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8小题)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坐”字的意思是( )
A.坐下 B.形成 C.因为
2.选出读音错误的一项( )
A.衣裳(yī shang)
B.融化(róng huà)
C.蒲公英(pǔ gōng yīng)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愤图强 B.朝思幕想 C.胡做非为 D.豪不示弱
4.下列词语中互为近义词的是( )
A.潮湿﹣﹣干燥 B.凌乱﹣﹣整洁
C.熨帖﹣﹣平整
5.“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生”的意思是( )
A.生长 B.产生;生出 C.生存
6.看拼音,写词语。
(1)秋天到了,果园里一派fēng shōu 的景象。xiāng tián 的qì wèi 弥漫在四周。
(2)天空一片míng lǎng ,一群大雁pái liè 成“人”字往南飞,渐渐消失在天际的jìn tóu 。
7.从下列词语中找出三对近义词和三对反义词。
平展 凌乱 干燥 凉爽 赶紧 愉快
难过 加紧 潮湿 杂乱 温暖 平整
(1)近义词: —— —— ——
(2)反义词: —— —— ——
8.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举:①往上托,往上伸。②举动。③兴起,起。④推选,选举。⑤提出。⑥全。
举一反三 举国欢庆 选举代表
举重 一举两得 举兵
9.认真读,连一连。
一片 汗水
一朵 叶子
一颗 小花
一滴 谷粒
10.排列句子顺序
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自己不动脑子,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以前,我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11.根据语境填诗句。
(1)深秋时节,好朋友相约一起去爬山。刚来到山下,满山红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难怪诗人杜牧也会情不自禁地咏道:“停车坐爱枫林晚, 。”
(2)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笑着吟诵道:“ ,夜深篱落一灯明。”
12.思考题
我会按照这篇诗歌的形式写几段诗歌。
听听,
秋的声音,
,
“ ”,
。
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4)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缩句)
(5)日军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改为“把”字句)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熨帖地 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 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 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作者:张秋生)
(1)在第②段的“____”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片段中“彩色的地毯”指的是 ,这是一块 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 。
(3)“凌乱”的意思是 ,我是通过 的方法理解的。
(4)阅读第③段,我们能体会到作者 的心情。请用“~~~”在片段中画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15.仔细听,认真想,完成下面小题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有桃树、有李树、有杏树……春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
A.乡间是树的天地。
B.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
C.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荫之中。
(2)山坡上 和 高大挺拔。
A.梧桐树、垂柳
B.松树、柏树
C.桃树、杏树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
B.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
C.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柏树,柏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16.
四季的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窝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连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kuàng)神怡(yí)。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lǐn)冽(liè)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天是多么和谐!
(1)照样子,写词语。
例:红紫红紫
例:翩翩起舞
(2)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你能从第四段中的哪句话读出加点词“凛冽”的意思?请你用“ ”画出来。
17.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石径斜,
生处 。
停车 晚,
红于二月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人笔下的山林景色图,主要写了 、 、 、 、 、 等景物。其中, 、 这两种景物让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 (填季节)的景色。
(3)理解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是指山间小路 的样子。
②“生”的意思是 ,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
(4)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总体调是清新明快的。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C.诗句中的“晚”字点明了诗人欣赏枫林的时间是傍晚。
D.“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被霜打过的枫叶非常红这一特点。
18.习作。
这几天,你一定借助“每日一事”素材记录卡记下了不少日记的素材,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篇日记,注意格式正确。
写日记要注意格式。先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下当天的日期、星期几、天气,三者之间各空一格。接着再写正文,每段开头空两格。
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8小题)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坐”字的意思是( )
A.坐下 B.形成 C.因为
【考点】诗歌翻译.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解答】出自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坐”因为。
故选:C。
【点评】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2.选出读音错误的一项( )
A.衣裳(yī shang)
B.融化(róng huà)
C.蒲公英(pǔ gōng yīng)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C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B正确。
C.有误,“蒲公英”的“蒲”应读“pú”。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愤图强 B.朝思幕想 C.胡做非为 D.豪不示弱
【考点】错别字.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幕”改成“暮”。
C.有误,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做”改成“作”。
D.有误,毫不示弱:一点也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来。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豪”改成“毫”。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下列词语中互为近义词的是( )
A.潮湿﹣﹣干燥 B.凌乱﹣﹣整洁
C.熨帖﹣﹣平整
【考点】近义词.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解答】A、B项中的两组词语互为反义词。
C项中的“熨帖”,指(用字、用词)贴切;妥帖。平整: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齐。这两个词都有平坦的意思,故是一组近义词。
故选:C。
【点评】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
5.“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生”的意思是( )
A.生长 B.产生;生出 C.生存
【考点】诗歌翻译.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出自杜牧的《山行》,翻译: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生:产生;生出。
故选:B。
【点评】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6.看拼音,写词语。
(1)秋天到了,果园里一派fēng shōu 丰收 的景象。xiāng tián 香甜 的qì wèi 气味 弥漫在四周。
(2)天空一片míng lǎng 明朗 ,一群大雁pái liè 排列 成“人”字往南飞,渐渐消失在天际的jìn tóu 尽头 。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1)丰收 香甜 气味;
(2)明朗 排列 尽头。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1)丰收 香甜 气味;
(2)明朗 排列 尽头。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7.从下列词语中找出三对近义词和三对反义词。
平展 凌乱 干燥 凉爽 赶紧 愉快
难过 加紧 潮湿 杂乱 温暖 平整
(1)近义词: 平展 —— 平整 凌乱 —— 杂乱 赶紧 —— 加紧
(2)反义词: 干燥 —— 潮湿 凉爽 —— 温暖 愉快 —— 难过
【考点】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1)平展——平整 凌乱——杂乱 赶紧——加紧;
(2)干燥——潮湿 凉爽——温暖 愉快——难过。
【分析】考查了写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做题的关键是先要知道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写出与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
【解答】(1)平展:(地势)平坦而宽敞。近义词是“平整”。
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近义词是“杂乱”。
赶紧:抓紧时机,毫不拖延。近义词是“加紧”。
(2)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反义词是“潮湿”。
凉爽:清凉爽快。反义词是“温暖”。
愉快:快意;舒畅。反义词是“难过”。
故答案为:
(1)平展——平整 凌乱——杂乱 赶紧——加紧;
(2)干燥——潮湿 凉爽——温暖 愉快——难过。
【点评】平时要多积累近义词和反义词,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做题就容易多了。
8.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举:①往上托,往上伸。②举动。③兴起,起。④推选,选举。⑤提出。⑥全。
举一反三 ⑤ 举国欢庆 ⑥ 选举代表 ④
举重 ① 一举两得 ② 举兵 ③
【考点】多义字.
