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古诗三首(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11:16:43

文档简介

17 古诗三首
一.试题(共12小题)
1.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    代诗人    所作,人称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
(2)《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    、   、   、   、   、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的美景。
(3)《望天门山》第一句中    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    、   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    、   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断    楚   
孤    帆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淡妆(zhāng zhuāng)    潋滟(liàn niàn)   
雨亦奇(yí yì)   
4.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一句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5.《饮湖上初晴后雨》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
D.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形象写出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波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作者在西湖所观雨天中的山色的美
C.本诗是婉约派的七言律诗
D.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 B.天门/中断楚/江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
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停车坐(因为)爱枫林晚。
B.霜叶红于(比……红)二月花。
C.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方男子)。
D.淡妆浓抹(淡雅和艳丽两种不同的妆饰)总相宜。
9.古诗中有许多数字,请给下面诗句填上合适的数字,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1)   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竹外桃花    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4)   个星天外,   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5)城阙辅    秦,风烟望    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唐    
天门    江开,
碧水东    。
两岸青山    ,
   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A.断 开
B.流 回
C.出 来
(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5)试着用横线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
(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c.《望庐山瀑布》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______,山色空蒙______。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总相宜。
(1)诗题中“初晴后雨”告诉我们,本诗描写了西湖    时所呈现的不同风姿。
A.先晴后雨
B.时晴时雨
C.先雨后晴
D.久晴无雨
(2)下列对诗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B.方:正
C.亦:也
D.欲:贪心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B.这首诗写于苏轼任职海南期间,是他应朋友之邀而写。
C.因为这首诗,西湖有了“西子湖”的别称。
D.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赞誉。
12.把《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尖子生篇)2024-2025学年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17 古诗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2小题)
1.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所作,人称  诗仙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望庐山瀑布 》《 早发白帝城 》。
(2)《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  断 、 开 、 流 、 回 、 出 、 来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天门山 的美景。
(3)《望天门山》第一句中  中断 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  开 、 流 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  碧 、 青 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考点】诗歌形象意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诗歌意境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解答】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还写了《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名篇。
(2)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3)第一句“中断”,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一、二句的“开”“流”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中的“碧”“青”写了颜色美。
故答案为:
(1)唐 李白 诗仙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断 开 流 回 出 来 天门山
(3)中断 开 流 碧 青
【点评】注意读懂诗歌,体会古诗文所描写的意境,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2.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断 斤  楚 林 
孤 子  帆 巾 
【考点】偏旁部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略
【解答】斤 林 子 巾
【点评】略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淡妆(zhāng zhuāng) zhuāng  潋滟(liàn niàn) liàn 
雨亦奇(yí yì) yì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略
【解答】zhuāng liàn yì
【点评】略
4.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一句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考点】诗歌形象意境.
【答案】D
【分析】《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间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解答】考查了诗歌的意境鉴赏,结合内容理解。
根据内容可知,A、B、C都是描写秋天景色。D“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写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间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可知,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故选:D。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5.《饮湖上初晴后雨》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
D.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考点】诗歌形象意境.
【答案】C
【分析】略
【解答】C
【点评】略
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形象写出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波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作者在西湖所观雨天中的山色的美
C.本诗是婉约派的七言律诗
D.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考点】诗歌翻译.
【答案】C
【分析】略
【解答】C
【点评】略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 B.天门/中断楚/江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
【考点】诗歌朗读.
【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诗歌朗读停顿。诗歌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A.正确。
B.有误,“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根据诗句意思划分停顿为:天门/中断/楚江开。
C.有误,“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根据诗句意思划分停顿为:湖光/秋月/两相和。
故选:A。
【点评】诗歌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诗歌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诗歌,读懂诗歌内容。
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停车坐(因为)爱枫林晚。
B.霜叶红于(比……红)二月花。
C.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方男子)。
D.淡妆浓抹(淡雅和艳丽两种不同的妆饰)总相宜。
【考点】诗歌词句理解.
