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初政府规定,一般军民人等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遍设巡检司,稽查往来行人,核验路引,捕捉盗贼、奸伪、可疑之徒。上述规定意在( )
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B.缓和社会矛盾
C.严格规范交通管理体制 D.完善地方机构
2.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有所发展,下面是法国、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表(单位:%),对下表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年份 法国 英国
1960 14.4 12.4
1970 26.3 19.6
1980 30.9 20
1985 34.2 20.9
A.“福利国家”制度使社会公平公正得以实现
B.“福利国家”政策受欧洲一体化影响明显
C.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D.“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失业率为23. ( http: / / www.21cnjy.com )6%,灾害性弱势群体大约4000万,各种潜在救济对象人数占当时总人口的16%以上。党和政府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又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这表明当时的社会救济( )
A.服务国家工业化建设主流 B.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结合
C.对传统救济思想有所创新 D.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4.汉初律令规定:里门每天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由是可知当时政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重视对基层的管理
C.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D.加强对外交流往来
5.洪武元年,明太祖创立预备仓。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一县定为四仓,于境内居民丛集处设置,择其地年高笃实者管理,仓政由户部运钞二百万贯经各府州县,民家有余粟愿易钞者,许运赴包交纳,依时价偿其直,若遇凶年则开仓赈贷本乡饥民。”明太祖此举( )
A.服务于对外战争需求 B.意在增加政府的收入
C.体现了以民为本理念 D.客观上导致纸币贬值
6.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魏晋南北朝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
A.反映了租佃关系更加广泛 B.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C.提高了“客”的身份地位 D.承认依附关系的合法性
7.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民主党以及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斗争中俾斯麦逐渐认识到“如果政府除了保障工人的劳动权利,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话,那么人们便不会投向社会主义民主党的怀抱”,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由此可知( )21教育网
A.德国政府致力于保障工人阶级权益 B.率先完成工业化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
C.工人斗争客观上推动德国社会改革 D.激烈的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8.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最高仅呈报至县。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这反映( )www-2-1-cnjy-com
A.书写载体变化促进赋税改革 B.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
C.书写载体变化推动人口流动 D.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
9.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来源:21cnj*y.co*m】
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 B.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
C.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 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
10.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动员社会各界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公社房。政府按居住对象将公社房划分为四类,即:领导干部的公社房,工人阶级公社房,知识分子公社房和儿童公社房。公社房主要由十月革命后收归公有的资产阶级商品房改建而成。这( )【出处:21教育名师】
A.消灭了资产阶级经济根基 B.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C.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D.体现了政权的人民性
11.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 即臣服礼,封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提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 )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西欧: 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B.东罗马帝国: 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C.西欧: 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东罗马帝国: 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12.二战后,德国巴伐利亚州持续推行鼓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民从事志愿活动的政策,截至2021年年底,该州平均不到3万人就有一个志愿组织,有43.6%的居民参与志愿活动超过14年。据此可知,这些政策( )
A.实现了基层群众自治 B.以民众收入的提高为前提
C.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 D.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二、材料分析题
13.中世纪前期的法兰西人民认为自己是谁?说明了什么?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中世纪国家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国王接受教皇加冕
人民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
——B.C.莎菲尔《民族主义:神话与现实》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死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秦汉的全面体制之后,魏晋时期的邻长、里长、党长还具有“义兴讼息”的
功能,乡官此时还具备理讼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职责;隋代也曾短暂地赋予乡正以署理辞讼之权;随后基层事务大多转化为里正负责,基层治理体制不断下延,秦汉以来什伍体制的延续,至北宋中后期与明清时期实行保甲制。另一方面,虽然基层治理体制向下延伸,加大对基层社会及其基本单位“家庭”的控制,但县以下原本有关听讼、解决纠纷的职责则不再明晰。原本里正的各类职责之中,只有“检察非违”在涉及词讼与纠纷解决,其余大多为行政性事务。但“检察民间善恶”之后,里正须“以告监官”,反映出里正并不是官职,有明显的差役的特征,丧失了原本乡官所具备的纠纷解决功能。宋代耆长仅负责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从元代开始的社长,以及明代的老人则是法律规定,拥有基层调解民事纠纷的权力。
