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8 13: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晚清政府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选官制度的变革,理解晚清官制改革对近代文官制度的奠基作用。 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3.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情景创设、表格对比
教学准备: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环节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任务 明确学习本节课的核心任务 了解孙中山的考试思想 了解北洋政府时期制度的变化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度的变化 分析民国中后期公务员制度施行艰难,流于形式的原因 师生活动 辛亥革命成立后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包括文官制度在内的西方国家的民主共和制成为新政权借鉴模仿的对象。当时中国又面临着科举制废除后产生的严重人事行政危机,引入已在西方各国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当务之急。 这一时期的文官制度是由孙中山先生构思创建,他是如何构建的呢?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孙中山先生的考试思想 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家,美国等国家只是将考选制度应用于下级的官吏,且考试之权仍然在行政部之下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方得妥当.....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孙中山全集》 中国历代考试制度不但合乎平民政治,且超过现代之民主政治……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用。 ——孙中山 孙中山的考试思想 设置独立机关进行管理 需经考试选拔人才,核定资格 吸收科举制度的有益成分 孙中山在吸收科举考试的有益成分、借鉴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文官考试思想,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内容 (1)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国家建立考试院,助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2)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3.评价 (1)积极: ①吸收科举制有益成分、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②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消极:基本停留在纸面上,当时未能真正实施。 (二)北洋政府时期 (1)建立:1913年1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任用法草案》等法案,设置了主持考试事务的机构,规定了文官考试的相关程序,建立起有关文官甄别、任用、惩戒的制度规程。 (2)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①考试选官制:《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 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 ②甄别制:文官考试尚未实施前,大多数官员的资历、学历都很难达到法律所规定的的任职标准,北洋政府建立甄别与甄用制度,作为文官考试制度的补充。 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甄别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甄用指不经过文官考试,而以保荐的方法任用官吏。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中,有很多妇女报名参加。南京国民政府还在考试中增加了检定考试一项,即没有受到正规学校教育而自学成才的青年,可以参加检定考试,及格后便取得参加高等考试与普通考试的应试资格。……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使国民党员可以绕开文官考试进入文官队伍;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对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严加限制。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特点 ①考试为主②中西结合 ③开放平等④制度健全 ⑤党派性强⑥选任脱节 【探究思考】 民国中后期公务员制度施行艰难,流于形式的原因?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 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相对较低; 国民政府一党专政; 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 国内政局长期动荡(长期内外战争的干扰) 设计意图 凝神、激趣、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读史料并思考,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对知识点的详细梳理,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读史料并思考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运用图片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要注重对课通过多样的史料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读材料、概括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问题意识。
课堂小结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考试内容专业化,选拔方式多样化 具有党派性,政治色彩浓厚。 事实上,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板书设计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笔记; 2、理解记忆本课重难点; 3、预习第3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