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主题 第七单元 综合复习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已学内容,回顾“通过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借助课外阅读短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践方法。 3.借助课外阅读短文,自主学习迁移方法。
【评价任务】 1.在回顾本单元有关文本,总结回顾通过关注人物和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目标1) 2.在两篇文章的品读中,实践迁移方法,从事件中感受人物品质。(目标2、3)
【学习内容】 四上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单元导语紧紧围绕“双线交织”: 人文主题选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单元选文围绕此主题展开。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其中一个指向阅读——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本册第四单元,学习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单元延续了这个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学会更多的概括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理解、分析、归纳、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的能力,四年级学生已经通过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学习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这一语文要素则不仅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延续和提升,还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课文,总结方法。(指向目标1)1. 回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借助什么方法,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生汇报。 (1)说文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此单元选文围绕此主题展开。本单元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指向阅读——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借助什么方法,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引导同学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能够通过已学内容总结出通过把我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能够通过已学内容总结出通过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为迁移运用方法作铺垫。环节二:合作学习,实践方法(指向目标2) 1.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 3.全班交流 1.导入:会学习的你们已经记住了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徐悲鸿的故事》这篇阅读短文,运用已学方法,通过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吧! 2.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出示问题: (1)概括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边读边找出事件的六要素,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巩固学习方法,为迁移运用做铺垫。环节三:自主学习,迁移方法(指向目标3)1.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1.过渡语:通过你们的分享,我们对通过关注人物和事件,了解了徐悲鸿的故事,通过事件也感受了徐悲鸿发奋努力获得巨大的成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一位归国博士——杜子威的动人事迹。 2.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出示问题 这篇短文介绍了杜子威博士归国后的哪些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什么精神? 能从事件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活动意图说明: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迁移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方法。
环节四:回顾课堂,梳理总结。1.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内容。 1.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事件可以感受人物的品质。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本单元的阅读的复习,检测和回顾了学习方法,再次感受了人物品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事件六要素 概括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主要内容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冼(xiǎn)星海怒摔指挥棒
冼星海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许许多多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乐曲,这些乐曲鼓舞了中国人民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
抗日战争前夕,冼星海从国外留学回来,被上海一个管弦乐队高薪聘请为指挥。但在这个被人称为“东亚明珠”的乐队里,竟没有一个中国队员。
一天,冼星海在宽敞漂亮的排练大厅里指挥乐队练习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他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演奏,他发现乐队把这首很有气势、富有激情的曲子演奏得很浮华,便把指挥棒一挥,说:“排练暂时停止!”
冼星海耐心地向队员们讲解这首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对乐曲的表现手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时,乐队中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有人耸耸肩膀,表示对他的话不屑一顾。
“一个指挥对整个演奏负有责任,这你们应该是了解的。”冼星海严肃地说道。
“我们了解。”首席小提琴手轻蔑地说,“一个不曾产生交响乐的国家,能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指挥!”这群骄横的外国人中间爆发出放肆的笑声。
面对这样卑劣的行为,冼星海按捺不住怒火。他双眼盯着这些外国人,义正词严地说:“我和我的祖国都不能容忍这样卑劣的侮辱!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立刻辞掉指挥的职务!”“啪”的一声,他奋力将指挥棒摔在地上,毫不理睬乐队负责人的再三挽留,昂首阔步走出了排练场。
1.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填表。
3.从冼星海停止排练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这样卑劣的行为,冼星海按捺不住怒火”中,“卑劣的行为”指的是( )。
A.对冼星海及中国进行侮辱 B.对冼星海进行暴打、辱骂
5.读完短文后,你觉得冼星海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