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习近平在与博鳌亚洲论坛董事的会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指出:“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这段讲话蕴涵了中华文化(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C.以和为贵的道德观 D.厚往薄来的义利观
2.有专家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 )21·cn·jy·com
A.兼济天下 B.和合共生 C.为政以德 D.天人合一
3.魏晋南北朝时,经过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门阀士族以及皇亲贵戚大多信奉佛教。梁武帝在天监三年(504)宣布“唯佛一道,是为正道”,佛教几乎成了国教。其主要原因是( )2·1·c·n·j·y
A.儒家思想走向衰落 B.佛教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C.门阀士族为了巩固权力 D.佛教有来世观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4.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21教育网
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 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
5.16世纪末至18世纪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洲涌现出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著作与译作。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十分推崇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的中国古代管理体制。他认为,中国的谏议制度与监察机构是能够有效地对皇帝权力进行限制的,这是值得他们效仿的行政制度。这表明( )www-2-1-cnjy-com
A.儒家思想被欧洲学者广泛认可
B.中华文化导致了西方政治革命
C.中华文化有助于欧洲思想解放
D.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
6.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表明( )【版权所有:21教育】
A.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 B.东学西渐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活力
C.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 D.中国社会转型的有利因素大大增加
7.下图是利玛窦进贡的“自鸣钟”复制模型,利玛窦刻意将刻度盘上的计时单位从罗马文替换为子丑寅卯。利玛窦的做法意在(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传播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 B.冲击明朝士大夫的文化自信
C.促使民众生活日趋西方化 D.消解文化冲突以利传教事业
8.法国学者戴密微在’《中国和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一书中指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开始了文艺批评运动,而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文中“发现中国”的准确含义是
A.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B.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
C.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D.文艺复兴运动受到了中国文化积极影响
9.唐贞观年间,高丽、百济和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都有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其中有些人还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新罗人崔致远在唐朝考中进士并担任淮南节度使的幕僚,还留下了20卷汉文的诗歌集传世,他回国后热情介绍唐朝文化,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享有很高威望。材料现象( )
A.体现了文明交流成果的同质性 B.印证了唐朝宗藩体制的稳定
C.彰显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 D.表明了华夏认同具有内驱力
10.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过:“正是康熙帝的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好地输入中国……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他以其广博的知识和先见之明远远地超过所有汉人和满人,仿佛在埃及金字塔上又添加了一层欧洲的塔楼。”这表明清朝( )
A.幻想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B.积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具有进步的历史新趋向 D.盛行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
11.埃及福斯塔特遗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古发掘中一共出土了陶瓷六七十万片,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至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这表明
A.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
C.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
D.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
12.据历史学家考证,和服(如图)的出现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公元3世纪开始,《魏志·倭人传》曾这样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饰逐渐演变成现代和服并最终定型。据此可知,日本和服( )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充分展现了美轮美奂的图案 B.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C.体现了简朴实用的穿衣风格 D.是多文化交流的共同结晶
二、材料分析题
13.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统治的工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越南嘉隆王阮福映建立阮朝后,就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于安定民生与制度建设,学习中国的体制。为巩固封建专制制度和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参照黎朝的《洪德律例》和中国的《大清律》,于1815年编成《嘉隆法典》。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9世纪初颁布《嘉隆法典》,在"犯罪存留养亲"条中规定,如果罪犯需要流放,而祖父母、父母无人赡养,则杖一百,存留养亲。
——摘编自《嘉隆法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在《嘉隆法典》中,如果父母有罪(谋反罪除外),子女隐瞒,子女可能会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请在甲、乙、丙三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理的判决,并解释原因。21*cnjy*com
甲.不会被处以任何刑罚乙.处以杖刑等轻刑以示惩戒丙.以包庇而同罪论处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数千年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领域广阔。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到宋明的融合,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的宋明理学形成。中国建塔艺术源于佛教,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中华文化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 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3—5世纪,儒学在东南亚地区传播
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为蓝本
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和欧洲
15世纪,郑和下西洋
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D C C D A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B
【详解】在讨论亚洲发展大计的国际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强调“和合共生”的理念,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协和万邦”的国际观,B项正确;天人合一体现的是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和合共生”,与世界各国和谐共处,材料并未涉及“以和为贵”,排除C项;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多指物质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www.21-cn-jy.com
2.B
【详解】依据材料“21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可以看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和谐共荣,国际合作,共同生存与繁荣,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和谐共荣,和合共生,未涉及兼济天下,为政以德以及天人合一,排除ACD项。故选B项。21·世纪*教育网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佛教所宣传的“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把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给百姓一定的精神寄托,也有利于封建统治,总之佛教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魏晋时期儒学虽遭到冲击,但不是佛教兴盛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佛教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排除A项;C项只原因之一,排除C项;D项佛教的来世观念得到了 “人们广泛认同”夸大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来源:21cnj*y.co*m】
4.D
