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是有生命的 物体,并初步树立生物学中的结构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通过观察图片信息分析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 生物和生物学在人类生活、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
(2)从认识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现状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具有这些基本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2)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生物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教学难点: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有遗传 变异的特性等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认识生物,是学生从具体的生物个体到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存在形式——生物圈的认识 的起步;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要为学生认识生物与环 境、生物圈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图片,在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 生物,其中有些是我们熟悉的植物和动物,有些是我们不太熟悉或不易观察到的细菌真菌病毒 等微生物,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吗?他们各自又有哪些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独特之处呢?各种生 命活动有着怎样的规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通过学习生物学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接着提 出“什么是生物? ”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定义,接着播放一些动图,让学生进一步感 受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究。最后通过问题“想一想:怎样判断一个 物体是否具有生命? ”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到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取决于是否有生物的特征。
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通过图片、生活经验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从生 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以及教师的适当补 充和提示,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 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对生命科学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在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其中有些 是我们熟悉的植物和动物,有些是我们不太熟悉或不易观察到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 具有共同的特征吗?他们各自又有哪些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独特之处呢?各种生命活动有着怎 样的规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通过学习生物学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生物和非生物
1.问题导入:你能区分哪些是生物吗?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在生活中你不难确定海洋中畅游的海豚,草原上翱翔的鹰,生长 茂盛的花草树木等都是生物,也许你认为生物就是能运动或能长大的物体,然而汽车能运动, 钟乳石能长大,但他们都不是生物,那么,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我们通过 一些动图请同学起来试一试能否通过观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动图展示:
3.进一步探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4.学习导航:
请自主学习 3 分钟,然后小组讨论讨 P5 的讨论题:
1.在图 1-1 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生命现象?其他生物也有这些生命现象吗?
2.生物的生命现象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这些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怎样 的特征?
3.机器人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替代人的部分劳动,有些机器人还能与人进行语言交流(图 1-2)。机器人是生物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习目标 2:生物的特征
1.问题导入: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展示书本图片:借助显微镜观察,黄瓜是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
依次呈现动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基本结构的比较, 从而共同归纳得出:除病毒外,生物 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物质和能量。
展示书本图片:螳螂捕食一些小昆虫,从而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动物又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
归纳: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 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再简单讲解植物获得营养的过程——光合作用,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从而共同归纳得出 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物质和能量。。
(3)生物具有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等现象。
展示书本图片:在适宜的条件下,蚕豆种子能萌发,生长成蚕豆植株。
教师播放“植物生长发育示意图 ”以及“人类生长发育示意图 ”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并 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长过程,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播放图片, 让学生 可以直观看到,像这种存在于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现象;此外这种存在于亲子间 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现象;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体存在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4)生物能繁殖后代
展示书本图片:黄鹂经历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成功繁育了后代。
教师播放“植物繁殖示意图 ”、“青蛙的一生发育示意图 ”以及人类妊娠图等让学生进行观 察对比,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长过程,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 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能繁殖后代。
(5)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展示书本图片:胡杨常生长在荒漠地区,茎干坚韧,根系发达,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出示图片:兰花螳螂:我的伪装术不错吧?引导学生思考兰花螳螂这样做的目的,可 以保护自己远离天敌,也可以迷惑猎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树林里的空气真清新啊!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底下好乘凉等 ”,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师生共同小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深度学习:机器人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替代人的部分劳动,有些机器人还能与人进行语言交流。 机器人是生物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习目标 3: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看书本说出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遗传和进化、人体的健康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用和保护、人体的健康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 用和保护等,得出结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 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现代人类社会的众多领 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尝试说出生物学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仿生学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
学习目标 4:对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生物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 你还听说过哪些举世瞩目的生物科学成 果?请你收集生物学最新发展的资料并和同学进行交流。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开了一个个生
命之谜,但对生命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依旧面临许多难题。粮食和食品安全, 人类健康与疾 病防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 .(2024 · 山东烟台 · 中考真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体现的生物 特征是( A )
A .能生长 B .需要营养 C .能排出体内废物D .能繁殖
2 .(2024 · 陕西宝鸡 ·模拟预测)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C )
A .木马病毒 B .通电后运动的机器人
C .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D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3 .(2024 ·江苏连云港 · 中考真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B)
A .能够呼吸 B .能够繁殖
C .需要营养 D .排出废物
4.(2024 ·江苏宿迁 ·三模)生物都能够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基 本特征的是( D )
A .植物落叶 B .烟草花叶病毒能繁殖后代
C .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 D .钟乳石慢慢长大
5 .(2024 ·黑龙江 ·三模)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到处星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下列现象中的 物体属于生物的是(D )
A .跳舞的机器人 B .大海上航行的轮船
C .在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 .生石花开出黄色的花朵
6 .(2024 · 黑龙江 ·三模)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 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不是生 物,这是因为它不能( D )
A .消耗能量 B .运动 C .说话 D .生殖
二、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 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所以珊瑚不是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