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标点符号每日小练(2)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C.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D.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B.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C.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D.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无论唱什么?都充满了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眼前的红花绿柳,我不由得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生命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D.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切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B.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C.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美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D.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C.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情感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国家话剧院推出的话剧《铁流东进》,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该剧用小场面、小切口的方式讲述故事,让观众倍感亲切。
B.落实劳动教育需家校共同努力:学校要设计多样化课程,采取沉浸式教育方式:家长要制定劳动清单,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协同育人才能形成合力。
C.生态环境局向全市人民发出“无痕露营”倡议,该倡议与“无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强调在亲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D.门类丰富、体系完备的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家园。人们只要走进博物馆,就能欣赏自然和人文精华,从中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获得精神享受。
7.下列各项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8.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B.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C.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D.“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B.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B.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C.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D.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中的逗号改为顿号;B.有误,分号改为逗号;C.正确;D.有误,“攻击”加双引号。故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B.“你的感想如何呢”是疑问句,应使用问号;“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是反问句,应使用问号;C.“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是并列关系,故“天空”后应使用分号;D.“伟大而又坚强!”是对“民族的精神”的进一步阐释,“精神”后应使用冒号;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无论唱什么”是陈述语气,后面应用逗号。B项,“我”的赞叹是直接引用,感叹号应放在引号内。D项,“生活里.无阳光”和“智慧里……无翅膀”是并列关系,且句内已经有逗号,所以“阳光”后应用分号。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B.“草木荣枯”后的逗号改为顿号,因“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属于词语间的并列,故用顿号。故选B。
5.答案:C
解析:ABD,正确。C,有误,“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情感震荡”是对后面内容的总结,“震荡”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我始终想不清楚”是对前面内容的解说,“我始终想不清楚”前面应添加破折号。故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辨析。B项,应把“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7.答案:D
解析:A项,“等”和省略号均表示列举的省略,故省略号多余。选项标点使用不正确。B项,“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一组并列短语,而不是一个有完整意义的句子,故句号应置于引号外。选项标点使用不正确。C项,“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是陈述句,末尾不应该用问号。选项标点使用不正确。D项,选项标点使用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8.答案:D
解析: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标示解释说明;标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标示意思的递进;标示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标示补充说明等。A、B、C三项中的破折号都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后面内容是对前面说法或词语的解释。D项中的破折号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后面一句补充交代前一句话的作者、出处。故选D。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D.“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不能作为书籍名,不能使用书名号,应使用双引号;又因为这是阿长说的话,已有双引号,所以最终应使用单引号;即“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有误,应改为: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B.有误,应改为: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C.有误,应改为: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