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
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 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 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2.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来源:21cnj*y.co*m】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3.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高官超过七成,而“唐代前期,高官中大族出身的比例降至56.4%”。这主要得益于唐代( )
A.监察制度的完善 B.选官制度的变化
C.政治环境的宽松 D.贵族势力的衰落
4.某班同学撰写关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研究性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没有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专制皇权的创立者——周武王》
B.《元朝内阁制的影响》
C.《隋唐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
D.《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利制衡》
5.“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材料反映的是(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6.为严格区分士、庶,南朝谱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行。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矫正伪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凭依。南朝士族如此敏感地强调自己的士族身份,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世卿世禄制影响较大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7.三省之名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书省,自曹魏时始设,“出纳王命,敷奏万机”;中书省,曹魏时为分尚书省之权而设,权力益重;门下省,西晋时始设,为分中书省之权而设,有“宰相便坐”之称。南朝时,中央权力又多集中在中书省下的中书通事舍人一个小官手中。三省的发展历程反映了( )
A.中枢机制发生混乱 B.三省体制最终确立
C.专制集权日益加强 D.门阀士族垄断朝政
8.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2·1·c·n·j·y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消除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社会公平 D.抑制了人口增长
9.“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的机构是
A.御史台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
10.唐朝初期,高宗皇帝欲扩建皇宫御花园,直接下旨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这说明唐初21·cn·jy·com
A.皇帝权力衰落
B.行政有严格程序
C.各部门权力分散
D.大臣专权跋扈
11.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中国的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谏议制
12.有学者在评论某税制时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舍弃了按人征税的传统人头税,全面开启了按土地和资产征税的税制新里程,对当时唐朝的统治,以及唐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分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税制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取消了租庸调和一切杂税 B.按人丁和田亩标准缴纳户税
C.加强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D.一年分春季和冬季两次征税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将考试与选官相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选官用人制度进行成功改革的范例是科举制。宋朝的科举取士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乡试”,全国性选拔的“省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誊录”,避免辨识字迹,防范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选才方式“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实际上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蒲松龄一生屡试科举,直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他在《儒林外史》中将明朝八股取士制度下众考生的心态刻画为“七似”:包“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悦,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头絷之猱。忽然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ta:失意)然若敛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摘编自《儒林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八股取士制度对人性的消极影响。
14.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着多种形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c-n-j-y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版权所有:21教育】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二 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岑仲勉《隋唐史》
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禀给”。
——摘编自杨华双《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
材料三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理章奏文书。……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原因。三省六部设置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B C C C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三省由分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逐渐合一的趋势,这提高中央政府工作效率,故选C;一体化不利于明确职权分工,排除A;三省分立,有利于官员间的彼此制约,排除B;一体化反映了相权的集中,相对于三省而言,对皇权集中有损害,排除D。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宋代的科举制中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考官得知考生的身份,这是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之间串通作弊,提高科举考试的公正性,C项正确;选官考试的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宋代的科举制淡化了门第出身观念,排除B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睛】
3.B
【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力强大,官员选拔被上层统治者垄断,世家大族的子弟可以通过门第进入仕途,而隋唐时期废除了前代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项正确;题干中主要讲述的是两个时代官员身份的变化,主要与选官制度相关,与监察制度无关,排除A项;唐代的政治环境与选官制度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C项;唐朝时期,贵族势力并未衰落,在当时还有关陇贵族集团、山东士族集团等贵族,排除D项。故选B项。21教育网
4.C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制皇权的创立者应该是秦始皇,故排除A项;内阁设立于明代而非元代,故排除B项;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体现了这一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故选C项;军机大臣出现于清代,此时宰相制度已经废除,而且军机大臣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所以丞相与军机大臣之间不可能形成权力制衡,故排除D项。
5.B
【详解】根据“户无主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可知这种赋税制度不以人丁为准,而是以家庭资产为征收标准。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两税法,B项正确;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标准,排除A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描述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www-2-1-cnjy-com
6.C
