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不懂就要问(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13:45:30

文档简介

3* 不懂就要问
一.试题(共13小题)
1.查字典。
(1)“满”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透”字组两个词语    、   。
2.用“√”选择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功 攻)    课 (厉 历)    害 (座 坐)    位
(提 题)    问 值(的 得)     (糊 湖)    涂
3.比一比,选词填空。
飘扬     飘洒     飘荡
(1)旧社会许多人弃家避难,四处    。
(2)同学们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    的国旗敬礼。
(3)雪花纷纷扬扬地    下来。
安静     平静     宁静
(4)看到李老师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    了下来。
(5)这是一座    的村庄,与世无争,可谓是一个世外桃源。
(6)在    的湖面上,点点白帆随风荡漾。
4.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明明说(    )我要好好学习(    )
(2)(    )我要好好学习(    )明明说(    )
(3)(    )明天起(    )明明说(    )我要好好学习(    )
5.结合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自如:A.神态镇定自然;B.不受拘束;自由;C.活动不受阻碍。
(1)国家十分注重“三农”问题,加大农业投入,农村人也过上昂首自如的生活。 (    )
(2)手背关节处有褶皱,这样手就能自如地抓握东西。(    )
(3)他高谈阔论,说笑自如。(    )
6.读句子,想词意。(根据画“ ”的句子写词语)
(1)课堂里霙时变得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2)孙中山把那段书一个字也没漏掉地背了出来。    
(3)孙中山想,这样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地背,有什么用呢?   
7.读读下列的词语,并按要求分类。
(1)亮晶晶 (2)笑嘻嘻 (3)浓眉大眼 (4)宽容大度 (5)没精打采
(6)热情大方 (7)眉清目秀 (8)眉飞色舞 (9)活泼开朗 (10)助人为乐
描写人物外貌:   
描写人物神态:   
描写人物性格:   
描写人物品质:   
8.读句子,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①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②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9.先补全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    不漏 摇    晃     鸦雀         糊    糊涂
(1)写出两个带有“一”字的四字词语:      。
(2)选词填空。
①会场上虽有上千人,但却    ,似乎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②读到兴奋处,他    地大声朗诵起来。
10.给下面的句子排队。
    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2)缩句。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3)照样子,填入表示人的动作或表情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
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亮晶晶的小露珠在草叶上(    )。
②小猫歪着头,(    )地盯着毛线团。
(4)太阳炙烤着大地。(改比喻句)
   
(5)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改为比喻句)
   
12.学与间的关系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用横线画出孙中山对学与问关系的看法。
(2)下列名言与“问”无关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梅兰芳练功
①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②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③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④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
⑤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坚持不了多久。然而,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⑥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⑦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都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
后不住地点头。
⑧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选自沪教版《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有改动)
(1)为“硬”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硬:①物体内部的组织严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②(性格)刚强;(意志)坚定③坚决地(做某事)④勉强地(做某事)⑤(能力)强;(质量)好
然而,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    的功夫,硬    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2)在文中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①我画出的词语是“料子”,这个词很少听到,让我觉得很新鲜。查了词典后我知道了“料子”是指“衣料”,在句子中是指人才。联系课文内容,我理解了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就是说他不适合学戏。
②“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中“更上一层楼”是一句古诗,原来是指    ,用在这里让我体会到    。
③我也来说一说    
阅读时可以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对那些与我们平时表达不一样的词句,可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填序号)
A.梅兰芳8岁那年,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梅兰芳下定决心,要闯出个样子来。整个秋天,梅兰芳站在板凳上的砖上练跷功,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他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B.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他站在板凳上的砖上练跷功,练了一个秋天;冬天,他又在冰场上练跷功。他从小打下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C.小时候,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他从小打下扎实的功底,长大以后,成为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4)和同学交流对梅兰芳练功这件事的看法。    
(中等生篇)2024-2025学年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3* 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3小题)
1.查字典。
(1)“满”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M ,再查音节  mǎn 。
(2)“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辶 部,再查  7 画,用“透”字组两个词语  透明 、 透亮 。
【考点】部首查字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找出汉字的部首,在数清楚剩下的笔画。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解答】(1)“满”音节是mǎn,音序查字法先查第一个字母大写“M”。