——摘编自杨晔《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模式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基层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发生了巨大变化。1908年,清朝颁布了《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人口满丑万以上者为镇,不满五万者为乡。自此开始,中国首次出现乡镇自治。到民国初期,乡镇自治、民主选举和公务员制度等西方现代治理观念与手段逐渐深入,国家权力在推进基层自治的过程中成功扩张、乡镇基层组织逐渐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而原本在帝国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地方乡绅与家族组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地方乡绅在清朝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大量向城市转移,以期在动荡的社会中获得政府的保护,所以乡绅阶层在农村慢慢消亡了。从20世纪初开始,家族组织受到多方面的冲击而陷入解体之中,现代国家的成长打破了家族组织的权威以及合法性基础,家族自身的血缘性和封闭性受到流动的社会威胁,丧失了其生存能力。 21cnjy.com
——摘编自毕鸿昌《中国古今农村基层治理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至明代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模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基层治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三、论述题
15.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21*cnjy*com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B C D C D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一般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遍设巡检司,稽查往来行人,核验路引,捕捉盗贼、奸伪、可疑之徒”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对于军民的迁徙和出行有严格的限制,反映了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强化,A项正确;限制军民的出行,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缓和社会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严格规范出行并非目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军民出行的限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www.21-cn-jy.com
2.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1 ( http: / / www.21cnjy.com )960年到1985年英法等国的社会福利支出比重呈现不同的比例,这说明“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D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并未使社会真正实现公平,排除A项;材料与欧洲一体化发展无关,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处于滞胀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2·1·c·n·j·y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失业率高、灾害性弱势群体人数多的现状,党和政府采取政府赈济、引导民众自救等经济措施,即满足物质帮扶的需求;还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提供精神帮扶,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政权,B项正确;国家工业化建设自1953年国民经济根本恢复后开始,材料中的信息说明经济尚未根本恢复,排除A项;材料没有传统救济思想,没有比较,不能体现创新,排除C项;据所学,新中国初期尚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B
【详解】由材料“里门每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时开放,钥匙……民出入耕作”可知,汉初法律对“里门”开关时间和违反规定者的责罚作了详细规定,表明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十分重视。故B项正确。由所学可知,“休养生息”是汉初政府为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而采取的恢复政策,材料未体现此政策,故A项错误。“抑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有使节出行”只可看出汉代政府允许进行对外交流,选项用“加强”是对材料内容过分夸大。故D项错误。故选B。2-1-c-n-j-y
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由古文释义可知,明太祖设立预备仓的目的是囤积储备粮,一旦遇到凶年灾荒便开粮仓以赈济本乡的灾民,体现了明朝初期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而非为对外战争服务和增加政府收入,C项正确,排除AB项;设置预备仓与导致纸币贬值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版权所有:21教育】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秦汉时期对“客”解释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到魏晋南北朝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可知这一时期,政府承认了此行为,即承认依附关系的合法性,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主要是户籍管理的主客户关系,而非土地使用的租佃关系,排除A项;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户籍上,减少了赋税征收的的户数,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户籍上,“客”的地位下降了,排除C项。故选D项21*cnjy*com
7.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工人运动和工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党的蓬勃发展,迫使德国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这说明工人斗争客观上推动德国社会改革,C项正确;当时德国政府代表的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致力于保障工人阶级权益”的表述不当,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德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而且当时德国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排除B项;1871年德国就已经完成统一,而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德国统一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材料“户籍只能在乡制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本仅皇报至县”到“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反映的是中国对地方户籍管理的加强,体现的是因造纸术的发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有效,加强了基层治理,D项正确;造纸术的进步使书写载体发生革命性变化,但与赋税改革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不能体现相伴而生,排除B项;书写载体变化与推动人口流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乡约制度中,“遇聚会,则书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说明乡约制度是一种自治方式,而“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体现了契约精神,C正确;乡约制度是民间自行实行的,与政府无关,排除A;宋代是专制社会,乡约制度不属于基层民主,排除B;宽松的文化政策与乡约制度无关,排除D。