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精讲课堂】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制同步课件(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精讲课堂】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制同步课件(统编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08: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历史传说虽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史实。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牧野之战 B.神农尝草 C.愚公移山 D.大禹治水
3.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温故知新
新课导入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酒器)
仔细观察左边的图片,说说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就你观察到的细节说说你的结论。
有鼻环
纹饰精美
复杂的纹饰
青铜铸造工艺先进
较高的审美水平
人们使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
第二单元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制作人:子鱼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解析和教材知识梳理,能说出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通过王室衰微和诸侯崛起的史实,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3.通过史料解析,能知道诸侯争霸的影响,认识这一时期出现民族融合及华夏认同的观念。
时空定位
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时间轴的填写
约BC
2070年
约BC
1600年
BC
1046年
BC
770年
BC
476年
BC
475年
BC
221年
BC表示公元前的意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概念解释
春秋时期:一般指的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壹·政治之变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一、政治之变
回忆所学,西周统治国家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进入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对于地方的控制,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
诸侯这样做,对什么制度造成了破坏。
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王室衰微
对比西周和春秋形势图,说出其中的变化及其反映的信息。
一、政治之变
变化:周王室统治控制区域大幅度缩小
反映的信息: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
注: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王室衰微
一、政治之变
材料:武氏子来求赙(丧葬费),王未葬也!(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举行葬礼)
——《左传》
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需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礼崩乐坏
诸侯逐渐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其反映的信息。
王室衰微
一、政治之变
班主任周老师管不了了,摆烂
同学们看到老师摆烂了,纷纷起来搞事情,拉帮结派,打架闹事……
这种混乱的局面会持续下去吗?
齐桓公
吵什么吵,你们会不会尊重老师的
尊王攘夷
借尊奉周王之名,号令诸侯,抵御狄戎(少数民族),得到各国的拥戴,争夺诸侯霸主。
假惺惺
诸侯争霸
一、政治之变
诸侯争霸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一说法: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无论哪种说法,无法否认春秋的第一位霸主都是 。
齐桓公
春秋时期,诸侯国们为了追逐自身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一、政治之变
阅读教材P30相关史事并结合齐国的地理位置,归纳概括齐桓公能成为第一任霸主的原因。
诸侯争霸
地处沿海、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发达;
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国力增强;
齐桓公不计前嫌、唯才是举
借用“尊王攘夷”口号,谋略得当。
一、政治之变
根据春秋初期与后期形势图的对比,说说其中的变化及影响?
影响①:诸侯争霸,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补充)
诸侯争霸(影响)
一、政治之变
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概括诸侯争霸的影响。
材料一:综观春秋大国争霸与中华民族发生的关系,可以指出两个方面: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春秋无义战
—《孟子·尽心下》
影响②:促进了民族融合,外族在发展中接收华夏文化,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影响③: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一片混乱的现象。
诸侯争霸(影响)
(对应教材P31页内容)
贰·经济之变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二、经济之变
阅读教材中关于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这一子目,说说是从哪些方面来展开论述春秋时期的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商业
产品、人力剩余
推动 繁荣
刺激发展
推动 市场化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二、经济之变
表现
阅读教材,完成关于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的表格填写
行业 具体表现
农业 铁制工具和牛耕出现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金属货币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楚国漆器
二、经济之变
春秋牛耕画像砖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这一时期的铁农具和画像砖,说说铁犁牛耕的优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材料: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铁制农具便利、省力、效率高……
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提供了条件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表现(农业)
粮食产量得到提高、人口增多
二、经济之变
表现(农业)
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生产工具材质的变化,说说金属生产工具的优势是什么,工具材质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优势:坚硬、耐用、灵活方便
工具材质的演变说明了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铁农具
知识拓展(西周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知识归纳
回顾本课学习,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变的主要表现是?
(政治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经济变)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政治、经济这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出现地主、农民阶级
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课程小结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铁犁牛耕
的出现
井田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逐步瓦解
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诸侯争霸
大变局时代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民族融合
制度变革
……
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