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11:19:46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5小题)
1.写一写,注意汉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比谁的书写最好。
2.下面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有新鲜感的词语能带给我们想象,对下面词语展开的想象不正确的是(  )
A.急急忙忙(想起小朋友早上起晚了,往学校跑的样子)
B.咿咿呀呀(想起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C.鸦雀无声(想起同学们认真学习,教室里十分安静的样子)
D.绚丽多彩(想起春天花园里开放的各种各样的鲜花)
4.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绒毛(yóng)坪坝(bà)
B.摔跤(shuāi)影子(yǐn)
C.粗壮(cū)安静(jìng)
D.绒球(qióu)凤尾竹(fèng)
5.读拼音,写词语。
néng gòu    
fēi yáng    
suǒ yǒu    
cāi chū    
6.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画上“√”。
(1)一天,先生照(列 例)    让孙中山背一(断 段)    书。孙中山(壮 状)    着胆子问先生这段书的意思。
(2)一走进家门,就闻到(秀 诱)    人的香味,我毫不犹(豫 欲)    地放下书包,直奔厨房。
(3)那几(jī jǐ)    只蜻蜓飞得很低,几(jī jǐ)    乎快要碰到水面了。
(4)那个人心中有了答(dā dá)    案之后,他一口就答(dā dá)    应(yìng yīng)    会办好这件事。
7.读一读,圈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听了叔叔这句话,我很后悔,比挨(āi ái)    打挨(āi ái)    骂还难受。
(2)早上,贝贝来到学校,照(列 例)    准备好学习用品,然后开始背(诵 涌)    古诗。
8.仿写词语。
顶天立地(含有反义词)            
马马虎虎(AABB式)            
胖乎乎(ABB式)            
9.把学习游泳的步骤讲清楚,连一连。
第一步 学习漂浮
第二步 学习憋气
第三步 尝试游泳
第四步 岸上的准备动作
10.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想在写完作业以前出来游戏。
他们要受到批评。(用恰当的词语连成一句话)
   
(2)东风的湿润吹过田野。(修改病句)
   
11.连线搭配。
披着 大大的 肚皮
露着 碧绿的 眼睛
甩着 雪白的 衣裳
鼓着 长长的 尾巴
12.拓展提升
推荐:《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作者:[英国]罗尔德 达尔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想知道狐狸一家最后逃出来了吗?拿着铁锨在挖狐狸洞的是谁呢?狐狸一家还会遇到哪些危险?狐狸爸爸又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13.阅读。
上学一路歌
春天上学,走一路,采一路野花。黄色的是蒲公英,紫色的是二月兰……走一路,采一路,采得满手香,满身香,到后来,满教室都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随着它绕弯曲(qǔ qū)   行,我们唱着(zhe zháo)   歌,伴随着叮叮咚咚的水声到了学校。结果,教(jiāo jiào)   室的地上满是各种花纹的湿鞋印。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不必带饭,肚子饱饱的。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chōng chòng)   ,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一路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用“√”给短文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从短文中积累了两个表示声音的词,它们是    和    。
(3)短文是按照“   ﹣   ﹣   ﹣   ”的顺序描写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景的。他们春天采花,夏天    ,秋天    ,冬天滑冰,多快乐呀!
(4)我知道大伙“都怪学校太近太近”的原因是    
A.大伙只想滑冰,不想去上学。
B.大伙感觉上学路上的快乐时光太短暂。
(5)短文里的小学生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上学,而且夏天要蹚水上学,冬天又特别冷,你觉得这些孩子愿意去上学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请任选一处回答。
14.课外阅读。
校园秋色
秋天来了,秋风吹蓝了天空,吹黄了大地,也把我们的校园吹得五彩缤纷。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菊花开得正艳。有的黄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翻卷,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
操场上几株枫树脱去了夏衣,换上了秋装。远远望去,树冠像着了火,红彤彤的一片。
办公楼前,白杨树的叶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黄了,金色的树叶跳着舞,打着旋儿,慢悠悠地从树上飘下来。
校园的秋天,正播种着五彩缤纷的希望!
(1)照样子写词语。
①红彤彤(ABB式)
   
②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的四字词语)
   
(2)作者把菊花比喻成   、   和   。
(3)这篇短文按照   (时间 方位)顺序,描写了   、   、   这几处的景物。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五彩缤纷的希望”指的是   
A.校园秋色。
B.植物茁壮成长。
C.花坛里的菊花。
D.孩子们长大成材。
15.你的课余生活一定丰富多彩!回忆一下,你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是怎么玩的?游戏中最有趣的是什么?请你以“课余,我最爱玩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300字左右。
第一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5小题)
1.写一写,注意汉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比谁的书写最好。
【考点】汉字书写.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临摹题目中汉字,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点评】汉字临摹是练习书写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生字时要注意汉字的书写,写一手好字,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好处。
2.下面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考点】错别字.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书写有误。绒球:用彩色毛线或绒线扎成的球。故“”错误;
B.书写有误。荒野:荒凉的原野。故“”错误;
C.书写有误。跳舞:舞蹈。故“”错误。
D.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有新鲜感的词语能带给我们想象,对下面词语展开的想象不正确的是(  )
A.急急忙忙(想起小朋友早上起晚了,往学校跑的样子)
B.咿咿呀呀(想起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C.鸦雀无声(想起同学们认真学习,教室里十分安静的样子)
D.绚丽多彩(想起春天花园里开放的各种各样的鲜花)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A、C、D正确。B选项有误,咿咿呀呀:想起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等。
4.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绒毛(yóng)坪坝(bà)
B.摔跤(shuāi)影子(yǐn)
C.粗壮(cū)安静(jìng)
D.绒球(qióu)凤尾竹(fèng)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解答】A.有误,“绒”应读róng。
B.有误,“影”应读yǐng。
C.正确。
D.有误,“球”应读qiú。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实践证明,学生读错音节或读不出音节,多数时候不是因为不会拼,而是他们忘了声母或韵母,或是读错了声母、韵母或声调。
5.读拼音,写词语。
néng gòu  能够 
fēi yáng  飞扬 
suǒ yǒu  所有 
cāi chū  猜出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能够
飞扬
所有
猜出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能够
飞扬
所有
猜出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6.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画上“√”。
(1)一天,先生照(列 例)  例 让孙中山背一(断 段)  段 书。孙中山(壮 状)  壮 着胆子问先生这段书的意思。
(2)一走进家门,就闻到(秀 诱)  诱 人的香味,我毫不犹(豫 欲)  豫 地放下书包,直奔厨房。
(3)那几(jī jǐ)  jǐ 只蜻蜓飞得很低,几(jī jǐ)  jī 乎快要碰到水面了。
(4)那个人心中有了答(dā dá)  dá 案之后,他一口就答(dā dá)  dā 应(yìng yīng)  yìng 会办好这件事。
【考点】选字词填空;汉字读音.