(2)“透”半包围结构,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辶”,再查7画。可组词:透明、透亮。
故答案为:
(1)M mǎn;
(2)辶 7 透明 透亮。
【点评】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2.用“√”选择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功 攻)  功 课 (厉 历)  厉 害 (座 坐)  座 位
(提 题)  提 问 值(的 得)  得  (糊 湖)  糊 涂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功 厉 座
提 得 糊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字词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字词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解答】功课:学生按照规定学习的知识、技能。故选“功”。厉害:严厉。故选“厉”。座位:供人坐的地方。故选“座”。
提问: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故选“提”。值得:价钱相当;合算。故选“值”。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故选“糊”。
故答案为:
功 厉 座
提 得 糊
【点评】做题时要从词义、词性、词的感彩和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选择。
3.比一比,选词填空。
飘扬     飘洒     飘荡
(1)旧社会许多人弃家避难,四处  飘荡 。
(2)同学们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  飘扬 的国旗敬礼。
(3)雪花纷纷扬扬地  飘洒 下来。
安静     平静     宁静
(4)看到李老师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  安静 了下来。
(5)这是一座  宁静 的村庄,与世无争,可谓是一个世外桃源。
(6)在  平静 的湖面上,点点白帆随风荡漾。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飘荡;
(2)飘扬;
(3)飘洒;
(4)安静;
(5)宁静;
(6)平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解答】飘扬:指在空中随风摆动。
飘洒:指飘落;从上往下散落。
飘荡:指漂泊。
根据词义,结合(1)题语境,应选填词语“飘荡”。
根据词义,结合(2)题语境,应选填词语“飘扬”。
根据词义,结合(3)题语境,应选填词语“飘洒”。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平静:指(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
根据词义,结合(4)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安静”。
根据词义,结合(5)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宁静”。
根据词义,结合(6)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平静”。
故答案为:
(1)飘荡;
(2)飘扬;
(3)飘洒;
(4)安静;
(5)宁静;
(6)平静。
【点评】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大意选择出适合句子意思的词语填空即可。
4.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明明说(  :“ )我要好好学习(  。” )
(2)(  “ )我要好好学习(  。” )明明说(  。 )
(3)(  “ )明天起(  ,” )明明说(  ,“ )我要好好学习(  。” )
【考点】句号.
【答案】(1)明明说:“我要好好学习。”
(2)“我要好好学习。”明明说。
(3)“明天起,”明明说,“我要好好学习。”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解答】(1)提示语在前,“说”后用冒号、引号,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2)提示语在后,“说”后用句号,说的话用引号,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3)提示语在中间,“说”后用逗号,前后句子都用引号,停顿用逗号,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故答案为:
(1)明明说:“我要好好学习。”
(2)“我要好好学习。”明明说。
(3)“明天起,”明明说,“我要好好学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5.结合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自如:A.神态镇定自然;B.不受拘束;自由;C.活动不受阻碍。
(1)国家十分注重“三农”问题,加大农业投入,农村人也过上昂首自如的生活。 (  B )
(2)手背关节处有褶皱,这样手就能自如地抓握东西。(  C )
(3)他高谈阔论,说笑自如。(  A )
【考点】多义词.
【答案】(1)B;
(2)C;
(3)A。
【分析】考查了多义词。“多义词”也就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了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原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释。
【解答】(1)自如:指不受拘束。故选B。
(2)自如:指手的活动不受阻碍。故选C。
(3)自如:神态镇定自然的意思。故选A。
故答案为:
(1)B;
(2)C;
(3)A。
【点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词意,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词,在不同语境中要通过反复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6.读句子,想词意。(根据画“ ”的句子写词语)
(1)课堂里霙时变得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鸦雀无声 
(2)孙中山把那段书一个字也没漏掉地背了出来。  一字不漏 
(3)孙中山想,这样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地背,有什么用呢? 糊里糊涂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1)鸦雀无声;
(2)一字不漏;
(3)糊里糊涂。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1)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2)一字不漏:一个字也没漏掉。
(3)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故答案为:
(1)鸦雀无声;
(2)一字不漏;
(3)糊里糊涂。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7.读读下列的词语,并按要求分类。
(1)亮晶晶 (2)笑嘻嘻 (3)浓眉大眼 (4)宽容大度 (5)没精打采
(6)热情大方 (7)眉清目秀 (8)眉飞色舞 (9)活泼开朗 (10)助人为乐
描写人物外貌: (1)(3)(7) 
描写人物神态: (2)(5)(8) 
描写人物性格: (6)(9) 
描写人物品质: (4)(10) 
【考点】词语归类或排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类。
【解答】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有:亮晶晶、浓眉大眼、眉清目秀;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有:笑嘻嘻、没精打采、眉飞色舞;
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有:热情大方、活泼开朗;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有:宽容大度、助人为乐。
故答案为:
(1)(3)(7)
(2)(5)(8)
(6)(9)
(4)(10)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所给词语的特点确定好分类标准后再进行分类。
8.读句子,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①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妹妹从来不惹事。 
②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既然你犯错了,就应该去主动承认。 
【考点】造句.
