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8 22: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古代诗歌
四首
中国是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从诗经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咏唱到楚辞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求;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叹息到建安风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从东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从……
中国有太多太多的诗,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老师学习《古代诗歌四首》,领略诗的美好!
古诗的分类
《诗经》
汉魏六朝的诗
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萌芽于南朝)和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两大类。
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格律诗

《观沧海》
看提示,猜诗人
“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
看提示,猜诗人
他的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是东汉末年的枭雄。
他与他的两位儿子合称“三曹”。
他的字是“孟德”。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宏大的抱负,气势雄浑,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走近诗人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西汉汉武帝时起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 、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文体常识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é
dàn
zāi
sǒng zhì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题中何字既统领全篇,又作为全诗的线索?


观沧海、观日月、观雄心
纵情而观
内容理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到达、登上
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以:连词,来
解读诗歌
1.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什么内容?
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皆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
解读诗歌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前一句写动景,后一句写静景,动静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描绘了大海威严的气势,表现了曹操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内容理解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巨大的波浪
解读诗歌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观沧海——
诗人感受到了大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澜壮阔
内容理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银河
幸运得很,
好极了
代词,指沧海
解读诗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这四句以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诗人以沧海自比,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观日月——
诗人赞美了大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大胸怀,雄大气魄
内容理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绵浩渺,水波澹澹。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内容理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
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
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解读诗歌
2.诗人看到、听到和想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秋风萧瑟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本诗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背景链接
观雄心——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曹操
激情饱满、雄心勃勃
写法小结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身情感的抒情方式。
在《观沧海》中,曹操便借景抒情,将其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拓展阅读
英雄气质略同:距东汉近两千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样以“借景抒情”的方式书写名篇《沁园春·雪》,请你阅读本词上阙,尝试说一说毛主席通过写怎样的景,抒发了何等豪情。
沁园春·雪(节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被称为“诗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走近诗人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背景链接
朗读诗歌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韵律:
全诗押“i”韵。
文体知识
绝 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它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为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
内容理解
降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布谷鸟,又称杜鹃
杨树花落已尽,杜鹃鸟在不停的啼鸣,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解读诗歌
1.首句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哪个词说明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
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对它们的描写给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五溪”一词可见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路途的艰辛,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的深切关怀之情已力透纸背。
内容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寄托给天上的明月,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哪夜郎的西边。
解读诗歌
2.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和思念之情。
结构梳理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暗含悲痛
写景
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同情关切
感情真挚
愁心托明月——牵挂思念
叙事
左迁——贬谪之远
写法小结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想象新奇,飘逸浪漫。
课后作业
背诵这四首诗。
感受诗中的意境,试着口头
描述出每一首诗歌中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