【答案】(1)例 段 壮;
(2)诱 豫;
(3)jǐ jī;
(4)dá dā yìng。
【分析】本题考查了选字词填空和汉字读音,完成选字词填空时要注意辨析每组字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1)照例:按照贯例;按照常情。一段:指一部分。壮胆:指胆略勇壮者。故结合语境分别选择“例”“段”“壮”。
(2)诱人:诱导人,对人有吸引力。犹豫:拿不定主意。故结合语境分别选择“诱”“豫”。
(3)几:[jǐ]询问数量多少。(可组词为几个。)[jī]副词。将近;差一点。(可组词为几乎。)故结合语境分别选择“jǐ”“jī”。
(4)答:[dá]回答。(回答。)[dā]义同“答”(dá),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故结合语境分别选择“dᔓdā”。应:[yī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可组词为应该。)[yìng]回答或随声相和。(可组词为答应。)故结合语境应选择“yìng”。
故答案为:
(1)例 段 壮;
(2)诱 豫;
(3)jǐ jī;
(4)dá dā yìng。
【点评】选字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7.读一读,圈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听了叔叔这句话,我很后悔,比挨(āi ái)  ái 打挨(āi ái)  ái 骂还难受。
(2)早上,贝贝来到学校,照(列 例)  例 准备好学习用品,然后开始背(诵 涌)  诵 古诗。
【考点】多音字;选字词填空.
【答案】(1)ái ái;
(2)例 诵。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选字词填空。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解答】(1)挨:[āi]1.靠近;紧接着。2.顺着。[ái]遭受;忍受。根据语境应读“ái”。
(2)照例:按照贯例;按照常情。故选“例”。背诵: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或词句。故选“诵”。
故答案为:
(1)ái ái;
(2)例 诵。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8.仿写词语。
顶天立地(含有反义词)  古往今来   舍本逐末   进退两难 
马马虎虎(AABB式)  明明白白   平平安安   清清楚楚 
胖乎乎(ABB式)  绿油油   火辣辣   干巴巴 
【考点】词语仿写.
【答案】古往今来 舍本逐末 进退两难
明明白白 平平安安 清清楚楚
绿油油 火辣辣 干巴巴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
【解答】故答案为:
古往今来 舍本逐末 进退两难
明明白白 平平安安 清清楚楚
绿油油 火辣辣 干巴巴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注意所要求写的词是什么结构,二是要加强词语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9.把学习游泳的步骤讲清楚,连一连。
第一步 学习漂浮
第二步 学习憋气
第三步 尝试游泳
第四步 岸上的准备动作
【考点】实践作业.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解答】根据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的学习与交流,结合自己的游泳实践进行连线。
故答案为:
第一步﹣﹣岸上的准备动作
第二步﹣﹣学习憋气
第三步﹣﹣尝试游泳
第四步﹣﹣学习漂浮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10.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想在写完作业以前出来游戏。
他们要受到批评。(用恰当的词语连成一句话)
 因为们想在写完作业以前出来游戏,所以要受到批评。 
(2)东风的湿润吹过田野。(修改病句)
 湿润的东风吹过田野。 
【考点】修改病句;关联词.
【答案】(1)因为们想在写完作业以前出来游戏,所以要受到批评。
(2)湿润的东风吹过田野。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应用及修改病句的能力。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内容、结构、用词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完成。
【解答】(1)考查了对关联词的应用。所给前后两个句子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相连,将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第二个“他们”删去。
(2)考查了修改病句。词序有误,将“东风”与“湿润”对调位置。
故答案为:
(1)因为们想在写完作业以前出来游戏,所以要受到批评。
(2)湿润的东风吹过田野。
【点评】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科目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在小学阶段教学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生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其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11.连线搭配。
披着 大大的 肚皮
露着 碧绿的 眼睛
甩着 雪白的 衣裳
鼓着 长长的 尾巴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结合所给词语,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结构搭配,如:披着碧绿的衣裳。
故答案为:
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鼓着——大大的——眼睛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12.拓展提升
推荐:《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作者:[英国]罗尔德 达尔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想知道狐狸一家最后逃出来了吗?拿着铁锨在挖狐狸洞的是谁呢?狐狸一家还会遇到哪些危险?狐狸爸爸又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考点】推荐介绍.