【答案】⑤⑥④
①②③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举一反三:举一例便能够推知其他的。“举”提出的意思。故选⑤。
举国欢庆:全国都庆祝的意思。“举”全的意思。故选⑥。
选举:推举,选出的意思。“举”推选,选举。故选④。
举重:举起重量。“举”往上托,往上伸的意思。故选①。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举”举动的意思。故选②。
举兵:有发兵,派兵的意思。“举”兴起的意思。故选③。
故答案为:
⑤⑥④
①②③
【点评】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反复审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9.认真读,连一连。
一片 汗水
一朵 叶子
一颗 小花
一滴 谷粒
【考点】量词.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量词的理解与应用,量词一般和数词组成数量词来形容物体的数量,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量词。如“一片”与“叶子”相连,组成“一片叶子”。
【解答】故答案为:
一片——叶子
一朵——小花
一颗——谷粒
一滴——汗水
【点评】量词的使用大多是约定俗成的,要想正确使用量词,平时就要加强语言实践,增强语感。
10.排列句子顺序
5 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2 自己不动脑子,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1 以前,我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4 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3 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考点】衔接排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排序,要求学生根据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的试题。
【解答】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的,细读可知主要内容是:以前,写作文找别人的参考﹣﹣自己不动脑筋﹣﹣老师写评语﹣﹣就试着自己写﹣﹣作文有进步了。
故答案为:
5 2 1 4 3
【点评】给句子排序是考查的重点。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1.根据语境填诗句。
(1)深秋时节,好朋友相约一起去爬山。刚来到山下,满山红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难怪诗人杜牧也会情不自禁地咏道:“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2)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笑着吟诵道:“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故答案为:
(1)霜叶红于二月花;
(2)知有儿童挑促织。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思考题
我会按照这篇诗歌的形式写几段诗歌。
听听,
秋的声音,
大豆豆荚爆裂 ,
“ 啪啪 ”,
这是大豆开怀的音响 。
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考点】句子仿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仿写,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结合诗歌的形式仿写。
故答案为:
大豆豆荚爆裂
啪啪
这是大豆开怀的音响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花儿向太阳微笑,向风儿点头,向蜜蜂问好。
(2)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我不但爱大青树下的小学,而且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4)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缩句)
目光投向了角落。
(5)日军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改为“把”字句)
我军把日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考点】陈述句;改写句子;扩句和缩句;关联词;造句.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造句、关联词语的运用、改写句子和缩句,造句时要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意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语言实践造句。
【解答】(1)考查了造句。向……向……向……:表示并列关系。
(2)考查了关联词语。“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与“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连用,第一句的句号改为逗号。
(3)考查了反问句变陈述句,把“有”改为“没有”,去掉“呢”,问号变句号。
(4)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全班同学的”“一齐”“那个”,留下主干,即:
(5)考查了“被”字句改“把”字句,“把”字句的基本形式:主动者(我军)+把+被动者(日军)+其它形式。
故答案为:
(1)花儿向太阳微笑,向风儿点头,向蜜蜂问好。
(2)我不但爱大青树下的小学,而且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4)目光投向了角落。
(5)我军把日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点评】此题考查改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句意,从语意表达,句式上掌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要求辨析作答。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 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 熨帖地 、 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 , 甚至有些凌乱 , 然而 , 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作者:张秋生)
(1)在第②段的“____”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片段中“彩色的地毯”指的是 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这是一块 彩色的、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 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
(3)“凌乱”的意思是 排列不整齐,没有规则 ,我是通过 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理解的。
(4)阅读第③段,我们能体会到作者 愉悦 的心情。请用“~~~”在片段中画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考点】语段阅读;字词理解与赏析;句子理解与赏析;体会思想感情;标点符号.
【答案】(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彩色的、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3)排列不整齐,没有规则 联系上下文;
(4)愉悦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分析】语段选自《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选段主要描写了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水泥道很美,表达了“我”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根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原文和句意表述完用句号,表述不完用逗号,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等添加标点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可知,片段中“彩色的地毯”指的是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这是一块彩色的、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结合“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可知,“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可知,“凌乱”的意思是排列不整齐、没有规则;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的。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核对文章信息的提取。结合“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可知“我”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彩色的、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3)排列不整齐,没有规则 联系上下文;
(4)愉悦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5.仔细听,认真想,完成下面小题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有桃树、有李树、有杏树……春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A 。
A.乡间是树的天地。
B.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
C.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荫之中。
(2)山坡上 和 高大挺拔。 B
A.梧桐树、垂柳
B.松树、柏树
C.桃树、杏树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
A.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
B.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
C.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柏树,柏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1)A;
(2)B;
(3)C。
【分析】语段先总写乡间是树的天地,紧接着写了各种树的特点,最后再次总结写出了农家小院掩映在树中,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的树的喜爱之情。
【解答】(1)考查了中心句,通读全文可知,短文主要写的是乡间的树,所以中心句是“乡间是树的天地”。故选A。
(2)考查了筛选句子的能力,结合“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
(3)考查了筛选和分析句子的能力,结合“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可知A选项正确;结合“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可知B选项正确;结合“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可知C选项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
(1)A;
(2)B;
(3)C。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6.
四季的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窝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连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kuàng)神怡(yí)。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lǐn)冽(liè)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天是多么和谐!
(1)照样子,写词语。
例:红紫红紫 雪白雪白 乌黑乌黑 油亮油亮
例:翩翩起舞 生生不息 念念不忘 彬彬有礼
(2)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你能从第四段中的哪句话读出加点词“凛冽”的意思?请你用“ ”画出来。
【考点】散文.
【答案】(1)雪白雪白 乌黑乌黑 油亮油亮;
生生不息、念念不忘、彬彬有礼;
(2)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天是多么和谐!
【分析】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四季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答】(1)考查仿写词语。首先要分析示例的类型,然后根据平日积累的词汇填写相同类型的词汇。“红紫红紫”是“ABAB”型,类似的词汇有:雪白雪白、乌黑乌黑、油亮油亮等;“翩翩起舞”是“AABC”型,类似的词汇有:生生不息、念念不忘、彬彬有礼等。(答案不唯一)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凛冽”的意思是:形容极其寒冷,从“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天是多么和谐”这句话可以读出“凛冽”的意思。
故答案为:
(1)雪白雪白 乌黑乌黑 油亮油亮;
生生不息 念念不忘 彬彬有礼;
(2)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天是多么和谐!
