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8 17:4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前提是( )
A.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B.扩大录用规模和范围
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D.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为民国时期政府所重视。关于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文官考试法草案》的颁布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文官制度的建立
B.南京临时政府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草案,如《考试法》等
C.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有四级九等的等级划分,官员选拔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D.南京国民政府的考试制度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能在实施过程中杜绝亲信的任用
3.如表是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考试及考核毕业分部人员担任实职情况统计表。根据表格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北洋政府时期( )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参加考试人数 不确定 7800 2482 4000
录取人数 194 480 405 400
实际任职人数 4 3 2 无
A.官员选拔流程复杂 B.文官任用制度实际收效甚微
C.政府重视人才选拔 D.人才在仕途上缺少上升途径
4.1981年,中央办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21cnjy.com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5.近代以来,在中国人事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官吏”逐渐被“公务员”代替始于( )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中央人民政府时期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员共有657名,其中教育背景可考者共535人,具体情况如下表。这一现象( )2·1·c·n·j·y
类别 留学生 学堂学生(国内) 举人 进士 贡生 监生 秀才 行伍绿林
人数 292 125 76 58 21 11 6 4
占总数(%) 44.44 19.02 11.57 8.83 3.20 1.67 0.91 0.61
A.折射出选官制度的转型特征 B.表明文官考试制度名存实亡
C.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反映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高
7.如表所示为1903年清政府颁发的《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www.21-cn-jy.com
1 在普通中学堂五年毕业得有优等文凭者,给以拔贡出身,分别录用
2 在文部省直辖高等各学堂及程度相等之各实业学堂三年毕业得有优等文凭者,给以举人出身,分别录用
3 在大学堂专学某一科或数科,毕业后得有选科及变通选科毕业文凭者,给以进士出身,分别录用
4 在日本国家大学堂及程度相当之官设学堂,三年毕业,得有学士文凭者,给以翰林出身
5 在日本国家大学院五年毕业,得有博士文凭者,除给以翰林出身外,并予以翰林升阶
6 游学生原有翰林、进士、举人、拔贡出身者,各视所学程度给以相当官职
A.已经统一全国学制 B.确立了学堂选官制度
C.全面学习日本官制 D.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8.1905年,慈溪爱国华侨吴锦堂在家乡观海卫独资创建锦堂学校,第二年余姚梁弄乡绅黄守斋先生创办正蒙学堂。这些新式学堂的创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标志着传统科举制度废除 B.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C.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确立 D.满足了文官考试制度需要
9.1933年4月的《公务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用法》具体规定了按照资历确定职位的办法: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国民革命”10年、7年和5年以上者,均不必经过考试,可任用为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 )2-1-c-n-j-y
A.意在强化国民党一党专制 B.有利于完善民国时期公务员体系
C.开创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 D.表明考试选拔的公务员占比较低
10.孙中山说,“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考选制和纠察权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官员选拔思想
A.兼采中西,传承创彩 B.立足国情,成效显著
C.平等开放,规范严密 D.政治高远,选才为民
11.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政事堂铨叙局负责考试 B.官员选拔制度比较规范
C.女子参加考试尚未实现 D.文官考试制度尚未建立
1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学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D.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的仕途观
材料一 山西举人刘大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退想斋日记》(1913年3月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21*cnjy*com
材料二 《时报》说:“盛矣哉!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年沉痼之积弊,新薄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万国公报》道:“中国政府近于改革之事颇有改观,而立废科举一节,取数百年来败坏中国及近日屡蹶屡起、根深蒂固之附属物,一旦拔废之,是真中国历史上之新纪元,而东方大局之转移在此矣。”
材料三 清末新政废除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制度之后,士绅阶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传统乡村社会依靠士绅实现自治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与之同步的是国家政权下沉的努力,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
——岳铭青:《科举制废除、士绅阶层衰落与基层治理变迁》
1910年,梁启超写道“(科举)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不可废除。”
材料四 清末新军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类别部别 国内学生 留学生 士人 行伍 总计
第九镇(驻江宁) 340 15 272 87 714
第八镇(驻湖北) 154 12 497 23 686
第二十一协(驻湖北) 53 4 73 3 133
总计 547 31 842 113 1533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试从不同视角评价科举制的废除,并谈谈面对时代变革,“刘大鹏”等读书人的出路在哪里?21·cn·jy·com
14.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人、色目人的考试题目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大大低于汉人、南人,录取时,分右榜和左榜,蒙古人、色目人为右榜,汉人、南人为左榜,四种人各占录取名额的四分之一。元朝基本确立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制,而且乡试基本是以省为单位举行,改变了唐宋科举实行以府州为单位实行解试的做法。考生除允许带《礼部韵略》入场之外,严令禁止怀挟文字,每名考生由一名士兵搜检。使科举既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为明清科举走向完善奠定了基础。【版权所有:21教育】
——摘编自李兵《辽金元科举制度的创新及其政治文化影响》
