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2-1-c-n-j-y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反对君主专制,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B.主张“农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C.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国家
D.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3.明末清初时期,欧洲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 “五经”等著作。多位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17到18世纪, “中国热”在欧洲长达百年之久。这表明( )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B.文明互鉴推动华夏认同
C.中西之间文化双向交流 D.西方科技知识广泛传播
4.明代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良知人人具有,不必外求,但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由此可知,王守仁( )【来源:21cnj*y.co*m】
A.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B.提倡平等和叛逆的精神
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明末黟县商人张思泉与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小泉“因所制剪刀锋利,精巧耐用,人争购之,获利颇丰,为人冒牌仿制。乃于清康熙二年改店名为张小泉,然仿冒者更多。小泉之子继承父业后,于店名后加‘近记’二字以资识别”。这一现象反映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官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商业品牌意识的增强
6.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B.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7.利玛窦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业的奠基人。为了使基督教神学能够被中国人接受,他在形式方面作了一些通融,他承认中国敬天敬祖的习惯,并以孔子理论附会基督教义,但是他的立场绝没有离开正统天主教神学的基地。据此可知,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的活动( )
A.促进了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得到了部分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同
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 D.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
8.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海商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境。根据材料可知当时( )
A.政府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朝廷统治
C.进口货物冲击自然经济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
9.在17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大约是六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人左右,当时耕地面积是七百多万顷;到18世纪中叶时,人口增加了一倍半,达到一亿四千多万口,而耕地面积则仍为七百多万顷;18世纪末叶,中国人口增至三亿多,耕地面积仅增加百分之三。以上现象反映了( )
A.人地矛盾日渐突出 B.政府鼓励生育政策
C.农业技术突破性发展 D.人口持续稳定增长
10.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为私欲所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由此可知,王守仁的“致良知”
A.蔑视理学权威教条 B.通过格物致知以明理
C.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11.清代许多地区的土地买卖要优先考虑本家族内部,如直接卖给外人容易引起争端;另外还有官府繁琐的手续和公私的各种高昂附加费用。这种情况
A.阻碍了农村新兴因素的成长 B.导致了雇佣关系的产生
C.加快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D.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12.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入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美国学者弗兰克也认为,17、18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流入中国。这说明他们认可当时中国
A.制银技术的领先地位 B.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C.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 D.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国家政治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君主作为权力主体表现得更为明确,规定和安排得更为周详具体。举凡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司法、财政、民政、军事各方面的主要权力均由皇帝亲掌之并独掌之。在封建社会晚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国力,促进统一,但也必然造成专横暴虐,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镇压,甚至助长昏愦和腐败,激化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2·1·c·n·j·y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摘编自朱汉国《简明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时期 年份 口数 出处
东汉 157年(桓帝永寿三年) 约5600万 《晋书·地理志》
西晋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 约1600万 《晋书·地理志》
隋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 约2900万 《隋书·李德林传》等
唐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 约5300万 《通典·食货》
材料二 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问题。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然,西方文明并非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优点。对于这些优点,中国人总归是要学习、研究、接受和吸纳的。西方文明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其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以及在法律的规范下使个人意志得到充分表达、个人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有效机制。……衡量一个文明是否底蕴深厚,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看它是否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不妨把文明看作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或一个长时段的有机结构。不吐故纳新,不因时因势地变革、更新、创造、发展,便不可能有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21cnjy.com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表现——对5000年人类文明的评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史相关内容,围绕“文明发展”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D C B D A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D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为了适应他们的要求,所以明清小说会繁荣,C项正确;明清时期小说兴起,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白话文兴起,排除A项;文学素材的丰富和语言形式的运用,与小说兴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思想控制的空前严密,是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www-2-1-cnjy-com
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领域涌现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学术上反对理学空谈义理,提倡经世致用;A项正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工商皆本”,提高商人地位,而非“农工商皆本”,排除B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提出推翻帝制的主张,排除C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并创建新的思想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明末清初时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多位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的积极的影响,可见中西之间文化进行了双向交流,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并非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文明互鉴影响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也体现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1教育网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代(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明代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人有良知,不必外求,需要从自己身上不断地发现、践行,达到圣贤境界。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A项正确;题干中的“良知人人具有的主张”反映了有平等和叛逆的色彩,但整个题干是说王守仁强调自我重新发现、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而不是强调平等和叛逆的精神,排除B项;王守仁是理学家,主张遵守传统伦理道德标准,而不是否定,排除C项;王守仁反对程朱理学的认识方法,而不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D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张小泉通过加‘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二字,维护自己的品牌,打击假冒产品,反映出其有一定的商业品牌意识,故D正确;张小泉剪刀是民营手工业,排除A;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者的地位,排除C。21*cnjy*com
6.C
【详解】根据“读书人为商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结合所学,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的传统重农抑商观念,C正确;A项中“对立”“合流”表述不当,排除;材料反映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的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正心诚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版权所有:21教育】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联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21*cnjy*com
