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测量
年 级:三年级 单 元:第三单元 测量
主讲人: 学 校: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素养要求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其中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周长、面积、体积,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测量。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和量感。
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内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作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单元内容框架图
测量
毫米、分米认识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认识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例1
例2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认识分米,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例3
认识千米,千米与米的关系
例4
例5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估计长度培养长度观念
例6
认识吨,吨和千克的关系
例7
例8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列表法解决问题
例9
主
题
学
情
分
析
已有基础分析
思维障碍分析
拟采用策略
学生在二年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了解测量的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学期和第二学段,学生还要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这是学习测量的第三、第四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处于测量教学的第二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
“千米”和“吨”这两个单位由于比较大,建立表象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采用合适的策略是必要手段。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感知,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主题概述
“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实践性比较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难度降低,学生将会更有信心地理解长度单位的内涵。基于以上认识,本单元的主题定为“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力求让学生参与其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数感量感的培养。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单元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建立“1mm”、“Idm”的长度观念。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生建立1km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初步掌握长度的估测方法,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发展量感。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t的质量观念,知道1t=1000kg,发展量感。
4.学生经历列举、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有序思考的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单
元
学
习
评
价
评价维度 水平划分与描述 预备级 中级 高级
认知领域 学业质量描述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知道1分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不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也没有估测能力,不能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知道1分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但没有估测能力,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困难。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知道1分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能准确进行实际估测,能灵活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人际领域 沟通与协作 能参与到小组中,但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不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 愿意参与到小组中,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克服困难,与同学进行简单交流,也愿意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积极参与到小组中,是小组的组织者,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和反思,也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自我领域学会学习 与学习心志 能利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对质量单位的感知较好,也能利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缺乏独立学习、思考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 能利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对质量单位的感知也比较好,有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但缺乏挑战和质疑精神。 能利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灵活地解决问题,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好习惯,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尝试,质疑、反思,不怕失败。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年 级:三年级 单 元:第三单元 测量
主讲人: 学 校: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认识毫米、分米
回顾复习
米、厘米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
对于长度单位,你还了解哪些?请说一说。
生活中的长度
我还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千米呢。
生活中的长度
学习任务一认识毫米
活动1:测量数学书的厚度
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不到1厘米,7毫米。
活动2:认识毫米在哪儿?
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1小格就是1毫米。
学习任务一认识毫米
活动3:在格尺上找1毫米
活动4:画1毫米
学习任务一认识毫米
活动5:举生活中1毫米的例子
身份证尺寸为长85.6毫米,宽54毫米,厚1.0毫米。
铅笔尖的厚度大约1毫米。
10张A4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学习任务二认识分米
请你像刚才认识毫米一样,自主学习分米,给大家介绍分米。
任务要求:
(1) 在格尺上认识1分米
(2) 在格尺上找到1分米
(3) 在学习单上画出1分米
(4) 请举出生活中有关1分米的例子
学习任务三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先找1毫米、5毫米、10毫米,再找1厘米,你有什么发现?
厘米与分米,分米与米有什么关系呢?
1 厘米 = 10毫米
1 分米 = 10厘米
1 米 = 10分米
毫米
10
厘米
分米
10
100
学习任务三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米
10
100
1000
评价检测
1.联系生活实际,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棵大树高约10( );
(2)一个矿泉水瓶高约3( );
(3)一本《新华字典》大约厚4( )。
米
分米
厘米
评价检测
2.选一选。(填序号)
(1)在1m、10cm、100mm中,( )最长。
A.100mm B.10cm C.1m
(2)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10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
A.1cm B.1dm C.1m
(3)估计一下,20米长的路需要三年级的小朋友走( )
A.几步 B.三十几步 C.八十几步
3.请你回家量一量你想测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C
B
B
年 级:三年级 单 元:第三单元 测量
主讲人 学 校: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认识千米
引入
米、分米、厘米、毫米。
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你会推算下面的内容吗?
