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赤壁赋》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15: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1 赤壁赋——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 愀(qiǎo)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不知其所止 客喜而笑
C.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知不可乎骤得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清之上 D.白露横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东望武昌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
⑦歌窈窕之章
⑧顺流而东也
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⑩/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⑨/⑩/
C.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⑩/ D.①②⑥/③/④⑤⑩/⑦⑧⑨/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另外,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作宿。
6.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客有吹洞箫者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凌万顷之茫然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客人发出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手法发出天地间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躬耕于东坡的苏轼,随着时光流逝,心境渐趋从容淡定,坦然接受了往后“( )”的布衣人生。在黄州期间,他遍访名胜地,纵情山水间,将胸中的豪迈奔放诠释得淋漓尽致。携友人泛舟江湖,饮酒赋诗、行文作画,品味心仪佳肴,结交村夫雅士。
谪居黄州四年间,对于黄州这个曾让他反躬自省、化茧成蝶、重拾自信的蜕变之地,始终怀有深厚感情。苏轼巳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俨然是把它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苦难面前,苏轼没有妥协,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敢于积极应对,学会豁达超脱,真正做到与自己和解,变逆境为历练,视困苦为磨砺,活出了不同凡响的人生。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B.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C.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D.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9.文中画框的语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0.请你根据文段内容,为苏轼写一则人物短评。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①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②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碡,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溺溺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循山以归。明日记。
(节选自吴敏树③《君山月夜泛舟记》)
[注]①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②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与下文“超上人”中的“超”均是僧人之名。③吴敏树:湖南岳阳人,清道光十二年举人,后辞官专治古文,中国泮湖文派的创始人。
11.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有棚A于坳者B数家C洲人避水D来者也E数客F舟泊之G皆无H人声
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含义不同。
B.“殊不甚高大”与“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两句中的“甚”含义相同。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两句中的“举”含义不同。
D.“思可小泊”与“一览众山小”(《望岳》)两句中的“小”含义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开篇讨论“游之上者”,“始得”二字使“如愿以偿”之感溢于言表。
B.文本是“记”,记寻常风物独具情趣,谈神话传说虚幻迷离,行散而神聚。
C.文本吴敏树缅怀苏轼时,有感于赤壁之战,吟诵了东坡之赋。
D.文本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有时写景状物,有时联想考据,文章摇曳生姿。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
(2)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
15.“水”“月”是文中作者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冯虚御风”中的“冯”应读作“píng”;B.“舳舻”中的“舳”应读作“zhú”;C.正确;D.“枕藉”中的“藉”应读作“jiè”。故选:C。
2.答案:C
解析:A.介词,在/介词,被;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C.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翻译;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结合上下文语境;比较互证法,最好还是积累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古今异义的词语。本题中,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C项,古今义相同,都是“打鱼砍柴”的意思。D项,古义:白茫茫
