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
《从徽州丝绢案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环节:介绍发生在明时期的徽州丝绢案,通过简介案件与提供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徽州丝绢案会震惊朝野,以此对赋役制度的重要性与地位形成基本认知——维正之供。 过渡:这个案件牵涉之广,关注度极高,反映出赋役制度的重要地位,人民的诉求与当时正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的口号“均平赋役,苏解民困”不谋而合。 了解案件本身并思考为何徽州丝绢案会震惊朝野。 以一道数学题引发的动乱“徽州丝绢案”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在对案件的牵涉程度与影响力的分析中,学生能够形成对于古代赋役制度地位与重要性的认知。
新课 一条鞭法与黄宗羲定律 环节一:节选《明史·食货志》中关于一条鞭法内容的文献材料,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条鞭法是怎样尝试解决的? 环节二:基于对一条鞭法的内容的掌握,引导学生结合内容分析一条鞭法的影响。 环节三:通过历史数据展示一条鞭法的结果,与苏解民困的诉求事与愿违,引出黄宗羲定律。 过渡:在中国古代历朝是否真的存在黄宗羲定律现象? 环节一:阅读材料,概括一条鞭法如何针对问题进行解决;了解一条鞭法的内容,分析一条鞭法的特点。 环节二:根据内容分析思考一条鞭法的影响。 环节三:认真观察数据了解一条鞭法的局限,了解黄宗羲定律。 环节一:学生从史料解析中认识一条鞭法的内容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环节二:给予史实分析影响,加强学生对于一条鞭法的理解和认识,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三:事与愿违的结果引出黄宗羲定律,将史学研究热点问题引入,为下一部分的研究讨论做铺垫,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术观点,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进一步理解。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宏观认识) 环节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之成果展示。 环节二:在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历朝赋役制度演变的基础上,教师提供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规律与特点。 环节一: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赋役制度的演变并绘制思维导图。 环节二: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引导分析总结赋役制度演变趋势与特点,并能对应各赋役制度。 环节一:基础史实由学生在课前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材料概括能力。 环节二:通过提供角度,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对赋役制度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思考,形成对演变更深入的宏观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微观解读) 环节一:提供史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读两税法是针对何种问题而设置?两税法的效果如何? 环节二:提供史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读两税法是针对何种问题而设置?两税法的效果如何? 环节一:学生带着两个问题阅读与分析史料,思考两税法出台的背景,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环节二:学生带着两个问题阅读与分析史料,思考摊丁入亩出台的背景,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自主学习掌握赋役制度基本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阅读分析史料,针对问题形成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解析两个问题之中能够关注到背景和影响中的共同之处“皇权统治”,为深入认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奠基。
畅所欲言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与黄宗羲定律 环节:基于以上对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赋役改革宏观与微观的分析,回归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不能跳脱出黄宗羲定律”?引导学生讨论并作答。 过渡:如何跳出黄宗羲定律怪圈?何时能够跳出? 在以上层层分析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回答问题。 以上部分层层铺垫,埋线引导,学生在这一部分能够结合史实从多角度分析认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本质,进而得出中国古代不能跳出黄宗羲定律的众多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总结 环节:介绍“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全国废除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的历史大事件,农民终于得到了解放,以古今进行对比,回答“如何跳出,何时跳出”的问题,借用习总书记的话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和要求,总结新课。 古今对比,了解农民的解放得之不易,深入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并能对青年责任形成感悟。 从古今对比中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宗旨,对学生强调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学生提出希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升华主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