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出处:21教育名师】
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杂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度
2.关于两税法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 B.与均田制度相匹配的赋税制度
C.每户按照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 D.加重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唐六典》记载:“赋役之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维(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维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指国家无需征发力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
A.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 B.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C.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国务卿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克塞尔将苏联的国民收入估计为320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一半)。最终计算出国际稳定基金总额为101亿美元,美国29亿美元,英国13亿美元,苏联7.63亿美元。苏联配额有了极大的增长,达到初稿数额的近5倍,从而以一个大国的面貌出现在美国方案中。美国此举的目的是
A.力求实现战后国际广泛合作 B.打垮经济实力薄弱的苏联
C.维护美苏两国之间均衡状态 D.拉大两大阵营的经济差异
5.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些改革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使人员的社会流动减弱
6.唐初禁止在籍户口逃亡,凡亡者“一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三十,十日加一等”;开元九年,朝廷规定,逃户自首者可以选择就地附籍,免除其6年的租调和徭役。这一调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权
B.有利于保障赋税收入
C.推动租佃关系普遍化
D.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
7.下表是1652~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年份 总额(万两) 地丁银 盐课银 商税
常关税 杂税
岁入(万两) 比重 岁入(万两) 比重 岁入(万两) 比重 岁入(万两) 比重
1652 2 348 2 126 91% 212 0% 64.2 2. 70% 35.8 1.50%
1685 3 190 2 727 85% 276 9% 120 3. 80% 67 2. 10%
1725 3 653 3 007 82% 443 12% 135 3. 70% 63 1. 90%
1753 4 174 2 938 70% 701 17% 430 10. 30% 105 2. 50%
A.货币税的开启成为财政增长点 B.社会转型的动力不足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8.下表内容为唐朝中后期的税收情况。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时间 税户(万户) 赋税总收入(万贯)
天宝年间(755年) 534.9 5700
建中元年(780年) 308.5 3000余
宪宗元和二年(807年) 144 3515
A.以人丁为主征税标准存在弊端 B.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人民的赋税负担得以大大减轻 D.政策调整有助于保障国家收入
9.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税自主权,此后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改订新约”运动,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中国维护关税自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是“改订新约”运动的内容
C.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实现贸易平等化
D.实现民族独立是维护国家关税自主权的前提保障
10.下表是根据唐朝杜佑编撰的《通典》整理的唐前中期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土地制度的破坏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经济结构的巨变 D.征税标准的变化
11.汉文帝时,算赋由每人每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时17岁服徭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服。上述措施( )
A.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推动了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
12.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21·世纪*教育网
A.商鞅变法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唐德宗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780年,唐朝颁布两税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财政体制也由中央统收统支转变为与地方划分收入。河南府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留府支出中,交通枢纽的地位造成其馆驿钱物费用庞大。据研究,河南府全年合计支出官员俸禄在6万贯以上,约占年入两税钱额的10%—12%以上。唐廷在讨伐河北、东南方镇叛乱中,作为临近前线的河南府往往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这些临时性支出或来自对百姓的法外科配和差使,或挪占地方两税等收入。如唐宪宗派军讨伐成德节度使时,由度支通过和籴、和雇等方式筹供粮草、组织运力,所拨付的车牛雇价远低于市场实估,不可能召雇足量车牛。这就必须要河南府“府司排户差遣”。而缘于供军的各种法外科配、差使,则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耽误其生计;对河南府而言,则影响其两税征敛,成为变相或间接的财政支出。www-2-1-cnjy-com
——摘编自郁晓刚《唐代两税法实施后东畿、河南府财政考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改革后河南府及百姓面临的压力。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赋税之变
材料一 如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注;这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c·n·j·y
材料二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材料一“怀集庸调银饼”对研究唐代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 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 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唐朝 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宋朝 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 “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 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B B B D D A
题号 11 12
答案 C D
1.A
【详解】根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宽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故A项正确;两税法与藩镇割据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两税法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简化税收名目,C项错误;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的前提下推行的,并不能巩固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D项错误。21教育网
2.C
【详解】根据所学,唐代的两税法是每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故C项正确;两税法是唐朝中后期推行的,排除A;均田制弊端突显,才推行两税法,排除B;每户按照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21·cn·jy·com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维(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维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指国家无需征发力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可知,根据材料中关键词信息“绫绢维(粗绸)”、“收其庸”可以判断这是唐朝时期实行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项正确;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的是两税法,排除A项;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的是两税法,排除B项;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的是两税法,排除C项。故选D项。2-1-c-n-j-y
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后期,美国提高苏联在国际稳定基金中的配额,以及苏联“从而以一个大国的面貌出现在美国方案中”,这表明美国的目的是力求实现战后和苏联的国际广泛合作,故A正确;“打垮经济实力薄弱的苏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中美国和苏联的配额不均,无法体现“维护美苏两国之间均衡状态”,故C错误;“拉大两大阵营的经济差异”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错误。21*cnjy*com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鞭法”、“摊丁入亩”等措施适应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标志着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因此B正确,D排除;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A排除;“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C排除。故选B。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耕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无论“唐初禁止在籍户户口逃亡”还是“开元九年,朝朝廷规定,逃户自首者可以选择就地附籍”都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力,故A项排除;材料调整无法体现出租佃关系的发展和遏制土地兼并,故CD项排除。【来源:21cnj*y.co*m】
7.B