【答案】C
【分析】考查了诗歌的翻译,对于诗歌的翻译,要以诗句中的字词的意思为依托,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诗句意思的有效途径。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欲把西湖比西子”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西子”是西施的意思。
故选:C。
【点评】做此类题目一定要对古诗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熟悉诗歌的创作背景,不懂的地方可借助工具书来完成。
9.古诗中有许多数字,请给下面诗句填上合适的数字,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1) 两 个黄鹂鸣翠柳, 一 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竹外桃花  三两 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南朝  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4) 七八 个星天外, 两三 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5)城阙辅  三 秦,风烟望  五 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诗词的默写,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1)唐朝杜甫的《绝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2)宋朝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3)唐朝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4)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故答案为:
(1)两 一;
(2)三两;
(3)四百八十;
(4)七八 两三;
(5)三 五。
【点评】熟练掌握所要背诵的诗句并注意正确书写,注意疏通文意,理解课文,抓首字,加强背诵。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  中断楚 江开,
碧水东  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C 
A.断 开
B.流 回
C.出 来
(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5)试着用横线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
(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c.《望庐山瀑布》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a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考点】写景咏物.
【答案】(1)李白 中断楚 流至此回 相对出 孤帆;
(2)C;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5)天门山、楚江、博望山、西梁山、孤帆、日边;
(6)①b;②a;③c。
【分析】《望天门山》是唐代李白于公元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大意如下: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解答】(1)考查诗歌背诵和文学常识。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全诗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考查写作手法。这首诗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其中“出”“来”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故选C。
(3)考查朗读节奏。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全诗大意如下: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根据诗歌大意,朗读节奏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考查诗句的理解。这首诗的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中断”的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开”是劈开,断开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5)考查诗歌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大意如下: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阅读这首诗,结合诗句意思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天门山、楚江、博望山、西梁山、孤帆、日边。
(6)考查诗歌积累。唐代诗人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流传广泛。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早发白帝城》。故选b。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独坐敬亭山》。故选a。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望庐山瀑布》。故选c。
故答案为:
(1)李白 中断楚 流至此回 相对出 孤帆;
(2)C;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5)天门山、楚江、博望山、西梁山、孤帆、日边;
(6)①b;②a;③c。
【点评】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1.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______,山色空蒙______。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总相宜。
(1)诗题中“初晴后雨”告诉我们,本诗描写了西湖  A 时所呈现的不同风姿。
A.先晴后雨
B.时晴时雨
C.先雨后晴
D.久晴无雨
(2)下列对诗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B.方:正
C.亦:也
D.欲:贪心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B.这首诗写于苏轼任职海南期间,是他应朋友之邀而写。
C.因为这首诗,西湖有了“西子湖”的别称。
D.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赞誉。
【考点】写景咏物;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
【答案】晴方好 雨亦奇;
淡妆浓抹;
(1)A;
(2)D;
(3)B。
【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参考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解答】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考查诗歌词句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在西湖上饮酒,恰碰上天气晴朗过后又后下起小雨的天气状况。由题目可知,本诗描写了西湖先晴后雨时所呈现的不同风姿。故选A。
(2)考查诗歌词句理解。A、B、C正确。D.有误。欲把西湖比西子: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欲:可以;如果。故选D。
(3)考查诗歌情感主旨。A、C、D正确。B.有误。《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写下的佳作。故选B。
故答案为:
晴方好 雨亦奇;
淡妆浓抹;
(1)A;
(2)D;
(3)B。
【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
12.把《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
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考点】诗歌形象意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诗歌意境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联想的基础上改写诗歌,编写故事。
【解答】出自宋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这首诗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下半首诗里,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看出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故答案为: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
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点评】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17 古诗三首
一.试题(共11小题)
1.看拼音,写字词。
雨后chū    晴,yáo wàng    楚江,江面yín    光闪闪,一艘fān chuán    正gū    独地航行。
2.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相宜(yí yì)    
空蒙(mēng méng)    
潋滟(lán liàn)    
两相和(huó hé)    
镜未磨(mò mó)    
淡妆浓抹(mǒ mā)    
3.给形近字组词。
孤     闲     湖     镜     银    
狐     闭     糊     境     跟    