【点评】阅读理解是小学阶段重点考查的题型,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分析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归纳总结,认真作答。
17.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 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 晚,
霜叶 红于二月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诗人笔下的山林景色图,主要写了 山 、 石径 、 白云 、 人家 、 枫林 、 霜叶 等景物。其中, 枫林 、 霜叶 这两种景物让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 秋 (填季节)的景色。
(3)理解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是指山间小路 倾斜 的样子。
②“生”的意思是 产生,生出 ,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
(4)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的总体调是清新明快的。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C.诗句中的“晚”字点明了诗人欣赏枫林的时间是傍晚。
D.“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被霜打过的枫叶非常红这一特点。
【考点】写景咏物;比喻;作家及其作品;古诗文默写;诗歌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
【答案】(1)远上寒山;
白云 有人家;
坐爱枫林 霜叶;
(2)唐 杜牧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枫林 霜叶;
(3)①倾斜 ②产生,生出;
(4)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5)D。
【分析】《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解答】(1)考查诗歌的记忆和背诵能力。结合诗歌内容即可解答。
(2)考查作家作品和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全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的山林美景图。主要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和霜叶六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枫林和霜叶两种景物,让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①“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是指山间小路倾斜的样子。②“生”的意思是产生,生出,形象地表现出了白云升腾的样子。③读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我脑中浮现的画面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从马车上下来,一边捋着胡须,一边仰头欣赏着深秋枫林的晚景,沉醉其中,不住地感叹:“枫叶被秋霜染过,竟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5)考查诗歌理解和赏析。A、B、C正确。D.有误,“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将“霜叶”和“二月花”的颜色进行比较,所以运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D。
故答案为:
(1)远上寒山;
白云 有人家;
坐爱枫林 霜叶;
(2)唐 杜牧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枫林 霜叶;
(3)①倾斜 ②产生,生出;
(4)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5)D。
【点评】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8.习作。
这几天,你一定借助“每日一事”素材记录卡记下了不少日记的素材,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篇日记,注意格式正确。
写日记要注意格式。先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下当天的日期、星期几、天气,三者之间各空一格。接着再写正文,每段开头空两格。
【考点】日记、周记.
【答案】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晴
张伯伯家养了很多母鸡。今天爸爸带我去他家玩,使我有幸观察到母鸡下蛋的全过程。
我见他家的老母鸡在下蛋前,总是围着下蛋的窝不安地“咕咕”直叫,觉得完全放心时,才张开翅膀“噗楞”飞进窝里,安静地趴在松软的草窝中。一会儿,母鸡全身的毛抖动起来,脖子也缩了进去,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了起来,我以为蛋已经下出来了,便悄悄地凑到前面看,没想到窝里却是空的。我正在奇怪,只见母鸡的翅膀架了起来,脖子也伸了出来,鸡冠子也涨红了。它睁大了眼睛,两腿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原来叉开的翅膀又夹紧了,看上去很吃力。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后半身往后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接着,老母鸡用爪子把刚下的蛋拨到肚子底下“掩护”好,生怕谁抢走似的。同时,它不断地把身边的草叼着往身后扔。它蹲了一会儿,觉得平安无事了,才肯轻松地离开鸡窝“咯咯嗒,咯咯嗒”地唱起来。
我捡起热乎乎的鸡蛋,心想:看来鸡下蛋也不容易呀!
【分析】本题考查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注意将观察的过程写清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写作时要按观察的顺序去写。
日记格式:
1.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有的还要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写日记时,也可以用有趣的语言来写天气情况,或用图画来表示。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正文一般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有时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来写。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写,都要正确反映当天经历的主要的事或有意义的事情,反映这一天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篇日记最好围绕一个方面来写,切忌像写流水账一样,记录自己的生活。
【解答】范文: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晴
张伯伯家养了很多母鸡。今天爸爸带我去他家玩,使我有幸观察到母鸡下蛋的全过程。
我见他家的老母鸡在下蛋前,总是围着下蛋的窝不安地“咕咕”直叫,觉得完全放心时,才张开翅膀“噗楞”飞进窝里,安静地趴在松软的草窝中。一会儿,母鸡全身的毛抖动起来,脖子也缩了进去,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了起来,我以为蛋已经下出来了,便悄悄地凑到前面看,没想到窝里却是空的。我正在奇怪,只见母鸡的翅膀架了起来,脖子也伸了出来,鸡冠子也涨红了。它睁大了眼睛,两腿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原来叉开的翅膀又夹紧了,看上去很吃力。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后半身往后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接着,老母鸡用爪子把刚下的蛋拨到肚子底下“掩护”好,生怕谁抢走似的。同时,它不断地把身边的草叼着往身后扔。它蹲了一会儿,觉得平安无事了,才肯轻松地离开鸡窝“咯咯嗒,咯咯嗒”地唱起来。
我捡起热乎乎的鸡蛋,心想:看来鸡下蛋也不容易呀!
【点评】这篇日记记录了母鸡下蛋的全过程,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具体生动,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相当准确,“抖动”“缩”“架”“伸”“涨”“半蹲”“夹”“坠”“拨”等,写得多么传神啊!第二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5小题)
1.与其他三项描写的不是同一季节的词语是( )
A.金桂飘香 B.层林尽染 C.骄阳似火 D.五谷丰登
2.“再数一数除去部首还有6画。”这句话应放在( )
①老师让我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诚”字。
②我先确定“诚”的部首是“言字旁”,共2画。
③找到字典“部首目录”那页,从2画中找到了“言字旁”,看看后面的页码。
④我翻到有“言字旁”的那页,就可以从6画中找到“诚”字。
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之后
3.《夜书所见》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是( )
A.夜晚看书时所见到的景象。
B.夜晚写书时的所见。
C.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荷尽已无擎雨盖。( )
A.拿 B.举,向上托
6.拼一拼,写一写。
秋天到了,山上带着(hán yì) ,美丽的(shuāng yè) 、各色的( jú huā) 、诱人的(chéng zi) ……这些都是大自然(zèng sòng) 给我们的礼物。
7.填空。
(1)“傲”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梨”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迟”字的第六笔是 。
(2)“寒”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冷,与“暑”相对;②害怕;③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在“心惊胆寒”这个词语中,“寒”的意思应选 。(填序号)
8.我会连
9.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苏轼认为秋天是最好的季节,由此写下了“ ,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牧笔下深秋的枫林是这样的“ , 。”秋风在叶绍翁的笔下变得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的情绪,他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 。”
1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很好听。(改为感叹句)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3)叶子粘在水泥道上了。(根据提示的词语扩句:紧紧地 湿漉漉的)
(4)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缩句)
11.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地洞又深又滑,小猴子没办法爬上来,急得大哭。
有一天,猴子妈妈带小猴子出去玩。
小猴子很淘气,一会儿爬,一会儿跳,一不小心掉进地洞里。
她抓住青藤绕着大树转了几圈,把青藤拉直当绳子。
猴子妈妈看到一根结实的青藤绕着大树生长,想了一个好办法。
又在青藤的一头绑了一块大石头放进洞里,小猴子就拉着青藤爬上了地面。
12.课外阅读。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那昂立枝头的木棉花,色彩鲜艳,给人以坚定、朴实、凝重的感觉。怪不得市民们选它为市花呢。
夏天,花城是白兰花的天地。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瑕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飒飒,菊花成了花中的佼佼者。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白里掺黄的……色彩各异,五彩缤纷。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过后,百花凋零。这时,在每家的阳台上,放着一盆盆盛开的水仙花。它亭亭玉立,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着芬芳,十分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认真读短文,然后填空。
这篇短文分别从 四个不同季节写了花城的美丽。其中写了春天开 ;夏天开 ;秋天开 ;冬天开 。
(2)哪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用“ ”和“ ”分别画上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请你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下面几种花的特点。
木棉花:
凤凰花:
菊花:
(5)读下面的句子,任选一个加点的词再写一句话。
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
1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秋天到了,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公园里,枫树阿姨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红外套;柳树和梧桐树婶婶也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黄外套;菊花姐姐正迎着秋风开放;地上的小草东一块,西一块,不像春天那样茂密,也不像夏天那样碧绿;旁边的池塘里,荷花妹妹早已消失了;来到公园里游玩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毛绒衣。
果园里,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
田野里,小青菜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样子挺神气;花菜在暗绿色的叶丛中藏着淡玉色的鹅蛋脸;最有趣的要数大豆了,在豆荚里伸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一望无边的稻穗像大海的波浪,时起时伏。
啊!金色的秋天,我爱你!因为你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欢乐。
(1)枫树 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红外套。柳树和梧桐树 也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黄外套。菊花 正迎着秋风开放。旁边的池塘里,荷花 早已消失了。
(2)这篇短文写了天空、公园里、 和 四处的景物。
(3)作者把 比作蓝玻璃,是为了突出 。作者把 比作胖娃娃,突出了它的 。
14.课内阅读。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近—( ) 恨—( ) 早—( ) 黑—( )
(2)我会选
①“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话主要是写( )
A.霜叶
B.二月花
②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
B.夏
C.秋
D.冬
(3)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是你所选择的那个季节的景色?