10个1米=( )米
10个10米=( )米
100个10米=( )=1千米
引入
你会推算下面的内容吗?
10个1米=( 10 )米
10个10米=( 100 )米
100个10米=( 1000 )=1千米
生活中的千米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千米的例子?
学习任务一认识千米
请你说一说
从青山小学到润宇北门有多远?
3.你还知道哪些,与同桌说一说 。
2.从青山小学到工业大学西门有多远?
940米
1.4公里
学习任务一认识千米
认识标准跑道
标准跑道1圈是400米 ,2圈半就是1千米。
学习任务一认识千米
实际测量
你准备怎么估测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与同桌说一说。
请你测量一下咱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几圈就是1千米?
1 圈150米
6圈---7圈就是1千米
学习任务二单位换算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1 千米= 1000 米
3千米200米=( )米
5
3000
3200
学习任务三
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你是以什么标准估的 如何估
步数估测法:先看100米需要多少步,数出家到学校一共有多少步,再推算。
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步需要多长时间,统计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再计算。
站点估测法:先了解公车一站大约多少米,从家到学校有几站,最后一推算。
评价检测
1请你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A 乘飞机 B 坐高铁 C自驾车 D骑自行车
王叔叔:我下周要从山东去广东出差,山东距离广东约2000千米。( )
小亮:我明天要去离我家只有1千米的书店买书。( )
小敏:中秋节,我要去奶奶家,离我家大约有34千米。( )
C
D
A
年 级:三年级 单 元:第三单元 测量
主讲人: 学 校: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吨的认识
合理推算
每袋大米重 100 千克,10 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
1 吨 = 1000 千克
生活中的吨
生活中的吨
成年鲸约重150吨
一头犀牛大约重1吨
合理推算
1袋大米重 100 kg
( )袋大米共重 1t
10
1袋大米重 10 kg
( )袋大米共重 1t
100
1袋大米重 500 kg
( )袋大米共重 1t
2
1袋大米重 50 kg
( )袋大米共重 1t
20
1袋大米重 250 kg
( )袋大米共重 1t
4
合理推算
1袋重 250 g
( )袋共重 1kg
4
小学生每人重 25kg
( )袋共重 1t
40
质量单位汇总
克
1000
千克
吨
1000
1000000
年 级:三年级 单 元:第三单元 测量
主讲人: 学 校:
基于操作体验 培养学生量感
---解决问题
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38吨煤?
阅读与理解
1.请你说说“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的涵义。
2.请你说说“恰好运完38吨煤”的涵义。
3.怎样安排?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分析与解答
任务一:请你尝试独立解答,说一说你的方案,
并说一说在解答中遇到的困难。
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分析与解答
任务二:怎么做到方案不遗漏?请你把符合
要求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
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
分析与解答
方案
① 5次 0次
② 4次 1次
③ 3次 2次
④ 2次 4次
⑤ 1次 5次
⑥ 0次 6次
回顾与反思
方案 运煤吨数
① 5次 0次 40吨
② 4次 1次 38吨
③ 3次 2次 36吨 √
④ 2次 4次 40吨
⑤ 1次 5次 38吨
⑥ 0次 6次 36吨 √
答:方案③和⑥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要有序地、完整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小丽买右面的文具用了24元,有几种可能的购买方法?
解决问题
方案 文具总价
① 0支 6本 24元√
② 1支 5本 23元
③ 2支 4本 22元
④ 3支 3本 21元
⑤ 4支 3本 24元√
⑥ 5支 2本 23元
⑦ 6支 1本 22元
⑧ 7支 0本 21元
解决问题
方案 运煤吨数
① 5次 0次 40吨
② 4次 1次 38吨
③ 3次 2次 36吨 √
④ 2次 4次 40吨
⑤ 1次 5次 38吨
⑥ 0次 6次 36吨 √
要有序地列表,完整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