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目标
1、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2、探索并理解“边边边”判定方法,会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3、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了解作图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边边边”。
2、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尺规作图,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
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易于学习和主动学习。
教学问题诊断: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何从六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怎样通过逐渐增加条件的数量构建住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这些对于思维水平正在逐渐提高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涉及到尺规作图,而学生只在七年级学习了用尺规作最简单的图形,作图技能还不高。教学时,教师要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含义出发,以在六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为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于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则分别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和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作图的思路。
(信息技术运用:课前先登录个人宜昌教育云账号,打开教学助手,上传课件,课前用手机连接互动课堂,用手机操纵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已知△ABC ≌△ A′B′ 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思考: 满足这六个条件可以保证△ABC≌△A′B′ C′吗?
活动二、动脑思考,分类辨析
问题1、是否一定要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这六个条件,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部分,那么能保证△ABC ≌△A′B′C′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的顺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追问1 当满足一个条件时, △ABC 与△A′B′C′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发现需要再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即一条边分别相等、一个角分别相等。
(信息技术运用:此时,制作了满足一个条件的微课,当给定一条边3厘米,或者一个角是30°时,可以有很多三角形,所以得到只满足一个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追问2 当满足两个条件时, △ABC 与△A′B′C′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满足“两个条件”分一边一角、两角、两边分别相等三种情况。学生分三组分别进行探究,通过画图、展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信息技术运用:此时,制作了满足两个条件的微课,当给定一条边3厘米和一个角是30°时,当给定有两个角分别是30°和50°时,当给定两条边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时,可以画出不止一个三角形,所以得到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追问3 当满足三个条件时, △ABC 与△A′B′C′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发现需要分四种情况进行研究,即三边、三角、两边一角、两角一边分别相等。
(信息技术运用:运用宜昌教育云教学助手里互动课堂的随机挑人功能,挑选出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先提出“全等判定”问题,构建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路径,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
教师点拨:两个三角形三角、三边六个元素中,满足一个或两个元素相等是无法判定全等的,我们这节课探讨的是三个元素相等中三边对应相等的情况.
活动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问题2、我们先研究两个三角形三边分别相等的情况(其他几种情况以后研究):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 AB,B′C′= BC,A′C′= AC.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尺规作图,具体过程如下:(1)师生共同回顾如何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然后学生在已经画出△ABC的相同的纸上分别作出线段B′C′,使B′C′= BC,进而确定了点B′和点 C′的位置;(2)师生共同探索如何确定点A′的位置(分别以B′、C′为圆心,BA、CA长 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
(信息技术运用:用宜昌教育云助手的拍照上传功能,用手机拍下学生的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请学生上台谈自己画图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四、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教师板书: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活动五、应用所学,例题解析
例 如图,有一个三角形钢架,AB =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即要证明△ABD ≌△ACD,只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分别相等,题中有一个隐含条件——AD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设计意图: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感悟判定方法的简捷性,体会证明过程的规范性。
(信息技术运用:用希沃授课助手的拍照上传功能,用手机拍下学生的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请学生上台谈自己的证明过程和方法及书写中注意的问题。)
练一练:如图,AB=AC,BD=CD,BH=CH,图中有几组全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点拨:注意运用SSS证三角形全等时的证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善于挖掘“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
活动六、应用所学,例题解析
你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吗?
师生活动:
(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 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 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活动七、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什么?
(3)“边边边”判定方法有何作用?
(4)你学到了哪些探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信息技术运用:互动课堂具有书写笔功能,随时圈点勾画批注,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活动八、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习题12.2第1题,第9题。
选做题: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几个?
设计意图: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是为全体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对于学有困难的只做必做题,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