【答案】狐狸一家最后逃了出来。拿着铁锨在挖狐狸洞的是邦斯和比恩。狐狸一家遇到的危险是在穴中挨饿。狐狸爸爸带着孩子们挖地道,挖到博吉斯的1号鸡舍,偷去了他家的鸡来充饥,并与獾一同把地道挖到邦斯的鸭鹅仓和比恩的秘密苹果酒窖,取走了很多东西。
【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本题口语交际考查的是围绕既定的主题进行的说话训练,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了解童话故事”这一主题来说话。
【解答】故答案为:
狐狸一家最后逃了出来。拿着铁锨在挖狐狸洞的是邦斯和比恩。狐狸一家遇到的危险是在穴中挨饿。狐狸爸爸带着孩子们挖地道,挖到博吉斯的1号鸡舍,偷去了他家的鸡来充饥,并与獾一同把地道挖到邦斯的鸭鹅仓和比恩的秘密苹果酒窖,取走了很多东西。
【点评】口语交际的练习贯穿于小学阶段的全过程,目的促使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13.阅读。
上学一路歌
春天上学,走一路,采一路野花。黄色的是蒲公英,紫色的是二月兰……走一路,采一路,采得满手香,满身香,到后来,满教室都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随着它绕弯曲(qǔ qū) qū 行,我们唱着(zhe zháo) zhe 歌,伴随着叮叮咚咚的水声到了学校。结果,教(jiāo jiào) jiào 室的地上满是各种花纹的湿鞋印。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不必带饭,肚子饱饱的。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chōng chòng) chōng ,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一路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用“√”给短文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从短文中积累了两个表示声音的词,它们是  叮叮咚咚 和  嗒嗒嗒 。
(3)短文是按照“ 春 ﹣ 夏 ﹣ 秋 ﹣ 冬 ”的顺序描写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景的。他们春天采花,夏天  蹚水 ,秋天  吃野果 ,冬天滑冰,多快乐呀!
(4)我知道大伙“都怪学校太近太近”的原因是  B 
A.大伙只想滑冰,不想去上学。
B.大伙感觉上学路上的快乐时光太短暂。
(5)短文里的小学生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上学,而且夏天要蹚水上学,冬天又特别冷,你觉得这些孩子愿意去上学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请任选一处回答。
【考点】记叙文.
【答案】(1)qū zhe jiào chōng;
(2)叮叮咚咚 嗒嗒嗒;
(3)春 夏 秋 冬 蹚水 吃野果;
(4)B;
(5)孩子们愿意上学。从“孩子们走在上学的小路上,春天采花,夏天蹚水,秋天吃野果,冬天滑冰,十分快乐。”可以看出孩子们愿意去上学。
【分析】短文主要描写了山村小学生一年四季走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表现山区孩子爱上学、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答】(1)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曲”读作“qū”意为不直,读作“qǔ”意为声音有高有低。根据语境选“qū”。“着”读“zhe”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如:走着。读音是“zháo”时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睡~了。根据语境选“zhe”。“教”读音是“jiāo”时意为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读音是“jiào”时表示教导;教育的场所。根据语境选“jiào”。“冲”读作“chòng”时意为对着,向着,如:~着太阳。读音是“chōng”时意为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如:~锋。根据语境选“chōng”。
(2)考查拟声词辨析。通读全文,可知表示声音的词有:叮叮咚咚、嗒嗒嗒。
(3)考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作答此题。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可知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非常快乐,以致于感觉时光太短暂,所以他们觉得学校太近太近了。故选:B。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孩子们走在上学的小路上,春天采花,夏天蹚水,秋天吃野果,冬天滑冰,十分快乐。据此,可以看出孩子们愿意去上学。
故答案为:
(1)qū zhe jiào chōng;
(2)叮叮咚咚 嗒嗒嗒;
(3)春 夏 秋 冬 蹚水 吃野果;
(4)B;
(5)孩子们愿意上学。从“孩子们走在上学的小路上,春天采花,夏天蹚水,秋天吃野果,冬天滑冰,十分快乐。”可以看出孩子们愿意去上学。
【点评】把握文章的中心,整体领悟句子的意义。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14.课外阅读。
校园秋色
秋天来了,秋风吹蓝了天空,吹黄了大地,也把我们的校园吹得五彩缤纷。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菊花开得正艳。有的黄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翻卷,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
操场上几株枫树脱去了夏衣,换上了秋装。远远望去,树冠像着了火,红彤彤的一片。
办公楼前,白杨树的叶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黄了,金色的树叶跳着舞,打着旋儿,慢悠悠地从树上飘下来。
校园的秋天,正播种着五彩缤纷的希望!
