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唐 李白
2
1
教学目标
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古时以贬官之地离京城的远近衡量惩罚的轻与重。
左迁,即贬官。
(尊右卑左)
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解 题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知
知人论世
作者其人其事
作者所处时代背景
本诗的写作背景
品
品读诗歌意象
品读诗歌情境
读
诵读诗歌
音读:读准字音
意读:读懂诗意
情读:读出情感
美读:声情并茂
悟
感悟诗歌主旨
感悟诗人情感
理解故诗四部曲
:
知人论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飘逸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作品特色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写作背景
文体常识
绝句,又称截句、绝诗、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炼。
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按字数划分,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朗读要求
1. 自由朗读诗歌三遍。
2. 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3. 明确重点字音,齐读两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吟诵诗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柳絮
即布谷鸟,
又称杜鹃。
其鸣若曰
“不如归去”
指王昌龄
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诗意】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将要跋涉五溪。
理解诗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给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贵州桐梓,
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理解诗意
【诗意】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释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
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
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
王昌龄被贬龙标是因为“不护细行”,生活小节不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对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
王昌龄被贬如此蛮荒之地是因为什么事?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诗人选取这两个意象,一是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借子规来关怀友人。
“尽”写出柳絮已经飘完,既点明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 “啼”写杜鹃之声,其声凄哀。这两个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
首句写景,点时令,显飘零之感。
·
·
诗词品读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
“子规鸟”即杜鹃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
诗词品读
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赏析诗歌
闻道龙标过五溪。
次句叙事,表同情,知迁谪之意。
“过五溪”写出迁谪之地荒远、道路之艰辛,更显出诗人对朋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闻道”表达作者听闻消息时的惊讶与惋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拟人;想象;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赏析诗歌
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 “遥”可证,因此,无法向他当面说;
李白因何而愁?
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 ,又是为什么?
赏析诗歌
这首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伴随王昌龄赴远方。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此诗前两句先写景后叙事,选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啼叫悲凄的杜鹃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哀伤悲凉的氛围,隐含着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悲伤。后两句转而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遥远和艰难,暗含着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深切挂念之情。
2.想象新奇,飘逸豪放。
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人隔两地,难以相伴,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者,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
写作特色
方法指导
古人云:诗言志。但古典诗词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等)曲折、隐晦地表达。因此,在理解古诗词时,就需要联系背景,结合手法等进行分析。
1. 根据日常文言词汇的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诗词的主要内容。首先要通读诗词,从整体上去理解诗词内容。对于相对较难的诗词,要耐心多读,反复推敲,以便将诗词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理解。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2.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辛弃疾曾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他的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而陶渊明的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抒发隐逸情怀;陆游的诗多与爱国有关,渴望朝廷收复失地。
3. 重视诗题的作用。诗题往往对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有提示作用,有的诗题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但要注意词的词牌名与题目的区别。
4. 根据诗词的题材来阅读。不同的题材,内容自然不一样。如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将士生活及报国情怀为主;田园诗往往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方法指导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和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主旨总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构梳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叙事
抒情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关切同情
情意绵长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峨眉山月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诗中的月
拓展延伸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诗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其一)》
拓展延伸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