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气候变化2023》——2025届中考地理突破热点训练营
【热点新闻】
3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 《气候变化2023》(AR6 Synthesis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3)(简称《报告》),以近8000页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上升造成的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
历经八年,《报告》整合了自2018年以来IPCC发布的三份工作组报告以及三份特别报告的结论,汇集全球近800名顶级气候科学家的研究成果(234名来自气候变化自然科学、270名来自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278名来自气候变化减缓),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气候变化领域最全面、最出色的科学评估。
机会窗口正在关闭,然而希望仍存。《报告》列举了当下可以立即采取并极具成本效益的措施,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扩大碳移除规模、提高气候韧性等行动,确保人人拥有更宜居、更可持续的未来。
1.人类活动使全球平均升温1.1°C,地球气候变化空前。
2.气候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超预期,风险将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而迅速升级。
3.气候适应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气候韧性,但推行解决方案亟需更多资金支持。
4.有些气候影响已严重到无法适应,带来损失和损害亟须重视。
5.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在2025年前达峰,确保1.5°C温控目标实现。
6.全球必须加速摆脱化石燃料。
7.加速系统转型,迈向更具气候韧性的净零未来
8.碳移除对实现1.5℃目标至关重要。
9.十年内大幅增加气候减缓和适应资金。
10.重视公正转型,避免气候行动加剧不平等。
扭转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局面,需要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需要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的全力合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坚定信念和切实行动。乌云虽密,但太阳未曾远离。曙光仍在,努力就不应停止。
【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为更好地学习“极地地区”这一章内容,小静和小云查找了关于极地地区的相关信息,并开展了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两人在查找极地地区相关信息时,发现了一幅漫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减少极地地区微塑料,我们应当( )
A.低碳出行,缓解气候变暖 B.加大科考力度
C.减少日常使用塑料制品 D.发展极地旅游业
2.在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
A.猎杀北极熊,保障科考人员安全 B.大规模利用北极的生物资源
C.将丢弃的垃圾扔在北冰洋里 D.作为科研基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3.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北极航道的开通得益于北冰洋沿岸海冰的季节性融化范围扩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全球变暖 B.全球变冷 C.地壳运动 D.海平面下降
4.图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科研考察造成的白色污染 B.石油泄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C.全球变暖对极地地区造成的影响 D.猎捕鲸鱼,对极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023年7月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主题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呈现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表示:愿与有关各方积极配合,维护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会期间,代表们使用的铅笔是用废旧纸张制成的
B.过元旦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纸质贺卡
C.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
D.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023年气候雄心峰会于当地时间9月20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发言中指出:高温、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果不作出任何改变,全球气温将上升2.8摄氏度,世界将走向危险和不稳定。这就需要全球领导碳排放、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气候正义、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支持气候行动方面采取切实行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下列有关气候变暖产生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变暖会使得地震更加频繁
B.气候变暖会增加全球的耕地面积
C.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
D.气候变暖会使海陆比例发生变化,陆地面积增大
8.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使用资源不合理的是( )
A.生活中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B.积极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
C.积极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 D.增加薪柴和煤炭的使用量
二、综合题
9.【气候与人类】
气候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气候。据图及所学知识,探究完成问题。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暖。2020年1月份,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20℃。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 。
(2)我国预计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献计献策: 。
10.【学习世界气候,感受自然奇迹】陕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方式,分四组查阅相关资料,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为主题的线上探究学习,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及乙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观察气候分布规律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一些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请你仔细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参考兴趣小组同学所写的示例,仿写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示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主题二:探究气候成因
(2)全球气候类型地区差异明显,造成图中A、B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主题三:感受自然奇迹
(3)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得知,甲区域树木生长困难,地面只生长苔藓、地衣类植物,该区域树木绝迹的原因是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乙区域夏季气温常年保持在20℃左右,经常下雨,家庭空调安装率很低,结合乙地气候资料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丙区域是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地,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高,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分析葡萄适合在该区域种植的原因: 。
主题四: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在2009年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太平洋岛国斐济的一位女孩哽咽地说:“我有一个愿望:多年后我们还可以拥有这些美丽的岛屿……气候变暖对我们的影响最大。”你认为气候变暖对岛国斐济的影响是什么?
(5)将下图内容补充完整,阐释人类活动是如何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
① ,②
(6)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读下图,中国计划在 年实现“碳达峰”。同学们纷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献计献策,请把你在日常生活中好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极地微塑料不是由于气候变暖形成的,其主要原因为人类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加大科考力度、发展极地旅游业等,均不利于减少极地微塑料;在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有利于减少极地地区微塑料。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猎杀北极、大规模利用北极的生物资源、将丢弃的垃圾扔在北冰洋里,会进一步加剧北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利于北极生态环境的保护,A、B、C错误;在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北极生态脆弱,要作为科研基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北极的海冰融化范围扩大,这才使得北极航线得以开通,D正确。故选A。
4.答案:C
解析:读漫画可知,北极熊和企鹅站在浮冰上,海洋上还插着温度计,说明全球变暖造成冰川融化,C正确;不能反映白色污染、石油泄漏、猎捕鲸鱼,A、B、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不会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水污染也不会导致二氧化碳猛增,②④错误,A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两会”所有用纸、笔是由废旧纸张综合利用制成的,利于保护树木,A不符合题意;过元旦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纸质贺卡,因此会破坏森林,减少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变暖,B符合题意;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加强植树造林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C
解析: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气候变暖不会使得地震更加频繁,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A错误;气候变暖不会增加全球的耕地面积,B错误;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C正确;气候变暖不会使海陆比例发生变化,陆地面积增大,这是海陆变迁,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使用资源要合理,比如生活中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积极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积极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A、B、C正确,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9.答案:(1)极地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2)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政府监管,控制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
解析:(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2)为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增加吸收二氧化碳;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推广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
10.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部
(2)海陆位置
(3)甲区域气候类型为寒带气候,全年气温很低,地面被冰雪覆盖,不适合树木生长;乙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丙区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符合葡萄喜光喜热的生长习性
(4)海平面不断上升,岛国斐济可能被淹没
(5)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
(6)2030;参与植树活动、绿色低碳出行、双面使用纸张、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解析:(1)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面积最为广大。
(2)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因素不同,全球气候类型地区差异明显。 造成A、B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A位于内陆地区,B位于沿海地区。
(3)甲区域位于北冰洋沿岸,该地区树木绝迹的原因是该地气候终年严寒,属于寒带气候,风速又大、不适合树木生长。乙位于欧洲西部,这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空调使用率低。丙是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喜光喜热的葡萄生长。
(4)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例如太平洋岛国斐济岛可能被淹没。
(5)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6)由图可得,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中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为了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纸张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