(1)照样子写词语。
①红彤彤(ABB式)
 绿油油、白茫茫、黑沉沉。 
②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的四字词语)
 五颜六色、姹紫嫣红、黑白相间。 
(2)作者把菊花比喻成 麦浪 、 火焰 和 鸡冠 。
(3)这篇短文按照 空间 (时间 方位)顺序,描写了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 、 操场上 、 办公楼前 这几处的景物。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五彩缤纷的希望”指的是 D 
A.校园秋色。
B.植物茁壮成长。
C.花坛里的菊花。
D.孩子们长大成材。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语段描写了校园花坛里、操场上、办公楼前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校园的赞美之情。
【解答】(1)考查了词语仿写。①要求写ABB式的词语。如:绿油油、白茫茫、黑沉沉。②要求写五颜六色、姹紫嫣红、黑白相间。
(2)考查了比喻句的运用。读“有的黄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翻卷,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可知,作者把菊花比喻成麦浪、火焰、鸡冠。
(3)考查了短文的写作顺序,作者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分别写了校园门口的花坛里、操场上、办公楼前几处地方的秋景,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
(4)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熟读文段可知,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五彩缤纷的希望”指的是孩子们长大成材。故选D。
故答案为:
(1)①绿油油、白茫茫、黑沉沉。②五颜六色、姹紫嫣红、黑白相间。
(2)麦浪、火焰、鸡冠。
(3)空间;校园门口的花坛里、操场上、办公楼前。
(4)D。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5.你的课余生活一定丰富多彩!回忆一下,你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是怎么玩的?游戏中最有趣的是什么?请你以“课余,我最爱玩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300字左右。
【考点】记叙文(记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课余,我最爱玩 ”为题,写一写自己的课余活动。注意抓住题眼是“最爱玩”进行选材,想想你的最喜欢课余活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学会的?你在课余生活中都有哪些收获?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把它写下来。开头可点明自己课余生活中,最爱玩的是什么,中间为重点,可写一写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喜欢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最后可点题或说明自己在玩中的收获。
【解答】范文:
课余我最爱玩滑板
我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学英语、拉二胡、滑滑板、珠心算…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滑滑板,因为滑滑板不仅可以带给我快乐,还可以锻炼身体。
第一次拿着妈妈给我买的新滑板,我就兴高采烈地冲向楼下,找了一片平地开始练习。首先我把左脚放在了滑板上,调节平衡后右脚也跟着上了滑板,滑板飞快地滑了起来。突然,我就像一个“醉汉”一样失去了平衡,只听“扑通”一声,我摔倒在地上。等了好久,我才勉强站起来,顿时感到浑身疼痛不已。仔细一看,原来我的胳膊摔青了,腿也擦破了皮,我自言自语地说:“早知道滑板这么难滑,我就不学了,害得我全身伤痕累累,干脆不学吧!”我一瘸一拐地回了家。
一进家门,妈妈看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说:“做什么事都不要放弃,受了一点伤没关系,只要你勇往直前并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拿起滑板继续滑行,我摔了一次、两次、三次…但是我并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滑滑板,而且还学会了几个花样:神龙摆尾、斜滑和龙抬头。我还当小朋友的教练呢!
我很喜欢滑滑板,它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坚持、不放弃,要勇敢面对困难,一直努力,就能成功。
【点评】本文选取需要一定技术的学滑板为题材,开头点出我最感兴趣的是滑滑板,接着写我经过多次摔打,在妈妈的鼓励下,终于学会了滑滑板,最后得出启示:做事情要坚持、不放弃,要勇敢面对困难,一直努力,就能成功。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1小题)
1.请用钢笔规范、端正地书写下面的汉字。
人心齐泰山移
   
2.下列加点多音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胳臂(bei) 臂膀(bì)
B.扎针(zá) 扎小辫(zhà)
C.压根(yā) 压倒(yā)
D.喷香(pēn) 喷水(pēn)
3.“盨(xǔ)”字根据字形定义的特点,我猜这个字的意思跟(  )有关。
A.胡须 B.水池 C.食器 D.头盔
4.“小明平时嘻嘻哈哈,打乒乓球时却 ,格外认真。”横线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大惊失色 B.手忙脚乱 C.一本正经
5.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类的一项是(  )
A.民族 B.汉族 C.景颇族 D.傣族
6.比一比,在组词。
猜     荒     劈     狂    
请     慌     臂     往    
7.你知道下列习俗是哪个民族的吗?请连一连。
三月三歌节,男女对唱 朝鲜族
跳孔雀舞,泼水嬉戏 藏族
献哈达,跳锅庄舞 壮族
跳长鼓舞,跳跳板 傣族
8.精彩交流大家赏。
(1)看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暑假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图一:暑假里,典典去了乡下,学会了    ,虽然很累,但是特别    。
图二:暑假里,聪聪去了    。
(2)快乐同分享。
我的快乐暑假生活
①地点:   
②经历的新鲜事:   
③我的收获或感受:   
9.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   
(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   的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用“ ”标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A.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
B.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10.课外阅读。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里,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1)“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的    的    里,   的    里。
(2)用“ ”画出文中描写孩子们读书的句子。读着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    ,看到了    。
11.题目:猜猜他是谁
要求:①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②抓住人物特点。
方法:可以选取一两个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第一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请用钢笔规范、端正地书写下面的汉字。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 
【考点】汉字书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汉字临摹。汉字临摹要做到书写正确、整洁、行款整齐,字迹清楚,结构匀称。汉字是由不同笔形的笔画组成的。所以,了解汉字的笔画首先要了解汉字的笔形。现在的规范字体是楷书,楷书的基本笔形共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其他笔形都是这八种笔形的变体。
【解答】故答案为:
人心齐泰山移
【点评】汉字临摹要对学生进行技巧的基本训练。技巧训练中笔画的教学十分重要,只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笔形和写法,其他发展笔形就很容易掌握了。
2.下列加点多音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胳臂(bei) 臂膀(bì)
B.扎针(zá) 扎小辫(zhà)
C.压根(yā) 压倒(yā)
D.喷香(pēn) 喷水(pēn)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A
【分析】考查了对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扎:[zhā]钻。[zā]捆,缠束。故“扎针”“扎小辫”的“扎”依次应读“zh┓zā”。
C.有误,压:[yā]从上面加力。[yà]〔~根儿〕根本,从来,如“我~根儿~就不理解这件事”。故“压根”的“压”应读“yà”。
D.有误,喷:[pēn](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pèn]很香。故“喷香”“喷水”的“喷”依次应读“pèn”“pēn”。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盨(xǔ)”字根据字形定义的特点,我猜这个字的意思跟(  )有关。
A.胡须 B.水池 C.食器 D.头盔
【考点】偏旁部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偏旁部首及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思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课内所学完成。
【解答】“盨”的部首是“皿”意思是:碗、碟、杯、盘一类用器的统称。
故选:C。
【点评】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平时在阅读时多多积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4.“小明平时嘻嘻哈哈,打乒乓球时却 ,格外认真。”横线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大惊失色 B.手忙脚乱 C.一本正经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解答】A.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B.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C.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根据语义应填“一本正经”。
故选:C。
【点评】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5.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类的一项是(  )
A.民族 B.汉族 C.景颇族 D.傣族
【考点】词语归类或排列.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分类。
【解答】B、C、D是不同民族的名称。
A、是各个民族的总称。
故选:A。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所给词语的特点确定好分类标准后再进行分类。
6.比一比,在组词。
猜  猜测  荒  荒凉  劈  劈开  狂  狂欢 
请  请客  慌  慌乱  臂  手臂  往  往事 
【考点】组词.