【答案】①妹妹从来不惹事。
②既然你犯错了,就应该去主动承认。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意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语言实践造句。
【解答】①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
②既然……就……:表示条件关系。
故答案为:
①妹妹从来不惹事。
②既然你犯错了,就应该去主动承认。
【点评】造句时句子要通顺,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通顺,是指要符合语法、逻辑,意思要表达得完整、合乎事理、不能有残缺。
9.先补全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  字 不漏 摇  头 晃  脑  鸦雀  无   声  糊  里 糊涂
(1)写出两个带有“一”字的四字词语: 一心一意  一言九鼎 。
(2)选词填空。
①会场上虽有上千人,但却  鸦雀无声 ,似乎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②读到兴奋处,他  摇头晃脑 地大声朗诵起来。
【考点】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词语仿写.
【答案】字 头 脑 无 声 里
(1)一心一意 一言九鼎;
(2)①鸦雀无声;
②摇头晃脑。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选词填空和词语仿写,补写词语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一字不漏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糊里糊涂
(1)带有“一”字的四字词语如:一心一意、一言九鼎;
(2)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根据语境①选“鸦雀无声”;②选“摇头晃脑”。
故答案为:
字 头 脑 无 声 里
(1)一心一意 一言九鼎;
(2)①鸦雀无声;
②摇头晃脑。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10.给下面的句子排队。
 2  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5  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3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4  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考点】衔接排序.
【答案】2 5 1 3 4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接着写“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再写“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然后写“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最后写“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故答案为:
2 5 1 3 4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给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啊!有黄橙橙的香蕉,有红通通的苹果,有绿黑相间的西瓜,还有黄澄澄的梨。 
(2)缩句。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花跑出来。 
(3)照样子,填入表示人的动作或表情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
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亮晶晶的小露珠在草叶上(  睡觉 )。
②小猫歪着头,(  目不转睛 )地盯着毛线团。
(4)太阳炙烤着大地。(改比喻句)
 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 
(5)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改为比喻句)
 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会发光、会发热。 
【考点】造句;改写句子;句子仿写;扩句和缩句.
【答案】(1)啊!有黄橙橙的香蕉,有红通通的苹果,有绿黑相间的西瓜,还有黄澄澄的梨。
(2)花跑出来。
(3)①睡觉;②目不转睛;
(4)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
(5)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会发光、会发热。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遣词造句、缩句、扩句和改写句子的能力,造句时要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意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语言实践造句。
【解答】(1)考查了造句,“有……有……有……还有……”表示并列关系。
(2)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一群一群的”“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留下主干,即:花跑出来。
(3)考查了把句子写具体,例句加入表示人的动作,据此解答。
(4)考查了比喻句,可以把“太阳”比作“火球”。
(5)考查了比喻句,可以把“太阳”比作“火球”。
故答案为:
(1)啊!有黄橙橙的香蕉,有红通通的苹果,有绿黑相间的西瓜,还有黄澄澄的梨。
(2)花跑出来。
(3)①睡觉;②目不转睛;
(4)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
(5)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会发光、会发热。
【点评】造句时句子要通顺,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通顺,是指要符合语法、逻辑,意思要表达得完整、合乎事理、不能有残缺。
12.学与间的关系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用横线画出孙中山对学与问关系的看法。
(2)下列名言与“问”无关的一项是  C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考点】名言警句;句子理解与赏析.