(4)用自己的话写出《山行》最后两句的大意。
15.秋天的画面。
秋天里,同学们可以做许多有趣的事,大家都在谈论秋天的事情。同学们也都在讲秋天做的故事,你准备怎么说?把你要说的写下来(100字左右)
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5小题)
1.与其他三项描写的不是同一季节的词语是( )
A.金桂飘香 B.层林尽染 C.骄阳似火 D.五谷丰登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金桂飘香:指秋季里桂花盛开,花香馥郁,香飘四散的意思。描写的秋季。
B.层林尽染: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描写的是秋季。
C.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描写的是夏季。
D.五谷丰登:形容丰收的景象。描写的是秋季。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2.“再数一数除去部首还有6画。”这句话应放在( )
①老师让我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诚”字。
②我先确定“诚”的部首是“言字旁”,共2画。
③找到字典“部首目录”那页,从2画中找到了“言字旁”,看看后面的页码。
④我翻到有“言字旁”的那页,就可以从6画中找到“诚”字。
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之后
【考点】部首查字法.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字的部首查字法。查字时首先要确定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确定此部首的笔画数,然后据此在字典的“部首目录”中查出这个部首的准确页码,接着可以依据这个字除部首以外部分的笔画数,在字典的“检字表”中查找出此部首下面这个汉字在正文中的准确页码。
【解答】根据部首查字发的方法“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有几画→在部首目录找到几画→看页码到检字表→剩下偏旁有几画→页码看到就翻到哪一页→找到字。”可知,“再数一数除去部首还有6画。”这句话应放在“找到字典“部首目录”那页,从2画中找到了“言字旁”,看看后面的页码”之后,然后“我翻到有“言字旁”的那页,就可以从6画中找到‘诚’字”。
故选:C。
【点评】部首查字法: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有几画→在部首目录找到几画→看页码到检字表→剩下偏旁有几画→页码看到就翻到哪一页→找到字。
3.《夜书所见》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是( )
A.夜晚看书时所见到的景象。
B.夜晚写书时的所见。
C.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考点】诗歌翻译.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歌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歌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和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夜书所见》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故选:C。
【点评】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考点】错别字.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寒冷,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凉。
B.有误,——残留,指部分地剩余下来。
C.正确。
D.有误,——君主,指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现代某些国家的元首。有的称国王,有的称皇帝。
故选:C。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荷尽已无擎雨盖。( )
A.拿 B.举,向上托
【考点】诗歌词句理解.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诗歌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诗句的意思是: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擎:举,向上托。
故选:B。
【点评】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6.拼一拼,写一写。
秋天到了,山上带着(hán yì) 寒意 ,美丽的(shuāng yè) 霜叶 、各色的( jú huā) 菊花 、诱人的(chéng zi) 橙子 ……这些都是大自然(zèng sòng) 赠送 给我们的礼物。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寒意 霜叶 菊花 橙子 赠送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寒意 霜叶 菊花 橙子 赠送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7.填空。
(1)“傲”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A ,“梨”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木 ,“迟”字的第六笔是 横折折撇 。
(2)“寒”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冷,与“暑”相对;②害怕;③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在“心惊胆寒”这个词语中,“寒”的意思应选 ② 。(填序号)
【考点】部首查字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解答】(1)“傲”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A”,“梨”字的笔画顺序:撇,横,竖,撇,点,竖,竖钩,横,竖,撇,捺。上下结构,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木”,“迟”的笔画顺序:横折,横,撇,点,点,横折折撇,捺。第六笔是“横折折撇”。
(2)心惊胆寒:形容十分害怕。“寒”害怕。故选②。
故答案为:
(1)A;木;横折折撇。
(2)②。
【点评】部首查字法: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有几画→在部首目录找到几画→看页码到检字表→剩下偏旁有几画→页码看到就翻到哪一页→找到字。
音序查字法:找出这个字的读音→看大写→看读音→看页码→找到字。
8.我会连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解答】答案为: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轻声的读法.
9.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苏轼认为秋天是最好的季节,由此写下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牧笔下深秋的枫林是这样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风在叶绍翁的笔下变得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的情绪,他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一年好景君须记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上秋风动客情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故答案为:
一年好景君须记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上秋风动客情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很好听。(改为感叹句)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3)叶子粘在水泥道上了。(根据提示的词语扩句:紧紧地 湿漉漉的)
叶子紧紧地站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4)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缩句)
花跑出来。
【考点】感叹句;改写句子;扩句和缩句;陈述句.
【答案】(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3)叶子紧紧地站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4)花跑出来。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改为感叹句,把“很”改为“真”,结尾用感叹号。
(2)改为陈述句,把“有什么用呢”改为“没有什么用”,结尾用句号。
(3)扩写句子,添加修饰语“紧紧地、湿漉漉的”。
(4)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一群一群的、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
故答案为: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3)叶子紧紧地站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4)花跑出来。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11.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 地洞又深又滑,小猴子没办法爬上来,急得大哭。
1 有一天,猴子妈妈带小猴子出去玩。
2 小猴子很淘气,一会儿爬,一会儿跳,一不小心掉进地洞里。
5 她抓住青藤绕着大树转了几圈,把青藤拉直当绳子。
4 猴子妈妈看到一根结实的青藤绕着大树生长,想了一个好办法。
6 又在青藤的一头绑了一块大石头放进洞里,小猴子就拉着青藤爬上了地面。
【考点】衔接排序.
