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乡约制度自古有之 B.乡约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C.乡约制度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 D.乡约制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2.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了西汉后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海郡向朝廷上报的考核资料抄件,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设置(县邑侯国、乡里、亭邮数量),县乡三老等优抚对象和力田、孝、悌等受表彰人物的数量,官吏数量,户口和耕地面积的增减,钱谷收入与支出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汉代具有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 ②诸侯王势力强大把持地方行政
③政府重视吏治和发展农业生产 ④教化民众成为地方官考核内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最高仅呈报至县。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这反映( )
A.书写载体变化促进赋税改革 B.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
C.书写载体变化推动人口流动 D.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
4.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编赋役黄册”,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并且在刑律中对不如实填写的情况作出严厉的惩处规定。这一举措
A.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B.反映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D.有利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5.下图为秦汉时期乡亭制的示意图。据图示内容可知,秦汉设置乡亭制(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 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C.提高了文书传达的效率 D.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6.岳麓书院所藏秦简中,《尉卒律》规定:“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乡啬夫及典、老月辟(排除)其乡里之入、彀(gòu,出生)、徙、除及死、亡者,谒于尉,尉月牒部(文书登记)之,到十月乃比(核实)其牒,里相就殹(也)以会计”;《金布律》亦载:“吏先为(?)印,敛,毋令典、老挟户赋钱。”以上简文表明,秦代“里老”( )21教育网
A.由朝廷任命并对中央负责 B.参与编排户籍征收赋税
C.制定乡约以教化基层百姓 D.负责解释律令维护治安
7.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其主要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征发赋役,维护社会稳定;而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则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列相关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①编户齐民、什伍组织、常平仓
②户帖黄册、里甲制、养济院
③大索貌阅、邻保制、养病坊
④主客户制、保甲制、义田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8.战国时期,乡里中原本由中下层贵族主持祭祀的“置社”,逐渐转化为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的里社、隧社、乡社。这一变化(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反映出宗族社会的崩溃 B.体现政治制度变革影响
C.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D.折射出社祭习俗的变迁
9.北宋的救助机构种类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设置较前代更为普遍。北宋初年,政府于开封设立东、西福田院,收容老幼、乞丐及残疾之人;此外,类似机构还有慈幼局(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太平惠民局(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等。北宋这些机构的设置( )
A.维护了封建纲常礼教 B.减轻了民众的差役负担
C.践行了儒家民本理念 D.彻底解决了社会的危机
1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此后,各地纷纷响应。至1959年,全国兴修了5200多座烈士陵园、公墓等纪念性设施。此外,还积极举行纪念仪式、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并制定烈士褒扬抚恤的政策法规。这些举措( )
①践行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
②激发了人民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③有助于培育爱国奉献的社会价值观
④初步奠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周礼·秋官·司民》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辨其国中,与其都鄙, 及其郊野,异其男女。 岁登下其死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 )
A.礼乐文明 B.官员考核 C.行政区划 D.户籍管理
12.清代实行与里甲制(专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赋役)互为表里的牌甲制(如图):每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每户门上标明户主姓名和丁口数,并登入官册,以便稽查;同时将地主、窑主、厂主等人口附于本户之下,如有反抗事件发生,一并连坐治罪。这些举措(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旨在打压反清复明势力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加强了对基层人民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13.中国的户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户籍管理又与当时的政治形态紧密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cn·jy·com
材料一 1381年,明太祖对户籍立法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每110户为1里),又编绘鱼鳞图册以登录田土,所谓“鱼鳞册为经,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由于官僚机构的衰朽,这套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
——选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11年,清廷制定了《户籍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出关于户口及其变动事项的合法登记程序及管理机关的规定,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同时,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自由迁徙。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重新实行保甲制度,连保连坐,实质是将中国最基层单位——乡村中的居民捆绑在一起,强迫民众承担各种义务。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1*cnjy*com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
材料二 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主体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庭,但是其管理主体是各级官府或国家。官府主要通过均田制来保障农民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一农田来耕种,同时建立常平仓、义仓,对灾民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唐代政府还通过对老年人免除徭役以及官员致仕(官员正常退休)制度等方法,保障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老人有一个相对幸福的晚年。同时,唐代统治者在法律制度方面对妇幼进行一些特殊的规定,以保证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民间性的保障体系,包括宗教组织特别是佛教寺院开展的慈善救助,宗族宗党内部和部分富人的救助保障以及商会行会等民间团体组织开展的救助工作。
——张莉《唐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得失及当代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三、论述题
15.积谷备仓是古代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下表为从隋朝到清朝粮仓经历的主要变化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隋朝到清朝粮仓经历的主要变化
朝代 粮仓设置时间 名称 所在地 存粮来源 管理和监督
隋朝 585年 义仓 社 捐献 社长
唐朝 627年 义仓 ? 附加税 ?
