末温: ,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所以水沸腾后吸热温
度保持不变,水的末温为 ,水升高的温度为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十三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
A. 骏马奔驰 B. 尘土飞扬 C. 荷花飘香 D. 水滴石穿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 花香满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分子之间有间隙
3.关于如图13-Z-1所示几个演示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13-Z-1
A. 图甲:紧压在一起的铅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图乙:由于空气的密度大,抽去玻璃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C. 图丙:厚玻璃筒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D. 图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分子间的引力大
4.下列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速度大的那个物体内能一定大
B. 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实现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5.如图13-Z-2所示,小明在吹气球时,被吹得饱满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啸着飞了出去。关于气球飞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喷气的嘴部很热,是因为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加
B. 喷气的嘴部很冷,是因为球内气体喷出时对外做功导致
内能减少
C. 气球嘴部温度不变,因为放气时气体没有做功过程
D. 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图13-Z-2
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B. 在相同温度下,的水比 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从外界吸收热量达到的
D.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7.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小明根据此表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
水 铝
酒精 干泥土 约
煤油、冰 铁、钢
A. 在太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水升温慢
B.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可能相等
D.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8.中国古诗文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文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花气袭人知骤暖”——“知骤暖”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旧梦可以重温,破镜不能重圆”——“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C. “清寒小雪前”——“清寒”说明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D. “沙暖睡鸳鸯”——“水寒沙暖”说明沙的比热容较小
9.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 ,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13-Z-3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 ,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比热容最小
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 ,丙放出的热量最少
图13-Z-3
10.用相同的燃料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13-Z-4所示是甲、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3-Z-4
A. 沸腾前,升高相同温度,甲吸收的热量较多
B. ,甲的内能在减小
C. 乙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升高
D.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每位师生的安全,学校每天都要对公共场所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杀。消杀过后,同学们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现象。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明显,因为______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剧烈。
12.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按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这是因为用手按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分子距离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增大胶带分子与纸分子间的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3.一些重型汽车的轮胎上侧有一根细管,可从管中滴水到轮胎上,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升高;水滴在轮胎上,通过________的方式及水的蒸发吸热,减小轮胎的内能,降低轮胎的温度,以确保行车安全。
14.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_。质量为1" " t的热水放出2.1×10^8 " " J 热量后温度降低____℃ 。“暖气”能使室内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
过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_水=4.2×10^3 " " J/(kg ℃)]
15.甲、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之比是,质量之比是 ,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甲金属块的温度升高了 ,则乙金属块的温度升高了____ 。
16.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如所示是某日沿海城市上海和内地城市西安两地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____(选填“甲”或“乙”)是上海,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5月4日
城市甲 晴
城市乙 晴 甲
图13-Z-5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7.(12分)如图13-Z-6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13-Z-6
(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______的容器里,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______温度时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以此来衡量谁的吸热能力更强。
(2)若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则选用__________更容易使煤油和水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3)此实验中把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4)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则图线____(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12分)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液体 质量/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序号1和2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____(选填“大”或“小”)的吸收的热量多(加热的时间长)。
(2)分析比较序号___和___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分析比较序号3和4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____________的吸收的热量多。
(4)综合上述结论,可归纳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和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
四、计算题(共20分)
19.(10分)质量为的金属锅中放有 的水,现把它们
从加热到,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 的热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不计热量损失)
物质 水 铁 铝 铜
比热容
(1)求水吸收的热量。
(2)该金属锅可能是由哪种金属制成的?
20.(10分)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现将一质量为的金属块加热到 ,然后放在室温为 的空气中自然冷却。[已知金属的比热容为 ,水的比热容为
(1)求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2)若把这些热量全部用于给、 的水加热,则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会升高多少摄氏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十三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
A. 骏马奔驰 B. 尘土飞扬 C. 荷花飘香 D. 水滴石穿
C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 花香满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分子之间有间隙
A
3.关于如图13-Z-1所示几个演示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13-Z-1
A. 图甲:紧压在一起的铅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图乙:由于空气的密度大,抽去玻璃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C. 图丙:厚玻璃筒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D. 图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分子间的引力大
C
4.下列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速度大的那个物体内能一定大
B. 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实现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C
4.C [解析]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速度大的那个物体动能一定大,但内能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没有关系,A错误;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与大气层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错误;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C正确;做功可以实现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但热传递只是能量的转移,不能实现能量的转化,D错误。
5.如图13-Z-2所示,小明在吹气球时,被吹得饱满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啸着飞了出去。关于气球飞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喷气的嘴部很热,是因为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加