【答案】(1)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C。
【分析】考查名言警句、句子理解与赏析。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阅读可知,孙中山学与问的看法是不懂就要问,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考查名言警句。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是郑燮的名句,意思: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思: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结合释义可知,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问”无关。故选C。
故答案为:
(1)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C。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3.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梅兰芳练功
①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②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③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④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
⑤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坚持不了多久。然而,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⑥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⑦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都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
后不住地点头。
⑧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选自沪教版《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有改动)
(1)为“硬”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硬:①物体内部的组织严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②(性格)刚强;(意志)坚定③坚决地(做某事)④勉强地(做某事)⑤(能力)强;(质量)好
然而,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  ⑤ 的功夫,硬  ③ 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2)在文中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①我画出的词语是“料子”,这个词很少听到,让我觉得很新鲜。查了词典后我知道了“料子”是指“衣料”,在句子中是指人才。联系课文内容,我理解了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就是说他不适合学戏。
②“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中“更上一层楼”是一句古诗,原来是指  想要看的更远,就要登的更高 ,用在这里让我体会到  梅兰芳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
③我也来说一说  “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中的“样子”,原来指形状特点。用在这里体会到梅兰芳的决心很大。 
阅读时可以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对那些与我们平时表达不一样的词句,可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B (填序号)
A.梅兰芳8岁那年,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梅兰芳下定决心,要闯出个样子来。整个秋天,梅兰芳站在板凳上的砖上练跷功,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他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B.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他站在板凳上的砖上练跷功,练了一个秋天;冬天,他又在冰场上练跷功。他从小打下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C.小时候,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他从小打下扎实的功底,长大以后,成为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4)和同学交流对梅兰芳练功这件事的看法。  我认为梅兰芳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 
【考点】记叙文;字词理解与赏析;句子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多义字;看法建议.
【答案】(1)⑤③;
(2)②想要看的更远,就要登的更高 梅兰芳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③“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中的“样子”,原来指形状特点。用在这里体会到梅兰芳的决心很大。这样写的好处是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更加有趣,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3)B;
(4)我认为梅兰芳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
【分析】短文主要记叙了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他站在板凳上的砖上练跷功,练了一个秋天;冬天,他又在冰场上练跷功。他从小打下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
【解答】(1)考查了字词的理解。根据上下文可知答案。根据“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可知过硬的功夫是指功夫好,故选⑤。根据“咬着牙坚持着”可知答案选③。
(2)考查了字词的理解与赏析。②根据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知意思,在文章是指梅兰芳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③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积累可知答案。例如,“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中的“样子”,原来指形状特点。用在这里体会到梅兰芳的决心很大。这样写的好处是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更加有趣,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3)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可概括出答案。
(4)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⑤③;
(2)②想要看的更远,就要登的更高 梅兰芳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③“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中的“样子”,原来指形状特点。用在这里体会到梅兰芳的决心很大。这样写的好处是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更加有趣,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3)B;
(4)我认为梅兰芳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
【点评】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3* 不懂就要问
一.试题(共9小题)
1.关键语句我知道。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    也值得。”
2.看拼音,写词语。
yuè qì     zhǎng shēng     huāng yě     huò zhě    
yǒu qù     shèng kāi     ān jìng     jiāo wài    
3.比一比,组词语。
练     厉     例     涂    
炼     历     列     途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把背(bēi bèi)    在背(bēi bèi)    上的书包放下来,开始认真背(bēi bèi)    诵课文。
(2)乌鸦一不小心,中(zhōng zhòng)    了狐狸的圈(juàn quān)    套。
5.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
(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6.近义词。
霎时——    照例——    清楚——   
糊里糊涂——    流利——   
7.照样子,写词语。
摇头晃脑(含身体部位的词语)   
一字不漏(“一~不~”式)   
摆摆手(AAB式)   
8.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   头摇来摇去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 在 时候 孙中山 的 读书 私塾 (连词成句)
   
(2)孙中山背出功课。(扩句)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4)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学困生篇)2024-2025学年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3* 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关键语句我知道。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  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  挨打 也值得。”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问 挨打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解答】选自《不懂就要问》。
故答案为:
问 挨打
【点评】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语文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2.看拼音,写词语。
yuè qì  乐器  zhǎng shēng  掌声  huāng yě  荒野  huò zhě  或者 
yǒu qù  有趣  shèng kāi  盛开  ān jìng  安静  jiāo wài  郊外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乐器 掌声 荒野 或者
有趣 盛开 安静 郊外
【点评】此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练习。
3.比一比,组词语。
练  练习  厉  厉害  例  例子  涂  糊涂 
炼  炼钢  历  历史  列  列车  途  路途 
【考点】组词.