【详解】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寒门庶族地主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门阀士族逐渐衰落,因此“南朝士族如此敏感地强调自己的士族身份”,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书省,曹魏时为分尚书省之权而设,权力益重;门下省,西晋时始设,为分中书省之权而设,有‘宰相便坐’之称。” “南朝时,中央权力又多集中在中书省下的中书通事舍人一个小官手中。”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度,是封建王朝一个完整严密的官僚体系,三省的出现,使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利被分散开来,使得皇权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日益加强,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三省制下,通过分权强化君主专制,并未体现中枢机制发生混乱,排除A项;材料围绕三省制演变的历程展开,隋文帝时,三省六部制度正式确立,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门阀士族垄断朝政,排除D项。故选C项。21*cnjy*com
8.C
【详解】两税法包括地税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税,地税按亩征收,户税按资产多寡多少来征收,体现了两税法主要按照土地和资产为主为标准来征税,这一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缓和土地兼并和社会的公平,故选C,排除AB;按资产多少收税,人丁税比重降低,有利于人口增长,排除D。21cnjy.com
9.B
【详解】从材料“尚书省、中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门下省三省长官讨论军国大政”中可以分析出,这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 ,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故B项正确;A项是监察机构,排除;CD项是明清时期的机构,排除。
点睛:材料“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讨论军国大政”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这是指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出处:21教育名师】
10.B
【详解】A项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下旨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可以分析出唐朝办事是严格按照程序走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各部门的权力;D项不符合题意。
11.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竞争”“政治原则公开化”“没有世袭等级”“不主张任人唯亲”可以判断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12.A
【详解】根据材料“它舍弃了按人征税的传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头税,全面开启了按土地和资产征税的税制新里程,对当时唐朝的统治......”及所学知识,可得知这一税制为唐朝的两税法,取消了租庸调和一切杂税,A项正确;两税法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排除B项;两税法以资产为宗,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排除C项;两税法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排除D项。故选A项。
13.(1)特点:宋朝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时文”体的测试方式标准化、易操作;考试制度程式渐趋僵化。主要影响:有利于宋代官僚队伍的素质提升;有利于考试的相对公平竞争;模糊了儒家重视个人品德及才行的理想标准,最终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
(2)消极影响:八股取士制度不能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升人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要,是对人性的摧残;读书人丧失灵性、思想禁锢;读书人失去独立人格,陷入奴性十足的士大夫之网。
【分析】(1)
第一小问的特点可以从“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科举取士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考试之前……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誊录”,避免辨识字迹,防范录取中作弊……”等处得出:宋朝科举取士规范化、严密化;从材料中“……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一处可以得出:“时文”体的测试方式标准化、易操作;从“……选才方式“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实际上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一处得出:考试制度程式渐趋僵化。第二小问的主要影响则要联系宋明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加以概括,但是要围绕特征的两个方面,例如:有利于宋代官僚队伍的素质提升;有利于考试的相对公平竞争;模糊了儒家重视个人品德及才行的理想标准,最终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等。
(2)
该题的消极影响在作答时既要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材料中描述的“七似”,又要结合明清的时代背景及封建专权社会里文化政策的基本特征,例如:八股取士制度不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要,是对人性的摧残;读书人丧失灵性、思想禁锢;读书人失去独立人格,陷入奴性十足的士大夫之网。
14.(1)类型:边地少数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向中原迁徙;中原汉族外迁(南迁)。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长远发展;加速了南方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及隋唐盛世出现创造了条件。在短时期内加剧社会动乱。
(2)表现:重用少数民族将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置贸易机构;落实教育优待政策。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1*cnjy*com
(3)措施:依据材料“汉武帝为了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得出选用亲信近臣组成“中朝”,在宫廷之内决策军国大事;依据材料“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得出削弱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机构的权力,使其成为执行机构。原因:从加强皇权角度分析,得出汉初丞相位高权大,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从身份低微人员本身的作用分析,得出身边人员或出身低微的士人更容易控制。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类型:由材料一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分别是边地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中原汉族外迁或南迁。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乱不休,可知当时人口迁徙的原因是躲避战乱。第三小问是影响,由材料一中“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可知当时人口迁徙的影响有:促进了民族交融;在短时期内加剧社会动乱;推动了中国社会长远发展。结合所学,这种长远发展还具体表现在:加速了南方开发;为国家统一及隋唐盛世出现创造了条件。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二中“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可知当时唐朝重用少数民族将领;由材料二中“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可知政府设置了贸易机构进行管理;由材料二中“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禀给’”,可知政府对少数民族落实教育优待政策。第二小问意义:根据第一小问中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少数民族、对唐朝两个角度,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展开回答即可。对少数民族而言,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唐朝而言,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3)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代(中国)。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得出选用亲信近臣组成“中朝”,在宫廷之内决策军国大事;依据材料“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得出削弱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机构的权力,使其成为执行机构。第二小问原因:从加强皇权角度分析,得出汉初丞相位高权大,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从身份低微人员本身的作用分析,得出身边人员或出身低微的士人更容易控制。
【点睛】
15.(1)举措:兴察举,选贤才;任用贤良文学之士和下层平民;设置东阁与贤才谋议,与外朝形成牵制。
(2)原因: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历朝基本沿袭。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详解】(1)举措: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可知,兴察举,选贤才;根据材料“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可知,任用贤良文学之士和下层平民;根据材料“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可知,设置东阁与贤才谋议,与外朝形成牵制。
(2)原因:根据材料“不经凤阁(中书省)鸾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门下省),何名为敕”“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影响:根据材料“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可知:在积极方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历朝基本沿袭。在局限性上,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