【答案】猜测 荒凉 劈开 狂欢
请客 慌乱 手臂 往事
【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如“荒”与“慌”,音同,部首不同,义不同。荒:荒芜,收成不好。可组词:荒芜。慌:不冷静。可组词:慌乱。
【解答】故答案为:
猜测 荒凉 劈开 狂欢
请客 慌乱 手臂 往事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7.你知道下列习俗是哪个民族的吗?请连一连。
三月三歌节,男女对唱 朝鲜族
跳孔雀舞,泼水嬉戏 藏族
献哈达,跳锅庄舞 壮族
跳长鼓舞,跳跳板 傣族
【考点】传统文化.
【答案】见解答
【分析】考查了传统文化。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解答】根据平时的积累连线即可。
故答案为:
三月三歌节,男女对唱——壮族
跳孔雀舞,泼水嬉戏——傣族
献哈达,跳锅庄舞——藏族
跳长鼓舞,跳跳板——朝鲜族
【点评】文化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8.精彩交流大家赏。
(1)看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暑假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图一:暑假里,典典去了乡下,学会了  给田地锄草 ,虽然很累,但是特别  高兴 。
图二:暑假里,聪聪去了  游乐园 。
(2)快乐同分享。
我的快乐暑假生活
①地点: 龙城广场。 
②经历的新鲜事: 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给龙城广场“整容”。 
③我的收获或感受: 我们分工合作,干得满头大汗,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 
【考点】看图写话;学习交流.
【答案】 (1)给田地锄草 快乐 游乐园;
(2)①龙城广场;
②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给龙城广场“整容”。
③我们分工合作,干得满头大汗,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画中内容,分析图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语言说话。
【解答】(1)根据图片内容,写出相关句子。
(2)结合(1)提示,写出自己快乐的暑假生活内容。
故答案为:
(1)给田地锄草 快乐 游乐园;
(2)①龙城广场;
②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给龙城广场“整容”。
③我们分工合作,干得满头大汗,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
【点评】写话是小学中低年级常见的题目,目的在于促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9.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 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 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 的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用“ ”标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一点儿 
(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B 
A.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
B.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
(3)一点儿;
(4)B。
【分析】语段选自《不懂就要问》。文章讲述的是孙中山在私塾中大胆问老师,不怕被批评,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解答。表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品质。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照例”的意思是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的理解。阅读词语“壮着胆子”可知,这个词语表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的品质。
(3)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完成本题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来回答。阅读句子“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可知,这句话突出了“一点儿也不懂”,因此重音应在“一点儿”上。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气,意思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故选B。
故答案为:
(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
(3)一点儿;
(4)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语段的理解,完成时要根据课文原文的理解及课内学习完成。
10.课外阅读。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里,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1)“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的  大山 的  怀抱 里, 浓密 的  竹林 里。
(2)用“ ”画出文中描写孩子们读书的句子。读着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  山雀和竹林的回答 ,看到了  它们也在聚精会神的听的样子 。
【考点】语段阅读;句子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案】(1)大山 怀抱 浓密 竹林;
(2)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山雀和竹林的回答 它们也在聚精会神的听的样子
【分析】语段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里”“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筛选作答。
(2)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及发散思维。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是描写孩子们读书的句子,再结合句子展开联想作答。
故答案为:
(1)大山 怀抱 浓密 竹林;
(2)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山雀和竹林的回答 它们也在聚精会神的听的样子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1.题目:猜猜他是谁
要求:①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②抓住人物特点。
方法:可以选取一两个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考点】记叙文(写人).
【答案】
猜猜他是谁
这一位,他是男生,很帅。他有着一头很拉风的韩流卷发,圆圆见方的脸上,长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可别小瞧了这双眼,那里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呢!
他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他仔细地把一大摞数学《基础训练》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帮候老师送到三年级老师办公室。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的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
快,猜着他是谁了吗?你真棒,他确实是咱们的班长王喆璇!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篇习作。想想你最想将谁介绍给大家,他有什么特点?选择你印象深刻或熟悉的人去介绍。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答】范文:
猜猜他是谁
这一位,他是男生,很帅。他有着一头很拉风的韩流卷发,圆圆见方的脸上,长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可别小瞧了这双眼,那里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呢!
他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他仔细地把一大摞数学《基础训练》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帮候老师送到三年级老师办公室。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的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
快,猜着他是谁了吗?你真棒,他确实是咱们的班长王喆璇!