【答案】练习 厉害 例子 糊涂
炼钢 历史 列车 路途
【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如“练”与“炼”,音相同,部首不同,义不同。练:练习;训练。可组词为:练习。炼: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可组词为:炼钢。
【解答】故答案为:
练习 厉害 例子 糊涂
炼钢 历史 列车 路途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把背(bēi bèi)  bēi 在背(bēi bèi)  bèi 上的书包放下来,开始认真背(bēi bèi)  bèi 诵课文。
(2)乌鸦一不小心,中(zhōng zhòng)  zhòng 了狐狸的圈(juàn quān)  quān 套。
【考点】多音字.
【答案】(1)bēi bèi bèi;
(2)zhòng quān。
【分析】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解答】(1)背:读“bèi”时,意思是脊背,躯干上跟胸和腹相对的部位;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以背对着(跟“向”相对);违背;违反;不顺利;离开;不当面;瞒着;背诵;偏僻;不顺利,倒霉;耳朵不灵。读“bēi”时,意思是用肩背把东西驮着;承受;负担。故读音依次为:bēi、bèi、bèi。
(2)中:读“zhōng”时,意思是中间;跟四周、上下或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部位;在一定的范围内;里面;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性质、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内心;指中国;不偏不倚。读“zhòng”时,意思是正好对上;恰好符合;射中(目标);科举时代指考取举人、进士等;遭受;受到。故读音为:zhòng。圈:读“quān”时,意思是环形;环形的东西;画环形以做记号;范围或区域;划定范围;围;量词。读“juàn”时,意思是饲养牲畜、禽兽的有栅栏的地方。故读音为:quān。
故答案为:
(1)bēi bèi bèi;
(2)zhòng quān。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要注重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5.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  历 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厉 害。
提 题
(3)他  提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题 目是《不懂就要问》。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解答】(1)“历”经过了的。组词为挂历。根据语义应选“历”。
(2)“厉”凶猛。组词为厉害。根据语义应选“厉”。
(3)“提”说起,举出。组词为提出。根据语义应选“提”。
(4)“题”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组词为题目。根据语义应选“题”。
故答案为:
(1)历;
(2)厉;
(3)提;
(4)题。
【点评】同音字顾名思义就是音同字不同的汉字,区分它们时可以根据字义区别,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字形区别,还可以通过给它们组词区别。
6.近义词。
霎时—— 刹那  照例—— 照常  清楚—— 明白 
糊里糊涂—— 稀里糊涂  流利—— 流畅 
【考点】近义词.
【答案】刹那 照常 明白
稀里糊涂 流畅
【分析】考查了写近义词,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主要是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解答】霎时:时间短。近义词为“刹那”。照例:照样。近义词为“照常”。清楚:了解的透彻,明白。近义词为“明白”。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近义词为“稀里糊涂”。流利:流畅。近义词为“流畅”。
故答案为:
刹那 照常 明白
稀里糊涂 流畅
【点评】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
7.照样子,写词语。
摇头晃脑(含身体部位的词语) 头重脚轻 手忙脚乱 
一字不漏(“一~不~”式) 一声不响 一成不变 
摆摆手(AAB式) 点点头 弯弯腰 
【考点】词语仿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
【解答】故答案为:
头重脚轻 手忙脚乱 一声不响 一成不变 点点头 弯弯腰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注意所要求写的词是什么结构,二是要加强词语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8.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   头摇来摇去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故答案为:
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等。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 在 时候 孙中山 的 读书 私塾 (连词成句)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 
(2)孙中山背出功课。(扩句)
 年幼的孙中山准确地背出功课。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4)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天上的月亮像大圆盘一样。 
【考点】陈述句;连词成句;改写句子;扩句和缩句;造句.
