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如何过审题关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作文如何过审题关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20:4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作文如何过审题关
审题技巧
一、圈画关键词语,理清逻辑关系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第一步就是圈画其中的关键字词,以指引自我思考的方向。
如作文题目“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圈画的就是“有意思”一词。这个词指的是饶有意味、富有意趣,或饱含深意,带有很强的情趣性。它不应该写得平淡无奇或浮于表面,否则就是偏题。同时,“有意思”和“问题”间是偏正关系,它修饰、限制了“问题”的角度和特点。在低层级上希望同学们能至少写出有吸引力,在中等层级上可以写出有情趣,在更高层级上可以写出有意义、有价值。
在很多作文题目里,还会有表达情感或彰显主题的关键字词。比如“取舍之间”,主关键词是“取舍”,指自己的选择与放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圈画出次关键词,次关键词是确保攀上一类卷的关键。比如这里的“之间”,就是要写出自己犹豫、挣扎的心理过程。
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题目中若干个词语组合的逻辑关系。当你在“选择”和“放弃”中间纠结时,是因为你在权衡两者的不同利弊和意义,两相比较,最终选择了一种价值观念。这个选择,就是你生命成长的标识。
还有的作文题目,有关联词语,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就要圈画出关联词语,并理清文脉。比如“时光虽已逝去”,我们就要圈画出“虽”,并理清文脉“虽然时光已经逝去,但是那时的‘我’成长了,收获了……所以,逝去的时光对现在的‘我’依然有引领、影响和感召的力量”。
我们除了要圈画作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还要认真圈画导语中的关键字词,并从文字中提取信息,关注一些起关联作用的关联词和情绪性字词。虚词如以隐晦的方式承载作者的感情表达和思路转换,也要圈画出来,这将有助于我们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比如黄浦区一模作文导语中,我们可以圈画“不仅可以……还能……”这类表现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还可以圈画“具体事物的美好”和“抽象的意义”这些表现美的内涵的字词,“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这类表现美的意义的字词。而后,在立意的方向上,写出自己如何在平凡中看出美,如何在层层递进中呈现自己发掘的美,并写出美给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对自我心灵成长的意义。
二、填补思维空白,搭建严密逻辑链
有些作文题目本身就是半命题,自然要填补空白。比如“这才是一件 的事”,就不仅要填补好这件事情的特点或作者对这件事情的感受,还要说清楚“才”背后的潜台词。“才”指的是时间的延缓,体现了自己在反复体验、思考和比较之后,才确证这件事情给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作文题目,还可以从确定人物关系、明确主要事件、深挖事件根源、确立文章主题等角度来填补思维空白。比如“告别,用另一种方式”,就可以说清楚你告别的对象是谁,你告别的机缘何在,你告别的内容和方式怎样,你告别之后留存了什么,成长了什么。
还有的题目里面包含了抽象概念,我们就要先解释清楚这个抽象概念的内涵。比如题目“这也是智慧”,我们就要先解释抽象概念——“智慧”的含义,并启迪我们何为真正的人生智慧。这无疑是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挖掘出可以和导语中宽容、谦让、放弃等人生态度相同、相似或并行的人生智慧。这一类导语的意义在于解释抽象事物,并起到提示、引领的作用。
还有的作文题目是半命题,如“心有所信,方能 ”,导语选用了汪国真的一首诗《热爱生命》。题目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其逻辑关系为“只有心中有信仰(信心、信念、信任等),才能拥有超越的人生姿态或美好的人生结果”。
对于“信”的进一步把握,我们还要结合对《热爱生命》这首诗歌内涵的精准理解,尤其要运用填补思维空白的方式,将诗歌中的思维漏洞填补完整,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链:
人生选择(远行)——人生姿态(风雨兼程)——人生结果(无所谓成功)
人生选择(飞翔)——人生姿态(勇敢拥抱蓝天)——人生结果(不去想能否遇到彩虹——辉煌、美好)