北宋 963年 义仓 州县 附加税 地方官
南宋 1181年 社仓 乡村 捐献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元朝 1269年 义仓 社 附加税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明朝 1529年 社仓 社 附加税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清朝 1654年(1679年) 义仓社仓 城镇集市 捐献 地方管理,官员监督
——萧公权《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
提取表中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子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B A B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D D
1.C
【详解】乡约制度本身就具有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不准确,只有成为法律实施载体时,它才可能具有法律效力,排除;乡约制度最初与最高统治者无关,D项错误。21cnjy.com
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汉(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可知考核资料内容丰富,①正确;根据材料“行政机构设置(县邑侯国、乡里、亭邮数量)……户口和耕地面积的增减,钱谷收入与支出等等”可知政府重视吏治和发展农业生产 ,③正确;根据材料“县乡三老等优抚对象和力田、孝、悌等受表彰人物的数量”可知教化民众成为地方官考核内容,④正确;西汉中期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基本解决地方封国问题,西汉后期不存在诸侯王势力强大把持地方行政,②错误;①③④理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材料“户籍只能在乡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副本仅皇报至县”到“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反映的是中国对地方户籍管理的加强,体现的是因造纸术的发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有效,加强了基层治理,D项正确;造纸术的进步使书写载体发生革命性变化,但与赋税改革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不能体现相伴而生,排除B项;书写载体变化与推动人口流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1·c·n·j·y
4.C
【详解】明代对地方户籍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于中央政府掌握基层状况,从而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这一举措能够体现加强对地方基层的治理,并不能反映重农抑商和促进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排除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构建以亭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安管理体系,这有助于强化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D项正确;官僚政治是由中央至地方机关官员所组成的行政系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权力中心下移的相关内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文书传达的情况,无法得出提高文书传达效率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代(中国)。据材料,秦律记载,“里老”负责登记人口出生、死亡、迁移情况,征收“户赋钱”,表明秦代“里老”参与编排户籍征收赋税,B项正确;材料涉及“里老”的职权,未提及“里老”的任命,排除A项;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解释律令和维护治安,秦代在乡设游徼,掌捕盗,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排除D项。故选B项。21·世纪*教育网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①编户齐民、什伍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常平仓是汉朝的制度,②户帖黄册、里甲制、养济院是明清时期的制度,③大索貌阅、邻保制、养病坊是隋唐时期的制度,④主客户制、保甲制、义田是宋代的制度,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www-2-1-cnjy-com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原本由中下层贵族主持祭祀的“置社”演变为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的里社、隧社、乡社,这说明贵族政治的日益瓦解和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体现了政治制度变革对于社会管理的影响,B项正确;“置社”转化为“里社、隧社、乡社”,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形成,折射出贵族政治的瓦解,而非宗族社会的崩溃,排除A 项;“置社”转化为“里社、隧社、乡社”与儒家思想的传播无必然因果关系,排除 C项;“置社”和“里社、隧社、乡社”本质上都属于“社”祭的范畴,只是主持的人发生了变化,社祭习俗几乎没有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宋代除设立居养院等机构外,还有为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而设立的举子仓、举子田、慈幼庄,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而设立的和剂局、惠民局,为收治患病囚犯而设立的病囚院等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政府上述机构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惠民性质,践行了儒家民本理念,C项正确;纲常礼教指封建时期的三纲五常和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材料所述措施与维护封建纲常礼教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举措不涉及政府的差役,和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无关,排除B项;彻底解决了社会的危机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1*cnjy*com
10.D