【点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不仅描写了王喆璇的外貌,还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他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结构简洁合理,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习作。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1小题)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荒野 惊慌 谎话 B. 猜想 安静 请客
C. 汉族 汗字 汉代 D. 扬起 热汤 杨树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枝干 干活 干净 干杯
B.放假 假装 真假 假期
C.圈套 圆圈 转圈 线圈
D.挨打 挨骂 挨边 挨近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鲜艳的服饰 鲜美的果汁 鲜亮的颜色
B. 粗壮的枝干 粗鲁的动作 粗暴的行为
C. 高大的凤尾竹 高尚的情操 高兴的表情
D. 欢快的学生 欢乐的节日 欢笑的美梦
4. 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背影 后背 背书 B. 假山 真假 假期
C. 猪圈 铁圈 圆圈 D. 挨着 挨近 挨骂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英国诗人、哲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诗集都是他的作品。
B.古代的私塾或学堂一般都挂有孔子的画像,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C.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
D.“私塾”“戒尺”等词语都与古代教学有关。
6.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连一连。
《大青树下的小学》 民族团结,生活美好
《花的学校》 独立思考,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 讴歌童真,渴望自由
7.请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中间是一片大草坪,春天来了,这里像绿色的大地毯。
   草坪后面是大操场,地上很干净,看不到纸屑和果皮,我们在这里做操、踢足球、玩游戏。
   草坪前竖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木牌子。
   我们学校非常可爱。
   走进校门,校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像一位忠实的哨兵守卫着学校。
   在校门口的两旁,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我们平时就在这里读书、写字、做作业。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字词造句)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仿写拟人句)
   
(3)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国旗飘扬。(扩写)
   
(5)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缩句)
   
(7)在句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①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8)照样子,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体会句子的新鲜感。
例:蝴蝶一来,他们便跳起舞来。
①黄莺一来,   。
②清风一吹,   。
③春雨一来,   。
9.拓展阅读。
通过对《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们了解了我国民族学校学生们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体会。
扬扬的脸红了
教室里挂小黑板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把它钉上去,可没有钉锤,怎么办呢?扬扬想起了门卫室王爷爷有一把钉锤,就跑去借。
扬扬猛地推开了门卫室的门,高喊:“喂,钉锤呢?”王爷爷正在看报纸,听到声音,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却没理她。扬扬的脸憋(biē)得通红,生气地回了教室,她低着头说:“没借来,王爷爷不理我。”
见此情景,芳芳拉着扬扬的手,说:“走,咱们再去一次。”来到门卫室门口,芳芳敲了敲门,听见王爷爷答话之后,才走进门卫室,说:“王爷爷,我们班挂小黑板的钉子掉了,我们想钉上去,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一用好吗?”王爷爷点了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钉锤递给芳芳。芳芳微笑着,说:“谢谢您!”这时,扬扬躲在芳芳身后,王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kuì)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
钉上钉子后,扬扬去门卫室还钉锤,她学着芳芳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王爷爷。王爷爷微笑着捋(lǚ)着胡子,说:“这才是个好孩子嘛!”
扬扬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灿烂的笑脸像一朵美丽的花。
(1)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扬扬的脸红了几次?请分别写出每次脸红的原因。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扬扬借不到钉锤,因为她    ;芳芳能借到钉锤,因为她    ;扬扬还钉锤时,王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因为她能    。
(4)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0.细心读,认真想
   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样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在标题的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A.努力钻研
B.虚心打听
C.勤学好问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成为一个对周礼精通的人。    
11.题目:猜猜他(她)是谁
要求:选择一位同学,仔细观察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选择一两点写下来,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写的时候,注意每段开头要空两格。
第一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荒野 惊慌 谎话 B. 猜想 安静 请客
C. 汉族 汗字 汉代 D. 扬起 热汤 杨树
【考点】错别字.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汉字: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故“汗字”的“汗”错误。
故选:C。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枝干 干活 干净 干杯
B.放假 假装 真假 假期
C.圈套 圆圈 转圈 线圈
D.挨打 挨骂 挨边 挨近
【考点】多音字.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解答】A.不同,干:读“ɡàn”时,意思是事物的主体或主要部分;干部;做;从事;担任;办事能力强。读“ɡān”时,意思是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不用水的;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空虚;空无所有;只具形式的。故“枝干、干活、干净、干杯”的“干”应依次读“ɡàn、ɡàn、ɡān、ɡān”。
B.不同,假:读“jià”时,意思是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停止工作或学习的时间。读“jiǎ”时,意思是借;虚伪的;不真实的(跟“真”相对)。故“放假、假装、真假、假期”的“假”应依次读“jià、jiǎ、jiǎ、jià”。
C.相同。“圈”为多音字。读“quān”时,意为环形,环形的东西。读“juàn”时,意为养家畜的棚栏。故“圈套、圆圈、转圈、线圈”的“圈”都读“quān”。
D.不同。挨:读“āi”时,意思是靠近;紧接着。读“ái”时,意思是遭受;忍受。故“挨打、挨骂、挨边、挨近”的“挨”应依次读“ái、ái、āi、āi”。
故选:C。
【点评】多音字的数量虽大,但由于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只要认真加以比较,它不同的读音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鲜艳的服饰 鲜美的果汁 鲜亮的颜色