【详解】东晋时期,僧尼与帝王、权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交往增多,甚至有名门大族成员出家为僧等,说明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D项正确;东晋时期儒学依然占据正统地位,A项错误;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不能说明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B项错误;“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欧洲推崇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可以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制度,对皇权进行有效制约,结合本题的时空信息,17—18世纪正值启蒙运动时期,是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中华文化有助于欧洲思想解放,C项正确;“广泛认可”表述过于夸大,排除A项;西方自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等内部因素才引起政治革命,并不是中华文化导致的,排除B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属于封建专制制度,“移植”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依据题干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外国传教士来华,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西学东渐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西精神文化交流而非物质文化交流,排除A项;西学东渐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活力,并非东学西渐,排除B项;西学东渐为传统科技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并没有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21*cnjy*com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可知,利玛窦用中国的子丑寅卯作为计时单位,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需要,这为他在华传教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西文化间的冲突,D项正确;从时间和自鸣钟的设计可知,其不能代表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在士大夫眼里,这个自鸣钟属于“奇技淫巧”的范畴,“冲击明朝士大夫的文化自信”不是利玛窦的意图,排除B项;“促使民众生活日趋西方化”并非利玛窦的意图,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启蒙运动之前,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思想文化长期笼罩在基督教神学统治的阴影之下,无法为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启蒙文化提供充足养分,因而不少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从古老的中国文化寻求思想和精神资源,“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说明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故选A;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但时间不符合“17世纪开始”,排除B;C并非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的全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D。
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古代高丽、百济和新罗。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高丽、新罗等国派遣贵族子弟来中国学习,甚至有人在中国还考中进士,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的强大,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文明交流成果的同质性,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对外部的巨大吸引力,排除A项;据材料不能表明唐朝时期新罗等国是中国的藩国,排除B项;华夏认同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与民族交融,材料中新罗等国属于外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认为康熙帝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好地输入中国,具有进步的历史新趋向,C项正确;“西方列强”是近代的,排除A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与19世纪60、7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康熙帝时期,欧洲的技艺和科学输入中国,不是崇洋媚外,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国陶瓷和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表明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D项正确;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与埃及发现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不符,A项错误;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C项错误。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日本。据材料“带有隋唐服装特色”可知日本和服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日本和服受到中国的影响,而非体现日本和服的美或优点,“美轮美奂的图案”和“简朴实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C项;材料仅能体现中日文化交流,参与交流的是两种文化,而非“多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3.甲合理。
原因:越南在法律上受到中国影响,强调礼法结合;传统儒家思想深刻影响越南;统治阶级维护越南社会稳定的需要。
【详解】本题是列举类和背景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越南。第一小问法律责任应该是甲。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犯罪存留养亲”并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可知,越南在法律上受到中国影响,强调礼法结合,也反映了传统儒家思想深刻影响越南;据材料“致力于安定民生与制度建设,学习中国的体制。为巩固封建专制制度和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可得出维护越南社会稳定的需要。
14.(1)方面: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精湛的工艺;有效的官僚机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成果。
(2)历史特点:博大精深,领域广阔;是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历史悠久,绵延不绝。价值:中国文化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思想上的认识;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一个思想指导作用;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个支撑点。
(3)中华文化对世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和印刷;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享有高度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得出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精湛的工艺;有效的官僚机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成果。
(2)特点:根据材料二“各民族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领域广阔”得出博大精深,领域广阔;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根据材料二“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到宋明的融合,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的宋明理学形成”得出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外来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根据材料二“中华文化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得出历史悠久,绵延不绝。价值: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指导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根据所学,结合课本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对儒家文化圈的各国的影响,以及对西欧社会的转型,推动其进入近代社会产生的作用等方面考虑。
15.示例: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不断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到宋明时期,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外国传教士来华,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会通中西文化,编译科学著作,促进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特别是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入(也可写具体表现如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等),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可写具体表现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指导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
总之,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是古代和近现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弄清题目要求和范围,要求是以“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范围是中国史的知识。
其次,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按时序论述外来文化融入中国文化。古代时期,可以以佛教传入中国、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及明清时期传教士来华为例说明;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不断发展,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入;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
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