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的妈妈》。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到“烛光里的妈妈,你的黑发泛起了霜花,你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生活中,我们时刻沐浴着母亲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点)
2.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把我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方式,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引导学生发现亲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
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难点)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由新月社为其举办了一次庆生宴,一是庆祝泰戈尔64岁的生日,二是庆祝泰戈尔中国名的命名。
泰戈尔的中国名是梁启超起的,他解释说,震旦为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而印度为天竺之国,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竺震旦”。
而想要一个中国名字,并不是喜欢他的中国人一厢情愿,而是泰戈尔自己的要求,据梅兰芳回忆,因有中国友人送给泰戈尔一枚刻有“泰戈尔的印章”,但印章上毕竟只是他的印度名字所以他才萌生了想要起个中国名字的想法他将此心愿告诉了梁启超,才有了“竺震旦”这个名字。
中国名字“竺震旦”
林徽因
徐志摩
泰戈尔
泰戈尔的中国行
泰戈尔14岁就离开了学校 ,开启了自学之路。
在经历了英式教育、本土教育和宗教习俗浓厚的学校教育以后,泰戈尔依然对学校教育的模式有抵制和反抗,当他的哥哥要给他转到第五所学校时,他告诉他的家人:他不再上学了。他写到“这和一切生活分离的学校磨坊,就像是一个可恨的残酷医院和监狱的混合物”可见,在上学这件事上,泰戈尔有满满的负能量。
不过,在之后的自学生活中,他却如鱼得水,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诗人、画家、哲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在自学成才这条道路上,泰戈尔绝对是非常励志的榜样。
不爱上学的孩子
泰戈尔轶事
写作背景
金色花即黄兰,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本诗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郑振铎译。《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中期的作品。二十世纪初,泰戈尔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夭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内容上看,它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从形式上看,它篇幅短小,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文体知识——散文诗
“金色花”,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诗中的“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以此为题点明写作内容,借以赞美母子之爱。
题目解读
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注意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2. 检查字词。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匿 笑
沐 浴
祷 告
膝 上
林 荫
嗅 到
字音字形
nì
mù
dǎo
xī
yīn
xiù
qī
笑 嘻 嘻
(yīn)林荫
(yìn)荫庇
( luò )落叶
( lào )落枕
( là )丢三落四
( luō )大大落落
荫
落
祷
踌
膝
漆
嘻
嬉
(xī)笑嘻嘻
(xī )嬉闹
(dǎo)祷告
(chóu)踌躇
(xī)膝盖
(qī)油漆
多音字
形近字
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
沐浴:洗澡。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词语解释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的内容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人物:
“我”(一个孩子)和妈妈。
事件:
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第一部分(1-3)
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划分文章层次
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嬉戏。
第二部分(4-7)
具体描绘三次嬉戏的画面,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依恋。
第三部分(8-9)
写“我”恢复原形后的母子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深情。
1.这首诗写了“我”和妈妈的几次嬉戏?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第一次嬉戏
母亲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
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
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2、在和妈妈的几次嬉戏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笑嘻嘻”写孩子的神态,“摇摆”“跳舞”写孩子的动作,这些词语表现了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3、”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模仿孩子的口吻和心理,借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刻画了一个调皮、天真、稚气的孩童形象。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沐浴在母爱之下的孩子,用散发幽香的方式回报母亲,表现了孩子的天真、调皮。
第一次嬉戏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5、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将影子投射到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挡刺眼的阳光,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也暗含了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次嬉戏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6、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突然”表明孩子想给母亲带来惊喜;“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以孩子独特的天真、调皮的行为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第三次嬉戏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7“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语言描写,孩子不告诉母亲自己的行踪这一行为,表现了孩子的调皮、淘气。
8.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
“妈妈,我不告诉你!”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 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9、第8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
“坏孩子”贬词褒用,将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假愠之态展现了出来,饱含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一天没见到孩子,焦急不安之情与时俱增,再次见到孩子,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你这坏孩子”似嗔实爱,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惦念。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诗人把孩子比作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用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人间至爱亲情。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10.“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11、“我”变成金色花以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因为“我”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舒适,所以不让妈妈知道。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的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12.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1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美在“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活泼的语言”“美妙的表达”。
从散文诗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位什么样的妈妈?请概括回答。
孩子 妈妈
快乐、调皮
活泼、可爱
聪明、伶俐
爱妈妈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虔诚
人物形象小结: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技法点拨——人物形象题
1.从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关系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的过程,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4.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形象(性格)。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金色花》全文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儿童的口吻来写,不管行为还是语言,都充满童真、童趣。
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长在树的高枝上是“为了好玩。”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写出一个顽童形象。当母亲询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以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把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赞美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艺术特色
本文采用的都是平常之语,却丝毫没有给读者以苍白贫乏之感;相反,平实中显灵气,朴素中蕴文采。就在这清新的文字中,饱含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以及母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语言清新,饱含温情。
③托物“言情”。
“托物” 是手段,“言情” 才是目的。
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里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亲热的氛围中,使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
本文就是借“金色花”(孩子的化身)来表现神圣的母子之爱。那金黄的色彩,正映射着母爱的光辉。
1.同学们,学了这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一定的有不少的感触。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能体现父母爱的细节
小时候,我生病住院了,妈妈陪着我,喂我吃的,晚上就在靠在床打盹,很辛苦。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公园走散了。我很害怕,妈妈通过广播找到我时,紧紧抱住我,眼睛都哭肿了,我很感动。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
2.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我愿变成 ,当妈妈 的时候, 。
我愿变成一只百灵鸟,当妈妈疲倦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唱一支动听的歌曲,让妈妈心情舒畅。
我愿变成一朵白云,当妈妈在太阳下行走的时候,我可以紧紧跟随着妈妈,让妈妈免受烈日的炙烤。
这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按时间顺序叙写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表现了美好、圣洁的母子之爱。更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课文小结
1.推荐阅读泰戈尔的《孩童之道》《开始》《纸船》。
2.小练笔:用行动表达爱。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
习惯于在母爱中沐浴,很少去回报。学了本诗后,我们应该将
自己对母亲的爱转化到行动上。请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
在一张贺卡上,送给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就打电话念给妈妈
听听,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在行动中。
金色花
母子对话:
回报母爱
开放花瓣散香气
投影子在书页上
求妈妈讲故事
捉迷藏:
三次嬉戏
看妈妈工作
母子情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