【答案】(1)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
(2)年幼的孙中山准确地背出功课。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4)天上的月亮像大圆盘一样。
【分析】考查了连词成句、造句、改写句子和扩写句子。连词时要注意根据平时的语言习惯完成作答,意思明确,语句通顺。
【解答】(1)句子形式为“谁小的时候在哪读书”。
(2)扩写句子,添加修饰语“年幼的”“准确地”,答案不唯一。
(3)改为陈述句,把“有什么用呢”改为“没有什么用”,结尾用句号。
(4)用“像……一样……”造个比喻句即可。
故答案为:
(1)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
(2)年幼的孙中山准确地背出功课。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4)天上的月亮像大圆盘一样。
【点评】连词成句,注意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词语的搭配,注意意思明确,语句通顺。3* 不懂就要问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列文虎克一边看(kàn kān)   门,一边用放大镜看(kàn kān)   东西。
(2)起风了,那几(jǐ jī)   只蜜蜂飞得很低,几(jǐ jī)   乎要触到地面了。
(3)王叔叔安了假(jià jiǎ)   肢,我利用放假(jià jiǎ)   的机会去看他。
(4)周围人好(hǎo hào)   奇地围过来,都向小伙子问好(hǎo hào)   。
2.联系具体的句子,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1)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霎时:   。
鸦雀无声:   。
(2)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厉声:   。
3.先补充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咿咿    摇   晃   
鸦雀       字   漏
(1)含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是:   。
(2)精彩的演奏停止了,起先大厅里   ,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3)不满一周岁的妹妹正在   地学说话。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 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5.喜欢提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言中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6.问题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句子说明了这一观点的是(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D.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7.下面的句子中,朗读时要强调的重音是(  )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A.书里 B.意思 C.一点儿 D.不懂
8.读读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习作时可以模仿哟!
他长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亮晶晶的,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顽皮的表情。(开头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生动)
瞧,这就是我班的王牌人物,他喜欢耍酷,总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他能言善辩,常让人张口结舌。哈哈,你猜到他是谁了吗?(概括人物特点,问句结尾)
9.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   
津津有味﹣﹣   
聪明伶俐﹣﹣   
(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   。第二层意思是   。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   和   。
(3)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在文段中找出来。
(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A.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勤奋。
10.课外阅读。
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典礼,他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yì)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在文前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形容词,最恰当的是    。
A.努力钻研
B.虚心打听
C.勤学好问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才成为个对周礼精通的人。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尖子生篇)2024-2025学年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3* 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列文虎克一边看(kàn kān) kān 门,一边用放大镜看(kàn kān) kàn 东西。
(2)起风了,那几(jǐ jī) jǐ 只蜜蜂飞得很低,几(jǐ jī) jī 乎要触到地面了。
(3)王叔叔安了假(jià jiǎ) jiǎ 肢,我利用放假(jià jiǎ) jià 的机会去看他。
(4)周围人好(hǎo hào) hào 奇地围过来,都向小伙子问好(hǎo hào) hǎo 。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1)kān kàn;
(2)jǐ jī;
(3)jiǎ jià;
(4)hào hǎo。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解答】(1)“看”[kān]守护,监视:~门。[kàn]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见。故依次选“kān、kàn”。
(2)“几”[jǐ]表示不定的数目。[jī]将近,差一点。 故依次选“jǐ、jī”。
(3)“假”[jiǎ]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jià]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故依次选“jiǎ、jià”。
(4)“好”[hào]喜爱,与“恶”相对:~奇。[hǎo]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安~。故依次选“hào、hǎo”。
故答案为:
(1)kān kàn;
(2)jǐ jī;
(3)jiǎ jià;
(4)hào hǎo。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平时学过不少的多音字,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2.联系具体的句子,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1)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霎时: 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 。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
(2)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厉声: 严厉的声音 。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1)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
形容非常安静。
(2)严厉的声音。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1)霎时: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2)厉声:严厉的声音。
故答案为:
(1)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
形容非常安静。
(2)严厉的声音。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先补充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咿咿 呀呀  摇 头 晃 脑 
鸦雀 无声   一 字 不 漏
(1)含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是: 摇头晃脑 。
(2)精彩的演奏停止了,起先大厅里 鸦雀无声 ,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3)不满一周岁的妹妹正在 咿咿呀呀 地学说话。
【考点】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
【答案】呀呀 头 脑
无声 一 不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和选词填空,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咿咿呀呀 摇摇晃晃
鸦雀无声 一字不漏
(1)含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是:摇头晃脑。
(2)精彩的演奏停止了,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3)不满一周岁的妹妹正在咿咿呀呀地学说话。
故答案为:
呀呀 头 脑
无声 一 不
【点评】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 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解答】A.有误,“摔跤”的“摔”应读shuāi。
B.有误,“钥匙”的“钥”应读“yào”。
C.正确。
D.有误,“富饶”的“饶”应读“ráo”。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喜欢提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言中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考点】名言警句.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A、B、D都是跟“问”有关的名言。C的意思是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跟“问”无关。
故选:C。
【点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6.问题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句子说明了这一观点的是(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D.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考点】概括文章主旨.
