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三第三章《免疫调节》章末考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必修三第三章《免疫调节》章末考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29 11: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章末新学考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以下不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 B.皮肤油脂 C. 口腔黏膜 D. 体液中的溶菌酶
解析: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答案:D
2.下列物质或结构属于抗原的是
A.白细胞介素-2
B.血清抗体
C.神经递质
D.自身损伤的细胞
解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化学物质叫做抗原,包括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自身损伤、衰老或癌变的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
答案:D
3.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解析: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即抗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人体内出现后刺激淋巴器官而产生的,用以对抗特定的抗原物质,因此抗体参与的免疫活动都属于特异性免疫。而溶菌酶、白细胞和消化液等虽然也能杀死侵入人体的病菌,但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几乎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抵抗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胃酸杀灭大多数的微生物属于体表屏障
B. 体内的非特异反应主要需要依赖某些白细胞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C. 血清中抗体参与的免疫一定属于体液免疫
D. 在免疫应答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解析:胃酸杀灭大多数的微生物属于体表屏障,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血清中抗体参与的免疫一定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在免疫应答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而来,D正确。
答案:B.
下列细胞免疫细胞中,不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 记忆细胞
解析:免疫细胞中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
答案:B
6.在人类对抗病原体时,巨噬细胞居功至伟,但其不参与的免疫过程是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 D.第二道防线
解析:巨噬细胞存在于人体内,不可能参与第一道防线,因为第一道防线针对的是尚没有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答案:C
7.当皮肤破损后容易发生感染,其原因是(  )
A.大量出血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损失
D.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当皮肤破损,体表屏障易被病原体突破而发生感染。]
8.人体的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A.淋巴结 B.胸腺 C.骨髓 D.扁桃腺
解析:人体的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答案:B
9.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淋巴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和抗原特异性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并激活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从而使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裂解死亡。]
10.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不会发生的是()
A. 巨噬细胞吞噬H7N9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B. 辅助性T细胞合成并分泌多种蛋白质
C. 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 引起成熟的T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抗原”专指“抗原﹣MHC复合体”
解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巨噬细胞吞噬H7N9形成抗原-MHC复合体,A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多种蛋白质,B正确;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引起成熟的T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抗原”是指被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D正确。
答案:C.
11.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浆细胞参与的是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呈递 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的摄取和处理
C.在体液免疫中,合成并分泌抗体 D.特异性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癌变细胞
解析:浆细胞作用只是在体液免疫中合成并分泌抗体。
答案:C
12.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解析:减毒的蛇毒属于抗原,注入家兔体内,会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蛇毒毒素血清。
答案:D
1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特异性免疫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当抗原尚未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即已开始发挥作用;在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和抗原的共同刺激;每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但也有一部分效应B细胞来自致敏B淋巴细胞。
【答案】 C
14.下列有关体液免疫中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B. 抗体存在于体液(主要是血浆)中
  C. 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液的病原体和毒素
  D. 效应B细胞识别并结合抗原,然后合成、分泌相应抗体
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够识别抗原。
答案:D
15.巨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巨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解析: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特异性选择,A错误;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错误;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不仅仅存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和处理,D错误。
答案:B.
16.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点的是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C.参与的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抗体只产生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A
17.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情况的是(  )
 
B [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促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为效应B细胞,并产生抗体,从而消灭抗原。同时一部分B淋巴细胞成为记忆细胞,由于经过免疫的生物体中存在记忆细胞,所以再次受抗原刺激后,会产生大量效应细胞,迅速将抗原杀死,所以第二次接触抗原产生的抗体快而多,患病程度也比第一次弱,因此B项不正确。]
18.近年,在预防传染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疫苗家族中又增加了一种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核酸疫苗属于抗原
B.导入人体的核酸疫苗表达的产物是抗原
C.核酸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疾病的目的
D.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的
A[核酸疫苗不能直接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是表达的蛋白质产物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19.二次免疫中能直接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  )
  A. 吞噬细胞 B. 记忆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效应B细胞(浆细胞)
 解析:无论是初次免疫,还是二次免疫,抗体均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
答案:D
20.PM2.5是指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
C. PM2.5可能成为致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A正确;人体血液PH会保持相对稳定,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B错误;致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C正确;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中枢,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答案:B
21.HIV可以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机体的
(  )
A.巨噬细胞 B.效应B细胞
C.辅助性T淋巴细胞 D.淋巴干细胞
【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破坏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削弱免疫功能。
【答案】 C
22.艾滋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A.血液和精液 B.握手和拥抱
C.衣物和卧具 D.空气和食物
【解析】 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精液和乳汁等传播。
【答案】 A
23.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HIV。下列与该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可以将该病遗传给下一代
B.HIV主要感染心脏,使患者心力衰竭而死亡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食物和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
【解析】 HIV是专门寄生于T淋巴细胞的一种病毒,故其可使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破裂死亡,进而使人丧失细胞免疫等免疫能力。
【答案】 C
24.研究表明:曾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B.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高温、酸、碱等方法可以杀死SARS病毒
D.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B [SARS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成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5.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 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 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 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解析: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 ( http: / / www.21cnjy.com )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A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B正确;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C正确;即使患了流感,流感病毒也不至于达到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程度,D错误。答案:D.
