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映射的概念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映射的概念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29 09:11:5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用自己的理解表述映射的概念,说出映射构成的要素及其具有的特征;
2.通过合作学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映射的例子,能从映射概念的角度予以解释;
3.通过探究学习能弄清函数与映射的关系,并能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4.通过教师点拨能判断给出的对应是否是映射,并能总结判断方法及原理;
5.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6.通过映射概念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得的生活经验是密不可分的,而数学概念多是基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或生活实际的需求而产生的,是数学形式化的抽象,数学概念脱离不了生活的影子。因此在进行映射概念教学时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能力等引入课堂学习中,把课堂中的数学问题以生活化的形态呈现,化抽象的数学问题为有趣的易于学生理解的事例。
3重点难点
对应这一概念自身就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怎样从对应过渡到映射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映射是在函数学习后给出的,如何理解函数与映射的概念成为教学的另一个难点;而在理解映射的概念的基础上,能正确判断给定的对应是否是映射,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映射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设计
以问题为引领,以预学单为载体,组织学生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解决教材上一些基本内容,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会的内容。
【学生自学问题设计】
问题1.什么是对应?对应有哪些类型?结合下列实例说明。
问题2.具有什么样特征的对应能称为映射?能举例说明吗?
问题3.从对应的角度,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出映射的定义吗?
【学生自学要求】各组根据下图写出映射定义的基本流程(课上展示)。
【学生自学存在问题梳理】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从生活实例引入,用PPT投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研讨交流。
【引例1】把词语分类,用线连上(小学二年级教材)
【问题】能尝试从对应的角度给出解释吗?
【引例2】到邮局寄两封信,邮局有2个邮箱,你是怎样投的?
【教师点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将两封信分别记为A1和A2,两个邮箱分别记为B1和B2,则有以下几种:
【问题1】能尝试从对应的角度给出解释吗?
【问题2】上述两例中的对应分别记为集合A到B的对应,仔细观察有何特征?
【教师归纳】A中元素不剩,B中有惟一元素与之对应,像这样的对应我们称为映射,你据此能尝试给出映射的定义吗?
【环节二】以问题载体,小组讨论为手段,代表展示为形式,组织学习交流。达到从学生的视角理解映射的定义,并尝试给出映射的定义。
问题1.什么是对应?对应有哪些类型?
问题2.具有什么样特征的对应能称为映射?
问题3.从对应的角度,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出映射的定义吗?
【小组展示要求】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与点拨,收集学生讲解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不正确的内容,并做总结,给各小组评价。
【教师】对于映射特征归纳
特征抽象:A中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元素与之对应;即:A中不剩,B中唯一;任一对唯一。
教师板书映射的概念: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概念形成过程:
【环节三】以例题的形式加深对映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尝试从映射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例1】下列对应中,哪些是从集合A到B的映射?如何判断的?
【例2】在下列对应中,哪些是从集合A到B的映射?
【环节四】以问题的形式深化对映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问题探究】对应、映射与函数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要求各组画出图表比较,上台展示)
【教师点拨】以图表形式展现,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理解1】以实例类比理解映射与函数概念的关系,加深理解。
【理解2】以表格形式比较理解映射与函数的联系,加深理解。
【理解3】以例题形式加深对映射与函数关系的理解。
【例3】下列图像中表示映射的有哪些?
【问题探究】已知A=[0,2],B=[0,2],哪些是从集合A到B的映射?
【环节四】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归纳展示。
【收获一】弄清了映射的概念
【收获二】理清了映射与函数的关系。
(三)课后探究深化
【问题思考】教材P48思考与探究题如何理解?
如图,小明同学在学习映射时,找到了生活中的一个实例(钮扣对应),你能弄明白他是如何构建对应的吗?你能再找一些生活中与映射有关的实例吗?(各小组长梳理)
五、教后反思
映射在苏教版教材中放在函数概念教学之后,目的是借助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来理解映射概念,从而换个角度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但由于对应这一概念自身就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怎样从对应过渡到映射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本节中,先通过设计自主预学单,课前让学生自己先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课中借用了两个生活化的问题,先将对应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初等化”,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对应的角度思考其具有的特征,像具有这样特征的对应称为映射。从而为映射这一抽象的概念作了直观界定,即映射是对应概念群,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到此,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已奠定了自己可以给出概念的基础,教师适时地安排学生自己尝试给出概念成为可能,通过安排小组讨论,借助合作学习,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映射概念的理解基本做到水到渠成。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又设计映射与函数概念理解的表格加以比较,通过的图表的形式,学生充分认识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例题及探究题的训练,学生深刻理解,达到预期效果。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