4.字典宝宝。
“岸”字是    结构的字,共    画。
5.圈出诗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天门中段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次回。    
(2)两岸清山相对出,狐帆一片日边来。    
6.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7.课内阅读练习。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   。本诗的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诗人描绘了西湖   和   两种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3)《望洞庭》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8.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1)天门中断楚江开   
①从中间断开。 ②中途停止或断绝。
(2)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   
①和谐。 ②温和,暖和。
9.趣填成语。
千疮百       虚乌有 宁死不   
   形毕露 投桃报       手起家
10.根据你所积累的古诗填一填。
诗中有风景。本学期我们跟随李白欣赏了“天门中断楚江开,   ”的壮观景象;还跟随刘禹锡饱览了“   ,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洞庭美景;既领略了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的江南秀丽荷花,又见识了杜牧笔下“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枫林晚……
11.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2)“西子”指的是    。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4)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     潋滟对     晴对    
17 古诗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看拼音,写字词。
雨后chū  初 晴,yáo wàng  遥望 楚江,江面yín  银 光闪闪,一艘fān chuán  帆船 正gū  孤 独地航行。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初 遥望 银 帆船 孤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字词。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字词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初 遥望 银 帆船 孤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字词。
2.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相宜(yí yì)  yì 
空蒙(mēng méng)  mēng 
潋滟(lán liàn)  lán 
两相和(huó hé)  huó 
镜未磨(mò mó)  mò 
淡妆浓抹(mǒ mā)  mā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yì mēng lán huó mò mā
【分析】考查字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相宜”的“宜”读yí,读yí时指合适、适当;“空蒙”的“蒙”读méng,读méng指迷茫;“潋滟”的“潋”读liàn,读liàn时表示水波荡漾;“两相和”的“和”读hé,读hé指融合;读huó时指搅拌揉弄粉状物;读huò时指掺杂混合;读hè指声音相应;读hú表示打麻将用语;“镜未磨”中“磨”读mó,读mó指反复摩擦达到光滑;读mò指把食物碾碎的工具;“淡妆浓抹”中的“抹”读mǒ,读mǒ是指涂上;读mā指弄平。
故答案为:
yì mēng lán huó mò mā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3.给形近字组词。
孤  孤立  闲  空闲  湖  湖水  镜  眼镜  银  银色 
狐  狐狸  闭  关闭  糊  糊涂  境  境外  跟  跟头 
【考点】组词.
【答案】孤立 空闲 湖水 眼镜 银色
狐狸 关闭 糊涂 境外 跟头
【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如“孤”与“狐”,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孤:只有少数。可组词:孤立。狐:动物。可组词:狐狸。
【解答】故答案为:
孤立 空闲 湖水 眼镜 银色
狐狸 关闭 糊涂 境外 跟头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4.字典宝宝。
“岸”字是  上下 结构的字,共  8 画。
【考点】间架结构;基本笔画.
【答案】上下 8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基本笔画及间架结构的掌握情况,根据课内所学完成。
【解答】岸:上下结构,笔顺为:丨∟丨 一 ノ 一 一 丨,共8画。
故答案为:
上下 8
【点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知识是汉字学习的基础,在学习中要重点掌握。
5.圈出诗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天门中段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次回。  段—断 次—此 
(2)两岸清山相对出,狐帆一片日边来。  清一青 狐一孤 
【考点】错别字.
【答案】(1)段—断 次—此;
(2)清一青 狐一孤。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诗句及意思,对每句诗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故“段”错误,应改为“断”;“次”错误,应改为“此”。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故“清”错误,应改为“青”;“狐”错误,应改为“孤”。
故答案为:
(1)段—断 次—此;
(2)清一青 狐一孤。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6.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 
(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C 
(3)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B 
【考点】比喻.
【答案】(1)A;
(2)C;
(3)B。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把“西湖”比作“西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一半是鱼”夸大了事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把“大龙虾”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A;
(2)C;
(3)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课内阅读练习。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唐代 (朝代)诗人 李白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 天门山、碧水、青山、孤帆 。本诗的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①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 行船感受 (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宋代 (朝代)诗人 苏轼 。诗人描绘了西湖 晴天 和 雨天 两种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3)《望洞庭》的作者是 唐代 (朝代)诗人 刘禹锡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考点】诗歌形象意境.
【答案】(1)唐代 李白 天门山、碧水、青山、孤帆 ①②;
(2)宋代 苏轼 晴天 雨天;
(3)唐代 刘禹锡 比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所学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根据对于古诗的诵读理解与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完成。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天门山、碧水、青山、孤帆。本诗的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山川之势,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行船感受。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诗人描绘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诗中,诗人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故答案为:
(1)唐代 李白 天门山、碧水、青山、孤帆 ①②;
(2)宋代 苏轼 晴天 雨天;
(3)唐代 刘禹锡 比喻。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8.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1)天门中断楚江开 ① 
①从中间断开。 ②中途停止或断绝。
(2)碧水东流至此回 ②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 ① 
①和谐。 ②温和,暖和。
【考点】诗歌词句理解.