【答案】C
【分析】考查概括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是指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也指主张,主意,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是文章的叙写、议论目的。
【解答】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我们的启示: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认真读书,才会有更丰富的视野,更开阔的眼界,更广泛的知识,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主要说明书籍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与题干观点不符。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一个人一定有什么地方比我优秀,那么他是可以做为我的老师,向他学习。主要意思: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与题干观点不符。
C.符合要求。
D.“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意思是:书籍是在精神方面和知识方面的巨大力量。与题干观点不符。
故选:C。
【点评】文章的主旨就是主要的旨意:中心意思:要点。文章主旨就是:这篇文章主要的旨意、中心意思或者要点。
7.下面的句子中,朗读时要强调的重音是(  )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A.书里 B.意思 C.一点儿 D.不懂
【考点】朗读.
【答案】C
【分析】考查了朗读的重音。朗读时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解答时要结合语境仔细揣摩。
【解答】句子出自《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中的意思,勇敢、大胆地向私塾先生提出问题的励志故事,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刻苦读书的精神。“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这句话是为了强调书里说的什么他都不懂,所以重音放在“一点儿”上。
故选:C。
【点评】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这样才能让听者产生共鸣。
8.读读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习作时可以模仿哟!
他长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亮晶晶的,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顽皮的表情。(开头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生动)
瞧,这就是我班的王牌人物,他喜欢耍酷,总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他能言善辩,常让人张口结舌。哈哈,你猜到他是谁了吗?(概括人物特点,问句结尾)
【考点】实践作业.
【答案】爸爸剃一个小平头,高高的鼻梁,尖尖的下巴,中等个,挺着一个将军肚,活像一个久经杀场,肩负重任的将军。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爱好广泛的、乐于助人的好父亲,我怎么能不爱他呢?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要去读题干给出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然后仿写。
【解答】故答案为:
爸爸剃一个小平头,高高的鼻梁,尖尖的下巴,中等个,挺着一个将军肚,活像一个久经杀场,肩负重任的将军。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爱好广泛的、乐于助人的好父亲,我怎么能不爱他呢?
【点评】做此类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积累好词佳句,能够把平时所学运用到实践中。
9.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 
津津有味﹣﹣ 食不甘味 
聪明伶俐﹣﹣ 愚不可及 
(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 写鲁迅的聪明伶俐 。第二层意思是 写鲁迅的勤奋 。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 种花 和 描画 。
(3)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在文段中找出来。
(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C 
A.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勤奋。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文章主要写鲁迅不光学习能力好,而且他玩也玩得很有趣。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解答】(1)考查了反义词。三心二意: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故反义词“一心一意”。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故反义词“食不甘味”。聪明伶俐: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故反义词“愚不可及”。
(2)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从“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可知,这是总结这一段的内容。因此第一层写鲁迅的聪明伶俐。第二层意思是写鲁迅的勤奋。②从“第一,他喜欢种花。第二,他喜欢描画。”可知,鲁迅小时候喜欢种花和描画。
(3)考查了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先总写“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接下来分别写他是怎样玩耍的,因此“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是本段的中心句。
(4)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可知,鲁迅给我们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 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5)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可知,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他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勤奋。故选C。
故答案为:
(1)一心一意 食不甘味 愚不可及;
(2)①写鲁迅的聪明伶俐 写鲁迅的勤奋;
②种花 描画;
(3)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4)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 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5)C。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课外阅读。
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典礼,他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yì)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在文前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形容词,最恰当的是  C 。
A.努力钻研
B.虚心打听
C.勤学好问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才成为个对周礼精通的人。 √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断地努力钻研周礼的故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执着,勤奋好学才能获得成功。 
【考点】记叙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案】(1)C;
(2)①√;②×;③√。
(3)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断地努力钻研周礼的故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执着,勤奋好学才能获得成功。
【分析】《勤学好问的孔子》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断地努力钻研周礼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解答】(1)考查了给文章加标题的能力。文章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断地努力钻研周礼的故事,体现了孔子勤学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故题目应为:勤学好问的孔子。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可知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给人的启示或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孔子的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执着,勤奋好学才能获得成功;
故答案为:
(1)C;
(2)①√;②×;③√。
(3)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断地努力钻研周礼的故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执着,勤奋好学才能获得成功。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题目,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