材料二 作为英国皇室私人领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东印度公司,其官员任命通常只听命于皇家贵族的安排,公司中的职员大多是皇家贵族安插的人选。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这种任命权贵亲信的制度,显然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日不落国”的管治。1806年,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伦敦附近设立了一所培养行政人员的学院,根据该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成了一种新的文官产生模式,为英国选官制度的变更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范例。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的成长1780—1939年》等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者,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国也”,“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官吏既为人民之公仆,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政府官员掌握公共权力资源,应该遵从人民的意志行使职权。为防止官员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孙中山主张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只有人民拥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李俊清《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科举制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并指出元朝地方监察机构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方面的变化,分析其动因,并指出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献。
(3)结合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并结合所学概述南京国民政府将“构想”落地的措施。
三、论述题
15.1901年清政府废八股文,改试策论。所谓策论,指就时务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说,并提出对策的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1904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会试中的一道策论题
请回答:
请就以上科举策论问题提出你的见解。(要求: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对策合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C A D B A A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前提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A项正确;扩大录用规模和范围、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来源:21cnj*y.co*m】
2.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官员从任用上说,共分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种或四级,有时亦称为四等,中央行政官除特任官外,共分为九等:第一、第二两等为简任官,第三至第五等为荐任官,第六至第九等为委任官,即四级九等的等级划分,官员选拔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C项正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草案,如《考试法》等,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考试制度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并不能在实施过程中杜绝亲信的任用,排除D项。故选C项。【出处:21教育名师】
3.B
【详解】根据材料,北洋政府举办了多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官考试,且合格的考生中,任实职的人数很少,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官任用制度实际成效不大,B项正确;材料内容说明北洋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实际收效不大,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项。
4.B
【详解】材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体现的是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注重德才兼备,B正确;材料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无关,A排除;材料与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无关,C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对发展的重要性,D排除。故选B。
5.C
【详解】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官吏”逐渐被“公务员”代替,C项正确;1912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已经解散,排除A项;1912年~1928年是北洋政府时期,排除B项;1949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根据表格可知,在官员中,留学生所占比44.4%,传统科举做官占26.72%,留学生做官明显高于传统科举做官,这个结果和传统的以科举制为主导选官不一样,反应了科举制被废除后选官制度的转型,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文官考试选官制度,不能说明文官考试制度名存实亡,排除B项;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主要通过文官制度实现,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材料未提及文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官员的行政素质,不能反映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高,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材料“在普通中学堂五年毕业得有优等文凭者,给以拔贡出身”“得有学士文凭者,给以翰林出身”“得有博士文凭者,除给以翰林出身外,并予以翰林升阶”体现的是清政府根据文凭授予相应的出身,说明的是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D项正确;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排除A、B项;当时对日本的学习是局部学习,非全面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1905年,慈溪爱国华侨吴锦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家乡观海卫独资创建锦堂学校,第二年余姚梁弄乡绅黄守斋先生创办正蒙学堂”可得出新式学堂的建立 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废除科举,排除A项;材料与学堂选官无关,排除C项;此时文官考试制度并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1·世纪*教育网
【点睛】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材料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对民国或国民革命有贡献的人经证实,便可以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为公务员,这一规定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强化国民党一党专制,A项正确;此规定排挤了正常录用公务员的名额,不利于公务员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开创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其所占比例问题,不能表明考试选拔的公务员占比较低,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材料“是除立法、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考选制和纠察权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体现的是孙中山的官员选拔将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结合,说明的是兼采中西,传承创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成效,排除B项;材料与平等开放及选才为民的说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11.B
【详解】根据材料“依省县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以及图片加盖公章等信息可知,此时期的公职人员考试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公示合颁发证书等环节,程序较为规范,B项正确;负责考试的是考试院,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女性参加考试情况,排除C项;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21*cnjy*com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学堂分为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材料“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说明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旧教育体制,因此说明当时中国新旧教育体制并存,D项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说明近代教育事业起步,排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评价:从社会进步的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看,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和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政治变革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打破了士绅阶层对政权的垄断,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政治,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社会的混乱和政权的动荡,因为士绅阶层在乡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消失使得乡村社会失去了稳定的结构。从选官制度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使得选官制度失去了公正性和透明度,出现了“土豪劣绅”充斥乡村社会的情况。
