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设计思想是:通过回忆《中外历史纲要(上)》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大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提升学科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的第1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三个子目间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时空演变,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以及同一社会形态下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制度的变化。
夏、商、周时期,出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从两汉至明清,历代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随着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
三、学情分析
选考历史的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结构性、整体性认识,在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方面能力薄弱。
四、教学目标
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实物、文献史料等多种类型的史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先秦时期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探究秦朝文书制度的建立与作用。利用示意图、地图、表格等方式,从多角度对比、分析秦朝建立前后政治制度的巨大变化,把握先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联系。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利用示意图、地图、表格等方式,分析不同时空下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进程。通过文献、图像史料等多种类型的史料,探究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演变趋势。从国家治理、经济条件、人口密度等不同角度分析宰相制度与地方行政层级管理演变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二)难点:秦朝建立前后政治制度的巨大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许多制度的创新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出示示意图,回忆中国古代史分期。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的基本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探究一】先秦时期是如何通过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治理? 【问题1-1】夏、商、西周时期创立了哪些主要的政治制度? 结合地图及文物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教材,梳理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出示地图及图片:《夏、商形势图》、《周初分封形势图》、《大盂鼎及其铭文》 提问:为了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夏、商、西周的统治者分别采取哪些政治制度进行国家管理? 回忆世袭制的建立,认识内外服制的主要内容及实施原因,分析分封制的进步性及作用,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出示材料: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记·周本纪》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无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商周时期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问题1-2】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出示示意图,提问: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最高统治者由世袭产生,君主的权力非绝对 2.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3.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程度不高,管理较松散 【问题1-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政治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出示材料:春秋战国之交,是新旧社会制度转变时期。一批有远见的政治家先后在各国推行改革。战国时期各国都采取了诸多措施强化王权,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有一套可以随时任免的官僚机构,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为郡、县,郡县长官的任免权直属于诸侯国君。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提问: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结合教材,提升阅读教材、总结归纳史实的能力,建构知识体系。 理解商周时期的原始民主传统,培养阅读、理解材料、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认识。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发生的变化,理解其对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探究二】秦朝是如何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实现国家治理? 出示地图:《战国形势图》、《秦朝形势图》 对比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提问:面对一个统一的帝国,秦朝施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来适应社会状况发生的变化,从而有效进行国家治理呢? 【问题2-1】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 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指出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问题2-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何运作? 出示示意图:《秦朝政府的组织》 提问: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出示地图及图片:《秦朝道路示意图》、《书同文字木方》 出示材料: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提问:皇帝的诏书、中央的政令如何上传下达至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了秦朝的文书制度,理解秦朝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建立知识结构,加深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认识。 认识秦朝的文书制度,理解文书制度对秦朝国家治理的作用。
三、秦朝建立前后政治制度的变化 【探究三】秦朝建立前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对比秦朝建立前后政治制度的变化。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训练学生的对比、概括能力。
出示材料: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 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 第三,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 ——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提问:秦朝的制度建设如何体现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 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相关史实,初步理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模式,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四、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的变化 【探究四】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问题4-1】两汉至明清的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讲述宰相的含义和宰相制度与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的关系。 出示示意图及地图:《两汉、隋唐、宋、元、明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示意图》、《秦朝军机处及内阁位置示意图》 分析、归纳从汉至清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的变化,对比汉唐、唐宋宰相制度的不同。 1.汉朝:承秦三公九卿制,中枢:西汉中朝,东汉尚书台 2.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枢 3.宋朝: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枢密院管军事,三司掌财政 4.元朝: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5.明朝:废中书省丞相,设内阁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问题4-2】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原因有哪些? 出示材料:中枢机构变化的走势,是由皇帝与官僚机构、官僚队伍的矛盾决定的:皇帝一方面要设置得力的办事机构,需要赋予它权力;一方面担心掌握权力的大臣权势日高,威胁到皇权,因此要另设亲信机构予以制约。中枢机构权力分立的格局,正是出于相互制衡的考虑。 ——邓小南《中国古代史的纵与横》 引导学生概括宰相制度的的演变趋势,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认识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概括宰相制度的的演变趋势,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变化的原因。
五、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探究五】随着国家治理的需要,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如何调整的? 出示表格,结合课本,归纳两汉至明清的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情况,分析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规律。 提问:秦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层级还有哪些延续和变化之处呢? 1.在沿袭基础上进行变革 2.县始终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 3.一级行政区名称变动较大 出示示意图:《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提问:观察图1和图2,对比东汉和唐中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何不同?对此进行解释。 从名称上看,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空间分布看,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培养提取、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合表格和示意图,分析、理解地方行政层级的延续和变化及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本课小结 出示表格: 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国家权力强化的因素。 出示材料:秦汉时代中国第一次走上统一之途,能维持四百年之久,此一制度尽了相当的功能。中国经此长久的统一局面,已凝成为不可分之一体,自后政治上纵然时或有离心的叛乱出现,但最后终归统一,得此制度影响甚大。换言之,中国二千年来世界性国家之局面,为旷世所未有,此一具有阔大胸襟不分夷夏一视同仁之制度,实有其历史性的影响作用。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中央集权制度不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 总结提升,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和趋势,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原因及影响。
七、板书设计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建立与解体
(
中央集权制
)
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