【答案】(1)①;
(2)②;
(3)①。
【分析】考查了诗歌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含义,注意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解答】(1)(2)出自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中断”从中间断开。“回”回旋。
(3)出自唐朝刘禹锡的《望洞庭》,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和”和谐。
故答案为:
(1)①;
(2)②;
(3)①。
【点评】紧扣诗句的含义来分析,注意揣摩句意,联系诗歌的整体进行思考。
9.趣填成语。
千疮百 孔   子 虚乌有 宁死不 屈 
 原 形毕露 投桃报 李   白 手起家
【考点】补全词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千疮百孔 子虚乌有 宁死不屈
原形毕露 投桃报李 白手起家
故答案为:
孔 子 屈
原 李 白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10.根据你所积累的古诗填一填。
诗中有风景。本学期我们跟随李白欣赏了“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的壮观景象;还跟随刘禹锡饱览了“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洞庭美景;既领略了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的江南秀丽荷花,又见识了杜牧笔下“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枫林晚……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碧水东流至此回 湖光秋月两相和 芙蓉向脸两边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王昌龄的《采莲曲》,杜牧的《山行》。
故答案为:
碧水东流至此回 湖光秋月两相和 芙蓉向脸两边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11.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回答问题。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宋 代诗人  苏轼 。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2)“西子”指的是  西施 。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
(4)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  山色  潋滟对  空濛  晴对  雨 
【考点】古诗词;诗歌翻译;古诗文默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才情横溢的诗人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2)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4)根据对仗句字字相对的特点,“水光”对“山色”,“潋滟”对“空濛”,“晴”对“雨”。
故答案为: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宋 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施
(3)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4)山色 空濛 雨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7 古诗三首
一.试题(共13小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天门山》一诗中,“楚江”指的是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   》。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的“西子”指    ,她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中把    比作西子,更加说明了    的美。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   》。
(3)《望洞庭》是描写    的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    和形象的    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2.读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fān chuán     yín pán     yáo yuǎn    
3.辨字组词。
断     楚     宜     淡    
继     禁     且     谈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楚江(cǔ chǔ)     银盘(yín yíng)     镜未磨(mò wèi)    
相宜(yí yì)     饮用水 (yǐn yìn)     浓抹(mǒ mò)    
5.把以下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理所       同胞
突   其       不   睛
恍然    饶有   
平   无       息   神
6.字词积累与理解。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欲”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A.欲望;B.想要,希望;C.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7.圈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字,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1)小猫和猫妈妈来到河边钩鱼。    
(2)我们都在全神惯注地听老师讲课。    
(3)圣延树上挂满了礼物。    
(4)他总是喜欢一想天开。    
8.根据古诗填空。
(1)根据意思写诗句。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青山,从远处看,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   ,   ,“和”的意思是:   。
(3)诗中描写的是   的景色。
9.根据解释写诗句。
(1)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    
(2)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    
(3)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    
(4)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扬帆,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    
10.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有三处比喻,分别是把   比作   ,把   比作   ,把   比作   。
11.给下列诗句填上合适的颜色。
(1)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2)两岸    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远上寒山石径斜,   云生处有人家。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于二月花。
(5)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8)日照香炉生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2.古诗阅读理解。
望天门山
   ,   。
   ,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   》。
(3)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
(4)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   。
(5)诗句“   ,   ”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6)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    望天门山。
A.天门山脚下
B.天门山山中
C.行驶的小船中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13.
前所未有,有史第一叫   天   地。 气势浩大,气势雄伟叫   天   地。
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叫   天   地。 心情愉快,非常高兴叫   天   地。
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叫   天   地。 变化巨大,改变彻底叫   天   地。
数量极多,来势凶猛叫   天   地。 事业宏伟,使人震惊叫   天   地。
形象高大,气概豪迈叫   天   地。 冰雪封地,非常寒冷叫   天   地。
17 古诗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3小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天门山》一诗中,“楚江”指的是  长江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 望庐山瀑布 》。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的“西子”指  西施 ,她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中把  西湖 比作西子,更加说明了  西湖 的美。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 题西林壁 》。
(3)《望洞庭》是描写  月夜下的洞庭湖 的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  想象 和形象的  比喻 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考点】课文理解;修辞手法.