【答案】3 1 2 5 4 6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语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猴妈妈解救小猴的故事,首先写了事情的起因“有一天,猴子妈妈带小猴子出去玩。小猴子很淘气,一不小心,掉进了地洞里。”接着写了洞的环境以及小猴的表情,即“地洞又深又滑,小猴子没办法爬上来,急得大哭。”然后写了猴妈妈想办法救小猴,最后写小猴被猴妈妈救出来了。
故答案为:
3 1 2 5 4 6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2.课外阅读。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那昂立枝头的木棉花,色彩鲜艳,给人以坚定、朴实、凝重的感觉。怪不得市民们选它为市花呢。
夏天,花城是白兰花的天地。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瑕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飒飒,菊花成了花中的佼佼者。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白里掺黄的……色彩各异,五彩缤纷。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过后,百花凋零。这时,在每家的阳台上,放着一盆盆盛开的水仙花。它亭亭玉立,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着芬芳,十分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认真读短文,然后填空。
这篇短文分别从 春夏秋冬 四个不同季节写了花城的美丽。其中写了春天开 木棉花 ;夏天开 白兰花、凤凰花 ;秋天开 菊花 ;冬天开 水仙花 。
(2)哪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3)用“ ”和“ ”分别画上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请你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下面几种花的特点。
木棉花: 色彩鲜艳、朴实
凤凰花: 一片火红
菊花: 千姿百态、色彩各异
(5)读下面的句子,任选一个加点的词再写一句话。
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考点】记叙文.
【答案】(1)春夏秋冬 木棉花 白兰花、凤凰花 菊花 水仙花;
(2)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3)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
(4)色彩鲜艳、朴实 一片火红 千姿百态、色彩各异;
(5)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分析】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描写了广州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热爱花、热爱生活,勤劳能干的花城人民。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写了花城的美丽。其中写了春天开木棉花;夏天开白兰花、凤凰花;秋天开菊花;冬天开水仙花。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可知,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花城和花城人们的热爱。
(3)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凤凰花”比作“红云、彩霞、燃烧的火焰”。阅读句子“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菊花的各种姿态。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木棉花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朴实。凤凰花的特点是一片火红。菊花的特点是千姿百态、色彩各异。
(5)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彬彬有礼”的意思是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盛气凌人”的意思是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造句为: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故答案为:
(1)春夏秋冬 木棉花 白兰花、凤凰花 菊花 水仙花;
(2)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3)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
(4)色彩鲜艳、朴实 一片火红 千姿百态、色彩各异;
(5)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点评】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不能光着眼于本语段,要结合全文以及自己的生活积累充分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主题完成对相应题目的解答。
1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秋天到了,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公园里,枫树阿姨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红外套;柳树和梧桐树婶婶也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黄外套;菊花姐姐正迎着秋风开放;地上的小草东一块,西一块,不像春天那样茂密,也不像夏天那样碧绿;旁边的池塘里,荷花妹妹早已消失了;来到公园里游玩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毛绒衣。
果园里,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
田野里,小青菜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样子挺神气;花菜在暗绿色的叶丛中藏着淡玉色的鹅蛋脸;最有趣的要数大豆了,在豆荚里伸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一望无边的稻穗像大海的波浪,时起时伏。
啊!金色的秋天,我爱你!因为你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欢乐。
(1)枫树 阿姨 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红外套。柳树和梧桐树 婶婶 也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黄外套。菊花 姐姐 正迎着秋风开放。旁边的池塘里,荷花 妹妹 早已消失了。
(2)这篇短文写了天空、公园里、 果园里 和 田野里 四处的景物。
(3)作者把 天空 比作蓝玻璃,是为了突出 天蓝得透明 。作者把 苹果 比作胖娃娃,突出了它的 果子大 。
【考点】记叙文.
【答案】(1)阿姨 婶婶 姐姐 妹妹;
(2)果园里 田野里;
(3)天空 天蓝得透明 苹果 果子大。
【分析】短文介绍了秋天到了,天空、公园里、果园里和田野里四处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1)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枫树阿姨脱去了绿罩衫”“柳树和梧桐树婶婶也脱去了绿罩衫”“菊花姐姐正迎着秋风开放”“荷花妹妹早已消失了”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果园里,果实累累”“田野里,小青菜穿着草绿色的军装”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从“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可知,作者把“天空”比作“蓝玻璃”,是为了突出天蓝得透明。从“红艳艳的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可知,作者是把“苹果”比作“胖娃娃”,突出了果子大。
故答案为:
(1)阿姨 婶婶 姐姐 妹妹;
(2)果园里 田野里;
(3)天空 天蓝得透明 苹果 果子大。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2、了解短文后,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14.课内阅读。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近—( 远 ) 恨—( 爱 ) 早—( 晚 ) 黑—( 白 )
(2)我会选
①“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话主要是写( A )
A.霜叶
B.二月花
②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C )
A.春
B.夏
C.秋
D.冬
(3)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是你所选择的那个季节的景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用自己的话写出《山行》最后两句的大意。
“我”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考点】写景咏物.
【答案】(1)远 爱 晚 白;
(2)A C;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我”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分析】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我”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解答】(1)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近”的意思是空间或时间距离短。从诗中找出反义词是“远”。“恨”的意思是仇视。从诗中找出反义词是“爱”。“早”的意思是早晨。从诗中找出反义词是“晚”。“黑”的意思是黑色。从诗中找出反义词是“白”。
(2)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①“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这句诗主要是写霜叶。故选A。②从”寒山“枫林晚”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故选C。
(3)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我”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从这句诗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
(4)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我”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故答案为:
(1)远 爱 晚 白;
(2)A C;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我”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点评】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5.秋天的画面。
秋天里,同学们可以做许多有趣的事,大家都在谈论秋天的事情。同学们也都在讲秋天做的故事,你准备怎么说?把你要说的写下来(100字左右)
【考点】看图作文.