7.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为了使基督教神学能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中国人接受,他在形式方面作了一些通融,他承认中国敬天敬祖的习惯,并以孔子理论附会基督教义,但是他的立场绝没有离开正统天主教神学的基地”信息可以推知,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需要而向中国传统习俗及思想做出某些灵活变通,史实证明,这些举措得到了部分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同,B项正确;人文主义在中国近代以前从未得到过传播,排除A项;西方传教士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并非“脱离”,排除C项;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并未向近代转型,无所谓“推动了”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据材料可知明朝的海外贸易中出口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进口,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处于优势地位,D项正确;明朝属于海禁政策,而且并未摒弃,清朝属于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民间贸易发展并未冲击朝廷统治,排除B项;中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进口货物无法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依据材料“在17世纪中叶,中国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大约是六千万人左右,当时耕地面积是七百多万顷”,“18世纪中叶时……仍为七百多万顷”,“18世纪末叶……耕地面积仅增加百分之三”,可以看出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面积却没有相对应的增长,人地矛盾突出,A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政府的政策变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人地矛盾,未涉及农业技术突破,排除C项;“人口的增长”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材料反映王守仁提出“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良知”,认为“理”就在人的心中,只要人们“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这一主张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的积极意义,也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C项正确;王守仁的思想发展了理学,A项说法错误,排除;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主张,认为“理”在心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学术与现实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1·世纪*教育网
【点睛】
11.A
【详解】据材料,清代的土地交易成本很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不利于经营地主、富裕农民的发展,增加了他们购买田产的费用,减少了用于改良土壤、改进技术、提高产量的资金,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阻碍了土地买卖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向资本主义自由买卖的过渡,A正确;B错在“导致”,土地买卖成本与雇佣关系产生没有必然关系;C与材料的主旨相反;D与史实不符。故选A。【出处:21教育名师】
12.D
【详解】 17、18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流入中国,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达,西方人认可当时中国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
【点睛】
13.(1)主要特点:中央集权加强,君主高度专制。
影响:有利于贯彻政令;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易造成暴政与腐败,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2)表现:白银普遍使用;长途贸易兴盛;商帮出现;中小商业市镇兴起。
【解析】(1)
主要特点:根据“在封建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晚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国力,促进统一”得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高度专制。影响:根据“在封建社会晚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国力,促进统一”得出有利于贯彻政令;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根据“但也必然造成专横暴虐,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镇压,甚至助长昏愦和腐败,激化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得出易造成暴政与腐败,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2)
表现:根据“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得出白银普遍使用;长途贸易兴盛;根据“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得出商帮出现;根据“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得出中小商业市镇兴起。
14.(1)价值:上述数据属于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实际控制人口,并非当时全部人口;但上述数据来源于官修正史等文献史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政权掌握的人口数量与变化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等问题有较高价值。
(2)原因:出现“康乾盛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疆域进一步开拓并巩固;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推行“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危机加重;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数据属于政府实际控制人口,并非当时全部人口;根据材料一“《晋书·地理志》”与“《隋书·李德林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上述数据来源于官修正史等文献史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政权掌握的人口数量与变化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等问题有较高价值。www.21-cn-jy.com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第一问原因,根据材料“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所学知识得出出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疆域进一步开拓并巩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以及推行“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
第二问,根据材料二“人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所学知识得出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危机和社会危机加重;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5.示例
论题:中国儒家文明在不断发展中得以创新、传承。
阐述:儒家思想长期是中国传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的主流思想,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更新、创造,使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学,提出仁、礼等思想主张;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续发展儒学,丰富了儒家思想内涵;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儒学基础上,吸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北宋五子吸收了佛、道的思想,创立理学,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形成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到近现代时期,儒学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充实,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其所倡导的和谐、仁爱等理念不断向外传播,对当今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儒家文明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使中华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延续,是动态发展,也是吐故纳新。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是古至今(中国)。首先,阅读和整理材料。材料中心是文明是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要吐故纳新,因时因势地变革、更新、创造、发展。围绕“文明发展”拟定论题。注意设问范围是中国史,既可以围绕儒家文化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拟定论题,也可以从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化的角度拟定论题,如:中国儒家文明在不断发展中得以创新、传承。
其次,围绕论题,运用中国儒学各时期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如:儒家思想长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更新、创造,使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学,提出仁、礼等思想主张;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续发展儒学,丰富了儒家思想内涵;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儒学基础上,吸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北宋五子吸收了佛、道的思想,创立理学,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形成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到近现代时期,儒学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充实,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其所倡导的和谐、仁爱等理念不断向外传播,对当今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最后,总结、提升结论,将结论进一步升华。如:中国儒家文明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使中华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延续,是动态发展,也是吐故纳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