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标点符号每日小练(10)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B.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C.“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爸爸说。
D.可可把扣子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紊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B.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
C.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D.戏台、窗花、热闹的社火……等乡土文化意蕴丰厚。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C.本来约好星期天下午两点钟踢球去,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D.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古都北京,笼罩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阴影下。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C.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
D.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
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B.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C.华科附中校长鲁周超介绍:该校计划组织心理专家、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疏导学生因疫情及中、高考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
D.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B.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C.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它们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社会发展的记忆,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还折射出社会语言文化的最新变化。
D.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有的书写力图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与苏轼并称“苏辛”。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B.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包括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D.立春过后,各种花次第开放,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等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B.“吹面不寒杨柳风,”逗号应在引号的外边。
2.答案:B
解析: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应改为: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3.答案:B
解析:A.并列分句之间没有逗号时,不可以直接用分号,应该将分号改为逗号。C.不是疑问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D.表示未列举完时,“等”字和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可去掉省略号。
4.答案:D
解析:A.有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书名,引号应改为书名号;B.有误,“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独立引用,引号外面的问号应移到引号的里面;C,有误,约数中间不可用顿号,所以“二、三个小时”中的顿号应删去;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D项中,“看来……问题”并不是选择问句,故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6.答案:D
解析:A.D.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用法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7.答案:C
解析:A.句子中间的句号改为逗号,这里是短暂停顿;B.这里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使用正确;D.“等等”与省略号不可同时使用,删去一个。
8.答案:B
解析:A.“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是并列词语,并列词语之间应用顿号,故把逗号改为顿号;C.冒号后面的内容要一直到句号,“疏导学生因疫情及中、高考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也是提示的内容,因此应将“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后句号改为逗号。D.“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表达完整的意思,其后应使用句号;应将“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前的逗号改为句号;故选B。
9.答案:D
解析:ABC.正确。D.有误,“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后面的逗号应为句号。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有误,“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演戏”是陈述句,不表示疑问,“演戏”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B.有误,书名号也有停顿的作用,连续书名号之间无需用顿号,所以句中的三个顿号应删去;“四书”是四部书的总称,不是书的名称,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正确。D.有误,省略号与“等等”都表示省略,二者不可同时使用,可将省略号改为句号。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