【答案】
秋天
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外公家的果园里摘果子。
我一走进果园,一股果香就扑鼻而来。柿子树上挂满了圆圆的柿子,远远望去像一盏盏小红灯笼。黄中透白的梨子,上小下大,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我看到这么多的果子,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一棵柿子树下,望着满树的柿子,我想:我一定要多摘一些,回家好慢慢吃。我看准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柿子,伸出手,踮起脚,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我一个一个把柿子从树上摘下来,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
【分析】本次习作为看图作文,要求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写一个与秋天有关的故事。要结合图画内容写作,首先看看图画画了哪些内容,然后联想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要清楚。
【解答】范文:
秋天
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外公家的果园里摘果子。
我一走进果园,一股果香就扑鼻而来。柿子树上挂满了圆圆的柿子,远远望去像一盏盏小红灯笼。黄中透白的梨子,上小下大,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我看到这么多的果子,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一棵柿子树下,望着满树的柿子,我想:我一定要多摘一些,回家好慢慢吃。我看准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柿子,伸出手,踮起脚,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我一个一个把柿子从树上摘下来,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
【点评】本文结合图画展开了想象,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流畅,是一篇不错的习作。第二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5小题)
1.对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
C.白云生处有人家。(产生,生出)
D.一年好景君须记。(君主,君王)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径(jìng) 赠送(zèn) 骄傲(ào)
B.水洼(wā) 脚印(yìn) 靴子(xuē)
C.钥匙(shi) 掠过(lüè) 缤纷(bīng )
D.振动(zhèng) 韵味(yùn) 辽阔(kuò)
3.下列对《赠刘景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表现了伤秋悲秋之感。
B.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C.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D.诗人赠诗的目的是劝勉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4.不妨试试:
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
你能写出下面带“雨”字的词语吗?
风雨
雨后
风 雨
雨打
雨下
唤雨
春风 雨
风雨无 。
5.下面的事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泉水
小鸟
枫叶
蜜蜂
A.啾啾
B.沙沙
C.嗡嗡
D.叮咚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3)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7.连一连。
8.排列顺序。
果然,豆大的雨点打下来了,哗哗的大雨泼下来了。
下午真闷热,天边的乌云涌到了头顶。
可是,一会儿便雨过天晴。
一阵狂风,天色阴暗,看来要下雨了。
又是一个亮堂堂的天地了。
9.填空题。
(1)唐代诗人杜牧在《山行》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晚秋美景的诗句是 , 。
(2)宋代诗人苏轼在《赠刘景文》中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应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的诗句是 , 。
(3)“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与这句话意思相符的诗句是 , 。
(4)学习了本单元,你最喜欢的文章是 ,写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
10.根据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2)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改为“被”字句)
(3)武松走了一道,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用加点词造句)
(4)周瑜很高兴,心想: 。于是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将句子补充完整)
11.读句子,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是一把朝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钥匙”在词典中的意思有:A.开锁或上锁的用具:B.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
(2)这句话将 比作钥匙,一把打开 大门的钥匙。
(3)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秋天充满诗情画意,是 。
12.课内阅读。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熨帖:
②凌乱:
(2)“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中的“这”指的是 。
A.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
B.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C.落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3)“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这句话要用 的语气来读。
A.缓慢而低沉
B.欢快而激昂
C.缓慢而轻快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13.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胆小、好强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地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 他们就摇摇头说 小孩子家嘛 不懂事 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 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 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 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我很胆小。每当别人说一些关于“鬼”的故事,就认为世界上真的有“鬼”,害怕到了极点。晚上睡觉时,我就用被子蒙得严严实实的,真的害怕“鬼”把我捉去了。听到别人说“鬼”住在坟上,我就不敢到有坟的地方去。每到清明时,我就大哭大叫地不到坟上去祭祖。
小时候呀,小时候,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我”小时候的生活特点是 的。(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中有一段话没写出来,你认为按作者的写法,这段话应该写什么?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
(4)文中的“竹丝炒肉”是什么意思?
(5)你怎么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话?
14.根据图片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萧萧 ,
。
促 ,
篱落 。
(1)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
(2)请你为上面的图片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写了什么?请选一选。(填序号)
前两句:
后两句:
A.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
B.写深秋的凄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家乡。
15.习作
写日记
你写过日记吗?读读下面的日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8月20日 星期 晴
早上起床时,我发现那颗松动的牙齿更松了。我想把它摇掉,可是左摇右摇,牙齿就是不掉。唉!怎么办呢?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晚饭前,我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晃了几下,啊,终于掉了!
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收起来了。
和同学交流: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准备一个日记本,开始写日记吧!坚持写下去,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5小题)
1.对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
C.白云生处有人家。(产生,生出)
D.一年好景君须记。(君主,君王)
【考点】字词解释.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一年好景君须记”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故选:D。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径(jìng) 赠送(zèn) 骄傲(ào)
B.水洼(wā) 脚印(yìn) 靴子(xuē)
C.钥匙(shi) 掠过(lüè) 缤纷(bīng )
D.振动(zhèng) 韵味(yùn) 辽阔(kuò)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B
【分析】考查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赠送”的“赠”应该读“zèng”。
B.正确。
C.有误。“缤纷”的“缤”应该读“bīn”。
D.有误。“振动”的“振”应该读“zhèn”。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3.下列对《赠刘景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表现了伤秋悲秋之感。
B.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C.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D.诗人赠诗的目的是劝勉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考点】诗歌语言赏析;诗歌形象意境.
【答案】A
【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作内容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作内容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全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这首诗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以“橙黄栖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诗人赠诗的目的是劝勉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由此可知,BCD三项说法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4.不妨试试:
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
你能写出下面带“雨”字的词语吗?
风雨 同 舟
雨后 彩 虹
风 调 雨 顺
风 吹 雨打
泪 如 雨下
呼 风 唤雨
春风 化 雨
风雨无 阻 。
【考点】成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解答】答案:
风雨同舟
雨后彩虹
风调雨顺
风吹雨打
泪如雨下
呼风唤雨
春风化雨
风雨无阻.
【点评】多积累带有年月日的成语,进行归类整理,提高做题正确率.
5.下面的事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泉水 D
小鸟 A
枫叶 B
蜜蜂 C
A.啾啾
B.沙沙
C.嗡嗡
D.叮咚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D A B 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结合不同事物的声音的特点选择填空,如:泉水叮咚。
故答案为:
D A B C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混乱 增加
(2)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注意 周密
(3)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凉快 谨慎
【考点】近义词.
