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阿拉伯帝国详稿
导课:
一提到最能代表中国的颜色我们不约而同地会想到中国红,在中国人心中,红色代表着喜庆、热闹和祥和。
那你知道最能代表阿拉伯伯文化的颜色是什么吗?——是绿色。(出示图片)
对于生活在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来说,绿色就像是在远航途中遇到的一座小岛,稀有且令人着迷。这是沙漠民族对生机的向往。正是这种向往促使他们从沙漠中走出来,建立国家、创立宗教、发展文化甚至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也让自己成为了世界历史中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我们来学习第12课 阿拉伯帝国(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请同学快速浏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让我们带着目标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授课: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如果说阿拉伯是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那穆罕默德无疑是这颗宝石的天选设计师。正是他创造的伊斯兰教让这颗宝石洗去铅华,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阿拉伯人是在什么地方建立帝国创立宗教发展文化的呢?
我们来先这里两幅地图,结合地理知识来说说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是什么样的?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阿拉伯半岛的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呢?(请同学回答)
自然环境:阿拉伯半岛的一半几乎都被沙漠覆盖,植被稀少,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不太适合农业发展,所以当地的人主要都过着游牧的生活。这里的人生活一定是很艰难的。
地理位置:阿拉伯半岛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方便和各个国家进行沟通往来。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阿拉伯人的商业贸易非常活跃。但是从这张东方西方商贸图上我们会发现在它的北面有两个大的帝国死死地封住了出口:一个帝国是波斯的萨珊王朝;一个帝国就是拜占庭王朝。这两个大帝国致力于争夺和控制阿拉伯的商道,对半岛进行了长期的掠夺战争。所以阿拉伯要发展经济,要对外,是没有出路的。
生存危机已经摆在阿拉伯人的面前。这是半岛的外部环境。那阿拉伯半岛内部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你仔细阅读材料,说说阿拉伯国家的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同学回答)
材料一:半岛内部的人互相仇杀,并且以劫掠为职业。这是因为人们没有办法从事生产,也没有办法外出经商。那么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半岛上每年新增的人口要怎么平衡呢?就是通过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达到平衡。这也是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一个表现。
材料二:通过材料二结合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半岛上的信仰崇拜对象非常多,虽然这时候人们已经开始信仰安拉,但只是众多神灵的其中之一,岛上的多神崇拜也是阿拉伯社会分裂动荡的一个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人们发现自己信仰的神并不能解救自己于水火,这样就在半岛上出现了信仰危机。
通过以上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居民的生存困境,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就要求阿拉伯人奋发图强,人们纷纷要求民族统一,以抵御外敌。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谁进行了怎样的活动将阿拉伯人从这种生存困境中解放出来的呢?——没错就是穆罕默德和他所创立的伊斯兰教。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结合时间轴初步梳理出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同学回答)
嗯,同学梳理的十分仔细且准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着穆罕默德的脚印一起了解他为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请同学们一起来看材料三。说说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这位同学,没错思想上的统一。
要在思想上有一个统一信仰,这有这样才能够打破原有的氏族之间的隔阂把阿拉伯人联合起来。这正好顺应了当时阿拉伯各地区混战不休、多神崇拜、人们渴望统一的历史趋势。
这种情况下为了统一思想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我们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伊斯兰教的相关信息。(学生回答)嗯,很好请坐。
在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以《古兰经》为经典,信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的原意为“服从、顺从”,指的就是服从和顺从宇宙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穆斯林意为“顺从真主者”,是信仰安拉的使者。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宗教信仰比国家和政府更容易被人接受。
这种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人们要求建立统一国家的愿望,也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是穆罕默德利用宗教来推动政治的统一,使之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有了统一的思想引领,穆罕穆德很快就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组织起来,这个组织叫什么名字?组织内部是如何运行的?结合材料和教材来说说(学生回答)
这个组织名为穆斯林公社,也可以称之为“乌马”。这既是一个宗教实体,又是一个行政机构,还具备军事功能。在穆斯林公社建立之前,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公社建立之后,“一切争端必须由穆罕默德裁决”,她便成为一个集军、政、教大权于一身的国家领袖。伊斯兰教利用穆斯林公社这种方式推动了阿拉伯地区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有利的因素已经集齐,穆罕默德开始着手统一阿拉伯半岛。结合材料说一说哪些因素有利于战争取得胜利?(学生回答)
没错,政教结合下具有良好组织的穆斯林大军,参战士兵具有高度统一的意志,明确的目标。都是有利于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士兵们把“攻占麦加看作是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为真主而战”,这背后正是伊斯兰教所起到的凝聚人心的引领作用。在这种信念的引领下,穆罕默德率领他的穆斯林大军基本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这颗蒙尘的绿宝石,也在穆罕默德的细心照拂下逐渐锋芒毕露——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以此为开端。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继续对外扩张。你能不能在地图上标注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路线?(学生活动)学生上台标注
嗯,很好这位同学标注的非常准确。
经过历任哈里发的不断扩张,在八世纪中期,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形成。这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次和阿拉伯帝国短兵相接,那时候是唐王朝统治时期,他们管阿拉伯人称为“大食”。在公元751年双方爆发了达罗斯之战,怛罗斯位于中亚,是大唐时期安西都护府所属地。这场战争虽然以唐朝的战败结束,但是并未对战争双方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有助于双方的技术、文化交流。
在阿拉伯帝国不断的扩张过程中先后历经了三个不同的统治时期,但国家的统治形式都是哈里发的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
以穆罕默德的统一为基础,后来经历了四大哈里发时期,这一时期的哈里发继承特点主要以推举产生(正统哈里发时期),到了倭马亚王朝时期,哈里发的继承开始以世袭产生。到了阿巴斯王国时期,阿拉伯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也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达得到了广泛传播。
但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帝国内部内讧不已。到了9世纪中叶,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再加上十字军东征对帝国实力的消耗,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
在整个帝国的历史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深厚联系。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振兴,同样的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帝国的扩张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多少个帝国?你能列举出来吗?
