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紧扣“匆匆”明重点 凸显要素习方法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
一、多维视角“解教 材”
1、知教材位置
2、明语文要素
3、立文本发展点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知识能力
语文素养
生活经验
二、以生为本“明学情”
三、精准定位“说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感受叠词的表情达意。
2、能力目标: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用连续问句表达情感,运用生活化事例具化抽象事例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叹惋之情。
重点、难点
四、四点进阶“展流程”
起点
创设情境,思考“匆匆”。
聚点
理清文脉,探寻“匆匆”。
焦点
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触点
拓展延伸,不甘“匆匆”。
知
诗
明
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杂诗》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唐)杜 牧《送友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起点:创设情境,思考“匆匆”
初读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起点:创设情境,思考“匆匆”
读
思
导
叩问题眼
结合经验
读想结合
聚点:理清文脉,探寻“匆匆”
1
读:夯基础
叠词:头涔涔 泪潸潸 茫茫然 赤裸裸 伶伶俐俐
2
读:明词义
1
2
3
4
5
思考“匆匆”
描述“匆匆”
伤感“匆匆”
个体
练说
指名
展评
同桌
互说
说清主要内容
3
读:说内容
不甘“匆匆”
聚点:理清文脉,探寻“匆匆”
明 词 义
夯 基 础
说 内 容
整体
局部
整体
1
焦点: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问 :明核心
自由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时间的匆匆的?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排 比
2
品 :画面美
关注句式
焦点: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圈画事物
三组反义词
细品三个“再”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
读 :促情感
焦点: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直接问
连续问
学生
自读
同桌
互读
小组
轮读
师生
同读
4
焦点: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练:悟情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呢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作者通过反复的追问,表达了 。
5
焦点: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拓:习语言
叶子黄了,有( 再绿 )的时候; 潮水退 了,有( 涨 )的时候;月亮缺了,有( 圆 )的时候。
焦点: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抓关键词句+结合图片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焦点:关注表达,描述“匆匆”
抓关键词句+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文章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期,作者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内心充溢着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闷。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触点:拓展延伸,不甘“匆匆”
出示朱自清先生背景资料:
1961年考入北京大学,年仅18岁;21岁那年出版诗集《小小的人》;1922年写下《匆匆》,1922年文学研究会8位诗人的合集《雪朝》中,收了他的诗作19篇之多。
(师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意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 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的走这一遭啊?
(齐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基础作业
能力提升作业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本课堂,通过读、议、品、思、写相结合,挖掘出由“匆匆”牵引出的蕴藏在文本中的丰富多变的情思美。
通过核心引领式的,有思考价值的叩问,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入,情感走向真切,语言走向提升。