人生选择(遥远的地平线)——人生姿态(永远前行)——人生结果(不去想是否有冷嘲热讽)人生选择(热爱生命)——人生姿态(自己把握一切)——人生结果(不管顺利或艰难)
我们进一步提炼这四个层次的写作思路,归纳出它们共通的文脉:写出人生做出选择之后呈现的人生姿态,以及由此收获的人生结果。诗歌中,作者显然并不在意人生结果,他更在意的是人生选择的坚定和人生姿态的超越与高拔。所以,我们在选择词语的时候,可以忽略围绕结果的词语,尽量选用那些关乎人生选择或人生姿态的词语,如风雨兼程、拥抱蓝天、热爱生命、远行等。
尽管有同学不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也可以随便选出词语,但在无形中,一定会忽略汪国真诗歌中热烈的生命意识和高蹈的人生境界,进而难以在自我的写作中,书写出那个坚定地做出人生选择,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并勇敢执着走下去的生命形象。
三、化虚为实,确定写作内容
还有些诗意的题目则需要我们“化虚为实”,用具体可感的人物、事件、景物、物品来填补题目中的“留白”。比如“春天,就这样来了”,“春天”可以是希望、光明、温暖……“这样”则是实现“春天”的方式、手段、过程、事件等。
若是题目的表述过于具体,我们又要有“化实为虚”的功夫。如“留点伤口也挺好”,大家就可以把“伤口”虚化为心灵的伤痛、人生的挫折、生活的苦涩等。对于这些人生低落时的生活状态和心灵感受,当你有了一份成熟的心境去直面时,就能坦然从容,甚至欣喜地迎接逆境中的成长、浴火中的重生。
又如“我终于笑了”,这个“笑”就需要化虚为实,它意味着你的欣慰、你的开怀、你的释然。这件事对“我”肯定触动很大,使“我”懂得了人生道理,实现了人生目标。也就是说,这篇作文在审题时要明确主题,将题目中虚化的内容落到实处,将“我”笑的原因推究出来:是“我”历经艰难,终于与隔阂的亲人破冰;还是“我”在高度的自制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抑或是“我”的创新思维终于收获大众的认可……而且,这个题目预设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或者说“成长”(用电影编剧的术语叫弧光),即“我”以前内心有所拘束,甚至略有郁闷,在经历了某件事之后,“我”终于感受到了心灵舒展的开怀。这种“笑”,可以是从无到有,也可以是从浅到深。
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通过一件事就使一个人心情舒畅、喜笑颜开,这多少有点不合常理,很难让读者信服。因此,我们在具体构思时至少有两种思路:一是通过两到三件事,使“我”明白了某个道理;二是通过某件事的多个阶段、多个细节,一步步强化“我”的认识。总之,这篇文章要有层次,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体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图省事,一步到位,或者一蹴而就。
四、步步追问,深化主题立意
要想让一篇文章浅表的立意深化,就要学会不断从多角度追问自己,纵向深入分析事件或事物背后的原因、背景、作用、意义等,或者横向将相似事件或事物加以归纳、概括,或抽象出隐喻、象征意味,让立意逐步走向深远、深刻或高远、高妙。
在观察自然的时候,我们应学会“细致观察——抒发情绪——引发思考——提炼哲思”的思维过程,一步步将自己对自然的思考引向深处。在观察社会时,我们也要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背后的社会成因、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等更具深度的内涵。如此一来,作文素材的积累就不仅仅是好词好句,而是许多有生发空间的资源宝藏。更何况,通过对材料进行梳理,条分缕析,能够克服思维的惰性,一步步将思维引向深入并辐射到多个维度。
例如,从大自然的一片云,我们看到了它的变化,感觉到了它的神秘,并在这种变幻莫测中看到了人生的短暂、不确定性,美好和狰狞的双面性,从而向死而生,变得从容淡定,故而我们要学会向大自然学习。这个立意深化的思维过程展示如下:
1.“八月绣巧云”,我们需要花很大的耐心,才能看懂白云的微妙变化。
2.八月夜晚的孩子们变成幽静的抒情诗人,对着遥远的西方看云。
3.我们在等一大堆白云如何变成动物,充满玄机(神秘)。
4.我们所有的眼睛都在见证白云变幻动物的过程。
5.发明“白云苍狗”这个词的人,在人间的变幻和莫测中理解了大地上的人生,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看懂了命运的美好和狰狞,从此收获了人生态度的从容和淡定。(人生哲理+人生态度)
6.先人早就告诫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用我们的眼睛和灵魂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人生方法)