B. 喷气的嘴部很冷,是因为球内气体喷出时对外做功导致
内能减少
C. 气球嘴部温度不变,因为放气时气体没有做功过程
D. 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图13-Z-2
B
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B. 在相同温度下,的水比 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从外界吸收热量达到的
D.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D
6.D [解析]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A错误;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描述,B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C错误;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状态发生改变,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D正确。
7.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小明根据此表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
水 铝
酒精 干泥土 约
煤油、冰 铁、钢
A. 在太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水升温慢
B.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可能相等
D.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
8.中国古诗文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文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花气袭人知骤暖”——“知骤暖”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旧梦可以重温,破镜不能重圆”——“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C. “清寒小雪前”——“清寒”说明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D. “沙暖睡鸳鸯”——“水寒沙暖”说明沙的比热容较小
D
8.D [解析] “知骤暖”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更剧烈,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错误;“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固体分子间距离大,引力几乎为零,B错误;一切物体都有内能,雪的温度很低,但也有内能,C错误;水寒沙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沙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沙子比水的温度变化明显,D正确。
9.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 ,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13-Z-3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 ,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比热容最小
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 ,丙放出的热量最少
图13-Z-3
A
9.A [解析] 由图可知Q吸丙>Q吸乙=Q吸甲,已知m甲=m乙,Δt甲<Δt乙,根据c=可知,c甲>c乙;已知Δt乙=Δt丙,又知Q吸丙>Q吸乙,根据Q吸=cmΔt可知,c丙m丙>c乙m乙,又因为m丙c乙,故A正确,B错误。不知道甲和乙的初温,因此无法比较甲和乙的末温,故C错误。已知m甲=m乙,又知c甲>c乙,温度都降低1 ℃,根据Q放=cmΔt知,甲、乙放出的热量关系为Q甲放>Q乙放;由图可知,乙、丙升高相同的温度,
10.用相同的燃料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13-Z-4所示是甲、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3-Z-4
A. 沸腾前,升高相同温度,甲吸收的热量较多
B. ,甲的内能在减小
C. 乙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升高
D.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A
10.A [解析]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时,在相同的时间t内电热器产生的热量相等,不计热量损失,则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知,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甲的时间长,则甲吸收的热量多,故A正确;
由图象可知,4~8 min,甲的温度在升高,所以4~8 min,甲的内能在增大,故B错误;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所以乙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故C错误;
由图象可知,甲、乙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从20 ℃升高到100 ℃),甲的加热时间为t甲=8 min,乙的加热时间为t乙=4 min,
则甲、乙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甲吸=2Q乙吸,
由Q吸=cmΔt得c=,因m、Δt都相同,
则c甲∶c乙=Q甲吸∶Q乙吸=2∶1,故D错误。
15.60 [解析] 由题知,m甲∶m乙=2∶1,c甲∶c乙=3∶1,甲、乙两金属吸收的热量相同,则Q甲∶Q乙=1∶1,由Q吸=cmΔt得,两种金属升高的温度之比:
Δt甲∶Δt乙=∶==1∶6,由题知,Δt甲=10 ℃,所以Δt乙=60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每位师生的安全,学校每天都要对公共场所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杀。消杀过后,同学们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现象。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明显,因为______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剧烈。
扩散
温度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热运动)
12.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按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这是因为用手按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分子距离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增大胶带分子与纸分子间的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变小
引力
13.一些重型汽车的轮胎上侧有一根细管,可从管中滴水到轮胎上,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升高;水滴在轮胎上,通过________的方式及水的蒸发吸热,减小轮胎的内能,降低轮胎的温度,以确保行车安全。
做功
热传递
14.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_。质量为1" " t的热水放出2.1×10^8 " " J 热量后温度降低____℃ 。“暖气”能使室内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
过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_水=4.2×10^3 " " J/(kg ℃)]
比热容较大
50
热传递
15.甲、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之比是,质量之比是 ,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甲金属块的温度升高了 ,则乙金属块的温度升高了____ 。
60
16.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如所示是某日沿海城市上海和内地城市西安两地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____(选填“甲”或“乙”)是上海,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5月4日
城市甲 晴
城市乙 晴 甲
图13-Z-5
甲城市的昼夜温差较小
16.甲 甲城市的昼夜温差较小
[解析]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量比较小。上海是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故甲是上海;而西安是内陆城市,水分含量少,昼夜温差比较大,故乙是西安。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7.(12分)如图13-Z-6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13-Z-6
(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______的容器里,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______温度时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以此来衡量谁的吸热能力更强。
(2)若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则选用__________更容易使煤油和水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相同
相同
电加热器
(3)此实验中把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的长短
(4)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则图线____(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①
不变
18.(12分)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液体 质量/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序号1和2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____(选填“大”或“小”)的吸收的热量多(加热的时间长)。
大
(2)分析比较序号___和___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
3
不同
(3)分析比较序号3和4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____________的吸收的热量多。
升高温度高
(4)综合上述结论,可归纳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和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
物质种类
四、计算题(共20分)
19.(10分)质量为的金属锅中放有 的水,现把它们
从加热到,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 的热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不计热量损失)
物质 水 铁 铝 铜
比热容
(1)求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 水吸收的热量:
。
(2)该金属锅可能是由哪种金属制成的?
[答案] 金属锅吸收的热量:
;
由 得,制成锅的金属的比热容为
。
查表可知,该金属锅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20.(10分)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现将一质量为的金属块加热到 ,然后放在室温为 的空气中自然冷却。[已知金属的比热容为 ,水的比热容为
(1)求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答案] 金属块放出的热量:
。
(2)若把这些热量全部用于给、 的水加热,则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会升高多少摄氏度?
[答案] 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 ,
由 得,水升高的温度:
,
水的末温: ,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所以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末温为 ,水升高的温度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