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四川博物院藏
战国宴乐攻战纹铜壶
壶高31.6厘米,口径10.9厘米,重3.54千克。壶上纹饰自口下至圈足,被斜角云纹带划分为三区:第一区为采桑、射礼。第二区左为宴享乐舞,右为射猎。第三区为攻战场面,一组为攻守城战,一组为二船水战。纹饰内涵丰富,再现了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
成都都江堰
晋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试着找一找,你能从两幅地图中找出哪些不同么?
1.历史背景:
①经过春秋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
②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被大夫田氏所夺取。这标志着维系周王朝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一、战国七雄
《战国策》书影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期因此而得名,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2.七雄形成:
3.政治表现:
4.战争性质:
5.战争特点:
6.代表战役:
7.战争表现:
东南西北在中间
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实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放弃“尊王攘夷”,提出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通过战争扩展疆域。
(春秋)争霸战争 → (战国)兼并战争
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
(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
“征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惨烈残酷
(秦昭王)四十七年四月,攻赵。赵使廉颇将。廉颇坚壁(营垒)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问,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赵国马服君赵奢)子赵括将耳。”赵王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布置)二奇兵以劫之。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计曰:“赵卒反覆(反复无常) ,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年幼)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山西晋城长平之战遗址坑
纸上谈兵
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D
A
B
C
E
F
G
读图明史:
1.根据课本上的战国形势图,并结合自己的地理知识,分别找出战国七雄的位置;
2.指出修筑长城的诸侯国有哪些?尝试着猜一猜,它们与后世的秦朝长城有什么关系?
蜀郡
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连绵不断,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国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为什么这些国家能迅速崛起?
材料: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不断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与原来的保守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纷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根据材料说一说,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二、商鞅变法
1.目的:
2.代表:
①魏国李悝[kuī]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任用人才;
②楚国吴起变法。剥夺贵族特权,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③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组建骑兵部队,军事实力增强。
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申不害变法
燕昭王改革
胡服骑射
商鞅变法
齐威王改革
3.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①概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又称卫鞅、公孙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受李悝、吴起影响很大。入秦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但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被车裂而死。商鞅虽死,但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继续得到推行。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便利)国不法(效法)古。 ——商鞅
材料二:(变法)令既具(准备),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搬)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就)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最终)下令。——《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想一想,“商君治秦”具有什么特点?
①敢于创新;②取信于民;③严格执法,不畏强权。
②改革内容 领域 具体措施 作用/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商鞅方升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建立户籍制度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统一度量衡
鼓励耕织
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最为深远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人民努力耕织
促进经济发展
兵将英勇杀敌
加强社会管理
材料研读:总结一下商鞅变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韩非子
材料二: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秦孝公)十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韩非子·和氏篇》
材料三: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西汉·王充《论衡·书解》
③影响:使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富国强兵),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变法是否成功?如何评价它?商鞅变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四:“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改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④评价: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它的影响去看待,商鞅变法最终给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虽然他本身惨死,但变法是成功的。
启示:改革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
知识拓展:远交近攻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 秦策三》
战国时期,丞相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旨在先把斗争重点放在近旁的韩、赵两国,对较远的齐、燕两国暂置不顾,同时稳住楚国和魏国,即逐步蚕食兼并,增加自己的实力。这一策略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为秦国的统一和强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战国开始,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农业推动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漆器等手工业发达可观。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荆州博物馆藏
战国直裾锦袍
虎座凤架悬鼓
湖北省博物馆藏
双镰铁范(燕)
河北省博物馆藏
铜冰鉴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是当时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青铜冰鉴表面有非常繁缚的纹饰,堪称青铜器的杰作。
垄断市场的大商人的出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当时富商大贾网罗大利的主要方法,就是囤积居奇,掌握时机。比如春秋时期助越灭吴,建立霸业的范蠡,家产富到“巨万”。孔子门下弟子子贡,孔子说他很有经商的本领,富有到“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战国晚期,商人吕不韦甚至不满足于商业投机,资助秦国在赵“质子”公子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吕不韦因此出任秦的相国,其子秦王嬴政即位后,取得了“仲父”尊号,一度掌握着秦的大权。
——选编自杨宽《战国史》
时间:
人物:
位置:
特点:
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成都附近岷江上游
利用地形和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4.工程建筑:
李冰石像
玉垒山
离堆
岷江
金刚堤
外江
内江
流向成都
都江堰俯瞰(枯水期)
飞沙堰
宝瓶口
鱼嘴
(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功能作用:
价值影响:
防洪、灌溉、水运
①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②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和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确立县制、废贵族世袭、建立户籍、严明法度、废旧的土地制度、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使秦国富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概况:
内容:
影响:
背景:
目的:
代表:
铁器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富国强兵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形成背景: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七雄名称: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战争性质:兼并战争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影响:使成都成为沃野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战国经济发展
都江堰
农业: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大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这场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受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下列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
C
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东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燕齐 B.楚秦 C.秦齐 D.秦燕
4.“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形容的是哪一时期? ( )
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三国时期
C
C
5.有人评价商鞅变法的某项措施:“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这项措施是(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6.诗句“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指饿死的人)”,诗句主要反映了都江堰的修建( )
A.促进农业发展 B.促进旅游业发展
C.发挥航运作用 D.加速人口迁移
7.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 )社会?
A.奴隶 B.封建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D
A
B
8.对于“商鞅变法”,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桓宽《盐铁论·非鞅》记载:“商鞅以重刑峻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而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分析材料的过程,让我们知道( )
A.商鞅变法发生在秦朝时期
B.法家思想不利于治理国家
C.商鞅变法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分析历史事件需一分为二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