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11:1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阅读隋唐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的对比和结论表(如表),其中,推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时间项目 隋初 唐朝 结论
A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国家人口激增
B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面积扩大
C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粮食产量提高
D 诗歌 杨广《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词产生于隋朝
A.A B.B C.C D.D
2.《新唐书》记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属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这主要是因为2·1·c·n·j·y
A.科举制拓宽选才渠道 B.三省制强化中央集权
C.对外文化交流繁荣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时期的形势示意图。图1到图2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民族隔阂逐渐消失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诸侯混战愈演愈烈 D.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4.唐代楷书步入盛世,其代表人物有
①钟繇 ②欧阳询 ③柳公权 ④颜真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图是某教师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做出的脉络图。其中③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 B.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
C.佛、道传播,三教融合 D.三教并立儒学丧失正统
6.“唐朝的一流诗人中,有杜甫这样的儒家诗人,李白这样的道家诗人,也有王维这样的佛教禅宗诗人。”这种现象说明了www-2-1-cnjy-com
A.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B.佛教盛行渐趋本土化
C.道家学说源远流长 D.盛唐的气象胸怀博大
7.《旧唐书·杨炎传》记载:“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徵(征)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这反映了当时( )www.21-cn-jy.com
A.赋役制度亟须调整 B.户籍制度管理严格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募兵制度难以为继
8.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在《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这表明( )
A.唐代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 B.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
C.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 D.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9.在书法艺术中,草书以其狂放不羁的特点独具审美价值。下图中,属于该书体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0.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立国号为“汉”,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声称“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材料反映出西晋末年
A.匈奴族与汉族关系较好 B.司马氏的统治已难以维系
C.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 D.蜀汉政权的影响较为巨大
11.唐前期,科考时明经科考试与录取人数比进士科多好几倍,成为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明经及第者也要比进士及第者高一阶”。这主要是因为21教育网
A.明经科较进士科容易考取 B.注重官员深厚的文化素养
C.改造了汉代儒学核心思想 D.科举取士主导了官员来源
12.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江左诸帝乃皆出自素族……其他位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于寒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21*cnjy*com
A.东汉军阀割据 B.西晋分封宗族
C.东晋门阀专权 D.南朝士族衰落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四年(63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昌王巍(qū)文泰曾亲自朝唐。但贞观六年(632年)唐经焉耆(古地名)之请,开大碛路(道路之意),使得高昌独擅东西交通的格局被打破。高昌遂攻焉耆,又遏绝西域朝贡,攻唐伊吾,西联西突厥,北又挑拨薛延陀与唐的关系,唐与高昌关系破裂。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攻灭了高昌国。21cnjy.com
关于如何统治高昌地区,唐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主张设置州县,大臣代表魏征反对,认为“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获得罪名)。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cuō)谷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但太宗坚持己见,以其地置西州,以西州为安西都护府,设州县,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21·世纪*教育网
——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出兵高昌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魏征与唐太宗有关在高昌设置州县的不同意见。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在南部边疆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
(2)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2-1-c-n-j-y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边疆治理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 左右。在这以后,年平均温度有2一3℃ 的摆动,寒冷时期出现在公元前一千年(殷末周初)、公元四百年(六朝)、公元一千二百年(南宋)和公元一千七百年(明末清初)时代。汉唐两代则是比较温暖的时代。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晋朝、南北朝至20世纪的中国气温变化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气候变迁影响政治格局”为主题,任选图中两个历史时期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明确写出两个历史时期,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D C D A C D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D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杨广《春江花月夜》是诗,不是词,无法得出词产生于隋朝的推论,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唐朝人口4600多万人,比隋初增加1000多万,可得出国家人口激增,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垦田5500多万顷,比隋初增加3000多万顷,可得出垦田面积扩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兴建了洛阳含嘉仓、兴洛仓,说明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提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1·cn·jy·com
2.D
【详解】根据材料“唐之盛时,凡乐人、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属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可得出,唐朝音乐人隶属太常,太常是负责礼乐宗庙社稷之事的官员,且唐朝音乐艺术表演规模宏大,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的组织能力强大,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故A项错误;三省制强化的是君权而非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对外文化交流繁荣是促进音乐发展的外部客观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3.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图1和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形势图,从图1的东晋和十六国的对峙到图2中的只有北齐、北周和陈的对峙,可以看出政权数量的日益减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的发展趋势,D项正确;民族隔阂逐渐消失,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是当时的政权对峙发展图,无法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只是政权数目的减少,无法得出诸侯混战愈演愈烈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楷书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家欧阳询创立欧体,柳公权创立柳体,颜真卿创立颜体,而钟繇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5.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观察图片发现③处是儒学衰落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因为佛教和道教不断传播,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趋势不断强化,造成这一时期儒学的衰落。C项正确;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且这是儒学提倡的内容,如果重视仁政民本,那儒学应当是上升,排除A项;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是在秦朝,排除B项;儒家思想自汉代确立为正统思想之后并没有因为魏晋隋唐时期三教并立而丧失其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唐代既有儒家诗人,也有道家和佛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禅宗诗人,说明唐代文化兼容并包,胸怀博大,故选D;ABC仅反映了部分题意,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ABC。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唐代。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之后,因为兵役繁重,天下大乱,各种劳役同时兴作,人口户数减耗,户籍空虚,原先的租庸调制难以为继,赋役制度亟须调整,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户籍难以有序管理,而非管理严格,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转移,排除C项;募兵制度并非难以为继,而是正在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唐朝时期都城长安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盛行,且大多数为西域风尚,表明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C项正确;唐代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说法绝对,A项错误;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来源:21cnj*y.co*m】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草书以其狂放不羁的特点独具审美价值,属于该书体的是第四个选项,D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小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B项体现的是隶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C项体现的是行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出处:21教育名师】