在社会生活方面,以每天的上学为例,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找到许多写作素材。例如,有同学临上课还在补作业,这背后就有各种原因:可能涉及学习效率、学习规划、家庭监督、自我定位、自我管理等方面;或者,这位补作业的同学可能昨天遇到了什么变故,这些变故背后可能又有一些感人或令人反思的故事。去深入了解他,了解他的父母、他的成长环境和背景,了解他平时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诸如此类,举一反三,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从来不缺写作的题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以及思考的视角和探索的勇气。
作文导写
题一 未到终点的胜利
面对“未到终点的胜利”这种本身就自带矛盾冲突、富有张力的题目,我们的重心应该放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上,写出自己渴望实现胜利,但遇到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欠缺或者是外在的困扰障碍之间的矛盾张力。
自己争夺胜利时的执着努力推动着情节的前行,但结局似乎并不乐观。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逐步超越了世俗的成功,关注自身精神层面的收获和生命深处的成长,以凸显“未到终点的胜利,虽然遗憾,却也成就了精神层面上的胜利”的主题。
更关键的是,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上的巨大成长,即不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为衡量标准,而是更在意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的收获。比如自己积极投身某样事物中的生命热情、自己与同伴齐心协力并肩前行的少年情谊、自己沉醉于某样事物之后的生命成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未到终点反而成就了自我、丰沛了自我、鼓励了自我、振奋了自我,因为精神层面上的长大成人远比世俗意义上的名利得失来得重要,来得意义深远。
题二 花开之声
“花开之声”,这个题目极富隐喻、象征意味,特别适合化虚为实,将“花开”和“声”落在实处。“花开”指的是花儿的绽放,是人的成熟成长,是心智的锻造与完善,是精神境界的豁达与乐观。“声”是一种有形的声音,更是无形的宣告与仪式。
这样的作文,适合设置内心的冲突,写出自身对于自己做某一件事情的能力存疑,或者对于处理某种关系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感觉自己难以有收获成功的高光时刻,但内心的执着又让自己坚持全力以赴、静水流深。终于,在时光的流逝中,花儿默默积聚力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并在漫长的艰辛后迎来了绽放的耀眼时光。
这样的作文题目,要写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写出自己如何克服内心障碍、一步步突破重围的艰难生命历程;写出花儿绽放时,内心寂静中所倾听的曼妙之声,那是心灵欢喜的声音,是成长的声音。
题三 彼岸并不遥远
这个题目至少预设了两个方向的冲突:一是在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世人眼中,某些事情的实现,有些距离是遥远的,有难以跨越的鸿沟;二是“我”以前认为自己难以跨越这段生命的阻隔,难以实现人生的突围,抵达向往之地,但在自己的默默努力下,甚至在人生某一个不经意的契机下,发现彼岸触手可及,至少并不遥远。因此,这个题目的写作重心是一定要写出“我”认为的此岸和彼岸是什么,写出是什么让“我”能顺利跨过认知上的障碍和现实中的阻隔,让“我”充满自信;“我”在这段生命的旅程中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我”从这段独特的历程中总结了哪些从此岸到彼岸的生命启示。
题四 我心中的一盏灯
“灯”也是一个富有隐喻、象征意味的题目,它可以指引世人前行,给人以点燃、引领、感召、影响。而除了给予方向,它还可以给予世人温暖和光明,驱散世界的黑暗和寒冷。那究竟“我”心中,独特的这盏灯是什么,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一样东西。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个人、这件事、这样东西超越他者,一定是因为他(它)对于“我”的生命成长具有莫大的人生意义。
这篇文章的写作重心应放在“灯”如何引领、感召、影响“我”三个层级层层递进的生命成长上,而更高的写作立意则是“我”慢慢地趋近灯,也慢慢成为灯,温暖、点亮、照耀我周围的世界。
题五 是你让我如此丰富
第一步想清楚“你”究竟是谁,如果扩大想象的范围,“你”也可以是书、某项爱好、某种艺术等。而“丰富”则是区别于“单调”和“苍白”,指的是情感的丰满、情趣的丰沛、境界的博大、品性的深厚等。文章的写作重心应该放在“你”如何一步步让“我”沉醉其中,让“我”汲取生命的养料,让“我”立于天地之间节节攀升,让“我”的人生变得有情趣、有滋味、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