出路:面对时代变革,“刘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鹏”等读书人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寻求新的出路。他们可以通过接受新式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他们也可以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1教育网
【详解】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评价:根据材料二中“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新薄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及所学可知,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和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三中“传统乡村社会依靠士绅实现自治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与之同步的是国家政权下沉的努力”及所学可知,从政治变革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打破了士绅阶层对政权的垄断,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政治,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根据材料三中“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可知,导致了乡村社会的混乱和政权的动荡,因为士绅阶层在乡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消失使得乡村社会失去了稳定的结构;根据材料一中“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及材料三中“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可知,从选官制度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废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使得选官制度失去了公正性和透明度,出现了“土豪劣绅”充斥乡村社会的情况。出路:根据材料四“清末新军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的相关数据及所学可知,“刘大鹏”等读书人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寻求新的出路。可以通过接受新式教育(如就读新式学堂或留学欧美)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可以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如参加新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14.(1)表现:优待蒙古、色目人;完善考试层级;严肃考试纪律。
作用:吸引蒙古、色目人学习汉文化,促进民族交融;为明清科举制完善奠定基础;提升考试公平性,有利于选拔人才,巩固统治。(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监察机构: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2)变化:皇室任命到考试选拔。
动因:大英帝国的扩张;旧选官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借鉴中国科举考试模式。(任答3点即可)
文献:《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3)构想:官员为国民公仆;通过考试选拔录用官员;对官员进行严格监督。
措施: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考试权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颁布《考试法》等一系列法规。(任答2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表现:据材料一“蒙古人、色目人的考试题目难度大大低于汉人、南人”可知,优待蒙古、色目人;据材料“元朝基本确立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制,而且乡试基本是以省为单位举行”可知,完善考试层级;据材料“严令禁止怀挟文字,每名考生由一名士兵搜检”可知,严肃考试纪律。作用:据材料“ 蒙古人、色目人的考试题目难度大大低于汉人、南人”可知,蒙古、色目人考试难度较低,有利于吸引蒙古、色目人学习汉文化,促进民族交融;据材料“朝基本确立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制,而且乡试基本是以省为单位举行,改变了唐宋科举实行以府州为单位实行解试的做法”可知,元朝科举制的发展为明清科举制完善奠定基础;据材料“考生除允许带《礼部韵略》入场之外,严令禁止怀挟文字,每名考生由一名士兵搜检”可知,提升考试公平性,有利于选拔人才,巩固统治。监察机构: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的地方监察机构名称为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变化:据材料“其官员任命通常只听命于皇家贵族的安排,公司中的职员大多是皇家贵族安插的人选”和“该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成了一种新的文官产生模式”可知,皇室任命到考试选拔。动因:据材料“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这种任命权贵亲信的制度,显然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日不落国’的管治”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皇帝任命官员的旧选官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的确立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此外,采用考试选拔文官的方式,借鉴中国科举考试模式。文献:据所学知识可知,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献是《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3)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近代(中国)。根据“官吏既为人民之公仆”“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得出国家的官员应该是国民公仆;根据“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得出为提高官员素质,国家需通过考试选拔录用官员;根据“只有人民拥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得出对官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措施: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考试权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颁布《考试法》等一系列法规。措施: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及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考试权,还颁布了相关的法规确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将。
15.示例:
观点:造就人才为最急
所谓造就人才即培养政治、法律、理财、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方面的人。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朝多次战败,认识到器物不如人,从而开展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办学堂,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兴办实业,但清朝仍然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始知制度不如人。因此,清廷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政治、法律及外交人才,推进民主与法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通过建立民主制陶铸国民,通过法治支持实发展。改革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才能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可提炼出论点是造就人才为最急。关于阐释可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洋务运动创办对人才的需求、甲午战后改革体制对人才的迫切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