10.C
【详解】根据“匈奴人刘渊起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晋,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立国号为‘汉’”可知,匈奴人刘渊自认为汉人亲戚,且沿用汉朝国号,说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故C符合题意;材料只提及匈奴人刘渊一人,不能证明匈奴族与汉族关系较好,故排除A;材料没体现司马氏的统治已难以维系,故排除B;D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1.B
【详解】唐前期明经科之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重要,主要是因为熟读经典能为统治者提供实际服务,且参加明经考试要做好通晓治国之理和触经旁通的准备,此外参考人数多,B正确;高级官员多来自明经科,因此两科的难易程度不是初唐重视明经科的主要原因,排除A;唐代儒学中,韩愈之前都是延续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排除C;唐代士族政治影响浓郁,科考官员人数在总入仕人数中比例较小,排除D。21*cnjy*com
12.D
【详解】根据“江左诸帝乃皆出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族……其他位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于寒人”可以看出,当时帝王都不是士族出身,而功臣也多出自寒族,说明当时士族逐渐衰落,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割据与分封宗族,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士族门阀的衰落,而不是专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3.(1)原因:高昌破坏西域民族关系,阻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域朝贡;高昌不尊重唐朝的诏使;唐朝加强对西域控制的需要;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需要。(任答三点即可)
(2)魏征主张安抚高昌民众,显示唐朝威德;立高昌王的儿子为王,不设州县。基于唐初国力及国家治理成本的考虑,体现出以德治国的理念。
唐太宗力主设置州县直接加强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从现实看,贞观之治局面逐步形成,有国力对高昌实行直接统辖;设置州县有利于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大一统局面。从历史影响看,在高昌设置州县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唐太宗的主张更具合理性。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高昌遂攻焉者,又遏绝西域朝贡,攻唐伊吾,西联西突厥,北又挑拨薛延陀与唐的关系”可知,高昌破坏西域民族关系,阻断西域朝贡,不利于唐朝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据材料“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可知,高昌不尊重唐朝的诏使;据材料“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可知,高昌国在西域地区的作为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出兵高昌国也有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需要。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魏征观点:据材料“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可知,魏征主张安抚高昌民众,显示唐朝威德;立高昌王的儿子为王,不设州县。
唐太宗观点:根据材料“但太宗坚持己见,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地置西州,以西州为安西都护府,设州县,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可得出唐太宗力主设置州县直接加强管理。
唐太宗的主张更具合理性。原因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高昌地区设立州县的合理性可以从唐朝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设立州县有利于加强对西域地区控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等角度进行说明。
14.(1)原因:北魏风俗落后,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措施:迁都洛阳,革除旧俗;推行汉话等汉化措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办法:开明友善,真心相待。方式:军事征伐;加强管理;实行和亲;加强交流等。
(3)措施:修建九边重镇、重新修筑长城,驻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兵,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设置卫所,派驻军队驻守南部边疆地区;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推行土司制度;与鞑靼首领俺答汗订立和议,进行册封;设立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册封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等。
(4)认识:民族间有和有战,以和为主;民族间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各族都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魏初风俗至陋”可知,北魏风俗落后,需要改革;根据“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可知,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措施:根据材料一中“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可知,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根据“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可知,推行汉话等汉化措施。
(2)办法:根据材料二中“对他们真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可知,开明友善,真心相待。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军事征伐、加强管理、实行和亲、加强交流等。
(3)措施:根据材料三中“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可知,修建九边重镇、重新修筑长城并驻重兵,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根据“明朝在南部边疆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可知,设置卫所,派驻军队驻守南部边疆地区;根据“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可知,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推行土司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边疆治理的措施还包括,与鞑靼首领俺答汗订立和议,进行册封,设立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等。
(4)认识:综合以上材料与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民族关系、性质和影响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古代民族间有和有战,以和为主,民族间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各族都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版权所有:21教育】
15.示例:
时期1: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于中国历史的寒冷期,温度相对较低,这恶化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而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的习惯,使其不断南迁,中原汉族王朝受到严重冲击,少数民族在北方纷纷建立政权;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中国陷入分裂割据的动荡时期。由此可知,气候变迁深刻影响了国家政治格局。
时期2:明末清初时期。
解读:明末清初时期又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史上温度极低的一个时期,低温加剧了明末连年自然灾害,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频发,最终走向衰亡;同时,低温进一步刺激了东北女真族南下的野心,使其最终入主中原。由此可知,气候变迁很大程度影响了明清易代。
【详解】本题立意“气候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影响政治格局”,需要讲明气候变化和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和图表可知,气候在不同时期有冷热之分,某些时期气候极度寒冷或者温度较高,整体上我们还有清楚,人类古代史只要以农业为主,因此气候对经济影响更大,题干要求从两个时期分析,我们不妨分析魏晋南北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时间段,这两个时期,中国的气候都是比较寒冷,气候寒冷对游牧民族影响大,结合具体时期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体处于中国历史的寒冷期,温度相对较低,这恶化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而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的习惯,使其不断南迁,中原汉族王朝受到严重冲击,少数民族在北方纷纷建立政权;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中国陷入分裂割据的动荡时期。由此可知,气候变迁深刻影响了国家政治格局;明末清初时期又是中国古代史上温度极低的一个时期,低温加剧了明末连年自然灾害,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频发,最终走向衰亡;同时,低温进一步刺激了东北女真族南下的野心,使其最终入主中原。由此可知,气候变迁很大程度影响了明清易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