B. 粗壮的枝干 粗鲁的动作 粗暴的行为
C. 高大的凤尾竹 高尚的情操 高兴的表情
D. 欢快的学生 欢乐的节日 欢笑的美梦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搭配的辨析与应用,认真分析各选项中的词语搭配,然后选出不当的一项.
【解答】A、B、C搭配正确。
D.“欢笑的美梦”搭配不当,可改为“甜蜜的美梦”。
故选:D。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4. 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背影 后背 背书 B. 假山 真假 假期
C. 猪圈 铁圈 圆圈 D. 挨着 挨近 挨骂
【考点】多音字.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解答】A.相同。背:读“bēi”时,意思是(人)用脊背驮。读“bèi”时,意思时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故读音均为:bèi。
B.不同。假:读“jià”时,意思是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停止工作或学习的时间。读“jiǎ”时,意思是借;虚伪的;不真实的(跟“真”相对)。故读音依次为:jiǎ、jiǎ、jià。
C.不同。
圈:读“quān”时,意思是环形;环形的东西;画环形以做记号;范围或区域;划定范围;围;量词。读“juàn”时,意思是饲养牲畜、禽兽的有栅栏的地方。故读音依次为:juàn、quān、quān。
D.不同。挨:读“āi”时,意思是靠近;紧接着。读“ái”时,意思是遭受;忍受。故读音依次为:āi、āi、ái。
故选:A。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要注重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英国诗人、哲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诗集都是他的作品。
B.古代的私塾或学堂一般都挂有孔子的画像,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C.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
D.“私塾”“戒尺”等词语都与古代教学有关。
【考点】课文理解;词语的理解与辨析;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作家及其作品、词语理解与辨析。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有误,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诗集都是他的作品。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连一连。
《大青树下的小学》 民族团结,生活美好
《花的学校》 独立思考,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 讴歌童真,渴望自由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能力,对课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
【解答】《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渴望自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虚心学习。
故答案为:
《大青树下的小学》﹣﹣民族团结,生活美好
《花的学校》﹣﹣讴歌童真,渴望自由
《不懂就要问》﹣﹣独立思考,勤学好问
【点评】概括文章的中心,是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是否学懂一篇文章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努力掌握这种本领。
7.请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4 中间是一片大草坪,春天来了,这里像绿色的大地毯。
 6 草坪后面是大操场,地上很干净,看不到纸屑和果皮,我们在这里做操、踢足球、玩游戏。
 5 草坪前竖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木牌子。
 1 我们学校非常可爱。
 2 走进校门,校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像一位忠实的哨兵守卫着学校。
 3 在校门口的两旁,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我们平时就在这里读书、写字、做作业。
【考点】衔接排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句子排序就是要求我们把排列错乱的、条理不清的几句话,经过调整、编排,使它们成为条理清楚、通顺连贯的一段话.这种练习,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的转换顺序组织的.它们前后联系紧密,不可以随意颠倒.整理句子的顺序可以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话写句的条理性.
【解答】这几句话要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先找到中心句“我们学校非常可爱.”其他几句都是围绕这句写的,然后,按地点转换:走进校门﹣﹣校门口﹣﹣草坪﹣﹣﹣草坪前﹣﹣﹣草坪后这样的顺序来排列.
故答案为:
4 6 5 1 2 3
【点评】句子的排序,是小学学习里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练习也是一种提升的方法.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字词造句)
 课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散步的,有踢球的,有跳皮筋的,还有踢毽子的。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仿写拟人句)
 雪花在空中手拉手跳着舞,枯叶在地上羡慕地仰望着,大地张开她那宽广的怀抱。 
(3)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我不仅爱大青树下的小学,而且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 
(4)国旗飘扬。(扩写)
 鲜艳的国旗在风中飘扬。 
(5)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听到一阵阵读书声。 
(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缩句)
 铜钟挂在枝干上。 
(7)在句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①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8)照样子,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体会句子的新鲜感。
例:蝴蝶一来,他们便跳起舞来。
①黄莺一来, 他们便唱起歌来 。
②清风一吹, 他们便拉起手来 。
③春雨一来, 他们便捉起迷藏来 。
【考点】造句;句子仿写;扩句和缩句;修改病句;标点符号.
【答案】(1)课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散步的,有踢球的,有跳皮筋的,还有踢毽子的。
(2)雪花在空中手拉手跳着舞,枯叶在地上羡慕地仰望着,大地张开她那宽广的怀抱。
(3)我不仅爱大青树下的小学,而且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
(4)鲜艳的国旗在风中飘扬。
(5)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听到一阵阵读书声。
(6)铜钟挂在枝干上。
(7)①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8)①他们便唱起歌来 ②他们便拉起手来 ③他们便捉起迷藏来
【分析】本题考查了造句、仿句、扩句、缩句、关联词、修改病句、标点符号。解答本题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加点的字词是“有……有……有……还有……”,参考例句造一个排比句即可。
(2)要求仿写拟人句。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3)“爱大青树下的小学”“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一个递进的情感,因此要用上表递进的关联词,比如“不仅……而且”。
(4)把句子“国旗飘扬”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国旗”和谓语部分“飘扬”,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扩写时要添加适当的修饰词,比如形容词等。
(5)“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中的“看见”和“一阵阵读书声”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把“和”改为逗号,并添加“听到”。
(6)“的”前的修饰词要删去,所以“古老的”“大青树”“粗壮的”都删去。
(7)①“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它们之后都应为逗号。“问”是问句的提示语,所以后面用冒号和前引号。“先生”为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应为逗号。“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是提出疑问,后面应为问号。“请您给我讲讲吧”是比较强烈的恳求语气,后面应为感叹号加后引号。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它们之后都应为逗号。“跳舞”“狂欢”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应为顿号。“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为一句话的结束,后面应为句号。
(8)根据“他们便跳起舞来”可知,要模范例句补写拟人句。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另外,要注意句子格式。
故答案为:
(1)课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散步的,有踢球的,有跳皮筋的,还有踢毽子的。
(2)雪花在空中手拉手跳着舞,枯叶在地上羡慕地仰望着,大地张开她那宽广的怀抱。
(3)我不仅爱大青树下的小学,而且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
(4)鲜艳的国旗在风中飘扬。
(5)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听到一阵阵读书声。
(6)铜钟挂在枝干上。
(7)①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8)①他们便唱起歌来 ②他们便拉起手来 ③他们便捉起迷藏来
【点评】仿写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句,分析出例句的主题是什么,格式是怎样的(注意:这个格式有时会包括修辞),然后进行仿写。
9.拓展阅读。
通过对《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们了解了我国民族学校学生们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体会。
扬扬的脸红了
教室里挂小黑板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把它钉上去,可没有钉锤,怎么办呢?扬扬想起了门卫室王爷爷有一把钉锤,就跑去借。
扬扬猛地推开了门卫室的门,高喊:“喂,钉锤呢?”王爷爷正在看报纸,听到声音,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却没理她。扬扬的脸憋(biē)得通红,生气地回了教室,她低着头说:“没借来,王爷爷不理我。”
见此情景,芳芳拉着扬扬的手,说:“走,咱们再去一次。”来到门卫室门口,芳芳敲了敲门,听见王爷爷答话之后,才走进门卫室,说:“王爷爷,我们班挂小黑板的钉子掉了,我们想钉上去,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一用好吗?”王爷爷点了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钉锤递给芳芳。芳芳微笑着,说:“谢谢您!”这时,扬扬躲在芳芳身后,王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kuì)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
钉上钉子后,扬扬去门卫室还钉锤,她学着芳芳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王爷爷。王爷爷微笑着捋(lǚ)着胡子,说:“这才是个好孩子嘛!”