26【加试】生命是宝贵的,我国古代就曾采用种痘的方法预防天花。这种方法(  )
A.属于控制传染源
B.属于被动免疫
C.能切断传播途径
D.会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解析】 我国古代采用的种痘方法为人工自动免疫,天花病毒会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答案】 D
27【加试】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D [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用方法①较好。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
28【加试】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属于抗原
B. 这种免疫方式属于被动免疫
C.为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最好多次间隔注射
D. 注射后机体会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解析:注射疫苗即抗原属于主动免疫,注射抗体属于被动免疫。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5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白细胞介素-2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
解析 (1)A组实验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即体液免疫能力丧失,说明免疫反应离不开淋巴细胞。
(2)要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可给A组大鼠注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而将抗原消灭掉。(3)动物体内的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白细胞介素-2等。
答案(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抗原 (3)效应B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30(6分)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表示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MHC-Ⅱ分子的化学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______种细胞器参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其中________没有在图中表示出来。
(3)若人体受到HIV病毒的感染,______(填“①”或“②”)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最终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
解析 (1)图中细胞正在吞噬细菌,由此判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细胞是巨噬细胞。(2)以MHC-Ⅱ分子的合成过程来看,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合成过程中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四种细胞器的参与。(3)HIV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而非巨噬细胞中。
答案(1)巨噬 能吞噬和处理细菌 (2)蛋白质 4 线粒体 (3)②
31(9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如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行_______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淋巴细胞。
(2)HIV的感染和繁殖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在侵入的过程中,进入寄主细胞的是________。
(3)下列能正确表示病毒在寄主内的繁殖曲线的是(  )
HIV经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将导致________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HIV属于____________生物,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生物。
(5)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独立的代谢 辅助性T (2) RNA (3)B (5)免疫 非细胞结构 原核 (5)血液传播,如不洁输血等;性接触传播,如随意性行为等
解析 HIV呈袋状球形,是单链RNA病毒,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衣壳蛋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单链RNA作为模板,逆转录出双链DNA,该双链DNA可与寄主细胞的DNA结合,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与寄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机体无法清除病毒。HIV由皮肤破口或黏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得辅助性T淋巴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等。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等。
32【加试】(12分)某同学为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小白鼠多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血清抗体测定仪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
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无能影响抗体的产生,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数量的多少可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均分为1、2、3三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
第二步:向第1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向第2组小鼠体内注射B淋巴细胞,向第3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三步:分别在上述三组小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
第四步:饲养15~20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数量。
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上述实验来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该同学填上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严谨:①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处理后,未检查小鼠是否具有免疫功能,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
②向小鼠体内注射淋巴细胞时,应当等量;
③向小鼠体内接种疫苗时也应当等量
(2)结果预测:第1组、第2组小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3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说明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
33【加试】((12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当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____。
【解析】 (1)病毒没有细胞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2)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毒的侵入时,会发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清除病毒。在进行实验时,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体内不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接种病毒,此时动物可能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实验组接种疫苗,体内的B细胞受到疫苗的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在抗体的作用下病毒被杀灭,不会感染疾病。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可以验证实验动物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
【答案】 (1)活细胞 抗原特性 (2)①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低 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