【详解】根据表中清代财政收入情况,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地丁收入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税收收入的主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发展趋势,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而清朝以农业税收为主体的国家经济结构致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迟滞,B项正确;赋税制度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在清朝以前已经开始,排除A项;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丁银和商业税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这一结论,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商品化,排除D项。故选B项。【版权所有:21教育】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相关数据的比较可知,表中的变化是虽然税户减少了,但政府赋税收入的比例确在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及所学知识,这是唐朝后期实施两税法的结果,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项正确;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是资产,而非人丁,排除A项;表中变化反映了政策调整有助于保障国家收入,安史之乱破坏了社会经济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表中的变化反映了政策调整有助于保障国家收入,材料未涉及百姓承担赋税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回关税自主权,说明民族独立是维护国家关税自主权的前提保障,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排除A项;改订新约是在1927年,而实行统一的过境税是在1937年,排除B项;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并没有使贸易实现平等化,排除C项。故选D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0.A
【详解】材料反映出唐代国家控制的户口数量骤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纳税人口数所占比例较低,虽然这其中有安史之乱及唐控制区域减少等因素影响,但主要原因却是国有土地减少。土地兼并盛行等使均田制遭到破坏,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再推行下去,故选A项;经济重心南移不一定会导致唐代中央政府所控制的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发生如此巨变,排除B项;唐代前中期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巨变,排除C项;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人头税为主过渡到以资产税为主,排除D项。21*cnjy*com
11.C
【详解】根据材料“汉文帝时,算赋由每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时17岁服徭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服”,可知为汉初文景之治中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农业发展保证了充足劳动力,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促进了工商业发展,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文景之治的重农措施,无法说明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排除B项;当时征税仍然以人口为主,并不属于征税的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时期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的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符合材料的说法,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3.(1)特点:实行两税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制,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留府部分多方面支出,馆驿钱物费用、官员俸禄占比大;承担朝廷的临时性支出。
(2)压力:百姓的赋役负担加重,影响了生计;河南府两税征敛困难,财政支出庞大。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南府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是:实行两税二分制,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根据材料“……留府支出中,交通枢纽的地位造成其馆驿钱物费用庞大。据研究,河南府全年合计支出官员俸禄在6万贯以上,约占年入两税钱额的10%—12%以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是:留府部分多方面支出,馆驿钱物费用、官员俸禄占比大;根据材料“……唐廷在讨伐河北、东南方镇叛乱中,作为临近前线的河南府往往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这些临时性支出或来自对百姓的法外科配和差使,或挪占地方两税等收入……”,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后期河南府财政状况的特点是:承担朝廷的临时性支出。
(2)压力:根据材料“……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缘于供军的各种法外科配、差使,则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耽误其生计”,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百姓的赋役负担加重,影响了生计;根据材料“……对河南府而言,则影响其两税征敛,成为变相或间接的财政支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河南府两税征敛困难,财政支出庞大。
14.(1)银饼为考古出土文物,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唐朝金融、赋税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第一手史料。“怀集县”,唐时属于岭南道广州,可用来研究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等问题;“庸调银”反映了当时实行租庸调制,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赋税制度等问题;“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反映了唐朝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等问题。考古出土文物可与文献所载相印证,形成二重互证。
(2)
示例
赋役制度重大变革基本顺应了社会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发展的趋向;征税标准的演变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徭役规定的演变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人身控制的演变弱化了人民对国家依附关系、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人头税的演变有利于统计人口的增长;商税地位的演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影响了商业发展等。(答出其中四个角度即可)
【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代中国。根据材料“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可知银饼为考古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唐朝金融、赋税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第一手史料。根据银饼正面的铭文内容可知“怀集县”,唐时属于岭南道广州,可用来研究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等问题;“庸调银”反映了当时实行租庸调制,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赋税制度等问题;“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反映了唐朝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等问题。结合二重证据法可知考古出土文物可与文献所载相印证,形成二重互证。
(2)本题为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唐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材料“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和所学知识,可从其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减轻人身依附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收入等多角度概括,可知赋役制度重大变革基本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征税标准的演变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徭役规定的演变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人身控制的演变弱化了人民对国家依附关系、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人头税的演变有利于统计人口的增长;商税地位的演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影响了商业发展等。
15.内容:初唐时期,受田农民需要服役,也可以缴纳绢或布代役;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期可以交纳免役钱;清朝摊丁入亩,把代替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
论题:中国古代役的变化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论证:在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负担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基本赋税之外还包括服役。在封建社会初期,政府严格控制人民,农民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并明确规定不允许代役。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改变了原来农民服役的严格规定,开始出现以物代役或以钱代役的规定,这说明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开始出现松弛。到了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把原来的农民的徭役负担一律摊入到田亩之中,国家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松弛。(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也可得分。)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是古代中国。首先,选取内容,结合所学出发选择比较熟悉的观点,如选择初唐时期,受田农民需要服役,也可以缴纳绢或布代役;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期可以交纳免役钱;清朝摊丁入亩,把代替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其次,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相关知识得出论题:中国古代役的变化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最后,进行论证,根据材料结合不同时期的赋役制度发展展开论述,如总体方面,在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负担除了基本赋税之外还包括服役,在封建社会初期,政府严格控制人民,农民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并明确规定不允许代役;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改变了原来农民服役的严格规定,开始出现以物代役或以钱代役的规定,这说明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开始出现松弛;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把原来的农民的徭役负担一律摊入到田亩之中,国家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松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