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13: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自学要求: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4.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tiǎo
tiāo
挑战
挑花
挑水
挑三拣四
tiǎo
①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③一种刺绣方法。
④拨弄,引动。
tiāo
①用肩担着
②挑、担的东西。
③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④选,拣。
萧萧梧叶送寒声,
风声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漫读好时光
家中的那一窗灯火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部神奇的小说《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其中有一篇名为《促织》,故事讲明朝宣德年间,宫中流行斗蟋蟀,皇帝为此特意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全国各地敬献蟋蟀。各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就层层向下摊派捉蟋蟀的任务。陕西巡抚把这个任务摊派给华阴县令,华阴县令再把这个任务摊派给里正(古代的最小官阶)。
这位里正名叫成名,为人忠厚老实,本是一名读书人,哪里能征收到什么蟋蟀呢?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把自家的一点儿家产都赔进去了。
能够背诵并且学会翻译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想象画面,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本首诗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作品有《四朝闻见录》等。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诗人。
诗词解析
朗读全诗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画一画诗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秋风
看:梧叶、灯火
生字识记
绍 萧 挑 促 篱
shào xiāo tiǎo cù lí
知有儿童挑促织,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漫读好时光
看到这个故事的结尾,我的心里充满悲伤。读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再次看到“促织”二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蒲松龄笔下的这个故事。还好,在这首诗中,这只蟋蟀引出的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是一个欢乐的场面。
屋里,几个孩童拿着细长的物件在逗弄蟋蟀。屋外,篱笆的影子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又细又长。这当然并非实景,而是诗人坐在客船上内心的遐想。
此时,正是傍晚时分,起风了,梧桐叶窸窣作响,送来阵阵寒意。阵阵秋风,撩拨起游子漫长的思绪。诗人坐在船舷边,看着夜色孤舟,粼粼的水波轻轻摇晃,内心的思乡之情全都荡漾开来。
这个时候,那一窗灯火是心中最温暖的存在。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旅客思乡之情。
这首诗中有实景,有想象。想象部分就像我们看电影时的插叙。请同学们根据诗中描写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可以在一个方框中画实景、在一个气泡框里画想象的内容。
创意写作坊
夜深篱落一灯明。
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点灯火。
创意写作坊
这首诗中有实景,有想象。想象部分就像我们看电影时的插叙。请同学们根据诗中描写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可以在一个方框中画实景、在一个气泡框里画想象的内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
亲子共读 师生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