扬扬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灿烂的笑脸像一朵美丽的花。
(1)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扬扬的脸红了几次?请分别写出每次脸红的原因。
 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去借钉锤王爷爷不理他生气;第二次是因为看到有礼貌的芳芳借到了钉锤,想到自己的无礼而羞愧。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扬扬借不到钉锤,因为她  不讲文明,没有礼貌 ;芳芳能借到钉锤,因为她  讲文明,有礼貌 ;扬扬还钉锤时,王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因为她能  知错就改 。
(4)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考点】记叙文.
【答案】(1)扬扬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灿烂的笑脸像一朵美丽的花。
(2)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去借钉锤王爷爷不理他生气;第二次是因为看到有礼貌的芳芳借到了钉锤,想到自己的无礼而羞愧。
(3)不讲文明,没有礼貌 讲文明,有礼貌 知错就改。
(4)在与人交流时,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分析】考查了记叙文阅读。文章讲述了同样是去门卫室借钉锤,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孩子借不来,而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就能借来的故事,启示我们在与人交流时,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解答】(1)考查了比喻修辞。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扬扬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灿烂的笑脸像一朵美丽的花”将“灿烂的笑脸”比作了“一朵美丽的花”,是一个比喻句。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扬扬的脸憋(biē)得通红,生气地回了教室”“她羞愧(kuì)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可知,扬扬的脸红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去借钉锤王爷爷不理他生气;第二次是因为看到有礼貌的芳芳借到了钉锤,想到自己的无礼而羞愧。
(3)考查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由“扬扬猛地推开了门卫室的门,高喊:‘喂,钉锤呢?’王爷爷正在看报纸,听到声音,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却没理她”可知,扬扬借不到钉锤,因为她不讲文明,没有礼貌;由“芳芳敲了敲门,听见王爷爷答话之后,才走进门卫室,说:‘王爷爷,我们班挂小黑板的钉子掉了,我们想钉上去,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一用好吗?’王爷爷点了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钉锤递给芳芳。芳芳微笑着,说:‘谢谢您!’”芳芳能借到钉锤,因为她讲文明,有礼貌;“钉上钉子后,扬扬去门卫室还钉锤,她学着芳芳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王爷爷。王爷爷微笑着捋(lǚ)着胡子,说:‘这才是个好孩子嘛!’”可知,扬扬还钉锤时,王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因为她能知错就改。
(4)考查了对主旨的拓展能力。围绕文章主旨及自己理解分析,言之有理即可。通过扬扬不讲文明,没有礼貌借不到钉锤,而芳芳讲文明,有礼貌能借到钉锤的事,让我们懂得了在与人交流时,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故答案为:
(1)扬扬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灿烂的笑脸像一朵美丽的花。
(2)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去借钉锤王爷爷不理他生气;第二次是因为看到有礼貌的芳芳借到了钉锤,想到自己的无礼而羞愧。
(3)不讲文明,没有礼貌 讲文明,有礼貌 知错就改。
(4)在与人交流时,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点评】要做好记叙文阅读,就必须认真阅读文本,在整体通读的基础上,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0.细心读,认真想
 勤学好问 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样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在标题的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A.努力钻研
B.虚心打听
C.勤学好问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成为一个对周礼精通的人。  √ 
【考点】记叙文.
【答案】(1)勤学好问;
(2)①√;②×;③√。
【分析】《勤学好问的孔子》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断地努力钻研周礼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解答】(1)考查了给文章加标题的能力。文章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断地努力钻研周礼的故事,体现了孔子勤学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故题目应为:勤学好问的孔子。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可知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故答案为:
(1)勤学好问;
(2)①√;②×;③√。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题目,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11.题目:猜猜他(她)是谁
要求:选择一位同学,仔细观察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选择一两点写下来,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写的时候,注意每段开头要空两格。
【考点】记叙文(写人).
【答案】
猜猜他是谁
这一位,他是男生,很帅。他有着一头很拉风的韩流卷发,圆圆见方的脸上,长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可别小瞧了这双眼,那里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呢!
他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他仔细地把一大摞数学《基础训练》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帮侯老师送到三年级老师办公室。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地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
快,猜着他是谁了吗?你真棒,他确实是咱们的班长王小明!你猜到了吗?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猜猜她(他)是谁”为题,写一篇习作。想想你最想将谁介绍给大家,他(她)有什么特点?选择你印象深刻或熟悉的人去介绍。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答】范文:
猜猜他是谁
这一位,他是男生,很帅。他有着一头很拉风的韩流卷发,圆圆见方的脸上,长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可别小瞧了这双眼,那里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呢!
他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他仔细地把一大摞数学《基础训练》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帮侯老师送到三年级老师办公室。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地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
快,猜着他是谁了吗?你真棒,他确实是咱们的班长王小明!你猜到了吗?
【点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不仅描写了他的外貌,还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他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结构简洁合理,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