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要求“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在分析外交事件时,尤其要有时空观念,放眼世界的大时空观。只有对整个世界有正确的了解,才能透彻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本课位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第一子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介绍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国内外形势下因重大外交事件取得了三次建交高潮的成就;第二子目:“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于对时代主题的认识,通过全方位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第三子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介绍了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等。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承继的关系,在时间上是相继的。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及高一时已对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一定了解,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史实有基础,同时对于新中国不同阶段面临的国际形势很有兴趣。但是本课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对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时空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建构大时空观,掌握新中国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外交活动,拓展外交空间,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力的国际环境。
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梳理不同阶段的大致目标,划分本课外交阶段,思考不同阶段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解读贸易图表及报道材料、学生情境重现等方式,自主探究不同阶段背景下所提出的对策和目标。(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深刻解读中国威胁论的现象及回击言论,学生感悟大国崛起中的中国智慧,涵养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与原则,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及成就。教学难点: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不变的主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等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及知识归纳梳理;板书梳理教学脉络和知识框架。(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媒体宣传的一定是事实吗?例一在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在相隔20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认为意大利封城是冒着经济风险保欧洲,而中国封城是以牺牲人民自由为代价,如此双标令人大跌眼镜。例二英国著名广播电台BBC NEWS,给原本鲜亮的画面加上“阴间滤镜”,完全变了味道。这些做法背后其实都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近年来西方媒体大肆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力图抹黑、排挤中国而其实早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我们也曾面临这种困境,当时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说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也开启了新中国外交进击的70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学习当代中国的外交,感叹大国崛起中的中国智慧。 观察图片,思考西方媒体这样宣传的用意 古今对比,看到相似的困境再次上演,思考大国崛起的外交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一、寻求安全(1949-1970) 过渡:时间回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初,我们来看这段材料,这反映出当时毛泽东同志的担忧,那么最先是谁打破僵局呢?【探究】依据材料,对建国初期中国的外交进行解说。【教师活动】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否矛盾?请结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解读。——p81第一次建交热潮思考: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客人为什么会断流?追问:如何破局?重点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智慧”的体现过渡:50年代,一边倒实现结交盟友(苏联 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间地带实现广交朋友(与亚非国家关系较好)。那么,60年代的外交形势是不是前途光明,一片大好呢?【探究】针对50-60年代的贸易占比变化进行阐释。外交政策:两个拳头打人,争取两个中间地带——p81第二次建交高潮突出与亚非国家的建交以及中法建交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展。 苏联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学生活动,解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三个方针,并评价其意义一边倒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二者相互促进,并不矛盾美国等国家的敌视封锁政策、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局限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析变化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 整合知识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得出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并落实三大外交方针。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关系,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分析解读图表,总结这类题目的做法,从世界宏观历史的角度认识60年代外交局势的变化。
二、寻求突破(1970-1978) 过渡:在打倒美帝打倒苏修的口号下,新中国来到了高歌猛进的70年代,这是我从人民日报当中寻找的报道标题,我们来看这一页在描述尼克松的时候,有明显的贬义,但是在1972年后,报道加上了尼克松总统,并且态度变得更加客观,这是为什么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让我们邀请一组同学展示当时的情景 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情景重现】我们看到尼克松怀抱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中国,而中国也欣然接下橄榄枝,实现两国关系的突破【小组讨论】思考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有哪些因素?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对抗苏联结合地图进行呈现70年代的外交成就——p81-82第三次建交高潮过渡: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全方位外交奠定了基础。下面让我们来看第三部分,寻求发展的大国外交 ①70年代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国内反战势力高涨③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重新调整对外战略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⑤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需调整外交关系 通过设置认知冲突、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因素。学生以地图为依托,梳理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加强时空观念
三、寻求发展(1978-至今) 背景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顺应时代主题的转变,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政治格局上,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在世界方位上,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任务一】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对下列外交成就图片进行整理,并说明理由。【任务二】运用实例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策略。外交成就:1、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合作;2、建立新型国际关系;3、提出中国方案。外交特征:先进性、开拓性、稳定性【任务三】面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言论,假设你是一位外交发言人,你将如何回击? 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格局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道路。学生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进行回击 任务一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青岛17中刘丛老师的优秀课例。通过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能够较好的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理解外交策略的转变。任务二,通过“拓展深化”,重点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和中国方案的体现任务三:回扣本节课导入,创新思维,学生利用所学史实驳斥西方妖魔化言论,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课堂小结 毛主席曾言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引下,我们改变了百年屈辱外交,而以崭新的姿态迈入世界舞台。今天中国的外交天团喊出了中国人的底气和信心,这一切离不开我们奋斗七十年扎扎实实的努力。大国崛起其路漫漫,而行稳致远,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定会推动新时代的对外工作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线索在于展现中国崛起的外交智慧,通过不同时期面临的外交形势,结合具体的外交实例进行解读,明白新中国外交“变”与“不变”的时代选择。但是本课的设计任务较多过于繁杂,第一部分占用时间过长,留给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学习时间较少,不够充分。此外,本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限,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小组讨论不够充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值得反思。最后,由于课堂容量过多,最后教师在结课时没能点出本课线索“中国外交智慧”,是为一大遗憾。今后在教学中应当做到重难点更加明确,材料、情境精简,最大限度的放手学生去参与、探究,突出课魂。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