嗯,我听到大家回答的都不错。那么我们就从中挑选几个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进行一下对比。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比较一下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三分钟后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学生回答)
嗯大家回答的都不错,每个帝国都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些相同之处,这三个帝国除了都是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之外,都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阿拉伯文化
如果只靠武力和信仰是无法支撑起这么庞大的帝国的。
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课本56页的阿拉伯帝国地图,这么大的帝国疆域横跨了几个文明区呢?——波斯文明、罗马文明、希腊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帝国的形成不仅传播了文化。而且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在沉蓄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为这颗闪耀的绿宝石镶嵌了无数精妙绝伦的宝石,让他更加璀璨夺目。
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统治者的重视,伴随着帝国的繁荣,哈里发也十分重视知识的发展,他们认为“人最美的装饰就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了“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馆于一体。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翻译,征服了这么多土地,每块土地都有自己的文明,有自己的语言,,翻译是消化、吸收这些文明的第一步。对阿拉伯人来说,人才比黄金要贵重得多,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一般来说,翻译了多重的东西就支付多重的黄金。
在这种学术环境的影响之下,我们能够想象当时文化繁荣的景象。
那么通过预习你能说说阿拉伯都孕育出了那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吗?(学生回答)
嗯,回答得非常全面,看来预习的很仔细,请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高额报酬的影响下,大量学者趋之若鹜来到巴格达宫廷为他们做翻译。在两百年当中,他们把古希腊、古罗马、古犹太的这些重要学术著作,包括古天文学、医学等各种各样的科学都收集整理,翻译成阿拉伯文字。这就是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大量珍贵的典籍得到了完整保存,甚至在欧洲早已丧失的学术著作也出现在了阿拉伯国家中,在中世纪的后期,这些著作又被翻译成了欧洲语言,,传回了欧洲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再汲取过希腊哲学养分的同时也融合了阿拉伯人自由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历史上著名的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生。
不过要说起我们最熟悉的阿拉伯作品应该是它们,《阿里巴巴与40大盗》《阿拉丁神灯》等等,他们都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也叫《天方夜谭》,为什么叫一千零一夜呢?因为讲了一千零一个晚上的故事。
你有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呢?里面有什么你觉得非常棒的故事呢?课下可以讲给同学听听。
那么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呢?
我们通过材料就可以略窥一二。他曾被高尔基誉为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不过提起阿拉伯,当然还少不了它——阿拉伯数字。我们在学习印度历史的时候提到过,是印度人发明了数字,那最后为什么这种计数方式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因为印度数字长这样,不太利于记忆与使用。阿拉伯人改造了他,形成了从0到9的计数法,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由于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书写方便,加上使用十进位制便于运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被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数字。沿用至今。阿拉伯人还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阿拉伯人对知识的吸收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的层面上,还有兼容和创新的精神。
阿拉伯人在医学领域也颇有建树,这是中世纪阿拉伯外科大夫的手术器械。通过材料六,我们可以知道,那时候的人就已经能够用现代医疗方法治疗病人。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阿拉伯的医学水平是非常先进的。
阿拉伯医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特别是《医典》一书, 12世纪时这部经典著作译成拉丁文,成为当时医学界最重要的文献,欧洲各大学采用做教本,直到17世纪后半期还在各地出版,很受欢迎。被多次出版,说明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
学到这里我们几乎对阿拉伯文化有了一个大致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材料及所学,谈一谈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如何?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讨论,三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想法。(学生回答)
嗯,很好请坐。他们小组给予了阿拉伯文化非常高的评价,认为他是沟通东西文化的使者。
嗯没错,阿拉伯不仅给世界留下了独一无二的阿拉伯文化,还沟通了东西方文化,承担了文明的火炬手的作用,这正是阿拉伯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也让产生在中国这个古老又辉煌国度的文明方便了更多人的生活。与此同时,通过阿拉伯商人,中国也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文化,使华夏文明更加绚丽多姿。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
而平等和包容,正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和动力。所以希望通过世界历史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尊重和理解每一种文明,用平等包容的心态去学习不同的的文化,因为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快乐的遨游。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阿拉伯帝国,见证了这颗宝石从蒙尘到璀璨的过程。穆罕默德在这个过程中功不可没,他在七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后来组织穆斯林公社于630年占领了麦加,阿拉伯半岛至此几本统一。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历任哈里发不断扩张领土,终于在八世纪中期建成了地跨亚欧非三大州的大帝国。帝国的扩张同时也囊括了许多文明区,在各种文化不断交融的同时,阿拉伯人也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帝国时期建立的城墙可能会倒塌,但流传下来的文化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最后,给大家留一下课后作业:
学习到了本课,我们已经将世界三大宗教全部学习完毕,请你自选角度将三者进行对比,我们下节课集中交流。
我们课上所讲述的阿拉伯文化由于时间有限,只涉及到冰山一角,请你课后借助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搜集一些你感兴趣的阿拉伯文化,绘制成手抄报,我们可以在班级举办一场《阿拉伯文化交流展》。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