【详解】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纷开展纪念人民英雄、拥军优属活动,政府专门制定褒扬抚恤烈士的政策法规等,有利于激发人民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热情,有助于培育爱国奉献的社会价值观,说法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直到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才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大力开展优抚活动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础的奠定无关,说法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来源:21cnj*y.co*m】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代(中国)。根据“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可知是将人口信息进行登记,所以反映的是当时的户籍管理,D项正确;礼乐文明是指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排除A项;官员考核是指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查,决定其升迁罢黜的依据,题干只提到司民官的职责是清查户口,并进行登记,没有提及作为升迁的依据,排除B项;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排除C项。故选D项。【出处:21教育名师】
1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且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牌甲制),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制合一,因此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经济管理,即是加强了对基层人民控制,D项正确;里甲制与牌甲制是清代国家基层管理制度,与打压反清复明势力无关,排除A项;作为基层管理制度的里甲制、牌甲制,其主要任务是征发赋税和维护社会稳定,不会直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没有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版权所有:21教育】
13.(1)内容:分为黄册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鳞册,分别统计人口、财产及土地数目;明确户籍类型,分军、民、匠三大类。评价;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强化了基层治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便于征发赋役;后期官员腐败,加重百姓负担,执行力减弱,作用有限;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作答)2-1-c-n-j-y
(2)因素:受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时期政府对户籍制度的调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西方户籍制度的影响。(如果回答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也可,3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第一问,根据材料“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又编绘鱼鳞图册以登录田土”得出分为黄册和鱼鳞册,分别统计人口、财产及土地数目。根据材料“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得出明确户籍类型,分为军、民、匠三类。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强化了基层治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方便征发赋役,但是后期官员腐败,加重百姓负担,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本题是背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自由迁徙”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受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不同时期政府对户籍制度的调整。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民主思想的传播,西方户籍制度的影响。
14.(1)实施:政治上以民为本,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特点:通过官府与民间的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作用构成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的形式上,既有对妇幼保障的法律规范,又有均田制、常平仓、义仓、致仕等具体的措施;注意发挥家庭、官府、民间等多个主体的积极性来实现社会的互助互济。
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缓解社会矛盾;能增强社会互助互济和防灾救灾意识;所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和具体措施可资后代借鉴。
【详解】(1) 本小题主要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实施:依据材料中的“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这些信息可知孟子在政治上以民为本,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才能达到实施仁政;依据材料中的“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这些信息可知孟子在经济上主张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才能达到实施仁政。
(2)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描述、阐释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特点:对材料分析后可知:在保障体系上,建立了官府与民间的相互作用的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的形式上,既有对妇幼保障的法律规范,又有均田制、常平仓、义仓、致仕等具体的措施;在保障主体上,注意发挥家庭、官府、民间等多个主体的积极性来实现社会的互助互济。 作用: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统治、形成救灾意识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具体可归纳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缓解社会矛盾;能增强社会互助互济和防灾救灾意识;所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和具体措施可资后代借鉴。
15.示例:古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积谷备仓进行社会救济。
从隋朝到清朝,政府通过建立义仓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仓等地方粮仓体系来贮存粮食。义仓是公益粮仓或设在乡镇的粮仓,社仓是社区粮仓或乡村粮仓。义仓和社仓贮存的粮食不同于常平仓的粮食由官府提供,面是主要来自乡绅富民的捐献,以及征收的附加税。早期建立的义仓设有社长,由地方官管理和监督,后期逐渐演变为由地方乡人管理,受当地官府监督。如此演变的原因在于,乡人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证粮食的来源,官员监督可以确保乡村粮仓体系的运作。古代粮仓的建立对政府控制灾荒、救济饥民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可。从材料中隋朝到清朝时期的粮仓设置情况及目的来看,可拟定论点为古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积谷备仓进行社会救济。关于阐释可从中国古代社会积谷备仓进行社会救济的性质、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