【答案】(1)混乱 增加;
(2)注意 周密;
(3)凉快 谨慎。
【分析】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主要是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
【解答】(1)凌乱: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增添:添加;增多。故近义词分别为:混乱、增加。
(2)小心:注意;留神。仔细:细致而认真。故近义词分别为:注意、周密。
(3)清凉:凉而使人清爽。留意:留心,注意,小心。故近义词分别为:凉快、谨慎。
故答案为:
(1)混乱 增加;
(2)注意 周密;
(3)凉快 谨慎。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7.连一连。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解答】故答案为:
叮咛 dīng níng
振动 zhèn dòng
掠过 lüè guò
绽开zhàn kāi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拼音拼读能力,需要学生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8.排列顺序。
3 果然,豆大的雨点打下来了,哗哗的大雨泼下来了。
1 下午真闷热,天边的乌云涌到了头顶。
4 可是,一会儿便雨过天晴。
2 一阵狂风,天色阴暗,看来要下雨了。
5 又是一个亮堂堂的天地了。
【考点】衔接排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一般来说,句段的顺序可分三大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面对具体题目时,可以先将所有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段的意思。注意句子间的“标志词”,如方位词、时间词、关联词等,并仔细地将句子按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解答】本段话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先写雨前下午闷热、狂风、天色阴暗,再写下雨的情景“果然,豆大的雨点打下来了,哗哗的大雨泼下来了。”最后介绍雨过天晴后。
故答案为:
3;1;4;2;5
【点评】增加阅读积累,训练语感,按顺序排列句子。
9.填空题。
(1)唐代诗人杜牧在《山行》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晚秋美景的诗句是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2)宋代诗人苏轼在《赠刘景文》中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应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的诗句是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3)“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与这句话意思相符的诗句是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
(4)学习了本单元,你最喜欢的文章是 《秋天的雨》 ,写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诗词的默写,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的到。
【解答】(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朝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4)出自课文《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描写了秋天的美景和硕果累累的场面,表达对秋雨的喜爱。“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是说小孩子被香味吸引,停下脚步而无法再前行。这句话表现的是那种香味很吸引人的食欲,小朋友很想吃。可以想象到食物很香很美味。
故答案为:
(1)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3)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秋天的雨》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点评】要熟读成诵,也要注意诗句中的生僻字难写,也是造成写错的一个原因,要多读多写。
10.根据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改为“被”字句) 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被箭插满了。
(3)武松走了一道,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用加点词造句) 路上有个人走路踉踉跄跄,好像喝醉了酒。
(4)周瑜很高兴,心想: 三天怎能造好十万支箭呢?诸葛亮你自入圈套,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就要狠狠惩罚你。 。于是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将句子补充完整)
【考点】陈述句;改写句子;补充句子;造句.
【答案】(1)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被箭插满了;
(3)路上有个人走路踉踉跄跄,好像喝醉了酒;
(4)三天怎能造好十万支箭呢?诸葛亮你自入圈套,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就要狠狠惩罚你。
【分析】本题考查了改写句子、造句和补充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考查改为陈述句。改为陈述句,把“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造不成”,结尾用句号。
(2)考查改为被字句。改为被字句,把“插满了”和”箭“交换位置,”都“后面加上”被“。
(3)考查用加点词造句。造句时注意词语的意思,即: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4)考查了补充句子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故答案为:
(1)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被箭插满了;
(3)路上有个人走路踉踉跄跄,好像喝醉了酒;
(4)三天怎能造好十万支箭呢?诸葛亮你自入圈套,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就要狠狠惩罚你。
【点评】改写句子的题型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11.读句子,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是一把朝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钥匙”在词典中的意思有:A.开锁或上锁的用具:B.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A 。
(2)这句话将 秋天的雨 比作钥匙,一把打开 秋天 大门的钥匙。
(3)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秋天充满诗情画意,是 一幅美丽的画卷 。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1)A;
(2)秋天的雨 秋天;
(3)一幅美丽的画卷。
【分析】阅读选自《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解答】(1)此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钥匙”在词典中有两个意思,这句话中将“秋天的雨”比作“钥匙”,一把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所以“钥匙”在这句话中是指开锁的用具。
(2)此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将“秋天的雨”比作“钥匙”,一把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
(3)考查了仿写能力。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将“秋天的雨”比作“钥匙”,一把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仿写比喻句时,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如,看到“秋天”和“诗情画意”,我们会想到“美丽的画卷”等。
故答案为:
(1)A;
(2)秋天的雨 秋天;
(3)一幅美丽的画卷。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2.课内阅读。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熨帖: 在文中指梧桐树叶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②凌乱: 在文中指落叶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不整齐,没有秩序。
(2)“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中的“这”指的是 C 。
A.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
B.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C.落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3)“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这句话要用 C 的语气来读。
A.缓慢而低沉
B.欢快而激昂
C.缓慢而轻快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我”愉快的心情。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1)①在文中指梧桐树叶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②在文中指落叶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不整齐,没有秩序。
(2)C;
(3)C;
(4)表现了“我”愉快的心情。
【分析】语段选自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写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水泥道上落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水泥道在落叶的装扮下变得更美丽了,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解答】(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阅读语段可知,①“熨帖”在文中指梧桐树叶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②“凌乱”在文中指落叶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不整齐,没有秩序。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可知,文中的“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中的“这”指的。是落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故选C项。
(3)考查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在朗读时,要用缓慢而轻快的语气读出“我”愉悦的心情。故选C项。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画横线句子“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写出了“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走在贴满法国梧桐树的落叶的水泥道上的样子。表现了“我”愉快的心情。
故答案为:
(1)①在文中指梧桐树叶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②在文中指落叶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不整齐,没有秩序。
(2)C;
(3)C;
(4)表现了“我”愉快的心情。
【点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所表达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13.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胆小、好强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地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 他们就摇摇头说 小孩子家嘛 不懂事 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 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 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 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我很胆小。每当别人说一些关于“鬼”的故事,就认为世界上真的有“鬼”,害怕到了极点。晚上睡觉时,我就用被子蒙得严严实实的,真的害怕“鬼”把我捉去了。听到别人说“鬼”住在坟上,我就不敢到有坟的地方去。每到清明时,我就大哭大叫地不到坟上去祭祖。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和小朋友赛跑摔伤了膝盖,总是肆无忌惮的嚎啕大哭,这时候奶奶便会把我抱起来,哄着我,用酒精给我擦拭,包扎好伤口。小时候,总是有那么多快乐美好的事情…… 小时候呀,小时候,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我”小时候的生活特点是 欢乐 的。(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中有一段话没写出来,你认为按作者的写法,这段话应该写什么?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和小朋友赛跑摔伤了膝盖,总是肆无忌惮的嚎啕大哭,这时候奶奶便会把我抱起来,哄着我,用酒精给我擦拭,包扎好伤口。小时候,总是有那么多快乐美好的事情……
(4)文中的“竹丝炒肉”是什么意思?
“竹丝炒肉”的意思是:指家长用竹片打不听话的孩子的屁股。
(5)你怎么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话?