【答案】(1)长江 望庐山瀑布;
(2)西施 西湖 西湖 题西林壁;
(3)月夜下的洞庭湖 想象 比喻。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修辞。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就是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学习课文时要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1)《望天门山》一诗中,“楚江”指的是长江。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望庐山瀑布》。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的“西子”指西施,她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中把“西湖”比作西子,更加说明了西湖的美。我还知道诗人另外的描写祖国山水的诗:《题西林壁》。
(3)《望洞庭》是描写的月夜下的洞庭湖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故答案为:
(1)长江 望庐山瀑布;
(2)西施 西湖 西湖 题西林壁;
(3)月夜下的洞庭湖 想象 比喻。
【点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型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2.读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楚江  fān chuán  帆船  yín pán  银盘  yáo yuǎn  遥远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楚江 帆船 银盘 遥远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楚江 帆船 银盘 遥远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辨字组词。
断  断绝  楚  清楚  宜  适宜  淡  淡水 
继  连续  禁  不禁  且  而且  谈  谈话 
【考点】组词.
【答案】断绝 清楚 适宜 淡水
连续 不禁 而且 谈话
【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如“断”与“继”,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断:有断绝的意思。可组词“断绝”。继:继续,接续的意思。可组词“连续”。
【解答】故答案为:
断绝 清楚 适宜 淡水
连续 不禁 而且 谈话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楚江(cǔ chǔ)  chǔ  银盘(yín yíng)  yín  镜未磨(mò wèi)  wèi 
相宜(yí yì)  yí  饮用水 (yǐn yìn)  yǐn  浓抹(mǒ mò)  mǒ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chǔ yín wèi
yí yǐn mǒ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写出生字的正确读音。
【解答】饮:[yǐn]喝,有时特指喝酒。[yìn]给牲畜喝水喝。故“饮用水”的“饮”应读“yǐn”。
抹:[mǒ]涂。[mā]擦。故“浓抹”的“抹”应读“mǒ”。
故答案为:
chǔ yín wèi
yí yǐn mǒ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把以下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理所 当然   一母 同胞
突 如 其 来   目 不 转 睛
恍然 大悟  饶有 兴趣 
平 平 无 奇   屏 息 凝 神
【考点】补全词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理所当然 一母同胞
突如其来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饶有兴趣
平平无奇 屏息凝神
故答案为:
当然 一母 如 来 目 大悟 兴趣 平 奇 屏 凝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6.字词积累与理解。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欠 部,再查  7 画。“欲”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A.欲望;B.想要,希望;C.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C 
(2)欲把西湖比西子。  B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A 
【考点】部首查字法;多义字.
【答案】欠 七
(1)C;
(2)B;
(3)A;
【分析】考查了查字典和多义字。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解答】“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欠”部,再查7画。
(1)“欲来”将要来的意思。“欲”将要的意思。故选C。
(2)“欲把西湖比西子”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欲”想要的意思。故选B。
(3)“求知欲”渴求知识的欲望。“欲”欲望的意思。故选A。
故答案为:
欠 七
(1)C;
(2)B;
(3)A;
【点评】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这个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第二步,按这个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第三步,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的栏目。
第四步,除去部首,数准确这个字的笔画数。
第五步,在这个部首栏找到该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7.圈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字,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1)小猫和猫妈妈来到河边钩鱼。  钩﹣钓 
(2)我们都在全神惯注地听老师讲课。  惯﹣贯 
(3)圣延树上挂满了礼物。  延﹣诞 
(4)他总是喜欢一想天开。  一﹣异 
【考点】错别字.
【答案】(1)钩﹣钓;
(2)惯﹣贯;
(3)延﹣诞;
(4)一﹣异。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1)钓鱼:用钓具捕鱼。“钩”应为“钓”。
(2)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惯”应为“贯”。
(3)圣诞树: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等常绿树。树上点缀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物品等。“延”应为“诞”
(4)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古怪,很不切实际,难以实现。“一”应为“异”。
故答案为:
(1)钩﹣钓;
(2)惯﹣贯;
(3)延﹣诞;
(4)一﹣异。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8.根据古诗填空。
(1)根据意思写诗句。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青山,从远处看,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 湖光 , 秋月 ,“和”的意思是: 和谐 。
(3)诗中描写的是 月下洞庭湖 的景色。
【考点】诗歌翻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青山,从远处看,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两:指湖光、秋月。和:和谐。
(3)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故答案为: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湖光 秋月 和谐
(3)月下洞庭湖
【点评】紧扣诗句的含义来分析,注意揣摩句意,联系诗歌的整体进行思考。
9.根据解释写诗句。
(1)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  天门中断楚江开 
(2)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  碧水东流至此回 
(3)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4)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扬帆,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考点】诗歌翻译.