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材料强调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动员组建公社房,并按照居住对象将公社房划分为四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的居住条件,使得苏俄居住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体现了政权的人民性,D项正确;据材料“由十月革命后收归公有的资产阶级商品房改建而成”可知,布尔什维克仅是归公资产阶级商品房,无法据此推断出消灭了资产阶级经济根基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说明组建公社房的目的,所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缺乏前后住房对象的比较,无法得出“扩大了”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臣服礼……这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结合所学可知,在11世纪时的西欧,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C项正确;领主对封臣并不具有绝对控制性,排除A项;这种制度存在于西欧,不是东罗马帝国,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2.C
【详解】大量公民从事志愿活动能够节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基层社会治理的行政成本,C项正确;公民从事志愿活动不等于基层社会实现了自治,排除A项;公民从事志愿活动与民众收入提高不构成因果联系,排除B项;志愿活动是个人行为,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政府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
13.法兰西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
说明:当时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原因: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详解】本题是内容类、背景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认为:根据材料“人民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可知,中世纪前期的法兰西人民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说明:根据材料“人民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他们的忠诚要么死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可知,这说明中世纪前期,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原因: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14.(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乡村纠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解决模式不断发展完善;乡村社会纠纷解决体制不断下延;“乡”解决基层纠纷的功能逐渐弱化,“里”成为重要层级;乡官的听讼、解决纠纷的功能逐渐丧失;基层权威(如地方长老)的功能得到强化。(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渗透;农村基层治理日益国家化、行政化和官僚化;地方乡绅与家族组织被逐渐淘汰;地方自治获得发展。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的推动和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新政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基层治理体制不断下延....但县以下原本有关听讼、解决纠纷的职责则不再明晰.....其余大多为行政性事务......有明显的差役的特征,丧失了原本乡官所具备的纠纷解决功能”得出基层治理体制不断下延;解决纠纷的职责不再明晰;处理的多为行政性事务;里正具有差役的特征。
(2) 本题是对比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根据材料“中国首次出现乡镇自治……乡镇自治、民主选举和公务员制度等西方现代治理观念与手段逐渐深入,国家权力在推进基层自治的过程中成功扩张、乡镇基层组织逐渐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而原本在帝国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地方乡绅与家族组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得出首次出现乡镇自治;西方现代治理理念与手段逐渐深入;国家权力逐渐扩张,乡镇基层组织逐渐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乡绅阶层和家族组织逐渐消亡。第二问,根据材料“到民国初期,乡镇自治、民主选举和公务员制度等西方现代治理观念与手段逐渐深入……地方乡绅在清朝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大量向城市转移,以期在动荡的社会中获得政府的保护”得出西方思想的传入,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15.示例1:中世纪是“黑暗时代”。
论证: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总之,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混乱、压抑的年代,许多因素阻碍了社会发展。
示例2:中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论证: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获得一定发展。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欧洲中世纪蓄积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示例3:中世纪在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论证:示例1+示例2。
总之:欧洲中世纪是黑暗的漫漫长夜,但是黎明的曙光终将来临。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中世纪。题目要求是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首先,根据设问及材料信息提炼观点,根据材料“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可知,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提炼的观点“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对“黑暗”与“光明”分别进行论述,如黑暗: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光明: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围绕观点,进行总结升华,说明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当然也可以选择中世纪的其中一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如中世纪是“黑暗时代”或中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选择这两个论题的其中之一进行论述时,可以选择“中世纪在黑暗中孕育着光明”这个论题里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