时光飞逝,童年时光已经匆匆而过,留下的只有回忆;表明作者怀念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考点】记叙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怀念小时候》写作者怀念小时候的调皮、好奇、胆小和好强。儿时的回忆总是最纯真,最美好的,阳光照在宽阔的河面上,碧波荡漾,泛着点点金光,煞是美丽。这篇文章写出了我们对儿时的美好回忆,是一篇有代表性的佳作。
【解答】(1)考查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做本题要通过熟练地阅读和理解,在阅读中一定要弄明白应按怎样的语速读,按怎样的语气读,要读出怎样的情感,最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通过阅读本题可填为“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后面加逗号,“他们就摇摇头说”后面加逗号,“小孩子家嘛不懂事”后边加逗号,“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后面加逗号,“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后面加逗号,“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后面加逗号,“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后面加句号。
(2)考查了解“我”小时候的生活特点。用一个人词语来概括,仔细阅读短文从中不难找出答案。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的调皮;第三自然段写了“我”的好奇;第四自然段写了“我”的胆小;总的来说,小时候的故事是童真、童趣,是美好的,难忘的,是欢乐的。因此可用“欢乐”一词来表明小时候的生活特点。
(3)考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这要在通读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看看接下去应该再说些什么,小时候的回忆太多了,结合上下文可续写为: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和小朋友赛跑摔伤了膝盖,总是肆无忌惮的嚎啕大哭,这时候奶奶便会把我抱起来,哄着我,用酒精给我擦拭,包扎好伤口。小时候,总是有那么多快乐美好的事情……
(4)考查对文中“竹丝炒肉”一词的理解。由于“我”小时候很调皮,没少得到爸爸对“我”的“竹丝炒肉”,在文中“竹丝炒肉”的意思是:指家长用竹片打不听话的孩子的屁股。
(5)考查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通过通读全文,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是:时光飞逝,童年时光已经匆匆而过,留下的只有回忆;表明作者怀念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故答案为:
(1)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他们就摇摇头说,小孩子家嘛不懂事,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2)欢乐
(3)小时候的我很爱哭,和小朋友赛跑摔伤了膝盖,总是肆无忌惮的嚎啕大哭,这时候奶奶便会把我抱起来,哄着我,用酒精给我擦拭,包扎好伤口。小时候,总是有那么多快乐美好的事情……
(4)“竹丝炒肉”的意思是:指家长用竹片打不听话的孩子的屁股。
(5)时光飞逝,童年时光已经匆匆而过,留下的只有回忆;表明作者怀念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结合题目要求,对所涉及的各小题做出一一回答,并做到回答正确。理解“竹丝炒肉”一词意思。
14.根据图片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萧萧 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 促 织 ,
夜深 篱落 一灯明 。
(1)这首诗的题目是“ 夜书所见 ”,作者是 宋 代诗人 叶绍翁 。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书写 。
(2)请你为上面的图片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两儿戏促织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写了什么?请选一选。(填序号)
前两句: B
后两句: A
A.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
B.写深秋的凄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B
A.喜欢秋天。
B.思念家乡。
【考点】诗歌形象意境.
【答案】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 织
夜深 一灯明
(1)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书写;
(2)两儿戏促织;
(3)B A;
(4)B。
【分析】《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解答】考查了诗歌默写。结合课内的学习完成作答。
(1)考查了文学常识以及对诗题的理解。结合课内的学习可知,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所写的,题目是《夜书所见》,“书”意思是书写。
(2)考查了对图片内容的认知。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这是两个孩子在玩蟋蟀。故图片名字可为:两儿戏促织。
(3)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答案。
(4)考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感悟。结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可知,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对家乡的思念。
故答案为:
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 织
夜深 一灯明
(1)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书写;
(2)两儿戏促织;
(3)B A;
(4)B。
【点评】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15.习作
写日记
你写过日记吗?读读下面的日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8月20日 星期 晴
早上起床时,我发现那颗松动的牙齿更松了。我想把它摇掉,可是左摇右摇,牙齿就是不掉。唉!怎么办呢?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晚饭前,我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晃了几下,啊,终于掉了!
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收起来了。
和同学交流: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准备一个日记本,开始写日记吧!坚持写下去,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考点】日记、周记.
【答案】日记就是一日一记。日记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写物,也可以写景。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
日记有固定的格式,第一行中间写上某年某月某目、星期几、天气怎样,然后从第二行开始写正文,每个自然段前要空两格。
写日记有很多好处:积累写作素村、增强写作能力、培券对生活的观察习惯、丰富词汇量、磨炼意志等等。
范文: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晴
张伯伯家养了很多母鸡。今天爸爸带我去他家玩,使我有幸观察到母鸡下蛋的全过程。
我见他家的老母鸡在下蛋前,总是围着下蛋的窝不安地“咕咕”直叫,觉得完全放心时,才张开翅膀“噗楞”飞进窝里,安静地趴在松软的草窝中。一会儿,母鸡全身的毛抖动起来,脖子也缩了进去。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了起来,我以为蛋已经下出来了,便悄悄地凑到前面看,没想到窝里却是空的。我正在奇怪,只见母鸡的翅膀架了起来,脖子也伸了出来,鸡冠子也涨红了。它睁大了眼睛,两腿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原来叉开的翅膀又夹紧了,看上去很吃力。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后半身往后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接着,老母鸡用爪子把刚下的蛋拨到肚子底下“掩护”好,生怕谁抢走似的。同时,它不断地把身边的草叼着往身后扔。它蹲了一会儿,觉得平安无事了,才肯轻松地离开鸡窝“咯咯嗒,咯咯嗒”地叫起来。
我捡起热乎乎的鸡蛋,心想:看来鸡下蛋也不容易呀!
【分析】考查了日记的相关知识。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写一篇日记。
日记格式:
第一行年月日,周几,天气如何,格式居中;
第二行下来写正文,写什么都可以,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日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真实最可贵。日记的正文是日记的主要部分,写在星期和日期的正下方,可以顶格写,也可以内缩3至5个字母的空间
【解答】根据相关问题作答。
故答案为:
日记就是一日一记。日记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写物,也可以写景。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
日记有固定的格式,第一行中间写上某年某月某目、星期几、天气怎样,然后从第二行开始写正文,每个自然段前要空两格。
写日记有很多好处:积累写作素村、增强写作能力、培券对生活的观察习惯、丰富词汇量、磨炼意志等等。
范文: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晴
张伯伯家养了很多母鸡。今天爸爸带我去他家玩,使我有幸观察到母鸡下蛋的全过程。
我见他家的老母鸡在下蛋前,总是围着下蛋的窝不安地“咕咕”直叫,觉得完全放心时,才张开翅膀“噗楞”飞进窝里,安静地趴在松软的草窝中。一会儿,母鸡全身的毛抖动起来,脖子也缩了进去。又过了一会儿,母鸡突然站了起来,我以为蛋已经下出来了,便悄悄地凑到前面看,没想到窝里却是空的。我正在奇怪,只见母鸡的翅膀架了起来,脖子也伸了出来,鸡冠子也涨红了。它睁大了眼睛,两腿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原来叉开的翅膀又夹紧了,看上去很吃力。就在这一瞬间,母鸡后半身往后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接着,老母鸡用爪子把刚下的蛋拨到肚子底下“掩护”好,生怕谁抢走似的。同时,它不断地把身边的草叼着往身后扔。它蹲了一会儿,觉得平安无事了,才肯轻松地离开鸡窝“咯咯嗒,咯咯嗒”地叫起来。
我捡起热乎乎的鸡蛋,心想:看来鸡下蛋也不容易呀!
【点评】这篇日记记录了母鸡下蛋的全过程,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具体生动,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相当准确,“抖动”“缩”“架”“伸”“涨”“半蹲”“夹”“坠”“拨”等,写得多么传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