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故选C。
4.答案:B
解析:①②⑥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向东”“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⑦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咏”“向东进军”“捕鱼砍柴”。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显出白色”。
5.答案:C
解析: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6.答案:C
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7.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答案:B
解析:根据语境可知,此时的苏轼谪居黄州,处于逆境,据此可排除A项;C项描写的是寺庙之景,与后面的“布衣人生”不搭配,排除;结合后文“在黄州期间,他遍访名胜地,纵情山水间”“泛舟江湖”等可知,B项中的“小舟”“江海”比较合适,故选B。
9.答案:谪居黄州四年间,对于黄州这个曾让他反躬自省、重拾自信、化茧成蝶的蜕变之地,他始终怀有深厚感情。
解析:画框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化茧成蝶、重拾自信”顺序应颠倒过来。二是成分残缺,“始终怀有深厚感情”前缺少主语“他”。
10.答案:示例在封建皇权的庙堂之上,你是不幸的弃儿。在你的从政经历中,写满了皇帝的朱批二字:谪迁。殊不知你官场失意却文坛得志,接连的谪贬没有冷却你心中的火山。在密州,有你“千骑卷平冈”的雄姿;在赤壁,有你呐喊“大江东去”的风采;在武昌,有你坦言“一笑人间今古”的襟怀。
解析:写人物短评,可以结合人物事迹、成就和影响加以评价,例如苏轼被贬黄州,却能以豪放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坎坷;苏轼文学成就巨大,写下多篇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题干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可以选取常见的比喻、对偶、排比等手法,注意字数要求。
11.答案:CEG
解析:“数家”是指棚的数量,而“洲人”是后一句的主语,所以应在“洲人”前面断开,即C处应断开;“者也”为句末标志词,其后应断开,即E处应断开;“数客舟泊之”主谓宾齐全,其后应断开,即G处应断开。
12.答案:D
解析:“含义相同”错误。前者指时间短,后者指渺小,矮小。A项,前者指经历,后者指侍奉。B项,两者都指非常。C项,前者指全、都,后者指举起。
13.答案:C
解析:“吴敏树缅怀苏轼时,有感于赤壁之战,吟诵了东坡之赋”错误。文中说的是“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由此可知,吴敏树并未有感于赤壁之战。
14.答案:(1)南边高崖下有几十处闪烁的渔船灯火,向着西方前后相接,一个接一个地从我们身旁经过,那是渔民摇着小船在捕捞虾子。
(2)这时候,月儿高挂在空中,风起浪兴,对着明月和风浪痛饮,大家喝酒都超过了自己的酒量。
15.答案:文本借助“水”与“月”营造幽静安谧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文记叙了作者月夜泛舟环游君山之所见,用简洁的笔触和语言,描写了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表现的是作者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在秋天的月夜泛舟湖上,是最好的游览;而在这样的游览中,尤以在洞庭湖中环绕君山泛舟游玩为最好。不知道古代的人是否曾经有过这个经历,我这一生把泛舟洞庭湖环游君山当作美好的愿望,曾经在诗歌中写下这个愿望。现在是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夜,我才获得这样一次环游君山的机会。
开船启程,从龙口出发前往香炉峰。月儿从树顶上升起,船在被月光照耀呈金碧色的湖水中行进。同游的是两个僧人和我的客人黎君,以及我的姓费的外甥和我的孙子吴坡。南边高崖下有几十处闪烁的渔船灯火,向着西方前后相接,一个接一个地从我们身旁经过,那是渔民摇着小船在捕捞虾子。开山人指着高崖上的一棵树对我们说:“这棵古老的樟树无疑有十几个人两臂合抱那么粗,树根被一块大石头围住,那石头一丈多见方。从岳阳城远远望着君山,能见到一个挺拔突出的树影,就是这棵樟树。”但是现在在月光中从船中仰望它,觉得它并不是特别高大。我是初次知道它,客人黎君说:“苏轼泛舟游赤壁是在七月十六日,与我们今天泛舟游洞庭湖只差一天的时间啊。”我回过头对孙子吴坡说:“你看这月,不也是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吗?”于是我们一起吟诵了苏轼《赤壁赋》里的十几个句子。
后来又从香炉峡中出来,稍微偏北行进。刚开船时,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到这时风从背后斜吹。水面越加平静不起波浪,看到了水湾堤岸,想到这里可以暂时停泊。但是,船并未停泊。经过观音泉口,来到响山之前。一起谈起这里有地道可以通往吴中的事。有人说:“这里有几百间神仙居住的黄金殿堂,应当在这个下面吧?”夜色降临,月光映照,山和水都静寂无声。想起传说中的湘灵和洞庭君,恍惚间仿佛可以和他们问答一般。
后来又向北进入后湖,不久又转而向东行进,水面映照出一片灯火光亮,那就是岳州城。云雾从船边浮起,水上弥漫着迷蒙的云气。平视这些云气,已经变成横长的形状,云气逐渐上升,一会儿就消散不见了。我的孙子吴坡说:“有一天晚上,从沙觜这个地方可以看见后湖的云气从水面升起,白色的雾团有的像车轮,有的像巨大的水瓮,大约有十多块,就是这个地方。”然而,这个地方靠近君山脚下,应当有生出云气的洞穴吧?山后没有人居住,但在山间低洼平整的地方搭了几个草棚,这是沙洲上的人来这里躲避水患时建的。有几只客船停泊在这里,没有喧闹的人声。再转而向南行驶,出了沙觜,穿过柳树林,便可看见老庙门。《志》记载“君山周围长七里有余”,可能是因为我们乘坐的船走得缓慢,感觉似乎不止七里长。
船只停好后,就让人拿出酒菜,用子鸡拌着苦瓜吃。这时候,月儿高挂在空中,风起浪兴,对着明月和风浪痛饮,大家喝酒都超过了自己的酒量。超上人遵守不吃荤的戒律,仅仅喝了一点点,吃了几片梨子。他回到庙里,拿着茶叉回来了。半夜时分,离船上岸,辞别了超上人及黎君,我们四人顺着山路回家了。第二天记下了月夜游君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