【答案】(1)天门中断楚江开;
(2)碧水东流至此回;
(3)两岸青山相对出;
(4)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析】考查了诗歌的翻译,诗歌翻译,要做到字字有着落。要把原诗的每个字词完整地翻译出来,不可存在漏译的现象。必须准确无误,简洁精练。
【解答】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翻译: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扬帆,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
故答案为:
(1)天门中断楚江开;
(2)碧水东流至此回;
(3)两岸青山相对出;
(4)孤帆一片日边来。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10.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拟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 
能不忆江南? 反问 
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最后一句有三处比喻,分别是把 潭面 比作 未磨的铜镜 ,把 洞庭湖水 比作 白银盘 ,把 洞庭山 比作 青螺 。
【考点】比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等。
【解答】第一句:“厌”厌烦的意思,说的是诗人和敬亭山之间看不厌烦,具有人物的特点,是拟人句。
第二句:句子中把“江边的鲜花”比作“火”,“江水”比作“蓝草”,故为比喻句。
第三句:意思是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表达了反问的语气,是反问句。
第四句:把“潭面”比作“未磨的铜镜”;把“洞庭湖水”比作“白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
拟人;
比喻;
反问;
比喻;
潭面 未磨的铜镜 洞庭湖水 白银盘 洞庭山 青螺。
【点评】比喻句,就要看有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有本体和喻体,和比喻词“好像,犹如”等,本体和喻体具有相同的特点。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说成与人相同,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11.给下列诗句填上合适的颜色。
(1)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 水东流至此回。
(2)两岸  青 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 云生处有人家。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红 于二月花。
(5) 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春风又  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红 杏出墙来。
(8)日照香炉生  紫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诗词的默写,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2)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
(3)(4)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5)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6)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7)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8)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故答案为:
(1)碧;
(2)青;
(3)白;
(4)红;
(5)黄;
(6)绿;
(7)红;
(8)紫。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古诗阅读理解。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 静夜思 》。
(3)这首诗描写了  天门山 、 楚江 、 孤帆 、 红日 等景物。
(4)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 天门中断楚江开 。
(5)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6)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  C 望天门山。
A.天门山脚下
B.天门山山中
C.行驶的小船中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考点】写景咏物.
【答案】(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唐 李白 静夜思;
(3)天门山 楚江 孤帆 红日;
(4)天门中断楚江开;
(5)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一片日边;
(6)C;
(7)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分析】《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解答】(1)考查了诗歌默写。根据背诵作答。
(2)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创作的诗歌很多,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如《静夜思》。
(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及信息提取能力。完成本题需要结合具体诗句来作答。从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知描写的景物有“天门山““楚江““孤帆“““红日“等景物。
(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既要对诗歌整体把握,又要对局部恰当分析。从全诗可知,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的美丽画面。其中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正是描绘了这钟景象。
(6)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的情景。这幅画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由此可知,诗人是在行驶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7)考查了诗句的意思。结合句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知,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故答案为: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唐 李白 静夜思;
(3)天门山 楚江 孤帆 红日;
(4)天门中断楚江开;
(5)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一片日边;
(6)C;
(7)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3.
前所未有,有史第一叫 开 天 辟 地。 气势浩大,气势雄伟叫 震 天 动 地。
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叫 翻 天 覆 地。 心情愉快,非常高兴叫 欢 天 喜 地。
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叫 呼 天 抢 地。 变化巨大,改变彻底叫 改 天 换 地。
数量极多,来势凶猛叫 铺 天 盖 地。 事业宏伟,使人震惊叫 惊 天 动 地。
形象高大,气概豪迈叫 顶 天 立 地。 冰雪封地,非常寒冷叫 冰 天 雪 地。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对含有“天”“地”的成语的积累。根据所给的意思,结合平时的理解写出成语即可。
【解答】开天辟地:前所未有,有史第一。
惊天动地:气势浩大,气势雄伟。
震天动地:气势浩大,气势雄伟。
翻天覆地: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欢天喜地:心情愉快,非常高兴。
呼天抢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
改天换地:变化巨大,改变彻底。
铺天盖地:数量极多,来势凶猛。
惊天动地:气势浩大,气势雄伟
顶天立地: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冰天雪地:冰雪封地,非常寒冷。
故答案为:
开 辟;震 动;翻 覆;欢 喜;呼 抢;改 换;铺 盖;惊 动;顶 立;冰 雪。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理解词语的意思,日积月累,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